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奇侠传-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还打过架?天成哥舍得打你?”月姑疑惑地问。

    “哪里,是俺打他!”爱英回头指点墙边那棵大枣树。树下面恰好站着文宝和青莲,两个孩子手拉着手,正嘻嘻笑着说些什么。这不由触动了爱英对童年的美好记忆:“那时,我们也还是孩子。”

    爱英絮絮说“那次我让他爬树摘枣吃,他逗俺说不,我拿起铁铲吓唬他,失手打到脖子上。”说着竟自嘻嘻笑起来,“谁想以后化了脓,落下个疤。说起来这也是缘分,后来俺跟他成亲,还亏了这疤呢。”

    月姑恍然想起:“永义对俺说过,天成哥过年没饭吃,去你家偷供,被你抓住了。”

    爱英说:“你也知道?半夜里,他冒冒失失闯到俺家堂屋,说是周天成,俺不信,当他是贼,罚他跪下,摸到他脖子后面的疤,才知道真的是他从那时跟上他,转眼十多年了!”女人眼中泛起泪花,神情变得凄然。

    月姑感叹着:“俺去东北时,在铺子里见到你,又年轻又漂亮,想不到你也会打铁。”

    爱英揩抹着眼角,说:“早就学会了。跟上做官的当娘子,跟上杀猪的翻肠子,跟上打铁的就得抡锤掌钳拉风箱。我打铁你没见过,厉害着呢!铁匠会上”

    听爱英说起这话,月姑忽然记起,在黄龙埠学校读书的日子里,她随永义、贤正等去运河岸边看过铁匠会。正是春耕大忙的农历三月间,四外八乡的铁匠们沿河岸排开洪炉阵,男人扒光上身,抡开大锤,一个个满脸炭黑,一身臭汗,拼上命地显摆手艺。周家洪炉周围的围观者络绎不绝,天成掌钳,弟弟天功拉风箱,爱英是刚过门的新媳妇,但身体壮实,居然能够抡动大锤打铁。

    月姑说:“我想起来,在铁匠会上见过你一家人打铁,嫂子好厉害!如今不知还有这会吗?”

    爱英叹口气:“鬼子眼看过来,运河两边的铁匠们会不起来了!俺娘家爹娘老了,我也要回王家铺照管老人。咱们只顾说话,你快坐下歇息,我安排包饺子。今夜就住这儿,晚上咱俩说话儿拉呱”

    爱英刚忙着和面,杰群骑自行车急匆匆赶来。自从姐姐月姑从关外回来,两人还没有见面。作为弟弟,他是姐姐的知心人,他理解月姑当下的处境,但坚信这个刚强的女人不可能自寻短见,她一定有什么重要事情杰群很快想到周天成,想到天成的媳妇王爱英,便径自来王记铁匠铺了。

    爱英笑说:“杰群嘴长,正好一块吃饺子。”

    杰群着急说:“我好馋嫂子包的饺子,可惜吃不成了。姐,快回家吧,找不到你,家里乱套了,娘立等我要人呢!”

    月姑拉紧爱英的手,恋恋不舍地告别:“嫂子,我还会来看你。有了周大哥的消息一定告诉俺。我今天特意来找你们的。永义临终嘱咐,让俺那儿子青山跟上周大哥,学做事也学做人。”

    爱英双手抱住月姑:“好妹妹,甭多说,永义的事我都知道嫂子替你伤心难过,你要挺住。等天成回来,我一定把这话告诉他。对青山,他会跟文宝文良一样。只是当下他远着呢,说不定真的去了延安,去了太行山。他跟永义一样的为人,肯定也做一样的事。他曾经对俺说过:当了寡妇甭后悔,你男人干的是大事正事!”

