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帝国与文明-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5章:建立防御,难民() 
唐业搞不太清楚张学宁说的1:500的地图比例是怎么回事。。但他却看得清楚地图上以各种颜sè、线条和文字清晰的所勾勒描述出的整片山区的大致情况。

    以本村庄为中心,向东南方向是在对面山坡上兴建的新区。山中有一条代表道路的线条连接着两个村庄,并且顺势蔓延进山,却没有向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被标注为崎岖山路的时断时续的小路可以通行。

    如果有外人从山外翻山越岭的进来,在不走错方向的情况下尚且需要翻阅三座不大不小的山峰和穿过种种难以行走的山路才能达到此处。

    但如果向着山内走去,却是完全另外一副光景——那条连接两座村落的道路一直向山内延伸,就如同一条根须一般不断蔓延、分支。

    头坡村、二坡村、山溪村、歪脖树村甲字林场、乙字林场兵甲铁矿一处处村落、一个个贴合当地情况的名称跃然纸上,构建出一个清晰的,不断向着山区蔓延,还差几道山峰便要穿透这片不算太大的山区的人烟轨迹。

    看着这幅地图,唐业先是新奇。

    但旋即,他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自己之前在外面的发展半路折腰,被明军在还未壮大之前便遭到了毁灭。

    而如今自己的势力其实算起来也并不比之前大!甚至在总兵力上还要略落下风!

    然而如今这幅地图却是给唐业提了一个醒!

    自己如今有着之前完全无法相比的地形优势啊!

    也许,这重重山脉荒野对于其他势力来说不过是一个能安置几座破村庄,尚且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乡僻壤。

    毕竟在这样的山区中种植不易,此时又不比后世有那诸多高产作物、先进的农业技术。

    在山区内,特别是在有冬季的山区之内想要纯粹靠农业自给自足显然十分困难。

    然而,对于唐业来说这却不是问题。

    以系统田地不受天气影响,平均七八天两个月便能一收的情况来看,至少生长最快的水稻、小麦足以满足大量人口的口粮需要。

    一些高级作物虽然生长周期要长一些,但总的来说都比真实情况下的植物要快多了!即便是后世实验室里那些不安全的实验农作物也没有这般速度!

    这样深厚的农业基础便是他在这片不算大的山区中发展出一个雄厚势力的基础!

    只要规划得当,就算是靠着这一片山区养活小半个山东的人口都不成问题!

    有了这样的基础,窝在山中暴兵似乎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暴兵所需要的农业基础,人口来源都没有问题

    这片山区的防御能力便成了如今唐业最为重要的头等问题!

    若是能在这片大山中建立起一整套将敌人阻拦在山外,既能隔绝信息不让外界知道自己实力,又能避免内部遭到乱军洗劫的防守,便是闷声发大财计划的基础。

    要是守护不住。

    无论是被大明朝廷还是白莲教知道这山中有一支足以威胁到他们的势力逐渐发展,必然会遭到雷霆打击。

    很可能在还未发展出于其对抗的实力之前便遭遇惨败。

    于是,这构建覆盖整个山区的防御体系的计划便迅速被放上了桌面。

    在帝国与文明系统中,适宜防御的建筑其实并不算多。

    在仔细衡量一番之后,也只有烽火墩和城墙能作为防御手段。

    于是,在仔细勘测地形之后。

    山里便逐渐建设起了一座座要么耸立在山坡顶部,要么便卡在要道关节处的烽火墩。

    唐业选择建设的是中国烽火墩。

    这种通体由坚硬石材建设的烽火墩不但本身坚固无比,高度更是达到了常规房屋四层半的高度。

    这样的建筑自高,再加上建设时有意选择的易守难攻的地形及补充修葺,这些耸立在大山中,目前没有任何敌人的烽火墩顿时便成了一座座等待吞噬人命的巨兽!

    当然,以唐业如今的家底,这样的烽火墩一共也只建设了11座后便因为石材和其他资源的紧缺而不得不暂时停止了。

    饶是如此,这11座烽火墩也如同11头雄踞山间的巨兽一般将村庄大部分范围包裹其中,牢牢的守护着

    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进来,除非一直攀登悬崖峭壁、走那最崎岖的没有路的山峰。否则必然会遇到烽火墩。

    因此,整个山区的防御能力顿时大为提升。

    下一步,唐业不但打算进一步将烽火墩的数量大为增加,更是有心使用城墙和更多的烽火墩将一些地点防御加强翻倍,城墙和烽火墩组成的堡垒当中更是要进驻大军防守。

    在唐业想来,到了这个阶段的话

    不说以后,至少眼前在山东势力最大的明军和白莲教是完全拿自己没招了!就算填进几万人也绝不可能将自己消灭。

    不过,对于如今资源已经捉襟见肘的唐业来说,这暂时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这边的防御体系刚刚建设好,一个突如其来的插曲却打乱了唐业原本“闭关练功”,打算攒个十万八万兵力再做打算的计划。

    难民。

    整个山东在白莲蜂起中已是狠狠流了一把血,而如今白莲教想要赶在季之前统一整个山东,以对抗明年天可能到来的明廷大军所掀起的新一轮如火如荼的战争不断扩散升级,最终如同一把烈焰一般炙烤着整个山东大地!

    正所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古人此言字字出自无数人的亲身体会。

    不身处乱世又何知那份乱世为人的步步惊心,生死煎熬?

