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10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庸俨皇潜鹑耍窍某永畹v昌,即后来的夏朝兴宗皇帝。

    李祐昌是夏懿宗的第五个儿子,在他之前,夏朝已有两位太子,都是他的兄长,都有整顿朝纲、铲除奸佞的决心,可他们最后都被赵宽一党诬陷致死。李祐昌在兄长们的庇护之下长大,看起来毫不起眼,对赵宽也是唯唯诺诺,因此才在赵宽的建议下成为了太子。

    但老奸巨猾的赵宽算是看走了眼,李祐昌非但不懦弱,反而比他的两位兄长更加聪明机敏,善于隐忍,这才能在赵宽手下活命。他假借帮赵宽敛财的机会,暗自结交朝中有良知的官员和太学学生,利用他们帮助自己发展势力。

    几年的苦心谋划,一张遍布夏朝大江南北的势力网已经逐渐成形,尽管手中已握有足够的资本,李祐昌却依然隐忍不发,不仅没有怠慢赵宽,反而比以前更加的顺从他,这让赵宽很满意。

    李祐昌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内乱必将引发外部威胁,现在的夏朝具备抵挡外部威胁的能力么?显然不具备,而那时候谁能够力挽狂澜,谁就能得到民心,谁就能得到天底下最大的权力,到时候消灭这些奸佞就是易如反掌。

    果然,燕狄之乱彻底暴露了夏懿宗和赵宽的无能,连绵的战火让朝廷上下的官员、夏军的士兵还有遭受流离之苦的百姓都将愤怒的矛头指向了昏君和奸臣,此时他们格外的团结了起来。

    不用动员,他们就是这世上最强大的力量,突厥和燕国勾连的消息夏懿宗不知道,李祐昌却清楚得很,他一早就命人暗中做着准备,他本可以提早预防,但是那样就无法激起这滔天的愤怒了。

    所有的条件都已经备齐了,接下来李祐昌就在赵宽等人进宫打算挟持夏懿宗的时候,突然带着御林军闯了进去,当场将他们全部擒拿。

    ://。。//45/45569/452802033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燕夏轶事(上)() 
在宫中生变的同时,李祐昌安排在城防军的人迅速展开行动,除去不忠之人,掌握了这支洛京最大最强的武装力量,那时候左右卫还没有被部署在洛京周边,所以谁能够掌握城防军,谁就能掌控洛京。

    城防军落入李祐昌之手后即封闭洛京各道城门,无论任何人来都不得开启,士兵们紧急出动,将赵宽在宫外的党羽们从家里拖出来,封锁其财产和宅邸,将他们及其家人全部投入大牢。

    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民间定然恐慌四起,李祐昌便命人暗中将消息泄露出去,声称赵宽一党有趁乱谋逆之举,但幸好英明的太子殿下及时阻止了他的阴谋,现已派出军队四处抓捕赵党!

    这一夜,洛京百姓们在恐慌和疑惑中度过,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京兆尹府的衙差就到大街上张贴告示,对昨晚的一系列事情做出了官方的正式解释。

    其内容和传言中是差不多的,上面还说,虽然谋逆未成,但皇帝受了太大惊吓,他命太子监国,处理一切军国大事。

    可谁也没有想到,夏懿宗经此一事竟一病不起,仅仅半年之后就驾崩了。对外宣称是他忧虑过度而病亡,但是很快就有小道消息流出,夏懿宗其实是被太子李祐昌所杀!

    当然,这种就连出处都不知道的消息并没有在民间掀起多大风浪,风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慢慢消失了。但其中的真相当今的夏朝皇帝很清楚,李祐昌、也就是夏兴宗将真相写在了《帝王手札》中。

    那消息没有错,夏懿宗确实是被他的亲生儿子夏兴宗所杀,因为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做皇帝了。结束隐忍之后,他的雄心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夏懿宗在一天,那夏朝的年号仍然是延寿,这个年号已经与夏朝的耻辱绑在了一起,作为一个立志要开创新时代的君主,李祐昌决定不再容忍,他要改年号,改一个属于他的年号。所以即便有悖人伦他也做了,这些百姓们不会知道,他们只知道他们的新皇可以让他们丰衣足食,他们就会称颂他为“圣君”。

    夏兴宗登基之后即以“万圣”为年号,以表其决心。不过在那之前,他还有非常棘手的问题需要处理。

    燕狄之乱愈演愈烈,作为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如果这个不能得到顺利的解决,那就不要想建立什么功业了,他现在面临的内患也不少,所以抵御外辱只能赢。

    为此,还是太子的李祐昌大力选拔了许多有能力的人才,这里面大多都是他以前结交的,知根知底,对他又忠诚,是解决问题的最好人选。

    这些人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其中后来成为一代名臣的李讷、薛能等人将后方事务打理得有声有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战时应对机构。在前方,历史上的著名的文官名将虞谌手段雷厉风行,连斩了三个作战不利的将领,又撤了许多无能将领的职,从军中挑选了一些后起之秀与太学兵法科的毕业学生组成全新的夏军指挥阵容。

    这套全新的阵容以年轻人为主,朝气蓬勃、富有激情,与原来的那些庸将兵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不仅更具才能,而且意志坚定、拥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在他们的带领下,夏军逐渐扭转了颓势。

    与夏军相反,突厥和燕国的联军在连吃几次败仗之后开始意识到,夏军已经觉醒,可他们依旧认为,优势还在他们那里,只要他们能够在占领区站稳脚跟,夏军想要将他们赶出去没有那么容易。

