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芷若和陆承启并肩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面,就好似一对新婚小夫妻一样。此时的礼防不似正史上宋代那么严,很多妇女亦不像明代那样,身处深闺不为人知。大顺朝的民风颇为开放,不然也不会出现元宵节那般择偶的盛况了。

想起那些可怜的孤儿,周芷若心弦中那根慈母的线好像又被拨动了,说道:“陛下仁政,设立福利院,让这些孤儿不致无家可归。还请来蒙学先生,教书识字,陛下的心胸,圣人难及!”

陆承启也知道那些孤儿的可怜,父母皆亡,有些迫不得已借居在叔伯家中,被看作佣人一般,毫无地位。有些则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他感慨地说道:“朕所做的,不过是本份之事。朕的子民,若朕都不在意,他们又怎么会在意朕这个皇帝?朕是不敢比圣人的,朕的心胸只能对大顺子民施以仁政,圣人对天下人都这般,朕肯定是做不到的。”

他们小声说话,就好似一对小夫妻在窃窃私语,引来周遭百姓掩嘴窃笑。御前侍卫们都被陆承启赶到了十丈开外,远远地吊着他们,不让他们近身。

其实经过历代整治,长安城里面的治安还是很不错的,起码犯罪率不高。御前侍卫们不过是以防万一才带出来的,不然陆承启还嫌他们麻烦。

不多时,便走到了福利院了。上面的匾额,还是当朝刑部尚书周延华提的字,明里是以周家的名义赈济孤儿,暗地里却是皇庄出的钱银。陆承启不是不想出这个风头,只是他认为,这等事情,还是以皇后的名义出面比较好,毕竟他的心思,不会时时都放在福利院上面。

第一百零九章:福利院

(求收藏推荐!)

皇后乃母仪天下,在封建时代,就相当于国母一样,由皇后周芷若出面管理这个福利院,再适合不过了。

在周芷若的带路下,陆承启生平第一次踏入他一手促办的福利院。福利院坐落在长安城城北之处,这里多是穷人区。但在长安城里面做穷人,也比在长安城外面做一个小地主强多了。随着京兆府经济日益繁华,长安城中的地价日益高涨。哪怕是原先不值钱的城北之地,此刻也是寸土寸金了。

周芷若用了大价钱,才买通了这个宅子,得了地契。其余地方,哪怕就是有钱,也难买到这般大的地方。这个占地十余亩的院子,竟花了皇庄五千贯钱!这还是陆承启有远见,预先买下来的。用后世的算法,这每平方起码得七百块。别以为这没什么,要知道,大顺境内最好良田一亩地也不过九贯钱而已!平常一点的田地,一亩也不过两、三贯钱而已。可想而知,长安城的地价已经溢价多少倍了。

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城市的繁荣;城市的繁荣,地价肯定会节节攀升。所以在长安城里面有土地的百姓,一跃便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地主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哪怕陆承启也干涉不了的。

进入了福利院之后,一群明显还带着菜色的肌肤的孩子一拥而上,围着周芷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想来周芷若经常来这里,才会被这些孩子这般爱戴。

倒是陆承启在一旁显得有些尴尬,他自重生以来便被众人簇拥惯了,一时间所有人都跑去对另一个人献殷勤,让陆承启在一旁干站着,他还真的有点不适应。

好在这个人是自己的妻子,陆承启才算好过一点。也是,这些孩子才是最敏感的人,谁对他们好,他们便对谁好。他们的世界观还不成熟,却最能体现人情冷暖。

陆承启一时间有些感慨,这些孩子一般都是被父母所遗弃的,或者父母早亡的,这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是一道无法掩藏的伤疤。虽然他们的年龄不大,但却有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早熟,他们对外人的防备是很重的,如果你想让他们卸下防备,那就一定要丢掉所谓同情的目光,用看待正常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周芷若之所以这么受他们爱戴,想必是真心对待他们,他们才会放下心防,接受这个看起来像是邻家姐姐一样的美丽女孩。

周芷若满脸慈祥的笑容,就好像看见自己的弟弟妹妹,或者说好像是看见自己的孩子一般。待得周芷若好不容易寻得空隙,才对陆承启嗔道:“你这人,还不过来帮一下忙!”

陆承启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傻笑一声,轻轻地一移步,却把这些孩子们吓得不轻。这些孩子大多是五六岁年纪,有男有女,似乎天生对于陌生人有一种深深的戒备。看到了陆承启走上前,他们警惕地,不由自主地,一起后退了几步,藏到了周芷若身后。

周芷若嗔道:“你这人,是过来吓人的吗?还不收起你那故作的嘴脸,吓坏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这可真不怪陆承启,他自打穿上这身龙衮以来,已经渐渐养成了一股不怒自威的气质,或许这就是所谓的王霸之气吧!哪怕现在穿着紫袍常服,也在不经意间显露出非凡的威严。这些心灵有过创伤的孩子们,哪里禁得住?

陆承启苦恼地挠了挠头,周芷若回过身对这些孩子说道:“你们不要怕,这是姊姊的相公,是他发善心,提议收养你们的。”

一个年纪稍大,似乎有八九岁的男孩从陆承启清澈的眼眸中,看出了一点端倪来,怯怯地说道:“姊姊是大好人,哥哥应该也是大好人!”

不得不说,有时候孩子的逻辑思维就这么简单。这个男孩的话一出,陆承启顿时就变得受欢迎起来了。

陆承启此时也拿出了邻家大哥哥的手段来,一个个鬼脸把孩子们都逗乐了起来,一个劲地喊着哥哥。其中还有一个小女孩,大概四岁的样子,怯生生地递出一个蜜饯,奶声奶气地说道:“哥哥,你要不要吃,这个很好吃的!”