    本就在高昂税赋下生活艰辛的山东百姓在这场新旧争霸的浩劫当中却是最大的受害者。

    无论是白莲教还是明军,一旦来了便都是大爷。

    要钱抢粮倒还是小事。

    最苦的便是那些本就家底微薄的穷困百姓,被抢走了粮食后无路可走,要么便是生生全家饿死!要么便投奔白莲,不断在那战斗中奋力厮杀,不知道哪一刻便要被杀。

    遇上明军和白莲教在一个地区反复厮杀,当地的村庄便是倒了血霉!

    反复遭到洗劫不说,那些乱兵更是鸡鸭牛羊无所不抢!甚至jiān污妇女。杀人越货。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许多人承受不住,想要逃出山东。

    但在这样一片战乱之中想要逃出千里迢迢的逃出山东岂是易事?

    于是,更多的难民自然选择带上最后的家当,往深山中一钻,想要借此逃避战火,看看能不能熬到乱局平息

第106章:难民们() 
到来的难民最初只有几十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入山区,也导致了村庄位子的彻底公开。

    加上不知是白莲教有意还是无意传出的在这里吃瘪的消息,许多难民发现山里这个汉夷杂处的村庄并没有杀戮劫掠或者恃强凌弱,所以越来越多的难民开始慕名而来,最终竟是形成了一股断断续续,甚至超过系统移民数量的难民cháo!

    而对于唐业来说,他对这些难民的态度既谈不上欢迎,也谈不上不欢迎。

    一方面,大批难民的到来必然也就意味着村庄的许多情报不再是秘密,会被难民中的许多人有意无意的流传出去。而且,这些暂时几乎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的难民也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但另一方面,唐业自问虽然没有救国济世之心,但对于这些本国平民还是有着相当的同情的。

    村庄并不缺少粮食,更何况可以用“劳动换粮食”的方式免费获得一大批劳动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提高发展速度的好事。

    更何况如果ri后发展顺利,将这些村民牢牢的捆绑在这片土地上,稍加拉拢便是一支很好的力量,很可能便是未来对抗敌人的一份宝贵力量。

    在几经考虑之后,唐业最终决定收拢这群难民。

    斜阳西挂,冬ri昏黄的夕阳懒洋洋的挂在天边,似乎随时要坠入地平线下。

    一行上千人的难民队伍终于在以前便来此探过路的村民的带领下,冒着被白莲教或者明军发现的风险来到了这片不起眼的山区外围。

    “揍是这块了!”领头的年轻人兴奋的指着两座山峰之间的山坳,冲着队伍里的几位老者喊到。

    几名老者都是各个村庄里有些威望的老人,此时看目的地已经快到了,纷纷看向那明显是被踩出来的一条道路,冲那年轻人招了招手。

    对方跑了回来,棉裤颇厚,跑起来很是难看。

    “二蛋子,你三爷爷问问你——这山里的那个啥子村子真的不欺负人?还能做工换粮食?”。

    被称为二蛋子的年轻人肯定的大幅度点下点头,说道:“那当然了!俺哪能骗人啊!而且我还看到那些山坡上还种着粮食咧!”。

    啪!

    不等这问话的老头说话,一旁的一名四十多岁的老汉上来便是一个嘴巴:“你小子脑袋让驴给踢了?这大冬天的怎么种粮食?!”。

    “真的咧!我哪能骗你啊爹!”二蛋子赶忙叫道。

    见儿子这么说,老汉一瞪眼作势又要开打。

    一旁的一个微胖老者伸手一拦,沉吟道:“恩,二蛋这孩子是咱们从小看到大的!虽然驴是驴了点但从来不撒谎!况且如果以前说冬天种粮食我肯定是不信但现在嘛”。

    “现在怎么着?”众人疑惑道。

    微胖的老者看了众人一眼,声音稍微压低了一格:“还记得去年早些时候那八个新建起来的村子不?还有那啥天父教。”。

    嘘——!!!

    一名老者赶紧打住,有些jing惕的向四周看了一眼后才说道:“大哥你咋提这事嘞?那天父教可是被朝廷定位邪教妖人了!都让朝廷大军打的飞灰湮灭了!谁沾上谁倒霉!不记得隔壁村那几个大户被衙门收拾成啥样了么?!”。

    “你怕个啥!”微胖的老者翻了个白眼,啐道:“在村里那么多人我自然不会瞎说!咱现在都要钻山沟了还怕个屁衙门?!那天父教是妖人?那赐下来的水田你看到没?不到十天便是一熟!虽然打的稻谷少点吧算下来一个月就顶过去一年!要是妖人有这能耐吗?有这好处给咱老百姓?!”。

    “再说了,现在白莲教势力这么大衙门?嘿嘿,怕是县太爷自己都要掉了脑袋吧?”微胖的老者冷笑道。

    “你是说”说道这里,其他几人也都纷纷反应过来。

    微胖老者见到众人领会了他的意思,不由得意的一笑:“大伙,在这里的都是沾亲带故。往上数三辈都是一家人!平时邻里关系处的都不错,我也就明人不说暗话——其实我老早就在想了,那天父教虽然人不多,但那圣子可谓是法力通天!老天爷都庇佑的人物!凭空造田,一年几十熟!又岂是朝廷那帮狗东西能对付的了的?要我说这山里的村子搞不好便是那天父教重新建的!为的就是给咱老百姓在这乱世当中一个活路!咱们这趟算是来对了!”。

    此话一出,本就是抛家舍业,为的就是保住老小xing命的诸多村民顿时纷纷眼前一亮,七嘴八舌的响应起来!

    去年那天父教光发神田,惠及一方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一边是凶神恶煞,敲骨吸髓的衙门朝廷,一边是出一壮丁便能换取一家温饱不愁的神田,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