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7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这就是厨艺的神奇和趣味的所在了,一道传世名菜和普通家常菜的区别,就是这么简单。

    可如果懂行的厨师不说出来,老百姓谁又会知道呢?这就是手艺了,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这就是人家的生存之道。

    爹爹的遗愿其实很简单,让两姐妹真的情同姐妹,所以他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或许这就是一个父亲的智慧和良苦用心了。

    宋五妹这边也进入了自己的回忆里,想起这些年和姐姐的相处,想起她对姐姐的态度,她也开始觉得她做的似乎有些过分了。

    姐姐当年感情受了伤害,只能说她遇人不淑,可她又有什么错呢?

    一个女人,谁不想找一个疼爱自己的如意郎君呢?就连她自己算上,又何尝不是整天做着浪漫的美梦呢?

    姐姐当初伤痛欲绝的时候,她这个做妹妹的,应该尽力去安慰姐姐,开导姐姐,而不是站在旁边冷嘲热讽。

    直到刚才,她和姐姐拌嘴的时候,还不忘把那件陈年旧事拿出来揭姐姐心头的疮疤,她这么做真的有点太恶毒了。

    大家都是女人,她们俩还是同父同母的亲姐妹,何必要这么往死了去互相伤害呢?

    宋五妹想起她还很小,也就三四岁刚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去厨房里寻爹爹,可惜爹爹正在忙,把她抱到一边。

    她太调皮了,竟踩着凳子爬上了灶台,被旁边炒菜溅出来的油烫了手指头,是姐姐赶紧跑过来把她的手指头含在了嘴里,说这样就不疼了。

    当年相亲相爱的两姐妹,为何到了今天会成了冤家呢?

    杨怀仁左瞅瞅右瞧瞧,宋家姐妹各自在想事情,竟各自想的黯然神伤,流了泪水出来。

    等两人再对视的时候,眼神里那种怨毒和愤怒忽然间就不见了,滢滢泪水洗刷过的眼睛,显得那么的明亮纯真。

    这时候语言是无力的,人的感情很奇妙,相爱的人下一秒可能反目成仇,积怨的人下一秒又变得相亲相爱。

    杨怀仁觉得他的任务完成了,起身负手往门外走,头也不回地留下一句话,“西湖边上,还是只有一家文武楼的好。”

    。

第1425章:不怕人的锦鲤() 
走出文武楼的时候,正午的阳光正好,暖暖地晒在人身上,既暖和又舒服。

    回头向西去寻家人,在西湖西南角有一处和西湖相连,却又独立的一处水塘。

    水塘只有半人那么深,池水清澈见底,微波把照射到池底的阳光分成了金黄色的小块,摇摇晃晃煞是好看。

    水塘里睡莲依旧在开放,莲叶儿之间又一大片巴掌大的锦鲤,鱼儿积聚在一起一簇一簇地,鱼鳞闪烁着红黄相见的彩色光芒。

    也许是因为水钱,池塘边也并没有护栏,只是用白色的石头砌成了规则的边沿。

    游客们站在水塘边沿的石头上,洒下一些干饭粒儿或者吃剩的炊饼搓成的碎屑,便引了鱼群争先恐后的围过来抢食。

    杨怀仁走近的时候,二丫头就在往池子里撒炊饼的碎屑,引鱼儿簇拥到岸边,大官睁大了眼睛瞅着花花绿绿的锦鲤,二丫头便夸张地做着口型,教着他的大侄子说“鱼”。

    大官会说的话还是不多,鱼这个字好像还不太能把发音说的准确,只是他伸开了双手,那样子好像要去抓鱼一般。

    何之韵本想教育儿子,却被杨怀仁走过来抢了宝贝儿子去,往儿子小胖脸上亲了一口,然后呵呵笑着,“爹爹带你去抓鱼。”

    说着杨怀仁抱着大官蹲了下去,把儿子放在岸边的石头上,左手搂着大官的小腰保护他的安全,右手则问妹妹要了些炊饼碎屑来,顺手就洒在了岸边的水域。

    锦鲤嗅到了食物的香味,立即扭转了身子游了过来,在水里一跳一跳地啄食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色碎末。

    杨怀仁揽着儿子,让他探出身子去,伸出手的小胖手也终于够到了鱼。

    鱼儿竟是不怕人的!

