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坑你没商量-第1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目疮痍之中原,竟然还有这么一块净土,没有战争痕迹,一片太平景象。

这也是王烁自穿越以来,第一次看到像个样子的,太平的古代城市。

他和宋献策商量,不成大家就都到城里的饭馆里,好好吃顿饭,吃饱了好继续赶路。

宋献策却脸色严肃,摇头道:“此是大城,交通要路,清军必然会先来占领。且城里人多,路数混杂。我等一旦暴露行迹,在这大平原上,很容易被敌人包围。事干重大,不宜久留,只派人去买些饭食,还是边赶路边吃罢。”

王烁听的索然无味,但宋献策的顾虑是对的,而且从这里就要转入东西运河,逆水而行,船速会变慢,更容易被敌军追上。

大家只好去买了饭来,在船上凑付着吃了,那顾的船工们休息一会,便撑起长篙,将船划入东西运河,向着东南而去了。

这回船行的比原先要慢了许多,直到傍晚时分,才到馆陶。

馆陶已经是一片废墟了。派出人去四下寻找,好容易找到个活人,一打听,才知道袁宗第的部队白天刚从这里经过,一路往开封去了,将沿途抢了个寸草不留。

他们已经进入了闯王的势力范围,就更需小心谨慎了。

闯王已经知道宋献策和李岩投了王烁,一旦发现他们,必然会全力搜捕,尽数剿灭。

原本打算还是坐船走,船工们却死活不愿意往前了。

第321章 大军过处皆废墟 中原遍地长野草

船工们不愿意再往前走。一来,前方运河淤塞严重,大船容易搁浅。二来,他们也怕遇到李自成的军队,只要碰上,基本就死定了。

无奈,宋献策只得和他们结算工钱,把那艘在香河买的画舫送与他们抵工钱。

须知,这画舫的价值,比他们这一趟挣的工钱不知要高出多少。

船工们用绳索拴了那画舫在篷船后面,高高兴兴去了。

一行人下的船来,徒步进馆陶。

宋献策对王烁道:“从这里开始,咱们就得骑马了,不知大将军现在可能骑马否?”

王烁没回答他,却看着满城的狼藉和死尸。

街道上,好多房子还在燃烧,冒烟。墙角,路口,小道,到处都躺着百姓的尸首,都是惊慌逃跑时被从背后斩杀。

王烁回过身来,对宋献策和李岩道:“我本以为,闯王招收的降兵降将,像鲁文彬之流,才会干出这屠城惨剧。想不到,李自成自己的军队,也是这么干!”

李岩叹息一声道:“估计是袁宗第没了粮饷,一路靠抢劫为生了。”

王烁大声道:“就是再没了粮饷,就是饿死,也不能这么干!都是爹生父母养的,都是自己的同胞啊,如何下的去手?”

宋献策缓缓走到王烁跟前,说道:“闯王自兴盛以来,走到哪里,便把哪里的百姓一同夹裹于军中,滚动而行。中间是妇孺,周边是男人,外围是骑兵。

所过之处,洗劫一空。百姓不跟从他走,恐怕留下也没有饭吃,没有活路。明朝廷说他是流寇,并不为过。

后来,在我等极力劝说之下,襄阳称王之后,才将军队和妇孺分开。

这些年来,内忧外患,朝廷的储备都被折腾空了。大军缺乏粮草,只能以抢掠维持。

大将军将来出兵,当以粮草为先,不然,难免蹈闯王覆辙啊。”

王烁点头道:“这是自然。”然后又道,“我本打算,回到西北,设法和李自成合作,先合力将满清赶出中原。现在看,李自成和满清没有任何分别。”

宋献策问道:“那么,大将军下一步如何打算?”

王烁道:“一路出兵宁夏,一路自伏羌进陕西,先把李自成灭了,省的他再祸害百姓!”

