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聊斋-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村的在这边。”

    王甫很快找到挂着“王家村”的号牌,与王兴走了进去。而陈家村的位置就挨在一起,比起王甫叔侄,这边更为凄凉,只得陈唐。

    没办法,满村上下,符合参加文会条件的,陈唐一人而已。

    而别的一些大村庄,代表生员基本都在三人以上,人数最多的,甚至有十人。

    不过王甫与陈唐早已习惯,因为去年就差不多这样子,今年王家村多个王兴,算是有了个伴。

    王甫来参加文会,本就不指望得奖,他是来领取红包,以及大吃一顿的。

    王兴同样如此,等于是来开眼界,见世面。

    各大村庄,前来参加的除了代表生员外,还有村长之流。不过他们不与生员同台,而是会安排到一个单独的区域,一堆村长族长们坐在一起,高谈阔论,说些人情世故。

    棚区之间不设墙壁,以及屏风之类,全部相通,只是隔着四五尺的间距,然后依据人员数量,摆上椅桌。一个人,就一副椅桌。

    人坐在那儿,如同进考场考试一般,但无论环境,还是氛围,以及规矩,都要宽松得多。

    距离正式开场还有段时间,陈唐闲坐无事,干脆闭目养神。

    过了一阵,他忽然觉得有人在暗中窥伺着自己……

第五十四章:文会() 
自从练出天人之气,陈唐各种感官变得敏锐起来,稍有风吹草动,便若有所觉。

    他睁开眼,目光扫去,却并没有发现异常。

    一排溜的棚子,绕着广场围开,一前一后,各开有进出口。不断有生员等人进来,依照号牌,对号入座。过了一阵,几乎所有的椅座上都有人了。

    各乡各村的生员代表,差不多到齐。

    又等了一会,一名头束红巾的汉子提着一面大锣走到广场中,砰的一敲,喊道:“各位老爷,各位秀才公,时辰将到,文会很快便要开始了。下面,请咱们十六乡的赵乡长说几句话。”

    十六乡,便是举办这乡里文会的各大村庄统称,然后选一位乡长出来,负责协调组织,属于民间性质,与官方无关。官方任命的是里正,管理户口,收取赋税等,皆由里正来做。

    只是乡下地方,宗族观念根深蒂固,有村长、族长一类,在村落中,他们享有威信地位,不容小视。

    那赵乡长挺着个将军肚上来,抑扬顿挫地说了一通,无非都是些冠冕套话。

    对于这些流程过场,陈唐司空见惯,不予理会,继续闭目养神,等听到胡老爷上来讲话了,他才又抬头看去。

    胡老爷年约五旬的样子,个子不高,微胖,留三缕长须,脸颊圆圆的,有福相。

    两世为人后,结合诸种情形,陈唐不可避免地对胡氏一家有所怀疑,不过寻不到实据,多为猜测,无法下定论。

    同在潘州之地,修炼圈内人员,有些互相之间,会有结交往来,像赵三爷与詹阳春就属于关系不错的友朋。

    陈唐曾在两人面前,有意无意提及胡氏,但他们都知之不深,赵三爷曾经到胡氏内庄造访,与胡老爷交谈过,但并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而胡家庄在潘州城郊处,立村百年,乃是一方大族。身世来历,都是明明白白的,做不得假。

    所以陈唐才有些迷糊,眼下见胡老爷便站在广场中说话,当即打醒精神,非常仔细地打量起来。

    横看竖看,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看,一番观察下来,陈唐没有任何发现。

    放在地上的书箧内,里面装着的天人剑匣也无任何反应动静。不知是否相距有些远了,还是人家原本就只是个普通人,甚至都不属于练武之人。

    看不出名堂,陈唐便不再纠结此事。

    几位乡绅轮流说完话,文会正式开始,上午进行的,是关于诗词书画的项目,考核内容是:命题作画,画上得写有诗词题字。

    如此一来,一幅作品上,所有要考核的内容都集于一身,画的水平、字的水平、诗词才学,全部显露其上,一目了然。

    有个红巾汉子手举一面牌匾,沿着广场走一周,牌匾上白纸黑字,写着题目,一个字的题目:

    耕!

    这个题目,倒是相当贴近地气,不是那种空泛的风花雪月之类的玩意。

    文会安排妥当,文房四宝都有提供,不用生员耗费。

    在桌上铺开纸张,陈唐慢慢磨着墨,开始想要画什么。

    在殷国的士子圈子里,书画其实属于独立的科目,有别于科举。寒门子弟,在金榜题名之前,只会专注于经义文章,对于诗词画画之类,少有涉及。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读书都读不过来,哪有空闲的时间去画画,吟诗作对?

    只有考出来后,有了身份地位,才会对书画科目进行浸淫修习,提高水平。

    毕竟这些才能,也是士大夫圈子必备的手艺。能否成大家是一说,但起码得具备基本的鉴赏和挥写的能力。

    至于书法,科举考试要求,工整美观,乃是基本功的体现,但凡读书人,都得掌握此道。

    王甫叔侄,几乎没有学过作画,信手涂鸦倒没问题,但最后的确会画出个乌鸦,黑漆漆的一团,艺术水平几可忽略不计。

    两叔侄对视一眼,非常默契地把桌上发放的笔墨等物原封不动地席卷起来,然后装到自个书箧去了。

    既然画不出,何必浪费?

