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承启叹道:“这不是朕臆测的,而是根据古籍推论出来的速度。为何秦朝兵威如此强盛?皆因他们不惧怕没有粮草,没有援军,人人奋勇杀敌!当然,驰道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个。朕尝闻,‘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意思大家都懂,即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但我大顺亦有未曾王化之地啊!岭南、滇黔、琼州等,至今尚有不服王化边民,化身贼寇。登州、青州亦有水寇。为何寇贼这般猖獗?皆因我大顺军队行军太慢,剿灭不了啊!”

杨道奇听了,细细回想自己执政一年多的经验,发现确实如此。每每剿匪军队到达之后,贼寇便望风而逃,或藏深山,或入水泊,皆隐藏不见。军队到时,每每找不到贼寇在哪。而当军队一走之后,贼寇又死灰复燃了。如此反复,就好似拉锯战一般,把朝廷弄得耗费军饷粮草,却毫无进展。

若那时候有驰道,派出的厢军、禁军雷霆打击,这些贼寇岂能逃得掉?杨道奇不禁叹了一声。

陆承启继续说道:“……驰道建成,不仅仅对军事方面有深远的影响,民事方面亦有帮助。秦朝为什么亡了?世人皆说是暴政,其实不然。乃是因为它穷兵黩武,不懂发展经济。若朕修好驰道,除了战时,驰道一律开放给民众使用。朕曾说过,路通则财通。若想经济有所起色,商税收得多,减轻农户负担,则修路是必不可少的。驰道若只为军事,朕绝不会轻易修筑。但如果涉及到民用,朕哪怕掏空国库,亦要修筑起来。这关乎我大顺朝千秋万代的基业,朕绝对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苏颂、沈括都曾对经济有过研究,听闻陆承启这番新颖的思想,心中都默默思考了起来。陆承启这番话看似平平无奇,但却发人深思。两人仔细思虑了一番,惊觉陆承启所说乃是至理。先不论站在什么角度,修筑驰道的意义都非常重大。战略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等等,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

秦朝为什么能短时间内得到认可?皆因秦朝传播速度快,文化迅速传递之下,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

可惜秦始皇不甚爱惜民力,才导致庞大的秦帝国崩塌离析。但这并不能否认驰道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驰道,就没有秦始皇一统六国。驰道的作用体现在哪里?最为直观的就是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帝国。并且经常动辄几十万人的大规模行动!这在古代看来,根本就好似在天方夜谭。

君不见明末,明明有可用之兵,却无路可调,眼睁睁看着流民鞑子,慢慢地蚕食着根基,最后这个庞大的帝国轰然倒塌。那时崇祯并不是没有可用之兵,却无法调动。从四川调兵去辽东,几乎要走一年,道路崩坏可想而知。还没打仗,军饷粮草就要白消耗一年,本来就困顿的明帝国,哪里支付得起这般昂贵的出兵费用!

陆承启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但朕不能像秦始皇那般不爱惜民力,动辄强征几十万民夫。那样做会天怒人怨的,朕的脊梁骨都会被子民骂断掉。欲速则不达,驰道一事,乃是长久贯彻之事,不是一两天能做成的。更何况,前些时日,内阁才颁布了新的马政,取消了牧马监养马,交与民间养马。新的马政未见成效,国内马匹仍然稀少,驰道建成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说了,驰道怎么铺就,马车是多宽,形式如何,都尚未有定论,此时说铺就全国,未免不切实际。而朕要把驰道的研究,交与你们,朕不希望朕创办的皇家大学,会让朕失望!”

陆承启的话音刚落,杨道奇就说道:“必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毕竟是当过官的人,上有所好,下必投之,杨道奇对这个方面还是很熟稔的。

作为皇家大学副校长,杨道奇还是很重视这份工作的,他背负的东西有点大,要洗刷去自身在政坛上面的污点,就必须做出一番成绩来。而驰道一事,正中杨道奇下怀。

正当此刻,下课的钟声适时响起,陆承启再勉励了一番这些学子,告诉他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秦朝人都能做出驰道和马车,没理由大顺的工匠做不出的!

