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亲临东周-第1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浊之武说为了秦国而哭当然是危言耸听,为了吸引秦穆公的注意力。而且就这么悲戚还不说明理由,谁都会心里发毛,而且还会非常有兴趣的追问下去。秦穆公也不例外。眼下秦穆公如此追问,烛之武心中暗笑,上当了!

当然表面上他还是非常镇静,擦干净眼泪鼻涕,正色为秦穆公说出一番煌煌大论。

烛之武说道,“秦晋联兵,如今郑国已经危在旦夕。如果郑国灭亡能够带给秦国好处,老臣今夜可不为秦国悲伤。可是这内中隐情,却是不能不对您说明。”

从地理位置上看,郑国在最东面,秦国在最西面,秦国和郑国之间夹着一个晋国。就算往南面秦国和郑国比较近,却又隔着一个周朝。就算今日郑国国破,难道秦国能隔着晋国治理郑国吗?

所以今日一旦郑国国破,一定是晋国拥有郑国。这还是小事,如今天下谁不知道秦国与晋国是互相竞争的关系?您出动秦国军队,牺牲秦国士兵的性命,扩张的是对手的力量。一个强大的晋国将要出现在秦国的周围,难道这不是一个危机吗?

烛之武说到此处,秦穆公微微色变,当时就想着和晋国结盟互相帮助了,这胜利之后的事情可没想那么多。照这么看,难道晋国就能置我们秦国的友谊于不顾吗?

可是烛之武接下来的话让秦穆公真正心碎了。

烛之武提醒秦穆公,别忘记当日晋国曾经许诺割让河西五城,最终是如何做的。

秦穆公黯然。当日秦穆公毅然扶立公子夷吾,夷吾亲口许诺要割让河西五城,结果登基之后就翻脸不认人,导致秦晋龙门山大战,秦穆公差点牺牲到龙门山。如果没有土人相助,后果不堪设想。

怎么就忘了这茬,吃一百个豆不嫌腥呢!

烛之武正色问道,“您对晋国的恩惠已经惠及几代晋国国君,他们有一个人主动说过如何报答您吗?就说晋文公登基之后,晋国大治。晋文公日夜考虑如何扩张地盘,今天他往东可以攻打郑国,明天他往西可就是对付秦国了。您今天还如此帮助晋文公,难道是怕那一天来的太晚吗?想必您听说过晋国假道伐虢的故事,您想和虞公一样,先帮着晋国收服了虢公然后把自己的国土献给晋国吗?”

这一番话说完,秦穆公出了一身冷汗。

危险,实在是太危险了!

从晋国的历史看来,能让晋侯真心对待的真还没有人。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天子一号大傻瓜,还给人家晋国帮忙,日后怎么被收拾得都不明白!

秦穆公向烛之武深施一礼,一语惊醒梦中人,今日算见识了。

百里奚从旁劝阻秦穆公,这烛之武是挑拨离间我们秦国和晋国的关系!

的确,烛之武是挑拨离间秦晋关系,但是他对事实的分析征服了秦穆公,就算明知他是为了郑国而来,秦穆公也从心底里承认,自己对晋国的认识太肤浅了,也太危险了!

烛之武知道对秦穆公的说服已经见效,当即表示如果秦国退兵,郑国以后愿意抛弃楚国跟随秦国,歃血为盟,充当秦国的外府。秦国有任何需要,对于郑国就是一句话的事儿。

秦穆公大喜,听了烛之武的话他想能够全身而退就不错了,何况郑国还主动投诚?

送上门的好处秦穆公也不能太推辞,当即秦穆公和烛之武歃血为盟,秦国和郑国结为友好国家。秦穆公不但命令秦军退兵,而且还命令杞子、逢孙、杨孙三位将领率领二千秦军帮助郑国把守城门。

秦穆公不辞而别。

烛之武简直太油菜花了,一番话瓦解了晋文公苦心经营的秦晋联盟,将郑国危难形势逆转。

秦军撤退,虽然不告而别,但是早有探子禀告晋文公。

晋文公大怒!