宋献策道:“我并非向着闯王说话,但我以为,大将军此法不妥。

目下,满清即将南下,以闯王为人,是断难与满清溝和的,必然会全力与满清一战。

大将军此时出兵灭闯王,闯王定是腹背受敌,难以支撑。

可是,大将军如此做,无异于帮了满清的忙了。

以我看来,还不如坐山观虎斗,待两家决出胜负,咱们咱再出兵,将他们都灭了。大将军以为如何?”

宋献策说的,比王烁的想法要好许多,但王烁就是无法忍受李自成这样祸害自己的同胞。

他不好意思坚持己见,就问李岩道:“李公子,你怎么想?”

李岩道:“满清乃是异族,且未曾教化,野蛮残暴,视我黎庶如草介。岩觉得,大将军初始的想法更合适一些,先与闯王合作,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然后,看时机而动。

我们与闯王,毕竟都是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商量,即便意见不合,非要动刀枪,那也是自家人之斗,与外族无关。”

三个人三个意见,这事只有回去再听梁敏和王平怎么说了。

王烁背上的伤已经大好,只是手臂用力扯动背上肌肉,还是不行。让人扶着上马,骑马慢慢走是没有问题的。

剩下的就是走哪条路回去了。王烁不能快走,更不能打仗,最好就是绕开敌人,平安回去。

现在,满清,大顺都是敌人了,明军也不能算朋友,最好就是谁家的军队也不要碰上。

馆陶西面是邯郸,这时候估计已经被满清占了,西南则是开封,大顺袁宗第部就是奔那里去的。

现在看来,唯一安全一些的路线就是往南去了。可是,往南怎么走,大家不熟悉。

还是鲁小钰去过的地方多,她道,从这里往南,应该能碰到黄河,咱们过了黄河,远远绕着开封走,应该就碰不上顺军。过开封以后,往西南到许昌或者再往南到宛城,由这些地方进山,往西北就是洛阳。到洛阳,再往西就进入商洛山脉了。

进商洛就好办了,这里面许多人都在那一带跟随闯王打过仗,就都认识路了。由商洛绕过潼关进秦岭,离家就不远了。

于是大家决定,在馆陶休息一晚,第二日天亮就往南去。

时值盛夏,大平原上遍地葱绿,却见不到一个人影。原本该是长庄稼的大片圹野,长着的,却是杂草。

有些地方的杂草竟然有一人多高,连骑马在里面行走的人,都可以被完全遮挡住,只在杂草的空隙里,偶尔可以看到原来地陇的模糊样子。

偌大一个华北平原,华夏民族生息繁衍的主要区域,这时节,应该是人烟稠密,庄稼遍野,畜鸣相闻。大家看到的,却是与原始草原一般,仿佛时光一下倒退到了石器时代。

草又深又高,只要人马走过,就会留下痕迹。而且,从留下的痕迹上,很容易辨别出过去的人马多少。

这倒方便王烁他们避开大军走路了。看着太阳辨别方向,只一路向南。发现草地被人马践踏过,就远远避开,向另一个方向走。

看着满目疮痍的这些景象,王烁不由想起宋献策在馆陶时告诫他,考虑军事行动,必须要首先考虑粮草。

看来,宋献策早就知道这些情况,他或许也是和李岩一样,对李自成也早就产生了不满情绪,但他不愿李自成就这样失败,还是在尽量挽救这个局面。

直到到了北京,李自成继续搞他拷掠官员富户,抢劫百姓那一套,他才彻底对这个农民领袖死心。

是啊,中原大地,到处都是一片荒凉,无论是哪家的军队进入这里,李自成也罢,明军也罢,满清也罢,没有粮食,也只能靠抢掠来维持生计。

自己将来出兵,如果没有充分的粮草保障,即便再如何强调军纪,也避免不了重走其他军队抢掠这条老路。

饿急了的士卒,手里又有武器,不可能不去抢掠,等着饿死。

如何从西北走出去,又如何使这荒凉的中原大地重新恢复生机?