    本以为鱼儿能看见岸边胖乎乎的小人儿伸手去抓它们,它们应该惊恐的一哄而散,夺命而逃的。

    可没想到那些同样胖胖的锦鲤,似乎早已经习惯了人类没有恶意的触摸,即便被碰到也只是稍稍扭动着身子躲了躲,却继续拥挤着争抢食物。

    大官摸到了滑溜溜的锦鲤,一开始又惊讶又好奇,还有些害怕,摸了一下便快速地把小胖手收了回来。

    杨怀仁鼓励着儿子,“不怕,再摸摸。”

    大官也壮起胆子来,又勇敢的下手去抓鱼,只是鱼儿的身体太滑腻,还不容易被人抓住,一个激灵之下奋力地甩着身子潜入水底,又从另一边冒出头来继续抢食。

    只是这么一闹腾,鱼尾巴甩起好多水珠,甩在了同样顽皮的爷俩脸上,大官乐得开怀笑了起来,惹得杨怀仁也哈哈大笑。

    鬼姐看得开心,只是有一点她没搞明白,她疑惑道,“这些彩色的鱼儿为什么不怕人呢?”

    她扭头瞅了瞅好多游人都在喂鱼逗鱼,继续说,“大宋的百姓还真是知书达理,若是人人都是怀着贪婪之心去捉鱼,恐怕西湖边上便少了一处美景了。”

    是铁香玉笑着给他解释,“锦鲤和别的鱼不同,普通的鲤鱼也好,其他的鱼类也罢,人们捕捉回去是为了吃的。

    锦鲤确实被大宋百姓认为是一种有灵性鱼类,前朝甚至有诏令严谨民间使用锦鲤,这规矩也这么传到了现在。

    若是换了别的地方,人们吃不上饭的话,遇到这么多不怕人的锦鲤,估计早就被捉光了。

    可在富庶的江南不同,百姓不缺食物,是不会去捉具有灵性的锦鲤食用的。

    而且有个传说,说的是锦鲤跃龙门便能化身为龙,食用锦鲤也被认为是对皇家不敬的表现。

    因为习惯、传说或者鱼儿的灵性,人们便不会轻易食用锦鲤了,西湖边上住的都是富贵人家,更不会去捕捉和食用这些精灵们。”

    杨怀仁笑了笑,觉得铁香玉说的有道理,只是想到这些身材肥壮的锦鲤不怕人,应该是因为喂鱼逗鱼的人太多,又没有真正捉鱼的人,所以锦鲤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

    没有了危险,它们自然活的悠然自得,可问题在于一旦真正的危险降临,这些锦鲤也早已经失去了求生的本能了。

    杨怀仁很担忧的觉得,大宋,还有大宋的人,包括高高在上的官员和普普通通的百姓们,或许在长时间优越的生活环境里,也已经渐渐变作了肥胖的锦鲤。

    国家富裕是好事,可所有人都渐渐没了危机意识,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了。

    燕云十六州已经失去了百年,百姓早已经想不起那片土地曾经是中原王朝的国土了。

    文人士子们自然还在忧国忧民,忧思燕云的诗句也时不时的会冒出来一些,只是酸儒们只是嘴上说说罢了,所谓的忧国忧民,也不过是在士人中间自抬身价的一种手段。

    等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将来出仕为官,在官场和仕途的不断磨砺中,一个个都变得光滑可鉴,与其假惺惺的忧国忧民,不如为自己讨点实际的好处来的实在。

