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望族-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侃因此越确定要去被吴夫人检验,这事到临头,真的很不想去,但是……

    忽然王家的老下人蔡相走了过来,沈侃迎上去,问道:“老师有何吩咐?”

    “老爷叫我来请贵府管家并账房阎相公过去,有事商量,但不要让你家四老爷知道。”蔡相说道。

    “管家和账房?”沈侃有些明白也有些不明白,奈何一会儿要去裴家,只能遗憾的错过了。

    很快那二人跟着蔡相来到学校,书房里,潜斋先生请他俩坐下,阎相公坦然坐了,沈管家却站在一边,不敢入座。

    阎相公拱手说道:“前日来看过先生,身体康复了否?”

    “已经好了,劳你牵挂。”前瞻先生笑道。

    沈管家一堆琐事,开门见山的问道:“今日王老爷连小的也唤来,不知有何事商量?”

    潜斋先生说道:“前日有喜诏上保举贤良方正的皇恩,昨日县里丁祭时,二位学正大人和诸位相公商量已定,要保举你家四老爷与谭举人两个。老夫叫你们来,就为了商量此事。”

    “哎呦!谭举人怕是保不成了。”沈管家叫道。

    “为何?”

    沈管家解释道:“就在昨日,小的去县城办事,在谭举人家的书斋购买纸墨,听说谭家老太太病重。”

    “竟有此事。”潜斋先生很惊讶,“看来天违人愿,竟至如此!罢了,咱们说说四老爷这件事,该怎样办理?”

    阎相公笑道:“这是大喜事,难道还有什么为难么?”

    “怎么不为难。”潜斋先生摇头,“他那为人,接济别人异常痛快,给自己花钱却一点不爽快!保举这宗事,上下文书送达,是要花钱打点的,若不打点,芝麻大的一个吏,芝麻大的一个破绽儿,文书说驳就驳回了,一旦耽误时辰,怎么办?沈管家,你家四老爷就不是吝啬花费的人,可叫他出这笔银子去打点官府,以他那板直性情,绝对不肯,你说是不是?”

    “是!”沈管家频频点头,“咱家四老爷就是这样的性情。”

    潜斋先生说道:“所以我特意请你二位来,咱们大家商量,不管如何,得赶紧给他预先打点明白,等学里的文书顺利申上去,希望一路顺风,毫无阻力。等到时你四老爷想不答应,呵呵,生米已成熟饭了。”

    沈嘉绩如果做官,对沈管家等家人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当即说道:“先生的主意好!但不知怎么个打点法?先生您必胸有成竹,请告知小的,小的马上去照猫画虎。”

    潜斋先生一笑,对阎相公说道:“现在账房里有现银么?”

    “有!”阎相公点头,“昨晚城里张记绸缎铺,送来房银八十两,还未上账。”

    “好。”潜斋先生一拍大腿,“这笔账就别上了。阎相公,你和管家先拆开五十两,即刻拿去几个衙门打点经手之人,本月算账时,随便开销上一笔,就说是我交代的。”

    阎相公笑道:“先生亲自交代,此事无须记账,我向二位太太解释一下就完了。”

    “那你俩就辛苦一趟吧。”潜斋先生端起茶来。

    阎相公忽然为难的道:“我的口音不对,怕是不大妥当吧?”

    原来这位阎相公乃是山东人,读了多年书没有考中秀才,便跟着亲戚学做生意,因他有学问,熟悉的人都管他叫一声相公。生意赔钱了,流落到苏州城内某家当铺专门给人写票据,后来就有人荐他来沈家管账。

    如今已经在沈家住了三年,每年十二两工钱,管吃管住,加上四季衣服和年节打赏。

    阎相公为人忠厚,办事小心,沈嘉绩很信任他,也算一份知遇之恩,所以他说自己的口音不对,担心太扎眼,万一被有心人察觉。

    “口音不对更好!”沈管家毫不在意,“你几乎不进城,正好没几个人认得你,再说咱们是去送银子,银子自己就会说话,管你是不是山东人山西人。”

    “说的不错。”潜斋先生大笑。

    阎相公也笑了,说道:“可到底该怎么个送法?先生,这文书一共要过几道衙门?”

