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借天改明-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的一家子,转眼就沦为待死的难民。想起这些,于海宁的话语带了点悲凉。

其实于海宁说路上遇到的土匪,不是真的土匪,而是溃散的勤王军兵丁。

顾百川又细问清楚了于海宁家原先的住址,准备让番役回头核实。

钟进卫知道顾百川这么认真是为了自己的安全着想,如果是遇刺之前,他还会觉得顾百川有点小题大作而不满,但此时,他却很赞赏顾百川的做事风格。

于海宁在那边又说了:“刚才听闻公子遇刺,老汉正想让犬子随侍公子左右,一则报公子救命之恩,二则犬子略懂功夫,遇到危险,也可抵挡一二。”

既然已经收他们做了一家人,钟进卫也懂得要施恩,于是,他对于海宁道:“也好,我正想招几个带刀随从,他既然懂功夫,就让他跟随于我吧。”

当初钟进卫在难民营收于海宁一家的时候,顾百川也是在场的。再经过这么一份问话,结合所有的信息来看,于海宁一家是基本不会有问题。要地址再核实下也是为了万一而已。

顾百川示意围着的番子散了开来,然后说道:“你的功夫还是要掂量下的,以前做过护卫没有?”

于长俭这时才有了说话的份,连忙回道:“没做过护卫,只是自己在家练的。”

顾百川听了,就安排一个番役下场掂量下于海宁的功夫。

这些番役能被王承恩调来护卫崇祯皇帝的大红人,身手自然不会差的。下场一试于长俭的身手,果然不错,如果实战经验丰富的话,下场的番役还不是对手。

顾百川在一边看得也点点头,对钟进卫道:“公子,小的看他可以当公子的护卫,只是当护卫的经验和实战的经验还比较欠缺。小的意思是让他先去我们东厂受训几个月最好。”

钟进卫当然没有意见了,护卫自己的人去国家安全局培训,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钟进卫对于海宁的印象相当不错,听了于海宁的经历后,他心里有了主意,道:“于叔,我想你来当家里的管家,帮我看着家可以么?”

于海宁一听,连道不敢。伯爵府的管家,而且还是这么有权势的伯爵府管家,一般人都是仰视的存在。

伯爵府里没啥人,就于海宁的年纪最大,心地又好,走南闯北有经验,不让他来当还能谁来当。当下,钟进卫就强行指定他来当管家。于海宁见公子的意思坚决,也就不再推辞,高兴的应下了差事。

这么一来,刚才还有点剑拔弩张的气氛又变得喜气洋洋了。

钟进卫忽然从这事中想到,自己不是还差一些随从么,正好去难民营看看。要有合适的,也算给朝廷出力了,一举两得。

钟进卫就给顾百川说了这个想法,他也觉得可以,难民营将近十万人,要挑七、八个合适的,应该不难。

钟进卫把箱子放到自己卧室后,拿出一半银两让于海宁保管使用。月底时候,钟进卫再查账核对。

于海宁首先向钟进卫汇报了每人定的月钱是否合适,都是按照普通人家的标准定的。还请示年节购买的东西,府里还需添加的物品等等。

钟进卫也是第一次当一家之主,听得头脑发胀,最后挥手让于海宁自己决定。心里则想着:早知道,就不向皇上说等击退建虏再娶阿奇了。早点过来,就能把这些杂事都丢给阿奇。

在庄重的挂好崇祯皇帝亲题的牌匾之后,钟进卫就带着顾百川和东厂护卫前去难民营挑选护卫。

钟进卫说了几个要求:首先人品要好,忠厚老实,其次身强力壮,会功夫最好,最后有家小的优先,一则自己府里太冷清,二则有家小在府里的,一般都会比较可靠。第三嘛,算是给朝廷尽点心,多解决一个是一个。