    朝堂上的大佬们自然挂念那片已经想不起来是什么样的河山,只可惜也就是想想而已,即便是好战的章惇相公,也没有胆气敢当着大家面前说出收复河山的豪言壮语了。

    至于官家,寝宫里包含了燕云十六州的大宋江山图依旧高高悬挂,一开始或许每一任皇帝初登大宝之时,也不是没做过收复燕云的美梦。

    但图看得多了,梦做得多了,也就麻木了,然后便渐渐地开始装作看不见,知道视而不见,晚上的美梦也变换了其他的光景,皇帝还真是能变成锦鲤的。

    杨怀仁是去过燕云的,想起那片土地上的受苦受难的同胞,他忍不住心头一紧。

    更让他伤心难过的,是燕云之地最精华的汉人,早已经不认为自己是宋人了。

    辽国皇帝向来把百姓分的清楚,有能力或者有才学的人,不管是汉人还是其他什么民族,他都一个劲的拉拢,慢慢收为己用。

    至于寻常的贫苦百姓,那不过是他们家的奴隶罢了,能劳作创造价值的,自然也要给他们留一口饭吃,不能创造价值的,自然便是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了。

    。

第1426章:甘蔗(上)() 
杨怀仁忽然变得有些怕,记忆里的历史,二十多年之后,当女真铁骑跨过白沟河一路南下的时候,大宋依仗的禁军也没抵挡了多久。

    女真人出现在东京城门前的那一刻,估计守门的士兵们一定是吓破了胆的,没有任何抵抗,便让女人真直捣皇城,连皇帝老儿也给抓了去做宠物。

    可怕之余,杨怀仁又觉得可笑,偌大的国家,都城就这么失了,上百万百姓集体出逃的场面不可谓不壮观。

    这里边自然包括哪些披甲的禁军们,可他们之中竟没有几个拿起武器来反抗的,这是不是很可笑?

    这个国家的锦鲤太多了,至于那些能跨越龙门化身为龙的健壮锦鲤,似乎已经不多见了,大多数锦鲤都养的肥肥胖胖的,只是用来被人观赏的。

    本以为今年征西的战事可以给大宋的军队带来新的气象,可以改变大宋军备常年羸弱的局面。

    但让杨怀仁痛心的是,获胜的大宋军队一方面损失了很多有生力量,虽然不缺新的兵员补充,可军队如此大规模的换血,究竟还能不能维持之前已经提升了的军力,真的不好说。

    另一方面,得胜的军人开始骄傲了,这其实不奇怪,多少年来大宋军队没取得过这么大的胜利,获胜的军人确实有值得骄傲的资本。

    连皇宫里的皇帝都膨胀的跟吹气球似的,外头的军士们如何不会有样学样跟着膨胀呢?

    他们没有认清这次获胜的原因,并不是大宋的军力多么强,比起西夏军队,宋军还是差了不少的。

    只是宋军占据了后勤保障上的优势,加上西夏朝堂内讧,宰相和皇太后兄妹俩夺权,其余军司的党项贵族又各怀心思,这才给了宋军机会。

    朝堂上的大佬们也只是只敢夸功,不敢说出事实真相,就怕皇帝的英明神武的光辉形象受到一丝的损害。

    可像章惇这样的聪明人,会不清楚这一仗是如何赢的吗?不可能的。

    只是他有他的政治抱负要实现,还要哄着皇帝让他按照他的理念来执政罢了,所以他也只能欺骗自己,强制自己认为大宋会安宁好长一段日子。

    文人们错误的预估了形势,认为把西夏打的半身不遂再无还手之力就可以安心过日子了,甚至还有人提出来这一仗给大宋带来了五十年国运。

    真特码的好笑,契丹人是换了新皇帝,他也需要时间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可绝对用不了五十年时间,耶律跋窝台的心里,中原也应该是他们契丹人的。

    当然,杨怀仁眼里契丹人其实也有不少人变成了锦鲤了,农耕生活和商业渐渐兴起,曾经马上封侯的契丹贵族们也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

    和大宋一样,人都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契丹人过惯了舒坦日子,再让他们打仗,也够呛有曾经的实力了。

    不过契丹的军队确实多,常规的禁军、京城军和偏军还有超过百万,这还不算平时放牧,战时上马便为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