陆承启看着她满脸的菜色,自出生以来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心中一酸,柔声说道:“哥哥不要,你吃吧。你要是喜欢的话,哥哥给你买!”

他听周芷若在枕边说过,这个年代,由于灾荒、人贩子等缘故,许多孩子流落异乡。或沦为乞丐,或卖身为奴,女孩多是进入烟花之地,待得长大便出来接客。这些悲惨的遭遇,让陆承启听了,几乎整夜不眠。也让他知道,看似繁华之下的大顺朝,并没有他想象中的歌舞升平,穷苦人家还是有许多,这些人都是作乱的根源。要是不善待这些穷人,哪一天他们起来造反,推翻了大顺朝,陆承启也就做不成这个皇帝了。

唯一的办法,就是尽量缓和矛盾,尽量提高穷苦百姓的生活,最起码帮他们解决温饱问题。其实,中国的百姓是最善良的,只要能活得下去,他们不在乎活得多苦,能填报肚子就行了。可是最高层的统治者,往往都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而底层的穷苦百姓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可奈何之下,只能起来造反了。

陆承启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有心无力。地主阶级太强大,现在他培育的工商阶级还是太弱小,根本无力抗衡。唯一能做的,便是尽量利用皇庄赚来的钱银,多办几间福利院,尽量减少一些人间悲剧。

陆承启唤来王彦宸,吩咐他出去买点蜜饯,水果之类的。王彦宸也是穷苦人家出身,甚是同情这些孩子,也不多说,转身便出去了。只是他派谁去买,就不得而知了。

此刻,一名胡子都花白的老头颤巍巍地走进了福利院,原来是教书先生到了。这名教书先生平生醉心科考,耗尽了青华,却也之混到了一个举人的功名。大顺朝的举人不同明朝,没有俸禄,只有免除丁役的特权而已。但凡读书人都被称作秀才,这便是所谓的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典故由来。而通过了州试(乡试)便为举人,有了进京科考的资格,算是正途“出身”。

第一百一十章:教育为先

(每日都要求些收藏推荐!)

可怜的老举人,考了半辈子进士,还是没能考中。其实也怪他自己,治学态度虽严谨,却太过于死板。偏生大顺朝的科举不像正史上明朝那边死板,单单背经义,不会策论,也徒负呼呼。特别是进士科,省试三场,一场考大经,一场考兼经,一场考论。最后那场考论,才是决定你是否金榜题名的关键,前面两场不过是基本功。待得殿试,则是考策论,也就是时务策,已经在先皇时期定了式。

可怜老举人,若是去考明经科,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偏生这老头心气大,就认准了进士科,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现在想来已经考了几十次了罢,把头都撞破了,还是要考进士科。

无怪乎进士科这般受欢迎,皆因考中即授官身,摇身一变成了官老爷。这般诱惑,谁能扛得住?其他科,最好的是明经科,那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授一个从九品的官身。与进士科中士便从八品相比,足足高出了两级之多!其余诸科就更不用说了,慢慢熬吧,熬到有人退了,没人顶上,或许你就成了一名从九品的芝麻官了。这个时间说不准,一年,两年,十年者都有之。没有关系,想凭诸科做官,还是很难的。

今时不同往日,这老头听闻这次恩科,当今天子高兴之下,全都赐了进士出身,还重用了算学科的所有中士者,立即授了九品官身,这让老头看到了希望。他决定下科报考明经科,好歹也弄个小官当当,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无奈他租的房子涨价太快,老妻天天怨他不事劳作,连家都不曾安顿好。迫于生计,才不得不出来寻了份工作,恰巧看到福利院招蒙学先生,他自认为一手字还是写得不错的,经义也颇通晓,便前来自荐。周芷若看他老实本分,便让他做了这蒙学先生,每日上下午前来授课,薪金五贯钱一月。

这老头听差了,以为是年薪五贯,也算是比较满意。毕竟蒙学先生工钱都不高,若是学生遵守师道,记得恩师,出人头地之后,逢年过节前来拜见一番,才算是有点收入。不然大多是一月半贯钱,能有一年五贯钱,也算是可以了。

但当老头领了第一月工资的时候,吓傻了眼,以为东家给错了。周芷若把先前他签署的契约拿出来给他一看,这老头才发现是月薪五贯钱。这下他算是死心塌地在福利院当起了蒙学先生,就连科考做官的心思都淡了许多。毕竟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官,一月俸禄也不过是十贯钱,在还是在陆承启改革俸禄之前才有的,现在也只有五贯钱。既然工资堪比一个从九品小官了,除了没甚么地位,与那芝麻官又有什么差别?这老头算是安了心,老老实实做起了蒙学先生来。

只是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老头还是放不下心思,要去做官的念头依然还在,这也不是一两天能扭转的观念。

老头一进门,看见周芷若来了,立即施礼道:“老朽不知东家到来,有所怠慢,还望东家见谅。”这老头眼力不差,早就看出周芷若非富即贵(一个月能请得起五贯钱的蒙学先生,当然是非富即贵了),其淡然的气质,雍容华贵之气,就连老头都能窥得一二。老头见识不广,倒不曾知晓长安城中还有这般人家。

这老头老眼昏花,老半天才瞧见陆承启,他走上前,施礼道:“这位想必也是东家了,老朽……”

陆承启知道他要行礼,连忙拉住他,说道:“老丈无须多礼,我有些话要对你说,请随我来。”那些孩童都舍不得这个与他们极为亲热的邻家大哥哥,好在王彦宸提着蜜饯、果子回转,才哄的这帮孩童转移了注意力。

老头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