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凉州辞-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弓弦释放出去,与此同时弩臂传来一阵轻微的向前抖动,弩槽中的弩矢便在他右眼注视下向前直飞而去。

    不到一息光景,充作箭靶的那草人身上已是响起一声“铿”地脆响。李延炤眼中直飞而去的弩矢一闪而没,再放眼望去,草人身上的那一片甲叶似是安然无恙。

    刘季武与李良等自一侧向箭靶跑去,转眼间便在箭靶周围寻找起方才那支弩矢来,过了很久,刘季武才从一旁草丛中寻得了那支弩矢。

    李延炤再看到那支弩矢的时候,只见那之前锋锐的三棱箭镞已经变了形。而自他所处的位置上看去,假人身上的那铁甲甲叶依然是安然无恙。

    李延炤自一旁又拿过一支弩矢,然后拉开弩弦,将弩矢放置在弩槽之中,平端着弩机,瞄准假人身上有铁甲覆盖的地方,又是一箭射去。然而前端仍是响起一声铿地脆响,再放眼望去,见那草人依然是安然无恙。

    李延炤又复挂上弩弦,反复射了数箭。那甲叶才随着最后一次的射击而哗啦啦地掉落一串甲叶下来。李延炤放下弩,带着刘季武与李良、魏旭,奔到草人近前,查看起草人身上那些甲叶来。许是李延炤的数次射击擦断了捆缚甲叶的线,因而那些甲叶脱线掉落。他蹲下身去,捡起地上的一支弩箭,见那弩箭正钉着一片甲叶。不过那箭镞也只是穿透甲叶一点点,倘若在战场上,这种程度的伤害对于对方来讲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良望着李延炤手中仅仅穿过甲叶一点点的箭镞,默然无语。李延炤握着箭镞,对李良道:“李匠头,还请回头费心,造批硬弓,准备来日备用。”

    李良闻言,垂头道:“不知司马属意之弓弩,力道几何?”

    李延炤细细想了一番,道:“四至五石之弓,不知匠头可否为之?需用财帛几何,皆可与我详说。”

    李良皱着眉:“如此硬弓。不知长史欲置多少?”

    李延炤细思片刻,道:“两石弓千张,四石至五石弓预备制弩,匠头便预备两千张吧。”

    李良拱手:“卑下尽力而为,若事有不妥,到时还望长史见谅。”

    李延炤笑笑:“匠头尽管去做。做得成多少,便多少。”他顿了顿,又道:“如今这铁制弩机虽未觉有何种问题,不过仍是少做为好。稍后我自将军中弩弓分批交往工坊,还望匠头亲自过问,督促改造一番。凡有硬弓,改置弩上。现有弩弓,皆加木托为好。”

    李良躬身领命。随即,李延炤与刘季武、王诚等,便收拾好草人弩弓箭矢等,偕李良一同返回城中。魏旭归营后,便按李延炤所言,将营中士卒手中弓弩一并收取,而后送至工坊。计有两石步弓三百一十八张,臂张弩一百七十张,蹶张弩五十五张。

    李良望着面前堆积得像小山一般的弩弓,不由得苦笑了一番,当李延炤问及需多久方能对这些弩弓完成改造,李良思虑半天,方才有些不确定地道:“许是要月半光景。加之长史先前调出武库中五百余张弓,大致在三月左右,可尽改制成弩……”

    听闻李良的报告,李延炤正有些犹豫。如今已是初春,他犹记去岁冬日之时,那来历不明的中年人告诫他,使君欲在春季发兵征讨陇西之语,不由得更觉心急如焚。

    李良见李延炤一脸犹豫,便亦是有些踌躇。心道如工坊中全力制造弓弩,则势必影响其余器物的制造,正不知当不当与李延炤讲,李延炤却已仿佛看出了他的犹豫,出言问道:“李匠头心中有何疑虑,不妨明言。”

