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乐夜未央-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知错。”那名属吏连忙应声,毕恭毕敬退到正席下。

    原本围着张贺的众人见状也连忙跟着退开,在席下垂手肃立。

    张贺揉了揉眉心,疲惫地挥手:“诸君先用旦食。”

    ——昏倒是假的,但是,掖庭今日繁忙却是再真不过的事实。

    众人明白他的意思,虽然心绪不宁,却还是依言入席,安安静静地努力进食。

    张贺却是一口都吃不下了。

    掖庭署掌着后宫贵人采女事,上至婕妤,下到宫人,皆受其管辖,对消息最灵通。

    昨夜虽然忙于公务,但是,对于皇帝夜召皇后,皇后昏倒,中宫宫人夜出……不仅张贺,掖庭属吏中昨夜在宫中的,都多少知道一些,再想想最近的事情,再愚笨的人都明白——情形不对了。

    ——十五岁的天子与九岁的皇后……

    ——他们能闹什么矛盾?

    ——真正闹腾的……还是他们背后的……

    张贺知道得比其他人更多一些,因此,也更加困惑——上官家的人夜入骀荡宫,皇后为什么昏倒?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张贺倒是巴不得自己真的昏倒了。

    ——虽然看不明白,但是,张贺隐约觉得自己心中的焦灼与……当年……颇为相似……

    ——只是这种感觉便透着一股不祥。

    “……张令……张令……”轻声的呼唤让张贺稍稍回神,见是自己的亲信,更是缓了脸色。

    那名佐史见他回神,便肃手轻语:“张令,待选官婢已到掖门。”

    公事要紧,张贺抛开纷乱的思绪匆匆离开。

    掖门,是指宫禁正门之外的旁门,未央宫的四门两阙,出入各有规制,不过,无论如何,那四座高大恢宏的正门绝对不是官奴婢能使用的。

    禁中侍使皆是官奴婢,不过也是有讲究的。

    此时,官奴婢的来源主要是因罪被没入官的罪人家属以及其奴婢,当然未被赦免的官奴婢所生的子女也是重要来源。虽然禁中宫人主要是供贵人以及中臣值宿时侍使的,容貌不需要太出色,但是,既在禁中,又在贵人近侧,容貌至少也要齐整才合规矩,尤其是中臣值宿时侍使的宫婢,偶尔也会有官吏要求暖席,再者,谁又能说天子不会一时兴起,打算在宫人中选个人侍寝?最近的例子就是先帝的那位卫皇后了。

    总而言之,择选侍使官婢虽然不比阅视良家子严格,但是,也绝对不是随便挑选。

    一般来说,出于种种考虑,禁中侍使的官奴婢还是以罪人家属或者战俘充当,原本就是奴婢的那些,多是配入各处劳作,不说各官署,便是禁中就是织室、凌室等处需要心灵手巧的奴婢。

    这种挑选不需要掖庭令亲力亲为,但是,因为这是第一天,张贺不能不去转一圈,一来是对负责此事的属吏稍加勉励,二来也对新选入的宫人多少有点数。

    不过是例行公事,张贺本以为可以速去速回,心里还盘算着要不要从掖门回来时,顺道去少府正堂看看……

    不过,很显然,今天,太一不愿见他过得太舒服了。

    对属吏训完话,也将待选官奴婢打量了一番,张贺准备走了,却一眼瞥见了刚刚回宫的倚华。

    倚华也看到了张贺,犹豫了一些,年轻的长御还是沿着去椒房殿的路走了下去。

    张贺微微眯眼,领着一干属吏走了一段路,随后忽然止步,对众人道:“椒房殿也要增减一些宫人吧……”

    众人一愣,随即点头,张贺沉吟了一会儿,吩咐属吏自行回官署,自己却转身往椒房殿走去。

    椒房殿显然仍然十分混乱,张贺在前殿前等了近三刻才有宫人前来将掖庭令领进前殿东厢。

    倚华也在东厢。

    引领的宫人向长御参礼后便默然退下,当然,也没有忘记关上东厢的内户门扉。

    门关上,东厢再无旁人,倚华恭请张贺在上席坐下,自己坐到下首,随后才低头道:“张令是要见中宫?”

    “中宫是否安好?”张贺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含糊地反问了一句。

    “义侍医方才来了,施了针,中宫已经好多了。”倚华也不紧不慢地回答。

    张贺嗯了一声,会意地道:“既然中宫仍未醒,臣也不敢打扰。再者,此事问长御也是一样的。”

    说完,张贺将事情说了一遍,最后又问了中宫是否对侍使宫人有什么要求。

    倚华自然也是十分客气地一一作答。

    事情说完,张贺便起身告辞,倚华与他客套了一番,便毕恭毕敬相送。

    出了前殿,下了高台,倚华仍未停步,不过,按照规矩,对少府属吏,中宫侍御代皇后相送,是要送出椒房殿前的二出阙的。(注)

    路程并不近,加上宫中的规矩,两人走得很慢。

    确认周围无人能听到他们的声音了,张贺才开口:“我也不问你为什么出宫,只问一句——如今,我们该如何应对?”

    注:此规矩纯属虚构。为了情节……(未完待续。)

67、突然!?冒险!() 
——该如何应对?

    听到张贺的询问,倚华神色未动,丝毫不觉得意外,不过,她的眼中还是闪过一丝轻浅的笑意,只是因为她一直低头头,也就没有人看到她的这点笑,张贺一直走在她前面,自然更没有看到。

    “大将军无意伤害中宫。”倚华语气轻快地说道。

    ——与其说张贺是在关心应对之策,不如说他是在问她是否得到了相应的指示。

    ——昨夜那种情况,她匆匆出宫,除了大将军家还能去哪儿?