    爱英说着,眼角溢出几颗泪滴。月姑不住地点头,眼眶里也泛起泪光。

第三十四章 忆亡夫月姑明大义() 
月姑回来,金家大院的一场风波自然平息。

    孩子们早已入睡了。对过房间传来艾叶响亮的鼾声。月姑仍没有睡意,她在等杰群。明天一大早杰群就回县城,她也要带上孩子离开黄龙埠回家。姐弟俩长久不见,她有好多话想跟杰群说。

    脚步杂沓。存孝和杰群从母亲房里回来,两人又在厅堂门口停下,窃窃私语什么。好一会儿,才听到有越来越近的脚步。

    杰群来到月姑屋里。月姑掇条凳子让他坐下,杰群却不坐。

    “为啥不带松绮来?我好想她呢。”月姑语气中不无嗔怪。

    “路远,又不太好走。我想知道永义哥的情况,到底是怎回事?”

    “遭伪满警察毒打,内脏破裂出血。”

    “为啥?”

    “怀疑他私通抗联。”

    “有这事吗?”杰群压低声音。

    “有。他跟山里的抗日游击队秘密联系上,足有两年了。给他们捐过款,送过药。只是,游击队里面出了叛徒”

    “是共产党的抗日联军?”

    “后来听说是抗联的人。永义说,不管啥党派,只要打倭贼”

    “啊,果然如此,我就猜着了!”杰群脸色肃然,咬紧牙关,默然无语。良久又问,

    “药店的生意咋样?”

    “这几年势头一直红火。永义这人,不贪利,公认的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在当地有对手,有药霸,都不在话下,就是让鬼子汉奸搅了!”

    杰群叹口气,踱到炕前看看熟睡中的孩子:“青莲几岁了?找到她的亲生父母吗?”

    月姑摇头,轻声叹口气:“没有。到年满七岁了,好聪明的孩子呢。”“

    “想过吗,没了永义哥,你独自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咋办?”

    “想过,有山靠山,无山独立,你姐能撑得起这个家!”

    “说得好!”杰群看着姐姐,眼睛里闪烁起泪花,“放心,大哥和我都会尽量帮你。”

    “其实永义有话,说我还年轻,有合适的就考虑改嫁只要能让孩子们成人,长大杀贼报国。”

    “那,你的想法呢?”

    “等孩子们长大以后看。当下,我只想抚养好两个孩子。以前我说:这辈子,除永义不嫁,现在我毫不后悔,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只嫁他。姐姐忘不了他!”月姑的泪水霎时涌上眼眶。

    “近来传得沸沸扬扬,说有灵台寺僧人送永义哥一块石碑,遇光照射也不见阴影,不少人去碑前烧香拜祭可是真的?”

    “是真的。这觉信法师是个正直僧人,说是代表佛家赠送这碑。据他说,这碑是他的祖师从泰山下获得的奇石,光下无影,实在稀罕。你念的书多,知道这是怎回事吗?”

    “这现象,我无法解释。我只相信,大敌当前,抵御外侮顺乎民意,那些在抗日斗争中为国为民无私献身的英雄们,其精神必能感召万千民众!”杰群说着陷入沉思,缓缓说道,“有时间,我一定去万家林,我要祭奠永义哥。”

第三十五章 风雪夜兴善归乡() 
进入农历腊月,万家营的大年气氛一天天浓重起来。

    这是一年中少有的轻松闲散时光。念书的孩子们放了假,在大街上欢蹦跳跃。在外地谋事供职者陆续回乡。村里的庄稼汉们轻松地背起褡裢,四处赶集闲逛,顺带置办年货。此时女人们反成忙人,偎坐在炕头上缝衣做鞋、剪纸扎花,精心为丈夫和孩子赶制新装;而农历腊月二十三小年前后,便开始进入厨房忙活,宰鸡剁肉,煎炸蒸煮,制作各种美食,以备过年期间合家享用,当然还要祭祖敬神,走亲访友。万家营村中,家家香气飘溢,到处欢声笑语。人们一年到头辛苦忙碌,似乎全为这短暂时日的幸福和欢乐。

    月姑和艾叶也忙着准备过年,只是兴善迟迟未归,使她们心头的焦虑与日俱增。

    这天是腊月初七,北风呼啸,天空阴沉,是要变天的样子。月姑正从柜子里找出两卷印花粗布,约艾叶过来,想给青山、青莲做件棉衣,也给春堂做身衣服。那布是几年前刚跟婆婆学会织布时织下的,虽粗糙些,给孩子们做衣裳总算可以。

