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贼-第1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是长生岛、金州、复州一线,整体人口已经突破百万。

哪怕李元庆不带着陈忠,完全以一己之力,与后金军硬罡,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

再加之陈忠这边也能调集五万余人,再加上辅兵,虎个二十万大军,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再加之张攀、陈~良策,以及东江,虎个十五万战兵,并没有太多难度,按照传统,虎称五十万大军,完全没有太大问题。

甚至,满桂、刘兴祚、候世禄这边,都可以争取一下。

但仔细思量,李元庆还是放弃了刘兴祚和候世禄。

候世禄父子,问题倒是不大,但他们路途太过遥远了,从延绥到辽地,足有小三千里地,这一路人吃马嚼,哪怕李元庆给予候世禄支撑,没有地方官府的支持,他们爷俩也很难成型。

而以刘兴祚的小胆子,还是让他留在永平享享清福便得了。

倒是关宁这边,吴三桂父子、左辅、朱梅,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

关宁铁骑并非没有战力,只不过其中重重原因纠结叠加,能战时,他们也不会出力气而已。

若要说起养贼自重,天下间,谁人又能比关宁更为顺溜?

不过,没有大都督的名义,即便关宁有人想追随他李元庆参战,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李元庆真正可以动用的兵力,还是陈忠、张攀、陈~良策、东江,再加之满桂本部精锐。

哪怕满桂只能出三千人,十五万三千精锐战兵,已经足以威震天下、横扫天下了!

李元庆要的,就是满桂部精骑,有战斗经验,哪怕不将满桂当做箭头冲锋呢,用来追杀,也是极好。

正所谓此消彼长。

皇太极此时正在舔舐伤口,图谋恢复,他李元庆这边虽也需要时间来图谋休养,但李元庆毕竟还有着大明的大名义。

就像是后世的借壳上市公司。

此时这个机会,虽不是最好,却已经是趋向于成熟的机会!

李元庆足足花费了十几天时间,分析利弊,联络周边,写了一份完整而又紧密的规划,放在他的案头上。

这时,时间也来到了十月中,陈忠、张攀、陈~良策,包括东江的陈继盛、徐敷奏诸将,皆来到了长生岛,与李元庆汇总,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晚上,一顿昏天黑地的酒宴之后,李元庆和陈忠,来到了李元庆的外书房。

李元庆笑着将他的这份筹谋,交到了陈忠手里。

陈忠本来还有三分酒意,但很快,酒意却已经蒸发无踪,眼睛如同老虎一般鼓胀起来,声音都有些颤抖道:“元庆,你,你想好了么?真的要在此时动手?”

李元庆一笑:“大哥。时候不等人那。咱们此时疲惫,但后金方面必定更疲惫!此时这个机会虽不是最好,但咱们能把握的力量,已经是不少!”

陈忠又怎能不明白李元庆的意思?不由哈哈大笑:“元庆,说的好!说的好啊!这一天,我老陈可不是盼了一天两天了!此时是十月中,河道虽是封冻,但咱们完全可以走陆路。加之,深入后金腹地,将士们吃喝拉撒,其实不用考虑太多!只要咱们能堵住辽阳或是沈阳,狗鞑子主力就跑不了!”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大哥,其实,我是想年后再动手,不过……”

李元庆将王承恩到来的事情,跟陈忠仔细叙述一遍。

陈忠虎目一瞪,狠狠啐道:“元庆,已经到了这时,狗日的还想藏着掖着?咱们弟兄们辛辛苦苦,丢着性命,在他们眼里,就这般不值钱么?咱们先灭了鞑子,再跟他们算总账!”

李元庆笑了笑,用力握了握陈忠的大手,“大哥,胜者王侯败者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败,就在此一举吧!”

陈忠全身的血液已经完全沸腾起来,但还强自保持着最后的冷静,忙道:“咱们哥俩这边倒好说,陈~良策和满桂问题应该也不大,可张攀和陈继盛那边……”

李元庆一笑:“大哥,这事情也好办。东江还是走东线,吃老寨。张攀嘛。先留着用。倘若张攀无二心,这富贵,便留他一份。倘若他不听话,那~,也怪不得咱们了!”

陈忠哈哈大笑:“元庆,此事早该如此!明日,咱们就开始行动!”

…………

次日清晨一大早,李元庆便在官厅的大会议室内,抛出了这颗重磅炸弹,登时也将整个会议室内炸开了锅。

“哈哈哈!元庆,我老陈盼着这一天,可绝非是一天两天了啊!没的说!开完会,我老陈马上回去收拾!狗日的,咱们弟兄也杀进沈阳城,睡睡他皇太极的娘们儿。”

陈~良策一时兴奋的简直有些找不到北,就差拍桌子了。

长生营和陈忠麾下各主要将官,也都是兴奋的表态。

但陈继盛的东江和张攀这边,都稍稍有些犹豫。

但张攀没敢说话,陈继盛好不容易才抽了个周围将领们兴奋的间隙,小心翼翼道:“元庆,此役,我倒是没有太多意见。不过,是不是,是不是稍微急了点啊……”