顾百川就按照钟进卫的要求登记需求登记簿之后,就去查难民登记簿。

登记上去是必须的,公子做了实事,当然要留名了。顾百川就是这个想法。

看完难民登记簿之后,顾百川就带了两个东厂番役去挑人。

钟进卫则带着剩下的四个东厂护卫,就在登记点等待,边上有五城兵马司的把总伺候。有了地位和权势,这待遇还真不是钟进卫在穿越前能比的。

钟进卫一边喝着茶,一边听把总汇报着难民营的情况。

难民营的情况,比起钟进卫第一次来的时候,已有天壤之别。虽说还是不能吃饱,但总饿不死人了。火炭也已足够,又从城外送进来不少营帐,保暖方面也好了不少。

不过就算这样,每天也还是有人熬不住,或身体太弱,或得了病而亡的。只是人数比起之前已是大大减低了。

难民营中的百姓现在就念叨两个人,一个是皇上,一个就是中兴伯。把总还媚笑着对钟进卫道:“只要您去难民营一亮相,保证所有难民都会跪下来向您磕头。”

钟进卫一听,就更不可能过去难民营亮相了。他本不是那种喜欢让人跪拜的人,也不是那种喜欢出风头的人。出去让老百姓跪拜,还没有这个嗜好。

钟进卫又问了京师百姓用人的情况,把总汇报说现在来领人的不多。一般都会在年后才来领人。因为领了人回去过年,虽说皇上已经下旨今年不过年了,但自家宅子里,还是会少不得红包意思下,又是一份额外的钱。

钟进卫听他这么一说,想起自己作为一家之主,也得准备一份过年的红包,大家开心下,幸好今天还是十二月二十九,明天才是大年三十,回去也让于海宁准备一份,大家欢喜欢喜,冲掉今年的晦气。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顾百川领了七八个人过来让钟进卫过目,其中五个是有家小的,剩下的则是光棍。

钟进卫看着都还可以,至少面相都还不错,就都要了。然后雇了几辆车,带着他们及家小回府去。

回到中兴伯爵府,新添了人丁,又是一番热闹。

钟进卫还让一个番役去城外勤王军大营把那个李老四给领回来,养了六天伤,应该差不多了,回来一起过年。

新选的随从都在府里休息两天,安置下家属,该出力的地方出出力,等过了年,全部都去东厂受训。

忙完这些后,顾百川就要告辞回家。

钟进卫让他等等,回主卧去封了一个大红包给顾百川。不但是今天顾百川出了好多力,而且舍命护卫自己,还负伤在身,无论如何都要感谢下。但顾百川坚持不肯收,钟进卫只好用老套的不收绝交的话迫使顾百川收了红包。

吃完中饭后,钟进卫在院子避风处晒着太阳,看着家里的人上上下下忙着,心里冒出有一种传说中地主老财的感觉。

就在钟进卫享受着这时光的时候,崇祯皇帝派人过来传诏钟进卫觐见。

第一百零九章 再议盐政

崇祯皇帝知道自己今天搬家,在忙,不会平白无故的召见自己,当下,钟进卫不敢怠慢,带着五名东厂护卫前往紫禁城觐见皇上。

来到文华殿后,发现里面除了崇祯皇帝之外,还有东厂提督王承恩,户部尚书毕自严,甚至还有内阁辅臣温体仁都在。

崇祯皇帝现在已经明白当前的内阁中,温体仁是能干实事的,又清正廉洁,一心奉公,没有其他人的小心思。所以他已经开始自觉的遇事,就把温体仁叫过来一起商量了。

钟进卫看这些人,猜测应该是盐政的事情。

果然,钟进卫行礼完毕后,崇祯皇帝开口对他说道:“钟师傅,盐政革新之事,我和诸位臣工已商量过了。他们对你的盐政看法颇觉新奇,尚有一些疑问想询问于你。”

