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聊斋-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唐一愣,抬头看去,见到这位在学院中以严厉出名的夫子,正威严地看着自己。

    “我刚才讲到哪里了?”

    王夫子问道。

    他看到陈唐在下面微微侧着头,一副神游四海、心不在焉的样子,当即发出提问。要是答不出来,就得接受戒尺拍打了。

    陈唐连忙站起,口中回答:“夫子说到《晏子三论》的第二策论,其中一句:夫国不贤,何以为之?”

    听他答得没错,王夫子稍感满意,又问:“那你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常山注疏》上有解释,言道:国不贤,过在于君……《长陂释义》上又有一说:法为方,律为圆,方圆不合,则举国不贤,人心暴躁……《百家论》的见法又推陈出新,有言道……”

    陈唐说起来,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听得王夫子一愣一愣的。

    倒不是陈唐喜欢这般“之乎者也”,国情如此,就像另一时空的学生时代,要写八百字的命题作文,抛出一个论点后,就得陈列一排溜的例子,以此为论据,证实该论点的正确与否。

    这是一种作文模式。

    在殷国,科举考试上,做经义文章,也是如此。

    陈唐今非昔比,他读完陶昊的十多本读书笔记,等于上了四、五年的课程,博闻强记,随口捻来,极为熟练。

    这一堂课,陶昊也在上。其实这是他连续三年,第三次听同样的课了。没办法,《晏子三论》是科举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还得理解透彻。无奈这本经义原著颇具辩证逻辑性,而且十分艰涩繁杂,后期对其注疏过的专著便近百本。

    这么多的释义,其中互相之间,还有不少矛盾说法,这使得很多生员都难以把握。

    光背书,就足以背死个人了……

    其实考试的经义原本,每一本上的字数的确不多,问题是由此延伸衍生的注释解读太多了,一句三五个字的原文,动不动就得用一整篇文章来说明,洋洋洒洒,陈述见解。

    如此,叠加起来,要背熟研究的书就比一人高了。不懂科学方法,脑子又不是天生强悍的人,只能靠死背硬记,实在辛苦艰难得很——科举之路的难,主要就难在此处。

    陶昊便是这类型的,所以这课上了又上,书读了又读,始终难以捋得清楚。

    可如今,他见到陈唐当着王夫子的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陶昊听得呆若木鸡,心里一个想法翻腾起来:原来自己的那些读书笔记,陈唐真得读完了……

    不但读完了,还全部都记住了……

第三十七章:疑心() 
这世界,是有神童的。有的人五、六岁,便能做出好诗词;有的人五、六岁,便能把整部经义文章倒背如流;还有的人,十岁八岁,就是秀才了……

    但在陈唐身上,从来都没有跟“神童”二字沾过边。

    一个连童子试都考了三次才考上的人,怎么可能被称为“神童”?

    陈唐进入学院学习的时间很短,就那么几天功夫;而且这是他第一次进学院当增生。

    所以在王夫子等人看来,陈唐几乎是与差等生挂钩的,在课堂上,并没有多少存在感。除了一副皮囊还不错之外,别的毫无表现。

    但今天的课,面对提问,陈唐侃侃而论,一鸣惊人。他要是对《荀子三论》整部经义都了如指掌的话,估计都能在学院当讲师了。

    王夫子听完陈唐的论答,很满意地撸了撸胡须,赞道:“善。”

    赞誉之意,溢于言表,要知道在这么多的夫子当中,要获得他的称赞,极为不易。

    陈唐坐下来,脸色淡然,觉得自己并没有表现多好的样子,很是平常。

    他花费大钱到学院进读,目标直指举子试,是要一定考过的。如果连课堂表现都不济的话,还谈什么考试?

    刚才陈唐虽然想着别的事,开了小差,但对他而言,一心二用,毫无问题。

    王夫子见状,更觉赞许,心中暗道:此子宠辱不惊,倒有几分气质……

    学院生员不少,但想要在夫子心目中留下好印象,并不容易。大都是资质优秀者,才有这番待遇。

    总之一句话,成绩好的学生,总能得到老师的偏爱。

    秀才们每年都有小考的,成绩太烂,可能会被剥夺功名。陈唐去年考的秀才,曾经小考过,但成绩只能算一般,没有任何突出之处。那时候,穷得连学院都无法进读,除了年纪稍稍占些优势之外,其他方面,真是平淡无奇。

    今天这课,陈唐的表现绝对算得上是“异军突起”了。

    下课后,不少同窗主动过来寒暄,脸上神色颇为热情。回想当日,是陈唐主动找的他们,得到的大都是不冷不热的回应,比较起来,当真是大有不同。

    人情所然,皆是如此。

    陈唐洞悉人心,也没有什么好怪怨的。归根到底,还是个圈子问题,你没有对应的本事,就进不去别人的圈子里。被排斥,不代表被看不起,而是你不够资格。

    陶昊过来,叹道:“不矜,你瞒得为兄好苦。原来你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出头之日,指日可待。”

    在科举路上,最重要的便是记忆力,此天赋强大的生员,考上个举人,问题不大。

    陶昊一脸羡慕状,他便是记忆不好,随着年纪增长,更是衰退。这便是众多老生员越考越差的根源所在,年龄,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优势。

    陈唐有望中举,借阅笔记的陶昊自然要来套个近乎。如果等中举了再来,人情就不同了。

    “呵呵,明经兄,说起来还得多谢你借阅笔记。”

