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凉州辞-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抛了多少次挠钩,当李延炤再次奋力拉拽绳索时,绳索却乍然绷紧。他生恐再出现上一番情况,继续奋力拽动数次,而这一次,却没有如同先前那般忽然脱落。

    确认安全之后,李延炤继续扯动绳索,手脚并用,向着崖顶攀去。崖下士卒看到已是悬在高空中的李延炤,不由得纷纷捏了一把汗。然而最终又等了不过一刻钟左右,李延炤终是攀上崖顶。他气喘吁吁地在崖顶上站稳,而后向着下方诸多属下挥了挥手。

    见李延炤攀崖成功,军中那些善于尝试的将佐们便纷纷动了心思。他们各自回忆一番之前李延炤用套马索栓系挠钩的动作,而后便自己纷纷尝试起来。不多会,样式各异的绳索便纷纷套在他们各自的挠钩之上。

    这些将佐们纷纷自己将挠钩与套马索扯动几下,确定稳固之后,便纷纷选定了固定点,就要开始抛钩攀援。而在崖上的李延炤见状,却急忙挥着手,出言阻止。

    见李延炤阻止,崖下的将佐们纷纷停下了手中动作。李延炤跑到自己攀援而上的那根套马索前,将之拉上来,尾端挽好一个活结绳套,而后测算了一番长度,又将挠钩取下,而后勾到远处一棵树的树干上。

    李延炤将绳套拿到崖边抛下崖,崖下正是王诚。王诚迟疑地望着李延炤抛下的绳套在原地晃荡。而李延炤已急不可耐地冲王诚喊道:“钻进去!将绳套系在腰上,拉紧!”

    李延炤反复重复了两遍,领会其意的王诚便钻入绳套,而后将之在自己腰间拉紧。李延炤又大声喝道:“现在,抛你自己的挠钩绳索,爬!”

    王诚依言而行,拿出自己方才栓系的那个挠钩,按照李延炤示范的动作,抛了数次,直到牢牢地勾住山腰的一棵小树,方才开始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

    王诚之前在陇西护粮,以车阵对来袭的匈奴骑卒,这一幕在李延炤心中早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在未经任何战阵或是教授的情况下,王诚居然能凭着自己的脑子想到这一点,也让李延炤认定此人日后前途无量,自辅兵入正以来,对王诚也颇为看重。

    而王诚有样学样地攀崖动作,让李延炤更是对其高看一眼。他自己便知道寻找崖上那些突出的石块枝干等以为支撑点。攀至半途,歇息片刻,随即便继续攀爬。在下方数百名健锐营将卒的注视之下,未要到两刻钟,王诚也是攀上了自己的第一借力点。

    王诚一只脚蹬住崖上石块,另一只脚则蹬住一根横生出来的枝干,略作休息,随后便将自己勾在枝干上的挠钩取下,继续向上抛去。王诚的挠钩越过崖顶,径直向下落去。目睹着挠钩自由落体的李延炤当即便大吼道:“行了,不要拉,我助你勾好!”

    言罢,李延炤便拾起那挠钩,奔至一旁巨石边,将挠钩拉到巨石石缝中勾好,自己反复扯动了数次,确认已固定好,方才探出头去,对仍悬在半空中的王诚道:“妥了,上来吧!”

    王诚依言而行,扯动了数下绳索,随即便继续手脚并用,攀爬起来。李延炤自崖上探出头去,细细注视着王诚的行动,半刻钟后,王诚也攀至崖顶,而后放开绳索,双手扳住崖顶一用力,整个人已是成功攀上!

    李延炤大步走向王诚,伸出手将他拉拽起来,而后赞许地拍了拍王诚的肩膀以示鼓励。王诚微笑着道:“长史此法,端得是妙!”

