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鹰-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量更多的非容克系军官中,拥有犹太血统的军官更多。

    经过统计,德国武装部队中,拥有犹太血统的人员数量高达十五万人,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例如新上任的波西米亚总督海德里希与德国空军二号人物米尔希元帅。

    然而自国社党上台后,在1935年通过的《纽伦堡法案》中将“犹太人”作出定义。

    根据《纽伦堡法案》,凡有一个犹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国人都会被视为“犹太人”。

    《纽伦堡法案》还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国民权利,其他相关法案甚至将一个犹太人与一个非犹太人发生性关系列入非法化。

    可想而知,这个法案在那些拥有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仅仅是八分之一犹太血统的德国人间引起多大的恐慌与不满。

    在以德国陆军为首的军官团的强烈抗议下,国社党不得不选择妥协与让步,通过颁发荣誉犹太人证书的方式来缓和双方之间的矛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发生在1937年,无论是在德国国防军,还是老希心中,德高望重的龙德施泰特元帅的表弟,格德哈特。海因里希将军迎娶他的犹太人妻子格特鲁德时,老希亲自前来祝贺,顺便送给两个人一张荣誉犹太人证书。

    因为有这种先例可循,也因为有德国国内大批拥有犹太血统的军官的支持,陈道毫不犹豫地将痛殴德国国内反犹浪潮的第一击放在解放混血儿身上。

    不仅是孩童,成年犹太人中,如果该男子迎娶一位非犹太族妻子,或是该女子嫁给一位非犹太人丈夫,均可获得优等民族血统的同化,被划出犹太族。

    波兰总督府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中,按照新式民族划分方案被划离犹太族的家庭随即得到释放,并被责令限期搬出集中营或是犹太人隔离区。

    随着人口普查的飞速进展,集中营与隔离区中的犹太人数量日益减少,剩下的都是纯血犹太人。

    与人口普查同时进行的是总督府经济振兴计划。

    总督府政务院总理沙赫特曾经主持过六千万人口的德国经济振兴计划,现在主持区区1200万人波兰总督区的经济振兴自然是轻而易举。

    与陈道协商并达成共识后,陈道先是一声召唤,索伦集团旗下各控股产业纷纷涌入总督府辖区扩展业务。

    经济振兴,资本先行,最先进入波兰的是赫本…罗斯顿银行。

    在赫本…罗斯顿先生的瞠目结舌中,在总督府全体官员的东张西望中,陈道以白菜价将充公的波兰银行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出让给他,几乎在一夜之间,赫本…罗斯顿银行的业务便覆盖了波兰总督区。

    阿迪达斯、彪马以及新成立的芬达饮料公司接连涌入波兰总督区,纷纷以白菜价或是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入主总督府境内的服装厂或是饮料厂,随后便展开大规模招工工作。

    不仅是索伦集团旗下,雷姆茨玛的烟草公司,党卫军控制的华沙汽车厂与PZL飞机制造厂也贴出招工告示,疯狂招工以扩大生产规模。

    一批批失业人员走进工厂,站在五花八门的机器前,为养家糊口而辛勤劳作。

    一台台机器轰然运转,生产出德国军队急需的军服,饮料,烟草和武器弹药。

    更多的波兰人则加入修建德国东部边境黑豹防线的修建工作,以及波兰总督区铁路及高速公路的超大规模建筑工程。

    陈道清楚地知道德国与苏联之间必有一战,战事一旦爆发,波兰总督区将是苏德战场的后勤基地,海量的军事物资必将通过波兰进入苏联,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升波兰的交通运输能力。

    波兰总督区的经济振兴要讲究全国一盘棋,更要讲究全欧洲一盘棋。

    西班牙加入轴心国的条件之一是德国必须在战后复兴西班牙的经济。

    1936年7月至1939年4月,残酷的内战给西班牙人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939年7月29日的《西班牙向上》周刊承认,许多地区变成了一片废墟。近百分之六十的房屋被毁,百分之四十的铁路机车车辆损坏,许多桥梁和道路设施也遭到破坏。

    满目疮痍的西班牙在陈道的眼里是一张白纸,更容易涂抹美丽的图画。

    索伦集团旗下的赫本…罗斯顿银行携手捷克的斯柯达兵工厂,联手投资西班牙的重工业,协助西班牙重建钢铁厂、兵工厂和飞机制造厂。

    除此之外,波兰总督府还联手西班牙政府在巴塞罗那、马德里、格拉纳达等地修建旅游度假圣地,为德国本土、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总督区的工人提供带薪旅游服务。

    西班牙特色的斗牛表演、火腿以及充满激情的弗拉门戈舞,不再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特色服务,而是普通的德国以及德占区工人都能享有的福利。

    波兰总督区,陈道积极促进对治下工业人口的迎合,也没有放松对农业人口的收买。

    按照收买大多数,打击极少数的原则。

    波兰总督府继续采取打击波兰贵族、教会的暴力政策,并坚决没收这两类少数人群的不动产,尤其是土地,同时遭到株连的还有波兰的大地主。

    以五十亩土地为界限,凡是超过五十亩土地的家庭,波兰总督府出资以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赎买土地,随后补偿给土地数量不足的农民家庭。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