    这些笔墨算不上精品,但平时用度,也得花费钱财去买,带回家去,可节省不少呢。

    就等于是文会上的一种福利补贴了。

    文会重头戏,在下午的经义考核。上午的书画才艺,虽然前三甲者都有一笔彩头,第一名一百钱,第二名第三名各五十钱。问题是,很多生员蛋都画不出一只,明知道无望角逐,自不肯糟蹋笔墨。

    “哼哼,这些彩头,摆明就是给那宋云山送钱的。”

    王甫心里说道。

    那宋云山乃是宋家庄的生员,作画有天赋,自从他考中秀才后,近三年来,文会的书画才艺比试,都是他夺了魁首,至于第二第三名,来来回回,也是在另外三个人中轮流,落不到别的人手里去。

    “咦,不矜在干嘛?”

    王甫侧头去看,见陈唐居然把纸张铺开,提起笔来,醮墨开始描绘着。

    见状,王甫眨了眨眼睛,一脸疑惑,不明所以。

    去年的时候,陈唐可是第一个席卷笔墨,装进书箧里的;今年却竟真得现场作起了画。

    这是赚到了钱,所以瞧不上这些笔墨用度了吗?即使如此,也不该胡写乱画呀。

    王甫想道。

    他觉得自从陈唐去了胡家庄当塾师后,就变了。变得有钱了,行径言辞也变得颇不相同了……

    脸上有了肉,身子变结实了。

    从头到脚,都不再像是以前那个陈唐。

    这让王甫颇有些不习惯,不过他也明白,陈唐这些变化,都是往好的方面、高的方面而去。而自己,却仍落在后面,跟不上步伐了。

    欣慰的是,陈唐的性格依然朴实,并未因此而瞧不出穷朋友。

    约莫半个时辰后,红巾汉子敲锣:“各位秀才公,时间到了。”

    自有人进入棚子内,收取作品,然后放进一口方形挎篮内。收取完毕,就呈交到评审席那边去。

    每年文会,乡里都会到潘州学院请人来做评委。今年本来是想请阎之海来的,不过阎之海在学院遇刺,出了事,乡里只得另请人,请到了两位夫子讲师来。

    乡里文会,本身就属于宽松的活动形式,没有太多的讲究,与会的生员水平参差不齐,突出的,就那么几个,所以评审起来,颇为简单。

    上午的书画才艺,一共只收到十一份作品,数量少得可怜。

    两位夫子当即开始看起来,看到第一幅,这夫子便不禁暗暗摇头,扫一眼,就扔一边去了,很快看起第二幅,撸了撸胡子,说道:“这位宋云山确实有几分功底,不过也就如此,仅可入眼耳。”

    他旁边的同僚此刻已经拿起第四幅画了,拿在手上,观看的速度明显一滞,细细体味起来,突然一拍桌子,赞道:“好画!”

第五十五章:魁首() 
“明哲兄,你看此画!”

    他把那画递过来。

    那明哲兄接过,心里有些纳闷:自己身边这位同伴虽然称不上书画大家,但也是在画坛上有一定名气的人物,能让他拍案叫好,绝非易事。

    拿起画,周明哲只看了一眼,便眼前一亮。

    这是一幅工笔具象:烈日炎炎,下面阡陌田野之上,一老农手持锄头,正在躬身耕种。

    姑且不谈意境意韵那些,光是笔触线条,人物形象,四下景致,便描绘得栩栩如生,很是生动。

    这绝对是一幅水平之作,虽然达不到名画水准,但挂到翰墨街的书画店铺里售卖,是没有多少问题的。

    周明哲再去看题字诗词,读完,不禁一拍案:“半山兄,这题诗才是精品。”

    “哦……”

    石半山侧身过来,刚才他顾着看画,没有看诗,现在读着,一字一句地念诵起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顿一顿,叹道:“好句呀,此子必出寒门。”

    这首诗简单朴素,浅白易懂,却又琅琅上口,其中自有诗意,把农耕之苦的道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两名夫子对视一眼,立刻有了定论:上午的书画才艺比试,魁首非其莫属。

    ……

    一众生员代表,不管交作品还是没交的,都在棚子里等待结果揭晓,不能离场,不过互相之间能够走动,说话。

    王甫走过来,说道:“不矜,我看你画画了。”

    陈唐笑道:“手痒无聊,就画了一幅。”

    王甫点点头,不以为意,压低了声音:“不矜,你早上吃过饭没?”

    陈唐回答:“吃了张饼。”

    王甫顿时道:“你怎么能吃早饭呢?”

    陈唐愕然。

    王甫就道:“你应该留着肚子呀,一会结果揭晓,广场上便会开桌吃饭,每一桌,起码八大碗菜,有鱼有肉,牛羊鸡鸭皆备,何等丰盛。所以说,你应该跟去年一样,不但不吃早饭,连前一天的晚饭都不能吃。这样,等会才能吃得多。”

    陈唐听得满脸呆滞,回想起来,去年的时候,前身还真是这么干的。

    他便问:“清阳兄,如此说来,你岂不是饿了两顿?”

    王甫一脸得意:“岂止两顿,昨天午时,我也没吃什么,就喝了碗粥水。”

    陈唐一竖大拇指:“高,真高!”

    除此之外,实在无话可说。

    这时,那红巾汉子踏上广场,手中扬着一张红纸,一敲铜锣,高声道:“各位秀才公,上午的书画比试结果出来了,魁首者……”

    故意顿一顿,再一敲铜锣:“是来自陈家村的陈唐,陈秀才。”

    此话一出,四周顿时一片哗然,一道道目光朝着陈家村所在的棚区位置扫来。

    很多人,甚至连陈唐是谁都不认识。

    “第二名,是宋家村的宋云山……第三名……”

    “下面,请三甲生员,出来领取彩头赏钱。”

    立刻有名丫鬟端着木盘来到广场,木盘上放着三个红包,一大两小,里面装着彩头赏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