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陛下隆恩!”

那飞马急报喜滋滋地退下了,虽说这飞马急报并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一路上急赶慢赶,换马不换人,连带睡觉都要在马上眯一会。强打精神,疾驰三天三夜,才总算是赶得到长安。虽然赏钱不少,军饷也多,但骑术不佳之辈,肯定是做不来。这等用生命在换钱的活,陆承启还是挺照顾的。不论好坏,一律有赏。

少则几贯,多则十贯,二十贯。别小看这十贯钱,已经相当于后世几万块钱了。大顺的铜钱,很是保值的。

陆承启不耐其烦地将捷报看了数遍之后,才恶狠狠地说道:“总算出了口恶气,但这还不够!边军百姓的血债,总有一日须得讨回来!”

虽然定下了春季出兵的计划,但陆承启还是有点忐忑。

无他,不过是在担忧国库撑不撑得起这一场大战而已。

一旦顺辽大战开启,就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情了。

打仗就是在打经济,打粮草,打后勤,俗话说,皇帝不差饿兵嘛!可如今国库空虚,能撑得住这一场大战么?可不打不行啊,现在是辽国衰弱的时候,加上时机不错,春季是草原上马匹最瘦的时候,经过了腊月隆冬,牛羊马驼都会冻死不少。这样一来,地形因素就能降到最低了。

思来想去,陆承启还是觉得要把户部尚书林镇中找来问问。

“来人,传唤户部尚书!”

第九百二十八章:准备出征

内侍匆匆而去,很快便回来禀报了:“陛下,户部尚书在殿外候命!”

陆承启略微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宣!”

“遵旨!宣户部尚书觐见!”

说罢,那内侍退出了垂拱殿,而户部尚书林镇中则缓缓大踏步而入:“臣林镇中,参见陛下!”他行了个最为正规的揖礼。

所谓作揖,是汉礼之核心。胸前拢手,推出为揖,收回为拱。中华礼节,讲究中正安舒,自然优雅,讲求礼敬在心,简而不繁。非天地君亲师,皆不跪拜。便是平日见了皇帝,不封赏,不论罪之时,亦不用下跪。

揖礼是正式礼,为问候之礼,为敬重之礼,讲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施揖礼时,视受礼人的尊卑高低或以及自身的恭敬态度而定,或深躬或浅揖,顺其自然。多用于正式见礼,表示庄重。

如果与受礼人关系较为亲近,无法长揖施礼,且施礼场合较为放松,则将正式揖礼的姿势收回到胸前,变成了较为轻松的拱手礼。拱手礼多为日常打招呼以及辞别的礼,为万能礼。揖礼手背向前而拱手礼手背向上,这是二者的区别。

至于军礼,其实也就是抱拳礼,也是由揖礼变化而来。在军队之中施揖礼或做拱手礼时,由于右手握着兵器,所以右手只能呈握拳状,而左手则依照揖礼的要求加盖在右手上,最后变成了抱拳礼。

和后世敬礼是差不多的,礼仪之邦,不是白叫的。不过陆承启更喜欢的是,先礼后兵。

“平身!”

陆承启站起了身子,缓缓地走向了林镇中,沉吟了好一会,才问道:“林卿,你老实跟朕说,若朕要和辽国开战,能否撑得住?”

“敢问陛下,要打多久?”

林镇中反问道,他耿直地看着陆承启,不怕被斥责。不是他不懂伴君如伴虎的道理,而是他有自己的信念。文人的信念,有时候看得比皇权还重。

“战事一开,谁人能料?或许一月,或许三月,或许一年,抑或者打上十年也不奇怪……”陆承启倒是看得开,“不过,辽国是一定要打得,不把他打趴下,朕一日寝食难安!”

陆承启说这话的时候,还加上了一个女真,一个萌古部,一个倭国,至于高丽,嘿嘿,陆承启看不上眼!

