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3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和德川家茂的婚姻,更是典型的政治婚姻。一定程度上,还是为幕府所迫,皇室不得不“和宫下嫁”。

    和宫和家茂,两个人原先都有婚约,为了这桩政治婚姻,只好都不管不顾了。

    和宫反对德川家和岛津家的这桩交易,倒是很好理解,这是挖她的娘家的肉嘛。

    媳妇和宫同婆婆笃姬一向不睦,和宫看笃姬的“武家”做派不顺眼,笃姬对和宫的“公家”气息着实厌恶。

    德川家茂曾经向德川庆喜抱怨:“什么‘公武合体’,在她们俩那里,就是水和油。”

    这一次,德川家茂是这么和德川庆喜说的:“反对‘萨藩封建’,是她们俩取得一致意见的唯一一件事情。”

    幕府内部的反对声,还不是最麻烦的。

    最头痛的是,“萨藩封建”必须由天皇发布敕诰,怎么才能搞掂天皇陛下呢?

    幕府虽然掌握政权,但天皇并非百分百的傀儡;而且,还有一堆“雄藩”在一边虎视眈眈。

    毕竟,天皇不是汉献帝;而德川家的哥俩,既没有董卓的狠劲,也没有曹操的手段。

    孝明天皇并不支持“倒幕”,他是支持“公武合体”的;可如果“封建萨摩”,岂非“公武分体”?

    孝明天皇的脸色很难看。

    德川庆喜正在想着怎样才能“打动”天皇陛下的圣心,幕府和萨藩勾结、“裂土封建”的消息泄露出去了。

    不知道是谁干的——谁都有可能:皇室里边的,幕府里边的,萨摩藩里边的。

    舆论大哗。

    倒幕派抓到口实,“长州志士”群情激昂,痛斥幕府为“国贼”。

    自然,“国贼”的帽子,也不可避免地戴到了岛津久光父子的头上。

    不过,长州内部,也有一种声音,要给萨摩藩“迷途知返”的机会。

    这种主张的代表,是桂小五郎。

    原时空,桂小五郎后来易名为后世更广为人知的“木户孝允”;在本时空,这个时候的他,尚未更名,还是叫桂小五郎。

    这个时代的日本,新旧交替,人才鼎盛。在一大堆牛人里边,如果排名,桂小五郎一定能够位列三甲。

    桂小五郎小时候体弱,曾经被认为无法成人,日后却成为当世最著名的剑士之一。他和版本龙马在桃井道场的一场比武,时人传颂,堪称“世纪之战”。

    桂小五郎是日本最早触犯幕府“锁国令”的人士之一,并因此得咎。他研兰学,习英语、炮术、造船术以及枪炮制造,钻研军队的后勤供应,犹如一块吸水力惊人的海绵,吸取能够接触到的一切现代强国之道。

    桂小五郎算是真正的政治家。他善于妥协,调和鼎鼐,能够审时度势,找到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不是那种什么都一味蛮干的人物。

    在长州藩的尊攘派中,桂小五郎算是“亲萨派”,主张长、萨联合,共同倒幕;桂小五郎并为此做过不少努力。可是萨摩藩尊王可以,攘夷不干,桂小五郎的主张不敌“公武合体”,暂时效果不彰。

    “八一八”政变后,桂小五郎在京都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池田屋之变”,桂小五郎几乎命丧新选组之手;不久发生“禁门之变”,长州军惨败,桂小五郎血战得脱,潜往但马出石避难。

    “萨藩封建”的消息传出后,桂小五郎突然出现在鹿儿岛,要见岛津久光。

    岛津久光很吃了一惊。此时的桂小五郎,还算是朝廷的通缉犯;而且,半年前的“禁门之变”,长州军和萨摩军殊死相搏,桂小五郎还是当事者之一,现在居然大模大样的跑到我家里来了?

    不由佩服他的胆气,于是吩咐请桂君进来。

    岛津久光和桂小五郎是见过面的。桂小五郎曾经力促长州藩世子毛利元德和岛津久光会面,以期长、萨两家可以结盟。那一次的谈判虽然无果而终,但岛津久光对于桂小五郎的印象,却是很好。

    两个人一见面,桂小五郎就问岛津久光:“萨藩封建”,可有其事?

    岛津久光大为不悦,说此乃谣传,是有人要害我萨摩岛津的名声,贼子居心,何其险恶!

    桂小五郎说道,大人可否立誓,实无此事?

    岛津久光火了,说本就是子虚乌有之事,立哪门子誓?

    桂小五郎高声说道:“大人既不肯立誓,小五郎替大人立誓!”

    话音未落,纵身而起,随身的小太刀已拔在手中,向岛津久光猛扑而去。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得动手了() 
变生不测,岛津家的武士大骇,从两旁扑上。桂小五郎数刃加身,居然不闪不躲,手中小太刀挥出,正中岛津久光。

    徐四霖说道:“岛津久光受了重伤,但似乎没有性命之忧;至于伤在身上那个部位,众说纷纭。桂小五郎生死不明,只是听说岛津家找了最好的英国医生,在藩邸里呆了好几天,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抢救桂小五郎。”

    关卓凡眉头微皱,而内心的波澜,远比脸上的表情强烈。他现在的感受,和之前徐四霖说的一样,“真正想不到”。

    徐四霖说道:“桂小五郎一向是以‘亲萨’著名的,为人做事也比较‘中庸’,岛津久光万万想不到他会行刺自己。因此会面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防范,叫桂小五郎几乎得逞。”

    “消息传了出去,整个日本都轰动了,都说桂小五郎是‘义士’。长州那边,正和藩军开仗的‘诸队’,更是士气大振。”