“哦,谁有问题,请说。”钟进卫一点意见都没有。

盐政一直是户部尚书直管的,对于此事,毕自严一直比较头疼。自从袁世振去职之后,盐税上交户部国库的数额是逐年下降。

毕自严甚至都打算向崇祯皇帝上疏建议重启袁世振来打理两淮盐政,以补国库连年亏空。

但没想一大早就被崇祯皇帝叫来议事,说的就是盐政革新之事。毕自严先看了奏章,然后又在王承恩的解释之下,对盐政的两次革新,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对官盐价格下跌,不仅有利于国家,还有利于百姓的观念,更是新奇,却又不得不承认有道理。

毕自严自从当了大明的管家之后,连年的亏损愁得他的头发都白了。甚至连自己的亲弟弟,都是因为国库亏空,拨不出军饷而死。

一方面是连年战争的军费不断增长,另外一方面大明北方地区灾害连连,收不上税,甚至需要减税赈灾,还有朝廷内的东林党人不断为“民”请命,革除各项税收。这户部尚书真不是人当的,这话,户部尚书正妻的耳朵都要听出茧子来了。

现在对毕自严来说,只要有人能提议增加国库收入的,他一概双手双脚支持。

眼下既然皇上准备革新盐政,提高国库收入和百姓的生活水平,他自然是高兴万分,恨不得立刻实施。但对于一些具体的问题,还是有疑问。

崇祯皇帝就把当事人钟进卫给召了来,当面问比较靠谱。

毕自严看着钟进卫,诚恳地问道:“中兴伯,你说的这个加大食盐产量之法是不错,可你说按盐丁所献产量分级奖励,这个如果奖励,朝廷没钱啊!”

果然是户部尚书,一开口就是和钱有关的。

钟进卫听了一愣,还真是,自己倒没有考虑过这事。

钟进卫试着回答道:“记账如何,等收到了盐税后,再拿出来兑换给盐丁?”

温体仁插话了:“中兴伯,你初次实行这个奖励措施,首先就是要立信。昔日商鞅之政,还需先百金重奖城门搬木之人。你要是采取记账赊欠方式,盐丁怕是不会信。”还是温体仁的从政经验丰富,一下就揪出这种方法的一个缺陷。

毕自严站自己角度,补充道:“就算盐丁能信朝廷会兑现承诺,但等收到盐税后,再去付给盐丁银钱,这盐税怕也是所剩无几了。”毕自严自然知道这个法子真要实行的话,到时候食盐产量的爆增是显而易见的。

钟进卫一听还有这么多不利因素,只好放弃了记账的方式,又低头想了起来。

忽然,他想起,后世旅游的时候,有员工内部票的事情,脑中灵光一闪,有了。

于是,钟进卫兴奋的一拍自己的脑门道:“我有办法了。”

崇祯皇帝一直在关注几个臣子的对话,希望能尽快解决完问题,把盐政革新付之实施,国库能早点收到大把大把的银子,挤死为富不仁的大盐商和私盐贩子。

但见户部尚书的一个问题,都好像解决不了,急得不行,正准备问话的时候,听钟进卫说有了,连忙道:“钟师傅,有何主意,快快道来。”

钟进卫呵呵一笑,向崇祯皇帝拱手一礼道:“朝廷可以用盐作为奖励,设定奖励等级后,给盐丁出具食盐使用证明,相当于盐引吧,盐丁可以合法的拥有这部分盐,自己用或者卖都可以。这样既解决了朝廷没钱兑换奖励的无奈,也让盐丁有利可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顺带着还能恶心下大盐商和私盐贩子。”

殿内众人细细一思钟进卫的提议,觉得在目前处境下,这应该是唯一可行的法子,也不用费朝廷一个铜板,只是开张证明的事而已。

殿内人等都同意了这个做法,那么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

“中兴伯,第二个问题,如果用开中法,以粮换盐引,则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存量盐引和新盐引的兑换先后问题;其二,中兴伯所建议之法是想把盐利从旧有大盐商手中夺过来,可若是大盐商也以粮换盐,岂不是仍然无法夺其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