    ——张贺关心的自然是大将军的态度。

    倚华的回答并没有让张贺觉得轻松,相反,庭令眉目间的神色更加凝重了。

    脚步并没有丝毫凌乱,张贺的心里却仿佛一团乱麻,各种心思、念头绞在一起,完全理不出头绪,可是,眼见将到代表中宫威仪的二出阙了,他也不能什么都不说。

    “……是陛下要针对中宫?”张贺试图表达自己的意思,却不得其法,“……或者……大将军……”

    倚华不由诧异,刚要抬眼,又把这种着相的冲动压了下去,依旧保持着恭敬的姿态,口中斟酌着低声言道:“大将军已对左将军明言,希望其与车骑将军上表归将军与列侯印。”

    ——张贺的混乱并不奇怪。

    ——昨夜……不,应该是今夜,她恰好听到了皇后昏倒后的一些噫语……她也不会往“大将军有意对付上官家”这种事情上联想。

    霍光与上官桀的确已经决裂,但是,决裂并不意味着你死我活!

    ——最多也就只是,霍光与上官桀以及各自两派的官吏不会再信任、依靠彼此,平日相处,多了几分戒意,日常事务,多了些许敌对……

    ——他们不再是同盟,但是,十多年的交情,相互交错的羁绊,当然,还有年幼的皇后……这些种种事实都足以保证已经决裂的两方,仍然可以保证一定的平衡。

    ——说到底,上官桀也是先帝遗诏所指定的辅臣,纵然位在霍光之下,又受其制约,但是,也绝对不是霍光可以随意拿捏的。

    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权术?

    ——掌权者的喜恶永远不是最重要的决断依据。

    ——时也!势也!

    ——若不是情势需要,或者对方实在愚不可及得主动送上把柄,即使是再严重的不和,也完全不必要主动对付……

    ……多做便必然多错……

    ——很多时候,胜负的关键就是耐心。

    霍光从来不缺耐心。

    从被霍去病带入长安,带入未央宫,霍光的原则便是谨慎、谨慎、再谨慎,直到如今,位高权重,秉政天下,他仍然保持着随侍先帝二十馀年时的习惯——出入宫殿,止步行进皆有常数,相差不过尺寸。

    也许这太过谨慎了,但是,能够如此的人又怎么会缺少耐心?

    ——至少,这样的人绝对不会轻易就对人出手。

    因此,直到现在,倚华对这个消息都有一种不确定的飘渺感觉。

    她都如此了,张贺自然更加诧异非常,也顾不得还要掩人耳目,直接止步,转身看向倚华,好容易才勉强压低了声音,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这么……”

    ——突然!?

    对上官父子,张贺也罢,霍光的亲近之人也罢,都谈不上喜欢。

    说白了,当初霍幸君嫁给上官安,有一大半的考量是因为上官桀在李广利麾下所得的军功。

    ——李广利是孝武皇帝当时有意重用的将军,刘据几番劝谏君父止戈,除了民生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李广利是昌邑王的舅舅。

    ——让诸侯王的至亲掌兵……刘据便是再仁厚自信,也不会乐见的。

    当日从李广利出征的诸人中,上官桀时为搜粟都尉,又是天子亲信,力战而得郁成王,虽然未能如上邽骑士赵弟一般当机立断,斩杀郁成王,而凭功封侯,不过,战后即拜九卿,又是天子私库的少府一职,亲信可见一斑。

    霍光长女与上官桀之子的婚姻,针对就是当时声势正盛的李广利。

    若非着实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霍幸君也不会嫁。

    ——那种屈尊纡贵的感觉……

    ——谁会喜欢?

    不过,既是长婿,上官安待霍幸君又的确敬重、爱护,霍光自然也不会薄待了他,甚至多少有些扶持之心——霍光在子嗣这种上……的确是不太顺心……

    ——与先帝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孝武皇帝二十九岁才得长子,当然,更让人着急的是,在之前将近十年的时间,唯一生育的卫氏接连生了三个女儿……

    ——霍光……唯一比先帝强一点就是……虽然东闾氏生的嫡子早殇,但是,好歹也就不是“奋斗”十多年也见不着儿子……

    因此,碍着上官皇后,也顾虑着霍光与上官安那还算深厚的翁婿情谊,即使是燕王劾奏之后,霍光与上官家彻底闹翻,也没有人向霍光进言——应该对上官家如何如何——家事……即使关系着大局,也不是外人能随意插嘴的。

    当然,如张安世、杜延年,乃至张贺……这些人对霍光可谓知之甚深,心中多少存了“不需要进言,霍光自会决断”这样的想法。

    正因为如此,张贺对霍光忽然做出这样的决定深感意外。

    之前,因为燕王劾奏那件事,张贺与张安世也密谈过可能的后续,两人的意见差不多——霍光不会立即对付上官家的。

    孝武皇帝虽然对儒家士子十分尊崇,但是,说到底,汉因的是秦制,所都京师又是秦国旧地,因此,黄老无为也罢,儒家正统也罢,都是一时之策,汉家天子骨子里尊奉的始终是让秦一统**的法家霸王相杂之道。

    孝武皇帝更是如此,纵然有诛心之意,也必循律令。

    霍光是以臣秉政,自然更重视“名正言顺”,想要对付上官家,必是要循律令治其罪——也就是要找上官家的错处!

    一般的错处还不够,必须是可以一击致命的错处!

    张安世当时对兄长说了一句话——郑伯克段于鄢。

    刘据好《谷梁传》,这句话又是《春秋。隐公元年》中所记的列国第一大事,张贺便是听也听熟了。

    《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