第322章 过宛城突遇敌兵 思脱困军师有招

真正站在了这块满目疮痍的土地上,王烁才逐渐意识道,事情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不是他的军队有了先进武器,不是他学了伟人治国的法子,也不是他的军队战无不胜就完全可以了。

他得先有粮食,这粮食不仅要够他的军队吃,还要够他占领了的地方的百姓吃,让他们边种地边挨过没粮的艰苦日子,支撑到下一季粮食成熟、收获。

他的西北根据地是贫瘠的,养着他的二十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如何还有能力再养活其他无粮地方的百姓?

王烁骑在马上,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去。

在这杳无人烟的平原上,大家把王烁和宋献策放在中间,拉开距离,成纵队一路警戒前行,倒也没有遇到任何危险。

他们有七八十号人,手里又都带着兵器,骑着马,一般小股强盗也不敢靠前。

走了一天,直到天黑,大家听到远处有很大的流水声,估计是到黄河了。

施大柱安排几个人向前去查探,果然,前面两里多的地方,就是黄河。

当晚大家原地宿营,吃些在临清时买的干粮和咸菜,四周排了警戒哨,按时轮班休息,就在黄河岸边睡了。

第二日天刚亮,施大柱就让李达带着十几个人,到黄河岸边去找渡船。

十几个人去了一上午,沿着黄河走出十几里地,仍旧是找不到渡船。

总算在滩涂芦苇深处,碰到一户隐蔽的人家,那户人家中有个年岁大一些的老汉,跑不动,被他们撵上。

知道他们不是顺军,只是过路客商,那老汉才告诉他们,这里的所有船只已经被大顺军抢走,用来渡河了。

若要找到船只,只能沿着黄河往下游走,没准有大顺军没有到过的地方,兴许会有船。

李达回来,将打听的情况说了。没有其他办法,大家只好继续沿着黄河往下游走。

直到第二天下午,一行人才在岸边不远碰到一个小村子。这地方比较偏远,军队没有来过。

村子里有两条小船,人马分了好几批,才总算渡过河去。

袁宗第好像接到了闯王的命令,到达开封就原地驻扎下来,没有再向西去。

大家远远绕开开封方向,小心的在平原上向西南走,不进大的集镇,只在乡间穿行,到有人烟的小村镇里,拿银子换些吃的。

一路十分顺利,只是大家并不熟悉路径,往南走的有些过了,这日竟然接近了南阳宛城。

宛城竟然被左良玉的兵占领。左良玉这人生性暴虐,他手下的兵也基本和他一个德行,走到哪里,烧杀抢掠到哪里。

宛城应该是李自成的地盘。估计是李自成新败,这里也乱套了,左良玉这些强盗兵趁机渡过汉水,流窜到这里来打劫。

王烁他们在宛城北边和抢掠了宛城跑出来的的明军不期而遇。

这回再想躲开已经来不及了,明军一个千人队发现了他们。

带队的游击发现他们穿着较好,不似百姓,马上又带着不少东西,立刻命令士卒包围他们,试图抢劫。

王烁仍旧不能骑马快跑,不打是不行了。

李岩夫妇、鲁小钰和二十个女兵围在王烁、宋献策、陈圆圆周围保护,施大柱带着五十人的卫队杀向明军。

明军是步兵,再加上卫队里都是能打的好手,很快就将明军冲散,杀了二三十号人。

宋献策怕大队明军追来,催促大家赶快向西北远处山那边走,只要进了山,就便于躲藏了。

果然,大家刚刚走到山脚,就见后面尘土飞扬,明军追了过来。这次来的是骑兵,远远看去,少说也有千余骑。

千余骑骑兵可是他们对付不了的,而且,对方已经发现了他们,正在全力向这边追赶过来。

王烁不能骑马快跑,这样走法,早晚被敌人追上。

大家翻过一个山包,前面是一座较大些的山峰,与四周山峦连成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