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那天父教光发神田,惠及一方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一边是凶神恶煞,敲骨吸髓的衙门朝廷,一边是出一壮丁便能换取一家温饱不愁的神田,并且毫无税赋的“神迹”。

    在加上这山东地界,特别是这一片几百里之内的地盘上,哪个村子没有几户人家出了壮丁?

    被朝廷杀了,这一家子人还受了牵连,散了家财打了板子恨朝廷的人哪里只是表面上那万来户人?

    要知道这个时代,各个村庄多是以家、姓为单位,人心淳朴,平时邻里关系都不会太差。

    杀了一个,打了一家,表面上是有一家吃亏。

    但实际上,在民间的影响极坏!

    那些沾亲带故,同仇敌忾的恨上朝廷的不说就是那些普通百姓,眼见着凶神恶煞的衙役们连吃带要,连打带骂的德行就会不自觉的同情那些遭难的人家。

    平时因为怕遭到报复而压抑着。

    一旦到了如今这种朝廷控制力不足的时候,这些情绪很容易便会爆发出来,最终形成一道洪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们为什么一旦处理大案便动辄诛连的原因。

    怕杀了一个,有成千上万个不稳定的因素。

    那干脆就把你满门连带朋友、邻居、同窗全部干掉!我看谁给你报仇伸冤!

第107章:白莲细作——黄端() 
上千人的难民队伍,熙熙攘攘,又都是普通村民,男女老少什么样的人都有。行李也都是肩扛手提,担挑车推,大小牲畜驱赶混乱自然不可能如有什么纪律。

    因此,几人议论之声自然算不上秘密。

    而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是当几人提及‘天父教’之时,一名似乎正是恰好在附近“闲逛”的中年男子突然间神sè一动,不着痕迹的向着几人又走了几步

    环境混乱,这一名中年男子的举动并没有引起别人的任何注意。

    队伍在二蛋子等人的引导下开始向山里赶路。

    难民们的速度不快,又要照顾队伍中许多破旧的大车、牲畜,所以走走停停,若是手头没有太多行李,就算是站在原地休息个5分钟整个队伍也未必能出去多远。

    山坳中本无路径,但以前的的人自然顺着地势趟出了一条条小径。

    众人如此向前走了一里多地,原本只是稍有曲折的山坳骤然间一个转折。

    刚一绕过这个转角,四座连成一线的巨大堡垒便让众多难民骤然一惊!

    山坳并没有多宽,地面也只是稍加平整,野草树木丛生,绝对谈不上特殊。

    然而,当骤然穿过一里地的山坳,在这个骤然转折之处转过弯来,四座连成一线,分别建设在两侧山坡顶部、山坳当中的烽火墩便突然跃入眼帘。

    此处没有修建城墙和大门,烽火墩的顶部也没有大炮旗帜。

    有的只是四座宛如巨兽一般静静的趴伏在山坡上,山坳中的巨大堡垒。

    帝国与文明系统中自带原定的中国烽火墩有两种,一个是无盖的普通烽火墩,一种是更为华美一些,带有漂亮房檐顶楼的烽火墩。

    难民们眼前这四座烽火墩全部都是稍微便宜一些的普通烽火墩。

    每一座都是由坚硬的巨石、青砖、三合土和其他能够增加建筑的坚固度的材料所建成的战争机器。

    虽然帝国与文明中没有大炮这种神器,甚至连攻城器械也不曾有过。

    但就这军事建筑的坚固度来说却是相当可圈可点的。

    高度相当于寻常四层居民楼还高,底部略宽,内中四层。

    最下一层墙壁是厚重,也最为坚固。主要用于储存物品,设有转折楼梯和厚重的铁门防护。

    二层是居住也是作战所在,四面开有16个shè击口。

    三层结构与二层同样,是士兵们平时放哨、防守和生活居住的区域。只不过shè击口略宽一些,虽然不能使人爬入,但却便于内部使用轻型火炮等武器对外攻击,也能在这一层使用推杆、火油等武器摧毁敌人的云梯等武器。

    四层可以说是露天天台。

    四面有女墙、垛口作为防护,平ri士兵可以在此站岗瞭望,也可以借助此处点燃狼烟、释放信号。

    作战时,此处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火力输出点,毕竟在天台上视野良好,能够弥补许多在堡垒内部shè击时的限制。

    一些礌石从此处丢下去,加上四层多的高度足以将敌人砸的骨肉稀烂。

    对于这些普通难民来说,这四座烽火墩的出现虽然让他们十分意外,但其实大部分人也只是啧啧称奇,并没有多做思量。

    而人群中的少数人则目光闪烁,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黄端便是其中之一。

    他将自己混在人群当中。

    从自己的一举一动,到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丝毫不引人注意。

    作为白莲教多年培养的jing锐细作,自小便接受训练培养的黄端即便是在整个白莲一脉的细作中也是小有名气——当然,这个名气也仅仅限于代号。

    多年以来,一直活动在王朝地下,试图谋反的白莲教本身便是以行动诡秘而闻名的宗教。

    而其中,最善于培养细作的白莲一脉中培养出的细作更是手段高超。

    就拿如今的这件上面派发下来的调查这山中的夷人部落,最好是打入其内部的任务刚一下来不到一个月,黄端和其一众细作便已经借助种种设计而混入了那些想要躲到山中避难的普通百姓当中。

    本来黄端对于上头要求自己潜入这样一个小地方还有些微词。

    但此时,当他看到了这一线横在山坳中的烽火墩之后,心中的一点点疑虑就全部都打消了

    他可不是那些什么都不懂,只能看看热闹的百姓。

    白莲教培养他们这些细作,为了让他们能适应各种情况,对于这些知识自然是找来专业人士辅导教授。

    对于这烽火墩,虽然黄端自己造不出来。

    但他却是知道,能开山取石,造出如此之大的烽火墩的势力必然有着庞大的采石、送石、施工的队伍。

    并且在建设人员中还有着经验相当丰富,甚至是曾经为朝廷专门修葺城池堡垒的官家工匠从中指导

    这意味着什么?