    两人客套一番,各自离开学院,回家吃饭。

    陈唐本想请陶昊吃一顿饭的,无奈昨晚给了詹阳春一百钱,当下囊中羞涩,不好请客,便暂且搁置,等迟些日子,有新进项后,再请他去四海楼。

    陶昊倒是很热情地要请吃饭,不过陈唐婉拒了。看了人家的笔记,虽然是明码交易,但读书人的人情,从来不是那样算的。若再吃陶昊的饭,就更不好说了。

    经过翰墨街的时候,衙役们已经撤去,看上去,环境清幽,文雅素净,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而吴函与朱秀才的死讯早传了开来,整条街更显得萧条冷清,一些店铺关了门户,街边摆摊的,一个都没有,估计都怕了,赶紧换地方。

    养家糊口不容易,但小命更重要。

    中午时分,烈阳高照,光线照射之下,却被一棵棵老槐树茂密的枝叶给挡住了,地面上投影密集,光点婆娑。以前觉得此处环境颇好,但今天有心事,却觉得阴气森森的。

    “难不成有哪棵老槐树成了精……”

    陈唐心中暗道,左顾右盼,瞧瞧这棵树树干有些扭曲,值得可疑;看看那棵树树冠繁茂,相当可疑……

    一路疑神疑鬼的回到家门前,见到自家旁边这棵更是可疑了,因为巨大的树干半腰处有个树洞,从下面看去,黑幽幽的样子,不知里头存活着什么。

    “不矜哥,你看什么?”

    苏菱脆生生的声音传来,她估摸着时间,可一直没见陈唐回家,便不禁出门看看,正看到陈唐站在树底下,昂着头,像个呆头鹅一般,不知在这看了多久。

    陈唐干笑一声,手指树洞:“我想,那里会不会有鸟窝。”

    苏菱立刻道:“那我爬上去看看,我爬树可利索了,掏过不少鸟蛋,煮来吃。”

    这鸟蛋,当其时陈唐也曾吃过,都是少女送的,他见苏菱撸起袖子,就要上树,赶紧一把拉住:“阿菱,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咱们进了城,不同以前了。”

    被拉住手,苏菱一颗心怦怦乱跳,脸色红起来,低声道:“不矜哥不让我爬树,我就不爬了。”

    陈唐道:“不是我不许你爬树,而是树洞之中,可能有鸟窝,也可能是蛇窝,危险得很。”

    见他着紧自己,苏菱心中更是欢喜。

    两人正要入屋,就见到街那边腾腾地数人走来,领首者正是赵三爷,走在他旁边的,可不是昨晚刚分开的詹阳春吗?后面还跟着两名劲装汉子。

    “陈秀才,本道又来叨扰了。”

    远远地,詹阳春便叫道。

    赵三爷大步踏来,朗声道:“陈秀才,多日不见,你愈发精神了。”

    陈唐笑道:“诸位此时来,难道是来请我吃饭的?”

    “不错。”

    赵三爷说得干脆,身后两名汉子举起了手,一个手提两大片好肉,一个却拿着一坛酒,还有两捆菜蔬:

    “我们不请自来,自带酒菜,就得麻烦你家妹妹了。”

    陈唐也不客气,让苏菱把东西接了,带回厨房,重新淘米,做起饭来。

    众人则在厅中分宾主落座,陈唐开门见山,直接问道:“三爷,道长,你们是为了命案而来的?”

第三十八章:灵异() 
赵三爷叹了口气:“看来此事,已经传扬得满街风雨了。”

    发生命案,自是归衙门处理。但赵三爷黑白通吃,有渠道收到讯息,他觉得吴函与朱秀才的死,透着蹊跷,便邀请詹阳春来,一探究竟。

    顺福镖局,不管总部还是分局,每天都有镖货出行,走南闯北,经历诸多,从而收集到不少怪异资料,但都被列为机密,只有心腹之人才能接触得到。

    邪祟之事,自古有之,诡异而神秘,即使修道术士,修为不到层面的话,都认识了解不多,特别是“凶煞”,古训有云:避而远之,不可沾染。

    十分忌惮畏惧。

    陈唐道:“有言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大概如此。现在翰墨街的店铺不少都打烊了,摆摊的更没一个敢来,我住在这里,颇有些心慌。”

    赵三爷看着他:“陈秀才,此处房屋是我卖给你的,本有心与你结交一番,不料出了这番变故,你要退换,我可另外换一处房屋给你,不会差多少的。”

    他乃江湖中人,生性豪爽,广结友朋,打了折扣卖房屋给陈唐,的确存有结下善缘之意。日后如果陈唐能在科举之路上闯出名堂,便会成为一大人脉。

    赵家在潘州府有根基,不缺钱不缺人手,对于人脉的积累,一向都是不吝钱财的,合眼了、看准了,便开始铺垫。如果等对方功成名就,位居高位,那又是另一圈子层面,难以讨好得了。

    陈唐闻言,笑道:“那倒不至于,三爷,你不会是后悔卖低了价,现在要找个由头收回房子吧。”

    这话有着打趣的意思,顿时化解了这个话题。

    詹阳春开口道:“外面有传言说是老槐树成精,出来作祟,这纯属谣言。本道虽然不像三爷,每个月到翰墨街来一趟,可往来次数也不算少,若真有槐树成精怪,须知瞒不过我。”

    他是专业人士,一言定性。

    陈唐好奇问:“那为何两桩命案都发生在翰墨街周边附近?”

    詹阳春道:“这说明不了什么,又不是发生在街上。命案地点,乃幽静巷道偏僻处。要知道翰墨街这边过去,是潘州学院,那边区域,又是一片杂乱民居,根本不能确定祸源产生于翰墨街。”

    陈唐一听,觉得颇有道理,又问:“但死者都是在翰墨街摆摊的老秀才。”

    詹阳春显然早思虑过这个问题:“衙门把尸首收了去,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