林镇中觉得不能理解:“陛下为何非要同辽国打个你死我活?”

陆承启总不能说,小冰河时期就要来了吧?那会给人当成妖怪的,哪怕他是皇帝。小冰河时期一到,草原产出能有多少?在天寒地冻之下,游牧民族想不南侵都难!

这根本就是一个死循环,在粮食都不够的情况下,饿疯了的草原人,会不顾一切地进攻中原。中原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粮食,就是温暖,你说他们会不会来进攻中原?看正史就明白了,为什么金国打到长江边就不打了?一是不识水性,二是他们占据了中原,已经心满意足了,三是汉人已经回过神来,也出了岳武穆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也快要打不过了,只能和南宋弥合。

但陆承启绝不会让历史重演的,游牧民族想生存?想要入中原?也不是不可以,但你要彻底变成大顺的一部分,被汉人融合,习汉字,说汉语,彻底融入汉民族。

只可惜这样的宏图霸业,不能被林镇中所知。对于林镇中来说,陆承启这是疯了,才想要和辽国拼个你死我活。

“陛下,请三思啊!以如今国库,最多能撑三个月,这还是把夏收之税算了进去……”林镇中试图劝谏陆承启道。

“林卿放心,估计朕就是想和辽国打,耶律洪基也不肯啊!”陆承启笑道,“要是把辽国打疼了,那女真、室韦、萌古都会蠢蠢欲动的。耶律洪基宁可同我们求和,也不肯辽国出了乱子。林卿,朕的意思,你应该懂!”

林镇中明白陆承启的意思,不过是想提升百姓依附力,聚集民心罢了。

可用几千几万人,还要花费不知道多少钱银,投入一场这么“无意义”的战争,在他看来就是一场豪赌。而且赢率太低,输的可能性太大。

“陛下,若是战事拖延超过了三个月呢?”林镇中忧心的是这个,现在已经是卯时吃寅粮了,要是再这般下去,恐怕就算是神仙来,也止不住这个财政缺口啊!

“还有皇庄!”陆承启淡淡地说道。

“陛下,若是皇庄也没钱了呢?”林镇中不依不饶地说道。

“不是还有官商吗,他们富得流油!”陆承启总算是露出獠牙了,“林卿家中,似乎也有亲属在经营罢?”

林镇中一惊:“陛下是想要征官商的商税?”

“不仅仅是商税!”陆承启冷笑道,“官绅一体纳粮纳税,本就天经地义。为何百姓纳得,官员就纳不得?朕也不是不讲情面,俸禄不入税,已经很开恩了!”

“陛下,万万不可啊,若是此举一开,恐怕……”

“恐怕什么?”见林镇中一副死了爹娘模样,陆承启没理由一阵厌恶。哪怕林镇中是真的是为了大顺着想,可他第一时间还是想着自家的生意吧?

“恐怕天下大乱啊!”林镇中苦口婆心地劝道。

陆承启不屑地说道:“笑话!民心皆在朕,岂会天下大乱?乱从何来?从你的口中来吗?还是像你家亲属一样的官商?”

林镇中哑口无言,确实,陆承启的政策太得民心了,可这是用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去补贴百姓,非要闹出大事不可!

“朕也不怕乱了,反正都是想着占便宜,不想付出的家伙,朕不在意杀鸡儆猴,宰掉几个……”陆承启说这话的时候,如同夜枭,寒意渗人。

林镇中浑身颤抖,也不知道他是被吓的,还是害怕自己也成了屠刀下的亡魂。陆承启的冷血铁手,早在掌权之时就开始了。但凡有人敢染指他的权威,绝对是死路一条。再加上陆承启掌控了监察司,绝对是一逮一个准。

第九百二十九章:寒食节

想到恐怖之处,林镇中就不能不服了:“陛下……”

“朕知道你想的是什么,无非是说朕此举不合祖制。哼,祖制?要是遵循祖制,是不是皇朝更迭,也是祖制相承?”陆承启这话有点诛心,林镇中哪里敢答?“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不假,但林卿可曾还听过一句话叫做‘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朕浅显地说,官商把钱都赚走了,底层百姓都没了钱,被剥削得厉害,一旦有个天灾人祸,没有粮食果腹,后果是什么?”