    徐四霖讲得口干舌燥,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萨藩内部,当然有许多人十分恼火,主张讨伐长州。但看情形,这场仗,恐怕打不起来。”

    他顿了一顿,又说道:“事情出来之后,岛津家的调子很低,萨摩藩境内的场面上,是禁止谈论这件事情的。”

    还有,徐四霖了解到,英国人在日本很是活跃。先前,鹿儿岛战役后,和萨摩藩“不打不相识”,交往密切;现在,又搭上了长州藩。一个叫古拉伯的英国军火商,和高杉晋作互动频繁,不仅暗地里为“诸队”采购西洋军火,还顾问诸多事体。

    徐四霖说道:“这一次桂小五郎刺杀岛津久光,英国公使亲自出面,在长州、萨摩两藩之间奔走,为两家讲和。”

    至此,徐四霖已讲了足足一个时辰,日本的事体,大致禀报完了。

    这个过程中,关卓凡大多数时间都在静静地听着,偶尔插上一句两句。

    他的脑子一直在飞速地转动着,徐四霖讲完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决定也做出来了。

    沉默片刻,关卓凡开口了:“子绥。”

    “子绥”是徐四霖的字,徐四霖精神一振,应道:“卑职在。”

    关卓凡说道:“过了年,你要立即返回日本。”他微微停了一下,以郑重的口气说道:“我估计,来年年内就要对日本用兵。”

    徐四霖睁大了眼睛,直起了背,双手抚膝,身子微微前倾,全神贯注地听着。

    关卓凡说道:“你说的对,长州藩军,决计不是‘诸队’的对手,年前估计就能分出胜负。以后长州的藩政,一定是‘正义派’把持了。”

    所谓“正义派”,就是原来的“尊攘派”。英、法、美、荷合攻下关,长州藩不能支持,被迫和四国联合舰队签署《下关条约》,长州从此只尊王,不攘夷。既不能再叫“尊攘”,于是就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响亮的名字。

    关卓凡说道:“我会给德川家茂、德川庆喜两位,写一封扎扎实实的信。大致是这么个意思:长州藩即将沦于逆党,一两年后,必然尾大不掉,不复可制。到时候,你不去打人家,人家也会来打你。”

    他看着徐四霖,说道:“有些话,顾及幕府的面子,我在信里不好明说,你要想法子叫德川家的人明白——长逆会愈来愈强,幕府会愈来愈弱。此消彼长,到时候不消萨藩插手,单是长州一家,幕府便未必吃得消!”

    徐四霖点头道:“是,贝子爷的吩咐,我一定办到。”

    关卓凡说道:“因此,来年是幕府最后的机会,总要趁长州羽翼未曾丰满,‘扼杀于摇篮之中’!”

    “扼杀于摇篮之中”,这句话杀气腾腾,可比喻新奇,令人印象深刻,徐四霖第一次听到,连连点头。

    关卓凡说道:“只要幕府正式行文——当然得以天皇的名义,向朝廷请求助兵剿逆,我自然一力促成。”

    他看着徐四霖,目光中满是激励之意:“子绥,此事关乎中国的国运,你要放出手段,实实在在地把它办下来!”

    此事关乎日本的国运是一定的,为什么也关乎中国的国运,徐四霖倒没想明白。但他非常激动,贝子爷委以重任,寄以腹心,自当输诚效命;更重要的是,这一场大征伐下来,军功上保举最是见效,自己一个红顶子是跑不掉的了!

    当下连连应承。

    关卓凡又说道:“大军动作,最重情资。日本的情形咱们还要多多了解,不能单单指望幕府。这个事情,我会安排轩军专人和你联络,一起拿一个章程出来。过了年,花半年时间,好好钻研钻研日本。”

    徐四霖兴冲冲地去了,关卓凡一个人静静地将此事从头到尾又想了一遍。

    “萨藩封建”会遭到反对,原在关卓凡意料之中;但反对的力度如此强烈,却多少是意料之外的。

    这让关卓凡体认清楚这么几个事实。

    第一个,日本的统治阶层,从最底层的武士,到最顶层的公卿,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民族和国家的意识,特别是其中思想开化、主张新政的,这种意识尤其强烈。

    “萨藩封建”,算是逆潮流而动,事倍而功半,不稀奇。

    第二个,用西法,行新政,富国强兵,是日本诸多利益集团的共识,甚至也包括幕府。只不过大家在权力的再分配上没办法达成统一意见罢了。

    像中国那种大面积的不可救药的守旧冬烘,日本是不存在的。

    事实上,日本并非“黑船事件”后才开眼西望的。日本有很深厚的“兰学”基础,很早就开始向西方学习近现代的文化和技术。

    第三个,日本正在觉醒的过程之中,一旦它真正地苏醒过来,再予打压,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因此,得动手了,不能再拖下去了。

    长州的“正义派”取得政权后,一定会像原时空那样,“富国强兵”,“殖兴产业”,“开港贸易”。还有,破除门阀和身份的限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改革军事制度,实现军备现代化,玩什么“武备恭顺”——就是准备以武力推翻幕府,等等。

    基本上,就是日后的明治维新的一场预演。

    结果,短短一年多时间,长州藩实力大涨。1866年6月,幕府忍耐不住,终于第二次征讨长州,结果被长州痛扁,一败涂地。

    幕府的覆亡,不用等到伏见、鸟羽之役;第二次长州征伐失败,其实就已经敲响了幕府的丧钟。

    至于长、萨同盟,如果没有足够的外力干涉,迟早还是要建立起来的。

    好在“萨藩封建”虽然失败,但总算在长、萨两家之间打下了一根钉子,拔出这根钉子,总得花上不少时间。

    但既然“萨藩封建”失败了,自己就得赤膊上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