    “哦。”潜斋先生屈指,“学里,县上,苏州本府,两司里,学院里,布政抚台,镇国将军府,这些衙门的礼房书办都要务必打点到。其实我也不知该花费多少,总之五六十两银子尽个路数也就可以了,你们俩到时随机应变吧。”

    “这点钱真不算什么,何况干大事不惜小钱。”沈管家似乎胸有成竹的样子,“只求四老爷得知后,先生您说一句话,四老爷就没得说了。”

    “自然如此。”潜斋先生笑着点头。

    当下二人告辞去了账房,偷偷拆开昨日送来的五十两整的银封,沈管家把银子分成十几个一两的红包,还有二两的、三两的、五两的。

    把红包放好带着,二人马上赶往县城,正好一出来就和大太太的马车碰上了,沈侃示意他俩走在后面,问道:“怎么回事?”

    沈管家笑着说了。

    “原来还是先斩后奏,不计利害。”沈侃一时有些感慨,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到了县里,分开,先说二人径自去了县学署,偷偷摸摸的找到管此事的书办,私下里说明原因,阎相公递给对方二两银子一封的红包。

    书办微笑着笑纳,说道:“好说!文书呈册还没到呢,这件好事总是学里的光彩,昨日大人亲自点了六位学,馈赠饮食,大概今晚必到,则明日一早要送往县衙。你们放心好了,我自在心,不劳牵挂。”

    告别出来,沈管家领着阎相公又找到了李差人,给了人家一两银子。

    李差人很满意,乐呵呵的说道:“程家父子有了酒,天晓得什么时候办完!你瞧这都快两天了还不见文书。行,我现在就去李秀才家催催。”

    出来,去了县衙,裴知县人在后宅,衙门里没什么事,主簿等官员也不在。

    找到礼房的经承小吏,还是背地里给了人情。

    这位书办收了礼,笑着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此乃咱们县里的大好事嘛,我们脸上也是有光的。如今学里的文书还未送到,你二位尽管放心,一等文书到了,了房,我们即刻就传稿,即使熬夜也得加上禀明的夹帖,催大老爷他过目。以两家的交情,大老爷一准会连夜写出申明,不到一天就能递到知府衙门那边了。”

    完事后出来,沈管家笑道:“阎相公,瞧瞧,你的口音不对,这学里县里的话却一模一样。”

    “见官矮三分。”阎相公先是大笑,随即叹了口气,“这一路上我提心吊胆,别提多难受。连县里都这样,府衙、布政司可怎么办?要不请五少爷陪着?他年纪小却稳重,见多识广,有他在起码不心虚。”

    “这个好。”

    沈管家也深以为然,其实别说阎相公,他也打怵,尤其是威严的布政使司,根本没进去过啊。不像县里的各大衙门熟门熟路,闭着眼都知道该找谁,并且就算不给好处,县里各方其实也不会为难。

    虽然刚过午时,五少爷今日有事,加上去苏州城办事也来不及了,二人决定返回沈家村,明日一早再去。

    县衙后宅,裴知县先把衙门里的事情集中料理,专门腾出一天的时间,准备了内外两席酒宴。

    因为要考试,内宅采取了传统的分桌,常夫人母女、吴夫人母女、沈家二位夫人,自家夫人小姐,一共八桌。

    特意用屏风在前面作为隔断,又准备好桌椅板凳和笔墨纸砚,还取出四条白绫,将白绫制成了四幅锦笺,以备到时题诗之用。

    而外头就几个男人,一张圆桌就够了。

第0136章 花月飞卿() 
6续客人都到了,裴知县亲自站在内宅迎候,各家女眷颇有些受宠若惊,而第一次过府的常家小姐见状也不好回避,害羞的跟在母亲身后,上前拜见长辈。