    陈道在波兰的所作所为深刻的体现这一段话的真谛。

    收买波兰总督区的工人阶级,以及大多数的农民,将传统认知中上流社会所谓的贵族、教士、大地主等通通列入社会闲杂人等予以打击。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波兰总督区治下的工人阶级以及农民共同发现,自己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其中还包括波兰土著构成的行政助理人员。

    不知不觉间,救世主、弥赛亚等闪亮的光环落到陈道的头上,而被飞机失事的弗兰克则被冠以屠夫的称号。

    身为一名实用主义者,陈道对救世主弥赛亚之类的虚名毫不在意,在希特勒的默许下,八月中旬,陈道终于迎来他期盼已久的大人物。

    戴维。本。古里安,犹太复国主义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

    与本。古里安的见面早就列入陈道的日程表。

    升米养恩,斗米养仇,陈道深知这条反应真实人性的公理。

    对中东各国,将他们从英国殖民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足以让他们感恩戴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东各国必然会寻求更多的权利,争取摆脱德国乃至轴心国的控制。

    陈道与戈林和希特勒商量过后,一致认为一个充满冲突与矛盾的中东比一个铁板一块的中东更符合德国的利益。

    如何在中东埋下一颗地雷,制造中东动乱被提上日程。

    沿着历史发展的轨迹,陈道将主意打到犹太复国主义身上。

    世上没有不要钱的午餐,陈道的目的就是借助犹太复国主义的力量,尤其是资本力量,免费完成欧洲犹太人的流放,并在中东埋下一颗动乱的种子。

    犹太复国主义是完成这个计划的最好的执行者。

    犹太复国主义者曾经一度认为犹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没有民族的土地”。

    然而这种乌托邦式的空想已经被本…古里安摒弃。

    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本…古里安态度极端务实,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着真正的冲突,我们和阿拉伯人之间的政治冲突。我们都想成为多数”。因此,他把工作重点放在向巴勒斯坦进行犹太移民上,他要在巴勒斯坦使犹太人成为多数。

    欧洲是犹太人主要的分布地点,而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又控制着欧洲。

    为了完成复兴犹太人王国这个远大的梦想,古里安明知与德国合作是与虎谋皮,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进入波兰,与大名鼎鼎的小舅子阁下谈判。

    原因很简单,一是只有搞定德国,才能获得建国所需的大量人口。

    其次,建国只是完成远大理想的第一步,古里安预见到新生的犹太国家必定会与阿拉伯邻国发生暴力冲突。

    于是他一方面组织巴勒斯坦犹太人秘密筹备建国,一方面竭力筹措资金购买军火。

    然而从欧洲大陆之外的任何一国购买军火,若想运到巴勒斯坦,必须要经过轴心国集团控制的直布罗陀海峡或是苏伊士运河。

    如果轴心国集团不站在犹太人这一边,仅仅是掐断新生的犹太国的军火运输线,便足以将新生的犹太国扼杀于摇篮中。

    见到陈道后,听到陈道的第一句话,古里安便放下心来。

    “你给我钱,我给你人,还给你立国所需的军火,除我之外,没有人能够给你这种保证。”

第277章 谈判结束 成果喜人() 
戴维。本。古里安穿着一身白西装,打着暗红色的领带,瘦长的脸上长着一双大眼睛,双眼皮上是粗黑的眉毛。

    英年早谢的秃顶,满脸的皱纹,一撮希特勒式的花白小胡子,给时年五十五岁的古里安平添几分老态,看起来竟像是六十五岁。

    为了实现建立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这个崇高理想,古里安在青年时代便积极奔走

    然而那个时候,他和他志同道合的战友们打交道更多的是英国,还有老奸巨猾的英国政府。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三个年头,俄国爆发革命退出战争后,英国政府紧急发表《贝尔福宣言》,对犹太复国主义表示支持,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民族之家。英军随即开始组织犹太军团。1918年,古里安加入犹太军团,跟随英军回到巴勒斯坦。

    但是随着美国的参战,胜利的天平迅速倒向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英国随即无限期推迟《贝尔福宣言》的落实工作,无情地戏弄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感情。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经过不懈的斗争,再加上中东地区日益高涨的阿拉伯独立主义浪潮,1937年,英国为了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第一次提出了分治的想法,即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

    古里安此时已经是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执委会主席,凭借他自己的政治嗅觉,他迅速捕捉到“国家”这个词所包含的重大意义,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他立刻对分治的想法表示支持。

    但是两年后,英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决定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至于曾经提出建立犹太国的建议,更是绝口不提。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热情再次遭到英国政府冷酷地戏弄。

    又是两年过去,到了一九四一年,欧洲乃至世界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国几乎一统欧洲,英国求和,巴勒斯坦的控制权落入轴心国的控制。

    面对将反犹太主义列入执政党党纲的德国,古里安与他的战友们曾经心灰意冷,认为在穷凶极恶的德国面前复国无望,不仅如此,目前生活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很快将要遭受灭顶之灾。

    就在这时,一个姓赫本…罗斯顿的英国银行家闪亮登场,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