好你个秦穆公,你玩儿我呢?温地朝觐你主动要求和我们晋国同进退,我们攻打郑国,关键时刻你不辞而别,还给郑国留下守城的士兵,你什么意思?挑事儿?

狐偃请求晋文公立即下命令追击秦军。既然秦军撤退,那肯定不会有斗志了。何况追击撤退之兵还是比正面攻击简单的多。只要击溃秦军,那郑国也可以趁势拿下。没有秦穆公,我们晋国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晋文公冷静下来说道,“你说的是很容易成功。但是今日寡人能够复国,多亏了秦穆公的几次帮助。想当年成得臣对寡人多次无礼,寡人还退让三舍报答楚成王的恩惠,何况是秦穆公呢?我们和秦国还是婚姻之好。谁说没有秦国我们就不能成功了?分兵驻守,围困郑国。”

狐偃所说的建议从战术上的确可以实现,但是晋文公的决定无疑是从更高层次的战略角度而言。放眼诸侯,强大的无非楚国、秦国和晋国。如今楚国已经是晋国的对立面了,再把秦国逼到晋国的对立面上?那晋国将面对楚国和秦国两个大国的压力,形势陡然逆转。加上卫国、郑国这些墙头草,恐怕刚刚到手的诸侯霸主也将易手。秦穆公的确无礼,但是晋文公如此处理,也给双方日后恢复关系留下了余地。

客观而言,秦国和晋国是又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既然如此,那非到万不得已,秦国和晋国就不能撕破脸皮。

郑国也得到了城外兵力变化的详细消息。郑文公又是高兴又是发愁,高兴得是烛之武一席话居然真让秦穆公撤兵,果然是郑国的人才;发愁的是秦军撤退了,晋军还分兵包围郑国,根本没有撤退的意思!

郑文公紧急召见烛之武商议对策,怎么样才能让晋军也撤退呢?

烛之武建议迎接公子兰回国,以此表示郑国的诚意,向晋国求和。想必晋文公一定会答应此事。

烛之武的确能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能够轻易解决问题。郑文公于是命令准备重宝,请烛之武再去一次晋军大营。不过石申父见烛之武年老劳累,所以自愿代替烛之武前往晋军大营,郑文公同意了他的请求。

石申父见到晋文公开门见山,说明我们国君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错误,现在希望有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请公子兰回国监国,以此表示我们郑国的诚意。

晋文公冷笑道,“你们用离间计挑拨秦军退兵,是觉得我们晋国单凭自己的力量打不下来你们郑国吗?如今求和,难不成是等待楚军救援?”

郑文公如果听到这番话,恐怕都哭死了。

郑国诚心求和啊,诚心求和!

好在晋文公说,只要答应他两个条件,他就能相信郑国的诚意。

第五十七章   回首此生,痛快淋漓

面对郑国的求和;晋文公开出了自己的条件:必须立公子兰为世子;并且将老臣叔詹献出来。

石申父将这两个条件转述给郑文公,对于第一个条件郑文公早就有心理准备,毕竟烛之武之前的分析已经让他明白了,晋文公只有培养自己的代理人,才会饶恕郑国。而且郑文公想的很明白,反正自己没有儿子,就立公子兰为世子,对自己又有什么损失?

可是这第二个条件让郑文公着实为难了。

叔詹是郑国老臣,更是有名的郑国贤臣,昔日郑国“三良”之首。可以说郑国君侯无论变换几次,只要叔詹在,郑国的心气就在,老百姓就相信郑国乱不了。可是如今晋文公命令自己将叔詹献出去,所为何事?

反正不会是好事!

就郑文公而言,献出叔詹,虽然不是自己亲人,没有骨肉血亲的联系,但是第一将郑国陷入动乱恐慌不安的情绪之中;其次将郑国的品德下降到为保自身,不顾老臣忠臣贤臣死活的卑劣境地。关键是,叔詹献出去之后,他郑文公要如何面对强势晋国的重压,如何处理郑国的国事?

叔詹不能走!

可是晋文公也得罪不起!