……………

第1366章 毁天灭地,来与我一战!

~~~~~~

“呵呵。”

李元庆一笑:“陈大哥,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元庆其实也不想这么贸然,不过,富贵只在险中求,天上地下,也不过是一线之间那。”

以陈继盛的精明,又岂能不明白李元庆的心意?

这是李元庆要搏命了啊……

旁边,张攀的眉头也紧紧皱起来,李元庆这……哪怕到了这时,他依然这般锐气十足,而反观他……

纠结片刻,还未待陈继盛说话,张攀道:“元庆,哎……罢了罢了。我张攀一世小心,到头来,却差点铸成大错。老陈,我张攀欠你一条命,他日有机会,我必定还回来!元庆,鞑子嚣张了这么多年,也该消停了!干他娘的啊!”

众人都没想到张攀会这般激动,陈继盛更是一愣。

便是李元庆的眉头也微微挑起来。

一旁,陈忠却是对李元庆使了个眼色。

李元庆自是会意,笑道:“张大哥,都是自家兄弟,有什么事情是化解不开的呢?一坛子酒不够,那就来两坛子。”

“呃。。。。”

周围众将都是一愣,但片刻,却都反应过来,许多人,直接笑出声来。

陈~良策哈哈大笑道:“老张,元庆说的对。你什么时候,拿两坛子好酒给我解解渴?”

看着陈~良策的大度,再想起自己的愚蠢,张攀一时眼泪都要涌出来,片刻,忙抹了一把眼睛:“元庆,诸位弟兄,你们就看我老张的表现吧!”

厅内气氛一时更加热烈。

陈继盛心底不由深深叹息一声,‘李元庆气势已成,天下间,谁人又还能阻止?不过……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儿,以他和李元庆的关系,还愁着没有荣华富贵嘛?’

“元庆,我们东江,没有意见。随时都可再出征!”

…………

此时,不论是长生岛、辽南还是东江,都处在尖锐的上升期,哪怕个人之间,会有一些矛盾和情绪,但整个大势摆在这里,谁又敢不给李元庆面子?

但李元庆也很明白,这种矛盾,此时之所以能够遮掩,被盖住,还是因为他的声势和威望,顺境自是没问题,但一旦逆境,很容易会产生化学反应。

话又说回来。

这世间,哪有不带风险、稳赚不赔的生意?

想要有所得,必定要有所付出,甚至是付出生命。

他李元庆两世为人,却皆是最穷的泥腿子出身,不也照样混到了此时?还有什么,是割舍不下的呢?

只要灭掉了皇太极,天下间~,谁人还是他李元庆的对手?

谁又敢当他李元庆的对手?

不过,稳妥起见,整个军议足足进行了两天,李元庆也给了众将足够的考虑时间,思虑其中变数,考量应对的筹谋。

十月初七,诸将依次返回驻地,收拢兵马粮草。

李元庆给诸将的命令是,各部携带一月粮草便足矣,其余的,由他李元庆来补齐。

就在诸将返回各自驻地的下午,朝廷方面也传来了消息,崇祯皇帝最终点了头,册封李元庆为辽南伯,总督辽南战事。

虽说这册封怕是要等到年底,但李元庆却并未保留这个消息,而是公之于众。

这登时在整个岛上掀起了新一轮的风暴,整个长生岛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李元庆更是大开流水宴,犒赏三军,与万民同欢!

而这时,正身在山海关视察的孙承宗,也得到了李元庆这份惊天动地的战报,一时久久回不过神来。

孙承宗也没有想到,李元庆竟然会在这种时候,在并没有太多充裕准备的时候,对后金军发动决战总攻。

但李元庆所言的四个字,却是直接刺穿了他的内心,“出奇制胜!”

孙承宗仔细静下心来思量,也的确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凡事都等到后金军准备好了,这场仗,还怎么打?

孙承宗很快便给李元庆回了信,表示支持李元庆的决战计划,同时,老孙也表示,将会尽他最大所能,给李元庆最大的支持。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此时,这般大规模的战役,尤其是诸部后续粮草,都需要长生营来供给,对长生营的后勤补给线,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但海州作为强有力的支撑点,尤其是长生营船队的发达,真正艰难的,不过是三岔河口到海州一线,要完全依靠人力来运输。

有着杨家坳子之役的失利,李元庆在这里面也取了大巧。

此行辅兵虽多,但除了必须的搬运工和直接换装可成战兵的辅兵精锐,李元庆准备将其余的十万余辅兵,全都留在三岔河与海州一线,保证陆路运输的效率。

等到前方战局趋近与明朗化,再将他们调到前面来,收拾残局。

退一万步说。

倘若李元庆此役真的遭遇到了大挫,遇到了滑铁卢,有这些辅兵青壮在手,他依然很快便能东山再起。

一时间,整个长生岛数万艘商船,除了去外面买粮运粮的商船,其余所有船只,全队供给军队,为军队服务。

不过,李元庆也很明白,饶是长生岛的肃清工作已经做的不错,但纸里究竟是包不住火。

这般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要想让皇太极没有察觉,那是绝无可能的。

但反过来说,李元庆这般作势,却也同样是将压力转移到了皇太极的身上。

一晃,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下旬,接连而至的几场大雪,近海已经封冻出大半里地。

李元庆和陈忠部都已经准备就绪,陈忠的主力船队已经赶到长生岛,随时可以出发。

张攀和陈~良策这边,却就没有陈忠这般直接受益李元庆的制度体系了,他们还要七八天时间。

至于满桂,则是直接走陆路,从喜峰口直接至海州。

满桂部虽尽是骑兵,依照他们的速度,半月二十天便可抵达海州,但李元庆给满桂的命令是,‘保持马力,适应战场节奏’,给了满桂近两月抵达战场的时间。

而只要他们抵达三岔河一线,具体情况,再依照李元庆和陈忠的主力进程。

此时不比后世,通讯那般发达,命令可以精确到细节。

李元庆是很相信满桂的能力、也非常相信满桂的战场嗅觉的,他并不担心满桂赶不上战场。

至于张攀和陈~良策,就让他们先在后面熟悉和调整一会儿吧。。。。

十月二十七,李元庆和陈忠的主力船队,合计战兵十万人,辅兵六万人,水手近两万人,总计十八万大军,浩浩汤汤,犹如简直要遮天蔽日的巨大鱼群一般,从南信口码头启程,登上了前往三岔河口的征程。

而在之前,早已经有两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