    李良垂下头,思虑片刻,道:“如今工坊中人手有限。若是全力改制弓弩,刀枪铠甲等物,便势必产出更慢,不知长史将待如何安排……”

    “既是这样,便留步弓三百张,余者改制弩弓。”李延炤举起双手对李良深深一揖:“有劳李匠头挂怀操劳。如今内外事务繁杂,我等只能尽心竭力。然做成与否,便只能听天由命了……”

    经历了之前诸多事情,包括小娘子也被不知名的势力劫走充当人质,李延炤现下无疑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也由此明白,世间之事,很多时候并非是努力就能做成。前方总会有许多看不到的沟沟坎坎在等待着奋力前行的人。谁也不知自己能够走到哪一步,他们所能做的,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就好比李延炤先前思虑万端,却总归是会有意外的掣肘和羁绊出现。而这些掣肘和羁绊,又是委实无法绕开的一道道坎。

    他心中深知,这些坎跨过去了,或许还要面对扑面而来的沟坎。而一旦跨不过去。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的境地。先前马平的遭遇,也使他更直观地明白,在这个时代,想要做些事业出来,远非取得事功便能成。真的需要忍常人所不可忍,做常人所不能做。一个不慎,便唯有化为齑粉。

    健锐营在西山又相继操练了一月光景,强化训练的结果是,如今营中士卒们基本都已掌握了翻越山崖的诀窍。现在一个百人队四五百人,翻越自己当初作为示范的那道山梁,只需约莫两个半时辰左右。

    饶是如此,李延炤却仍然无法感到满意。毕竟组建这支山地步兵的意图,便是想让其可以跨越军事角度来看一般意义上的险地。并能够得以迅速在山梁中穿插,以期达到对敌军的一种突击效果。

    而如今这一道高不过三丈的悬崖,便让这些军卒耽搁足足两个半时辰,在战时,这两个半时辰已足够能做很多事情。甚至有可能左右战局胜负。对此,李延炤既不敢怠慢,也尚无速成之法,只能多多督促健锐营士卒勤加练习。

    而在当下,营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居然是那些羌胡部落民。这些人长时间居住在陇西地区的山中,个个身强体健,翻山越岭基本不在话下。此番又习得这种攀崖之术,很快便在这支混编的队伍中崭露头角。李延炤数番亲临西山,先行攀登上山崖的,以及长途山地越野的,先行抵达者也多为氐羌部落民。

    周兴与王诚率下的本部令居县兵之前多以老兵自居,对这些部落民本就有些看不起。然而对方在操练时所表现出来的过硬实力,却成为本部县兵不得不正视的存在。如今编入军中的部落武士仍以氐羌人小头领充任军官。李延炤及一众军中将佐对其虽都有些不放心,不过从当下来讲,也委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外城落成后,服劳役的一众流民又在内外城之间相继建起了自己的家园。这些氐羌武士的家眷也多半打散在新城区安居。李延炤与辛彦之间曾论及此事,最终二人达成共识,先将这些羌胡民众散开安置,为其安排谋生之业。待人人思安之后,再通过政令等诸多手段推行汉化,鼓励县中汉民与之通婚。最终目的,便是务求让这些羌胡民众渐渐抛却胡俗,经历若干代之后,便会融入成为汉民的一份子。

    到那时,便是连这些羌胡部落民本身,便也不会再认定自己的羌胡身份。采取这种民族同化政策,好处可谓是显而易见。虽然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不过毕竟处在筹备与试行阶段,遇到问题,便解决问题,若能一直推行下去,将来关中陇西数州之民,不论胡汉,皆可为之所用。

    又一日黄昏,当李延炤率健锐营士卒操练毕,自西山返回之时,却见本应在城外军营中的主簿谢艾正在内城兵营外相候,李延炤忙上前告罪,请谢艾入营。

    “使君已征调州治精兵与各士族豪门部曲,计一万人集中操练。并征调西域长史府、敦煌、西海、武兴、晋昌诸郡郡守筹措钱粮,以为大军支用。”