陆承启再次把沈括、苏颂和唐勋交给杨道奇,要杨道奇督促他们按时休息,也让他们参与研制驰道和马车中去,但不能废寝忘食。好在杨道奇此时也吃住在皇家大学,宿舍也够用,不怕没地方住。

陆承启吩咐完了之后,也不罗嗦了,在内侍和御前侍卫的簇拥下,走上了龙辇,往长安城去了。此时长安城的百姓,对与皇帝出行已经见怪不怪了。毕竟陆承启的曝光率实在太高,几乎每一个长安城的百姓都见过他的真容。这也让陆承启很郁闷,有时候连微服私访也不行了。

翌日,陆承启在皇家大学的讲课,对于经济的论述,再次放上了《大顺民报》的头版头条,一时间大顺子民都在谈论“路通则财通”这句话到底对还是不对。对于财富的渴望,每一个时代都是如此。能让生活变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去赚钱呢?说到底,农户耕田亦为两餐饱腹,商人走南闯北,重利轻别离亦是在讨生活。而财富能让生活更好一些,还是有不少人投入商道当中的。

不知不觉间,“路通则财通”的理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不少富绅自发起来修筑官道,虽然仍是以黄土碎石夯实,走在路上也是风尘满面,但也比原来那崩坏的黄泥路好多了。这样一来,倒是省了不少国库的银子。

因为在这个异时空没有隋朝,所以也没有陆承启熟悉的大运河。他也知道大运河存在的意义,可现在还不是修筑大运河的时机,弄不好要重蹈杨广的覆辙。陆承启心中早有计划,一是驰道,二是运河,三是海运。三者结合起来,构筑成运输网络,以便商品和经济的流通。

经济的发展,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就是修路修运河的钱。路不通,财富也来不了,经济运转不起来。陆承启早有决心,不论修筑驰道,修筑大运河要花费几何,他都要修筑。关乎子孙万代是基业,他不做,谁来做?谁叫他是大顺朝的皇帝呢,这些长远的事情,他必须要考虑周到的。

在垂拱殿从沉思回过神来的陆承启,幽幽地叹息了一声:“做皇帝也是挺不容易的……”

第一百零八章:皇家御膳

(没有了推荐,果然是一点激情都没有了……求收藏推荐,让我有点动力吧)

殿外忽然传来珠玉落银盘般的笑声:“陛下,若是做皇帝不容易,那做什么容易呢?”

陆承启抬眼望去,原来是他的皇后周芷若,听到了他的感叹,调皮地接着话。他又惊又喜,说道:“梓童,你怎么来了?”

周芷若屏退了诸位宫女之后,轻移莲步走进了垂拱殿,陆承启也从龙椅上走下来,握住了她的柔荑,只听周芷若嗔道:“陛下,你答应过臣妾的事,忘了吗?”

陆承启展现出一个大孩子般的笑容,非常符合现在他十七岁的年纪,说道:“怎么会忘呢,朕答应过梓童,要今日陪你好好理一下福利院的事宜。朕这些天也不知道忙些啥,事情都给内阁处理了,可就是忙到了现在……”

周芷若轻轻把头靠在陆承启的怀中,说道:“你啊,就是这副样子,忙起国事来,连膳都顾不上用了,哪里还会记得臣妾的事情?”

陆承启“冤枉”地说道:“梓童,朕可是大大的冤枉啊,这不朕刚从皇家大学回来,还未曾喝杯茶,你就过来了……天地良心,朕可是对梓童的事记得牢牢的!”