郑文公立马陷入到严重的精神分裂之中。

可是叔詹知道晋文公的要求之后自请入晋。是的,为了郑国,他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所有的青春、热血、才华、情怀,都抛洒在这片土地上。如今为了自己的一己安危,将郑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

叔詹做不到。

叔詹进言郑文公,希望能够答应自己的请求,让自己去晋军大营。他不能将国家至于危险边缘,自己安枕无忧。

郑文公看着这个头发苍白的老臣,声音颤抖着说道,“你要是去了还能活着回来吗?我不会同意的!”

可是叔詹却问郑文公,“主公舍不得老臣,难道就舍得郑国诸多的黎民百姓赴死吗?不必为了老臣一人将这么多无辜的人陷入危难之中。”

郑文公无可选择。

造成这个困境的是自己,而买单的却是郑国和叔詹。郑文公恭敬的向叔詹深施一礼,叔詹笑着离开了郑宫。

石申父送叔詹来到晋军大营,说明郑文公答应晋文公的两个要求。晋文公太开心了,没有秦国的帮助,我晋国一样赢得了这场胜利!晋文公命令狐偃召公子兰前来,并且命令即刻准备审问叔詹。

叔詹孤立庭中,四面晋军包围。

大风凛冽,晋文公质问叔詹道,“你作为郑国守臣,令郑国国君在宾客面前失礼,而且还在会盟之后包藏祸心,罪不可赦!来人,给我烹杀叔詹!”

晋文公命令随从马上准备鼎镬,准备现场烹杀叔詹。

大火熊熊,鼎镬已备。

叔詹却面不改色的对晋文公请求说完自己想说的话。

晋文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叔詹在鼎镬之前站立,大声说道,“叔詹几次进言主公,晋侯贤明,将来必定称霸诸侯。可惜天不佑我郑国,这些话都付诸东流。今日君侯降罪叔詹,主公本来不想让叔詹赴死。可是叔詹不会为了一己之私令郑国生灵涂炭。所以叔詹自请前来晋军大营。料事能中,这是智慧;为国尽忠,这是忠诚;临危不避,这是勇气;杀身成仁,这是仁德。仁、智、忠、勇四者皆备,在晋国看来的确是该死的。所以请动手吧!从今往后,侍奉君主的人要以我为戒啊!”

叔詹伏在鼎镬上放声大哭。

所有的人都傻了,这都说的是实话,这样仁智忠勇的人我们晋国非杀人家不可,那我们晋国成了什么了?仁智忠勇的对立面?

其实叔詹这一番话只说明了一个道理:自己和晋国只是立场不同,所以自己所做的一切,并非有罪。假如晋文公非杀自己不可,那就是将晋国推到了社会推崇的美德对面,推到了忠臣贤臣的对面。

以晋文公的野心事业心以及上进心,叔詹料定他不会这样做。

果然晋文公听了叔詹这一番话也非常吃惊,立马命令赦免叔詹,同时虚伪的表示自己只是试验一下叔詹的勇气,哎哟你别说,你还真是好样的!

试验叔詹的勇气?

用来做晋军撤兵的条件之一,不同意就灭了郑国?

您还真是有正事。

反正别管晋文公怎么想的,叔詹用智慧保全了自己和郑国。

不多时公子兰来到大营,晋文公命令石申父等人以世子之理拜见世子兰。等到众人奉世子兰入城,举行了世子册封仪式,晋文公才放心地撤退回国。

表面上看晋文公这次大动干戈就成全了世子兰,有点缺心眼。其实晋文公是为自己在郑国培养了一个代理人,将郑国的未来牢牢捏在了自己的手心里。

郑国对于晋国的诚意,以后可以不必怀疑。

可是经历了这次围困郑国之战,烛之武一番话说醒了秦穆公,秦穆公不高而别,从此秦国和晋国之间又生嫌隙。

再说晋文公回国之后,先是魏犨旧伤发作,不治身亡,晋文公封魏犨之子魏颗继承魏犨爵位。之后狐毛和狐偃也相继去世。

晋文公为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