    李延炤闻言,虽早在意料之中,却仍不免神色怅惘地北望一番:“使君终究还是仓促发兵。此番几集州中之力,各府钱粮,想必不能持久。若往攻陇西,利在速战。若陷入持久消耗,便难免败亡,若重蹈沃干岭之覆辙,我等何颜再见明公。”

    “既要速战,以艾之见解,我等必速取狄道。定东以为何如?”谢艾面对着李延炤几案后的巨大地图,右手食指已经点上狄道所在之处。

    “主簿明达,但有所命,炤不敢固辞。”李延炤听闻谢艾一语道破征伐陇西的要点,不由顿觉平生几分希望。这位任命不久的主簿,虽之前不曾领兵,然而这一番见解,却是远胜韩璞之流良多。

    “如今定东也已晋护羌校尉府属官,麾下县兵,倒可重新命名一番。”谢艾平视着李延炤,道:“使君先前已有言,各军命名,无须再循地域常例。”

    李延炤凝神细思一番,而后抬起头来,望向谢艾,道:“不若我军,便名‘武嵬’罢……”

第三百四十章 武嵬成军(下)() 
    点将台前,各营百人将以上级别将佐皆聚拢在一起,各自望着李延炤,默然不语。

    “先前李某已奏请使君批复,自今日起,我等一军军称,更名‘武嵬’。此番是想告知大家。自此之后,我等不再是令居一地县兵,而是护羌校尉麾下属军!炤取‘武嵬’之意,便是想令三军刻苦习练,勇武如同山嵬一般,令敌军无法跨越,闻风丧胆!”

    他环视在场的武嵬军将佐,语调平静沉稳:“军中袍泽,一路行来,不知有多少人已战死疆场,埋骨青山。我等有幸得存,更应不负袍泽遗志,惟举兵东进,定国安邦。军中将佐,如今胡汉兼有,然更当上下同欲,戮力而行。”

    “我等并非高门家兵部曲,所忠者,无非王业,所事者,无非明公一人耳。当今明公,弱冠之年假摄州事,英武果决,实非寻常。炤中人之资,得幸明公垂青,统领一军,已是非分。若不忠王事,则天理难容。”

    言罢,李延炤自身旁一名卫士手中擎过一面大旗,便是先前已制成的武嵬军旗。他将大旗高高擎起。微风拂动之下,旗面上“武嵬”二字若隐若现。而这面新制军旗,与营中依然挺立的其余旗帜一同微微摆动。通体黑色的旗面迎面便给在场的诸多将佐带来一种压抑的肃杀气氛。

    “自今日起,这面旗便是我等军旗。我自会将之立于中军。旗帜所在之处,便是我身处之地!旗帜所向,诸军皆须戮力前行。炤言出必践,每战争先。倘若有敢先退者,一概军法从事!”

    “武嵬万胜!”李延炤站在通体黝黑,绣着白色字体的军旗下,奋力将之举起,大吼道。

    “万胜,万胜!”下方数十名将佐亦是心潮澎湃,一同高举右手呼道。虽只寥寥数十人,但是声音却一直传出很远。

    辛彦自县府之中,便已听得军营方向传来的声声怒吼。他漫步行出县府,而门外负责护卫县府的王强见状,便立即迎上去,拱手待命。

    辛彦支起耳朵,细细听着军营方向传来的“万胜”声,一脸疑惑地望向一旁王强。王强看着满面探询之色的辛彦,便拱手道:“李长史正在营中,召集将佐宣布立军易帜。明府是否要前往一观?”

    辛彦听着那齐声呼喝,眼中流露出几分向往神色。沉默了片刻,他终于还是摆摆手,道:“不了,不了。定东立军易帜,自此之后虽驻防令居,然终究是护羌校尉府属军。我身为一县县令,前往一观,显然颇犯忌讳,至为不妥……”

    王强沉默着退到一旁。而辛彦叹息一番,便要转身回县府。然而望着内城四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