    不想,夏军的战斗力突然高得出奇,随着后方的日趋稳定,他们的武器、粮草的供应都已经上来了,加上各军新的将领更加坚定的贯彻军纪、裁汰老弱,现在的夏军可以称得上焕然一新,作战起来更加勇猛无畏,将突厥、燕国联军压制得节节败退。

    夏军在连续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之后,遂向沦陷区的夏朝军民发出号召,这些军民本不甘沦于外敌之手,联军的主力是突厥人,他们打仗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掠夺,这是他们在草原上的习性,他们只懂占领土地却不懂如何治理土地,对占领区的百姓一律用残酷的手段对待,那也别怪百姓们不待见他们。

    听闻夏军正在反攻,百姓们早已坐不住了,各地的反抗烽烟纷纷点燃,对联军的后方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他们的主力都在前方,在后方没有留下多少兵力。后方反叛的消息传来,燕军想要回师,他们的头脑还算清醒,但突厥势强,燕军的建议并没有多少分量,他们仍然执意在短时间内击溃正面的夏军,回头再收拾那些百姓。

    可随着后方的情况日益严重,前方的战事又陷入胶着,突厥的粮草和兵器都已经跟不上了,他们这时候才如梦方醒,缺乏兵力保护的辎重队屡屡遭到夏朝军民的截击,这样下去,他们三十多万大军都会饿死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突厥人只能选择后撤,而早已料到这一点的虞谌则率领大军趁势猛攻,一下子就把突厥的后军杀得一塌糊涂。

    突厥军连忙调整阵型,准备应对夏军,不料后军的溃兵竟一股脑的冲进了他们的阵中,将他们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而如潮水般的夏军随即杀到,面对这样一支毫无秩序的军队,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踩死他们!”

    一天时间不到,突厥的三十万大军就土崩瓦解,溃军相互践踏、绵延数十里。这一战,突厥损失惨重,草原上最为骁勇的战士折损大半,而杀红了眼的夏军则穷追不舍,直像是要将他们完全歼灭为止。

    战斗中,见到突厥情况不好,出于保住实力的考虑,燕军果断撤退,没有遭受太大的伤亡,但是溃败的突厥军队却向着燕国的方向撤退,这无异于将夏军也引了过来,可若是派兵截杀他们,那这些突厥士兵将把燕国看作是大敌。

    正当姬昭和他的大臣们左右为难之际,夏军果然尾随而至,燕国上下立刻紧张起来,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夏朝的脾气,若是这一战他们赢了还好,现在输得干干净净,突厥远在长城外,又新遭重创,根本没理由为燕国火中取栗。

    可面对挟大胜之威、气势正盛的夏军,仅凭燕国又怎是对手?忐忑不安的姬昭只能硬着头皮向夏朝派出了使臣求和。

    ://。。//45/45569/452464523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燕夏轶事(中)() 
原本,姬昭对夏朝接受求和抱有的希望不大,毕竟夏朝这回损失不小,他们哪里能就这么算了?

    可是,使臣带回来的消息却是,夏朝愿意接受和谈,这让燕国君臣喜出望外,立刻再次派出使臣赴洛京商定和议内容。

    根据和议,燕国必须对这场战争付出应有的赔偿,数额极其巨大,在燕国的再三恳求之下,夏朝同意可以分十年还清,另外,燕国必须将国内的突厥败兵一个不留的驱逐出境,这一条无异于让燕国与突厥交恶,但是面对夏朝的兵锋,他们只能选择答应。

    至此,燕狄之乱已经正式画上了句号,但正在兴头上的燕国君臣并没有意识到夏朝为什么要接受和谈?

    其实,他们不知道,当时夏朝的情况也不好,尤其是执掌朝政的李祐昌,他虽然已在太极殿上指点江山,但是那些明枪暗箭始终对准着他,让他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对他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内政,既然突厥已败、燕国短时间之内也不会兴风作浪,那么现在正是好时机。

    夏兴宗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在很多方面都是特立独行,事实证明,他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暴力,但产生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比如用严刑峻法来惩治贪墨。

    万圣五年,只用五年多的时间,夏兴宗就稳定了自己的地位,他朝中的文武大臣人才济济,民生也进入了快速恢复的轨道,夏朝的国力正在重新凝聚。

    这些年里,燕国与夏朝的关系处在一个不冷不热的状态,他们多次以朝贡为名来到洛京,实则是为了刺探夏朝内情,以决定今后对夏朝的策略。而他们入眼的多是,夏朝民生安泰、夏皇宝座稳如泰山。

    得知这些的燕国君臣,尤其是姬昭很不甘心,当初费了那么多力气才和突厥联合,可最后他们却是功亏一篑,而且这几年为了赔偿那天文数字的款项,燕国的经济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他们经历了一个由强转衰的过程,而夏朝却在由弱变强,这样下去,他们很快又能恢复到以前那般强大。

    这时候,他们也明白了,夏朝当时之所以没有急着跟他们算账,是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力量,而现在,他们已经恢复过来了,这笔账早晚要算!

    燕国君臣个个如坐针毡,他们不想坐以待毙,决定做些什么。首先,他们又派人去联络突厥,试图得到突厥的庇护,虽然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过,还不知道突厥会怎么对待他们,但他们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其次,夏懿宗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他们利用这件事在夏朝民间散布消息,称夏懿宗死因有疑。

    第三,他们联系到了夏兴宗的反对者,暗中资助他们在夏朝四处活动,牵制夏兴宗的精力,如此三管齐下,燕国君臣才放心了许多。

    但是没想到,派出联系突厥的人被砍了头,和礼物一并奉还了回来,突厥人的意思很明白,他们还没有忘记被燕国抛弃的事,他们不会再与燕国合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