    李延炤不置可否,只是对王诚道:“此法所练之兵,出其不意或可,然终究是行险。若非万不得已,不可轻动。”

    王诚点点头:“长史教导,属下牢记。”言罢,望着李延炤解下他身上绳索,继续将之套成活结,而后测定长度,再抛下山崖,王诚也是拿过另一根绳索,依样而行。转眼间,两根挽成活结的绳索便又兀自晃荡在山崖下。

    这次尝试的便是周兴与魏旭。李延炤与王诚一同在崖边探出头去,密切注视着他们两人的动作。许是不及王诚聪颖,这两人在攀援之中,屡出状况。不过好在李延炤已将绳索挽成活结,充当了安全绳,二人倒也无恙。

    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二人终于也是攀上崖顶。而此时,天色却已擦黑。崖下的诸将佐已是纷纷命令士卒点燃火把,以为照明。周兴苦笑着行至李延炤身旁,拱拱手道:“长史,属下不力,未能做好垂范,还望长史予以责罚。”

    自上次在令居之战中负伤以来,周兴的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他身中的数刀之中,一刀捅穿了他肩甲与身甲空隙的肩窝处,另一刀则自肋侧捅入。不知是否伤到韧带和脏器,反正如今周兴勇武,较之当初已远远不如。

    李延炤叹口气,拍拍周兴肩膀:“周百人将,你先前也是自令居死里逃生之人,我等之间,早已不只是上下级。更是曾生死与共的袍泽兄弟。你前番负伤颇重。如今仍能随队操练,身为主将,李某已不能够要求更多。”

    李延炤思虑片刻,顿了顿道:“周百人将身体有恙,着实已不适合在一线带兵,此番回去之后,我便上书使君,请将周百人将调任。还望周百人将为自身计,勿要推拒李某所请……”

    周兴听闻李延炤所言,面色纠结,随即便回道:“属下感念长史关垂,只是周某一介武夫,除却带兵,也着实无法胜任其余……还望司马斟酌。”

    李延炤望望天色,转头道:“天色已晚,周百人将之事待我上书使君,再做定夺。今日我等便回罢。明日再来此处,务必使全军将卒,都掌握此攀崖之法……”

    言罢,李延炤捋了捋自己手中套马索,将之尾端系好活结,拴在腰上,率先向崖下攀援而去。紧接着,王诚数人亦是依样而行。不多会,便纷纷回到崖下。

    下了悬崖,王诚才大叫不好。李延炤问其原因,王诚伸手指向仍悬吊在崖边的数根绳索道:“如今我等既已下崖,这些绳索又待如何收回?”

    李延炤哈哈一笑道:“早知无法收回,方才便留一人在崖边,便可只余一根绳索。如今既皆已下崖,便将之留在此处罢。明日再来之时,我等便可直接攀援而上,岂不省事?”

    言罢,李延炤令诸将各自归营,而后整队带回。军中将卒见这数位将佐徒手攀崖,皆是艳羡不已。行进路途中偶有交头接耳议论,却也在诸将喝止之下渐趋沉默。

    诸军自西门入城,随即便在各将率领之下各自归营。而李延炤与王诚率本部士卒行至营外,却看到焦急不已,仍在营外等候的李良。

    李延炤迎着李良走上去,迟疑问道:“李匠头,缘何在此等候?”

    李良却是一脸苦笑:“长史,卑下在此可一阵好等……”

    李延炤立时有些哭笑不得:“今番率军前往操练,怠慢之处,还望匠头见谅……”

    李良连连摆手:“长史,卑下有一事,正是犯难之间,还望长史予以指点迷津……”

    李良将如今弩机,以及弩弓难以制造的问题与李延炤详说一遍。李延炤听着听着,立时便皱起了眉。听李良讲完所遇到的这诸番问题,李延炤便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望着李延炤苦苦思索,李良也不敢出言打断。不知过了多久,李延炤方抬头,问道:“弩机之事,先造一副铁质样品,试用一番,再决定是否以铁制造。但这弓嘛……”

    李延炤抬头望向李良:“如今武库之中,尚余几何?”