周芷若“扑哧”一声笑了,轻捶陆承启的胸膛,说道:“好啦,陛下,臣妾可是在和你开玩笑的。咱们先用膳吧,福利院的事情,也不急。反正京兆府的孤儿,大多都被接进来了。”

陆承启抚摸着她的头发,柔情地说道:“全凭梓童做主,今日朕便把自己交与你了。”

周芷若掩嘴笑道:“陛下,你也太会开玩笑了。若国事紧急,陛下还不是要赶去处理?好啦,臣妾也知道,福利院只是小道耳,陛下要做的事情,是惠及万万百姓的。这些事情,臣妾还是拎得清的。”

陆承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作为一个男人,甚至是大顺朝巅峰的掌权者,却不能给自己女人一日的时间,他觉得非常惭愧。心中不由得诽谤这幅身躯的前主人:“呸,你个短命鬼,也是你才这么不识宝。能娶到这样的妻子,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知书达理不说,还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活该你逃婚跌落池塘,一命呜呼!”

陆承启心中这般想,表面却是微笑着,好似人畜无害。要是叫那些贪官污吏看了,却会被吓得魂不附体。这样的陆承启才是心中最为恼怒的表现,却不知此刻陆承启心中充满了柔情蜜意。

皇家的膳食,终归是和寻常人家不同,亦和前朝皆有不同。从大顺开国起,杯盘碗筷些餐具才逐渐齐备,煎炒烹炸等烹饪手法才基本完善。一日三餐也是从大顺朝才开始养成的习惯,而中国人喜欢喝的冷饮,前朝也是没有的,也是在大顺朝才逐渐开始流行起来。

皇家的膳食到底有多好?这里稍微说几道菜名,可以窥得一二:花炊鹌子、荔枝白腰子、嬭房签、三脆羹、羊舌签、萌芽肚眩、肫掌签、鹌子羹、肚眩脍、鸳鸯炸肚、沙鱼脍、炒沙鱼衬汤、鳝鱼炒鲎、鹅肫掌汤齑、螃蟹酿枨、嬭房玉芯羹、鲜虾蹄子脍、南炒鳝、洗手蟹、鯚鱼假蛤蜊、五珍脍、螃蟹清羹、鹌子水晶脍、猪肚假江鳐、虾枨脍、虾鱼汤齑、水母脍、二色鮞儿羹、蛤蜊生、血粉羹……这些这是主食,还有饭前瓜果、蜜煎,宴席期间有插食,也就是点心。末了,还有一些晚食,是给直殿官也得备下吃喝的。

这顿饭,放在后世,没有几十万拿不下来,可见帝皇家的奢侈。金庸大师在《射雕英雄传》里面写的鸳鸯五珍脍就是这里面的五珍脍,脍指的是细细切的肉,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就是这里出来的。大顺朝保护耕牛,牛肉是不准吃的。猪肉吃的也少,羊肉、鸡鸭鹅都吃,羊头还是高级食品,这是陆承启未曾想到的。

好在陆承启不是一个贪享奢靡之人,得闻皇家御膳这般奢靡,立即下旨,每顿按吃的人做御膳。如果两人吃,则三菜一汤,三人吃则四菜一汤,如此类推。陆承启为的就是从源头,杜绝浪费。明明就皇帝皇后两个人用膳,居然能做出一百零八道菜,陆承启也是佩服这些人的奢侈浪费手段。每一道菜吃一筷子,都能吃撑两三顿。很多菜还是讨个彩头,根本没法吃的。陆承启这才怒而下旨,痛斥御膳房铺张浪费。内阁大臣得闻,皆叹陆承启节俭。

一顿膳食用过之后,陆承启和周芷若都穿着微服出宫,径直前往福利院。其实福利院就是后世的孤儿院,但“孤儿”二字,陆承启认为这是对这些没了父母的可怜孩童的不尊敬。君不知,孤儿二字,对这些孩童的伤害有多大,即便伤痛抚得再平,看到这两字,被别人说起,都会触及到。鉴于此,陆承启坚决不用孤儿院,而是以福利院称之。

陆承启希望这些可怜孩童,日后都能成长为国之栋梁,不忘大顺朝廷对他们的栽培。福利二字,则是让他们牢记大顺朝廷给他们的关怀,不忘国本。

周芷若和陆承启并肩走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面,就好似一对新婚小夫妻一样。此时的礼防不似正史上宋代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