    艾叶带春堂来了,一进门嘴里就嘟噜:“这浑人,干啥事不着急,路上磨磨蹭蹭,不知道人在家里惦记这不,天要变了,说不定一场大雪把他堵在路上”她数说的自然是兴善。她挂念着丈夫。其实月姑又何尝不为兴善担忧。不过,她相信兴善做事谨慎稳妥,不会出啥大事,算来,若没有特别意外,这几天无论如何也该到家了。

    果为艾叶说中,傍晚时分天空飘起雪花,渐渐越下越大,鹅毛似的雪片铺天盖地飘着,一连一天一夜。举目四望,漫天雪花飘舞,到处银装素裹,灰蒙蒙的天空和白茫茫的大地浑然连成一体。万家营村东的路沟被松软的白雪填平,沟底大路深深掩藏在积雪之下。旷野上没了人迹,人们成群结队赶集上店的热闹景象戛然而逝。

    这天傍晚,万家营村北,沿路沟西侧的小路上,厚厚的积雪被踏出一行脚印。一个中年男人,头戴皮帽,身穿破旧的翻毛皮袄,肩上背个包裹,手中拄根木棍,在深可及膝的雪地上艰难跋涉。及至看见前面披银挂玉而越发显得葱郁苍翠的万家松林,便尽力加快了步伐,径直向林中走来。

    这人便是兴善。从东北步行数千里,历时月余,长途跋涉,备受艰辛,看看就要回到家乡,不想来到德州以北却又下起大雪此时的兴善又冷又饿,疲累已极,但看见万家林,便想起亲若兄弟的东家、刚刚去世的永义,他想在永义墓前一拜,向这位可敬的兄长倾诉一番:北边的事情已经全部办妥,自己平安回来了

    冰雪中的松林,一片玲珑剔透的绮丽世界。苍松翠柏的枝头叶尖上,枯黄的草木荆棘层中,到处挂满型状各异的冰锥凌晶。兴善在林中墓间蹒跚,细细辨认着每一座坟包。他熟悉这片坟茔的全部序列布局,能准确辨认出永义父亲的坟墓,就在旁边,他看见了那座新近掩埋的坟包,和崭新的青色大理石墓碑,于是跪倒在永义墓前,呜呜咽咽地放声大哭了。

第三十六章 万家林兴祖窃听() 
吴兴善趴在永义墓前的雪地里哀声哭诉:“永义兄,兴善回来了‘益康’店康老板打了借条,多了二百共五百块。他哭了,说与你相识多年,却相知太晚他恨自己心地狭隘,做了对不住你的事,一定悔过补偿在你像前三拜九扣,只为佩服你的人格、气节。他决心不负你的托付,由他代管代营药店所得,全按你的意图使用他给的十块现洋,我没舍得花,全带回来,交给嫂子,作度日之用”

    兴善边哭边诉,却想不到附近正有两人凝神倾听。

    一个自然是万家守茔人万七。当兴善痛哭流涕地跪倒在永义墓前时,他已赶着羊群悄悄来到兴善背后。听着他感人肺腑的哭诉,虽听不太懂其中事由,只觉得真诚感人,伤心地泪流满面,身后的群羊也惊得停止咀嚼,不叫不动,呆愣愣地看着主人。

    另有一人,此刻正立身松林之外,一匹青灰色骏马牵在身边。这人身穿长袍,一条围巾将嘴脸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狐疑的眼睛,侧耳细听着兴善悲怆的哭诉。这人正是吴兴祖。他从县城回来,在万家松林以北不远处追上叫花般的兴善,正要打马超越,发现那人向松林走去,便悄悄跟过来兴善的一番哭诉,他听得真真切切,一清二楚。

    林中没了声音。兴祖迟疑着,忽见影影绰绰中,一群绵羊咩咩嘶叫,簇拥着一个矮小身影从林中走出,这矮子背负一人,弯腰屈背,步履蹒跚,吃力地走在雪地上。兴祖明白,这定是那个结巴子万七,背上是刚才伤心倾诉的兴善吧兴祖回身牵过马,跃上马背,一阵风似地从万七身边驰过,飞奔而去。

    万七背着兴善回到村中,已是夜深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