林镇中心中说道:“造反……”

“百姓就会起来反抗‘暴政’!到时候,第一个杀死的,就是你们这些官商!劫富济贫嘛!”陆承启冷笑道,“然后朕的江山,也是要易主了。要是恰好草原人强大,入主中原也并非不可能的事。到时候被铁骑践踏,中华文明不复往日盛况,就是你们这些文人想要见到的?”

林镇中哑口无言,不知如何以对。皆因陆承启说的,都是基于事实的推断,甚至他不知道,这就是正史,只不过是另一个时空的历史罢了。

顿了一下,陆承启继续说道:“税收,其实就是一个劫富济贫的过程。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此乃真理,要想顺应天道,则须劫富济贫。税收,其实是让收入多的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没收入的,这个国家才能继续存在下去。如果一味剥削,厉行苛政,百姓苦不堪言,结果自然是朝代更迭了。林卿,朕希望你好好想想,想通了,那就好;想不通的话,朕觉得你这个户部尚书,做得也没什么意思了……”

言下之意,自然就是:你要是不和我踩同一条船,那你还是趁早滚蛋吧,我有的是人顶替你的位置。如果你敢对外说出半个字,诛九族都不解恨,恐怕还得夷十族!

林镇中沉吟了良久,仔细权衡了利弊之后,才低声说道:“臣愿奉陛下旨意!”

陆承启自信地笑道:“林卿,终有一日,你会觉得这是你做过最正确的事情!”

林镇中苦笑,心道:“上了贼船,还能下去么?只是日后,我就要成同僚口诛笔伐的对象了……”

文人的党同伐异,林镇中早就领教到了。要么像李然一样做个孤臣,深得皇上信任;要么就得圆滑世故,处事滴水不漏。

可要是触动了大部分文官们的利益,那绝对是要落得一身骂名,绝无幸理可言。

林镇中终于体会到当初他座师徐崇光的痛苦了,也不知道徐崇光那些年是怎么在杨太师的手底下撑过来的。

辞出垂拱殿后,林镇中一副闷闷不乐的模样,他真想去请教一番徐崇光,只可惜徐崇光早就返回乡下,连京城的宅子都卖了出去,想请教都找不到人了。

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下,大顺上下都知道了要打仗,气氛一时间紧张了起来。

各种平日里不起眼的应急事物,都卖到脱销。因为百姓对战争,都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战乱年代的痛苦,并没有随着盛世繁华而忘却。甚至很多从边境逃回中原的百姓,都在宣扬契丹人怎么凶恶,让很多人心头都蒙上了阴影。

传闻,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非常不满,磨刀霍霍的,似乎也要同大顺见个高低。

这样一来,恐慌性的情绪更甚。

最直接的体现,便是粮食的价格了。百姓都在加紧囤粮,哪怕是明知道有常平仓后,他们还是觉得不太保险。粮食本来是够的,但买的人一多,价格自然蹭蹭地往上涨。不仅仅是粮食,各类棉衣、干粮等等,价格都水涨船高,甚至离奇的是,铁匠铺的生意都好了许多。

原来,有钱人都怕死,央求铁匠铺打制护心镜、铁剑之类,求一时心安。

打制甲胄和制式兵刃,那是要判为造反,要株连九族的。可护心镜和剑,则不在这范围内。

剑,是自古传下来的兵器,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只要剑身不超过三尺(即后世一米多长),都不算是制式兵器。又因为常常被当作一种高贵的装饰品。从皇帝到文人都喜欢佩剑以显示身份。此外,剑也被当作一种仪式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