    事关亲生女儿,耘农先生也来了。

    裴知县慈祥的常家小姐点点头,扭头对他笑道:“今日之筵,虽说因与先生疏离,借机以求见面深谈一番,然亦久闻令爱冰雪多才,恨无缘由领教。今日幸侄女到此,某欲借难得机会聆闺阁芳香,聊作一时佳话,故此斗胆。”

    不等常耘农夫妇回答,常小姐怯生生的回道:“晚辈只会涂鸦,怕是为长辈所不喜,惶恐劳裴伯伯如此之郑重。”

    裴知县一听她小小年纪尽管害羞,但应答之言却不错,于是非常高兴,便不再复言,含笑拉着耘农先生走了出来。

    外书房,沈侃和沈象道两个人木头似的站在那里,犹如待宰羔羊一般。

    因耘农先生在场,裴知县轻咳一声,一本正经的训诫道:“文章一道,乃致身之本,虽应专心致志。不过诗词也为六艺,亦不可废,想必二位贤侄皆精通吧?”

    “考诗词?”沈侃心里嘀咕,那我是走现代风呢,还是走古风?

    相对他整个人还算自在,沈象道当着未来岳父大人的面儿,心里要多紧张就有多紧张,两条腿直哆嗦。

    来时二位太太反复叮嘱过,担心他的相貌为耘农先生所不喜,所以对答时一定要镇定。因此现在沈侃就为了兄弟,故意对裴知县的话没做出反应,好让象道先讨个彩。

    沈象道毕竟大族子弟,紧张归紧张,反应飞快,马上答道:“小侄何敢言精?不过闲暇对偶,少文固陋耳。”

    这回答中规中矩,裴知县也担心他说错话,当下点头不再询问,请耘农先生进去坐了。

    其实人家耘农先生早知道好友的公子其貌不扬,黑了点也胖了点,不善于说话,自小寡言少语的,但他最看重的是这孩子生性敦厚,没有什么坏心眼儿,此外还十分擅长下棋。

    这一点很重要,善于下棋无疑说明这孩子一点不笨,哪怕因为性格做不来官,这棋下得好,将来在本地的士绅阶层也能拥有一席之地,至于继承家业那自然更不在话下,沈象道可是独子呀。

    当下二位长辈吃酒聊天,沈侃和沈象道兄弟俩没滋没味的陪着……

    酒到半酣,就见裴知县忽然停杯,缓缓说道:“自古男想有室,女愿有家,此谓成家矣。然或执于父母之言,或魅于他人之见,往往愿和不愿者皆有,令当事人举棋不定,乃至抱憾终身。

    今日,老夫观二位贤侄,风流儒雅,不惭王谢,而常吴两位侄女,端庄窈窕,不愧英皇,故我意作位月老,手牵红线,说合两家之美。但唯恐你等小一辈碍于我们长辈,不能明吐,以致于愿或不愿,有违老夫这一片苦心热肠,所以今日特意准备了一题在此,要两位贤侄和两位贤侄女,各自赋七言律诗一,以诗观才,以诗明志,到底愿或不愿,那一会儿便自见分晓,庶不令他日后悔,不知常先生以为如何?”

    耘农先生微笑道:“大人此举,心意可昭日月,亦给了她们几个孩子吐露的机会。自古良媒称月老,呵呵,恐怕月老也没有这份细心呀,常某甚为感激。”

    这完全是客套之言,但是沈侃不知耘农先生的心意,心里猛地一跳,暗道莫非是后悔了?求了裴伯伯借考试拒绝?那么说岂不是连我也危险?

    “不会的。”沈侃对自己和紫仙很有信心,只要他们俩都表明心迹,除非紫仙她迫于母亲的压力。

    象道要危险了,毕竟他和常小姐素未谋面,第一印象这一关怕是就过不去。

    过不去就过不去吧,沈侃没放在心上,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