    李良双手一摊:“卑下已前往武库之中查验清点,如今武库中弓不过五百三十五张,且其拉力,多半无法破开铁甲……”

    “行了,将这些武库存弓,尽皆用作制弩。稍后我自会请营中司库调出这批弓运往工坊,请李匠头费心查收……”

    他顿了顿:“如今制弩之事,有劳李匠头费心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武嵬成军(上)() 
    其实在李延炤的设想中,这支山地兵是采用弓箭作为投射物器为佳。只是随着先前的战事,县兵中的精锐士卒相继阵亡,健锐营中善射士卒,也几十去六七。而要训练出一名使用弓箭的熟手,非一两年之功不可用。

    在这种情形之下,李延炤也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操作简便,威力巨大的弩。先汉李陵之所以能率五千步卒远出大漠,挫败匈奴单于数万铁骑屡番进攻,靠的也正是强弩之力。及至最后,屡屡受挫的匈奴单于萌生退意之时,才因为汉军叛徒的出卖,得知李陵军中已无弩箭,故而集结大军再度部署进攻,方才击败汉军,击擒李陵。

    弩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而其胜过匈奴骑兵手中骑弓的,一是射程,二是威力。由于弓的发射需要一手握持弓身,一手引弦。故而基本上只能依靠单手的牵引力开弦。弩则不同,由于脚蹬的出现,弩已能够用脚踏固定,射手可用双手来开弦,力道自然远非骑弓所能媲美。

    除却脚踏开弦的蹶张弩之外,李延炤之前还曾在电影中见识过威力更为恐怖的弩——腰开弩。这种弩顾名思义,是由射手平躺着,用双脚蹬踏弩弓弓臂,进而双手引弦,集中全身的力量于腰部,将之拉开上弦。

    而之所以现下没有考虑这种威力更为巨大的武器,是因为这弩体积巨大,不便携带,工艺复杂,又不利维护。李延炤实在不知该将这弩发配给军中哪一营来用。战锋营身披铁甲,他们的任务也主要是抗线、反制对方骑兵等肉搏战。而健锐营即将被当作山地步兵的试点,在山地环境下,即使面对敌军,也基本都是大概率遇到轻甲部队,一来腰开弩无法完全发挥其弩力大的优势,二来那么笨重,也着实不适合配发给一支山地部队去使用。

    在这种种顾虑之下,李延炤最终还是决定采用蹶张弩装配给健锐营中弓弩兵,以提升一番己方的火力,尤其若是进取陇西,势必会发生不少野战、攻城战。而若是无力压制匈奴骑卒的骑射火力,即使最终能够取胜,也会付出很多极不必要的代价。这些有生力量上的损失,却又恰恰是如今处于上升期的李延炤所不能容忍之事。

    李延炤又带着健锐营与新进氐羌武士一同在山地训练了数日,数日光景,这些将佐士卒基本上都在努力练习攀岩。得益于李延炤对安全的重视,每次都让熟悉此道的人先行攀上,而后以先前的套马索作为安全绳,于是至今,倒还未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

    李良经过几日亲手操作,已将一柄新弩交到李延炤手上。这张弩采用铁制弩机,不过前端的弓是用了自武库取出的旧弓。这张弓号称需要三石拉力,不过李延炤上手试了试,感觉弓力并不算大。他带着李良与魏旭、刘季武等前往校场,给用作练习靶的草人身上捆扎了一束穿缀好的铁甲甲叶,随即便量了二十步,张开弩弓,瞄准草人身上的铁甲放了一箭。

    这支用作试验的弩弓上的弩矢,也是李良亲自上手打磨而成。弩矢前端是锋锐无比的三棱箭镞。李延炤平端着弩,将望山调整到二十步的位置,深吸一口气,随即瞄了片刻,屏住呼吸,轻轻扣动了弩机。

    这张弩已经由李良按照李延炤的要求,在后端加装了木托,因此较之军中一般弩来讲,舒适度倒是提升了不少。李延炤只觉扣下弩机之后,勾弦的铁牙下降,将弓弦释放出去,与此同时弩臂传来一阵轻微的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