    财力!势力!——缺一不可!

    拥有这般悄无声息的在大山当中修葺四座烽火墩的财力的势力岂能小觑?

    ‘只是香主到底想要做什么呢?又想从这个神秘势力身上得到什么?’黄端这样想着,眼神却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山坳中的四座烽火墩。

    像他这样一个经过攀爬训练,能熟练使用各种攀爬工具的细作来说,一眼便能看出一道墙的攀爬难度。

    他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判定。

    这烽火墩并不算特别难以攀登若是有合适的绳钩,甚至是一根大竹竿在配合下登上去也未必会是难事

    但显然,这堡垒虽是死的,但人却是活的!

    黄端同时也注意到堡垒顶部三名不停巡视的士兵。

    也就是说,想要爬上这烽火墩,至少要避开这三名士兵的视线这一点在白天完全不可能做到。

    即便是在夜里,黄端自己估摸了一下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者对方的松懈。想要悄无声息的登上那烽火墩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而一线四座的布置也能让烽火墩之间互相守望,这也就将偷袭的难度提升到了最高

    黄端的瞳孔微不可查的缩了缩,嘴角略微抿起

第108章:黄端见闻之山中强军() 
在见识到最早的四座烽火墩之后,当黄端一路混在难民队伍中向山中迈进的过程中,一座又一座的烽火墩逐渐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  钱人小说网。)

    这些烽火墩有的修葺在山坳的关键节点,有的则修葺在山间道路旁边,死死卡住山路要道。

    更有些则耸立在山峰顶部,宛如一个个巨大而强壮的卫兵俯瞰整片地区

    这些防卫措施让黄端等一众细作的心不断向下沉去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他们这些从小便训练着潜伏、刺探甚至是暗杀技能的细作来说,估算敌人的势力是再基础不过的能力了。

    从这些烽火墩来看,这个势力的能力足已经可以与数千悍不畏死的军队对抗了!

    就算是一路以十几倍的兵力碾压,想要攻破这些烽火墩,不付出个几百上千的xing命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目前众人接到的命令也只是潜入其中,刺探情报,但一想到可能要与这种敌人作战,这些细作怎能不心惊发憷?

    一路前行,中间在山坳当中又扎下帐篷休息了一晚后,直到次ri中午难民的队伍这才来到了能目视村落的地方。

    翻过山坡,上千难民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在他们这座小山坡的对面,一整面山坡上已经被大片壮观的帐篷、木屋、甚至砖瓦房屋所覆盖。

    阡陌交通,无论主路小路全部由石板铺就,往往大路一侧则有宽窄不同的高低石渠密布,道道泉水从山顶一大片白sè大理石围绕的泉眼中流淌出来,顺着水渠将新鲜冰凉的泉水输送到整个山城大部分地方。

    许多居民只要推开房门,走出小路,到大路边便能打水取用。

    而最最让这些普通村民震撼的是那山坡两侧比居民区更大数倍,如同无数梯形山丘般层层叠叠的水田

    绿油油、金晃晃的稻田层层叠叠,散发着让人迷醉的气息

    这?!这是?!

    无数人使劲瞪大了眼睛,又使劲揉搓一番,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场景——这如此凛冽的寒冬当中,为何这一片山坡的水田长势如此之好?

    世世代代靠着土地为生侧村民们震撼于反季节生长的水稻。

    而作为细作,对情报军事万分敏感的黄端等人却震撼于对面小镇外显然是人工清理出的一大片校场内正在训练的军队!

    密密麻麻,少说也有两千人的军队分列在上下两个校场之内。

    上面的校场以黄土铺垫地面,修葺为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广场。

    此时,在这片黄土广场中,上千穿着皮甲棉衣,头戴铁盔,手持盾牌和长矛的胡人士兵正跟随军官,用口音古怪的声音呼喝着军令。

    巨大的千人方阵不断在黄土校场上重复着行进、后退、原地驻防、侧翼包抄等阵型内容。

    巨大的军阵在军官们的口令、鼓点声中不断变化,动作整齐划一,给予了众多白莲教细作极大的震撼!

    要知道,虽然在他们接受过的教育中,曾经也知道历史上许多强军号称行令禁止的诸多传说

    但平时见惯了松散的明军和更加松散的白莲军,猛然一见到这阵型整齐震撼的波斯长矛步兵的军阵,顿时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这才明白以往书中所说的那万军合一的气势是怎样一种情况。

    只是如今刚来,不知道这群jing悍的军士是多久一练——黄端心里想到。

    按照他在培训中所得到的经验:通常情况下,军队每三ri、五ricāo练一次便可算是jing兵。每半月cāo练一次也还堪堪算是可用!而如果军资不足,训练松懈,每月或者每季抽出几天集中训练倒也还能拉上战场。

    而如今来看,明军算是彻底烂到了根子上。

    别说三ri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