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时光-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田氏心里明白,杨浩身份已经不同往日,前途不可限量,婚娶之事不可马虎。

    没准将来能够迎娶相府千金,甚至是皇家公主也未可知,若是轻率定亲,岂非耽误了前程?

    索性杨浩年岁也不大,再等两年也不迟。

    而且自己并非嫡亲婶娘,杨浩本身很有主见,自己不必插手,更不能做主。

    幸福的烦恼很多,杨浩平均每日都会收到几张请柬,邀请他参加各种诗会、宴会、酒会。

    不胜烦扰,杨浩实在懒得理会,借口照料庄稼,躲进了玉津园中。

    干活?不用。

    内侍们都已经上手,完全可以料理妥当,杨主簿每日入园,纯属“视察”,然后吃瓜饮茶躲清闲。

    然而清闲不是想躲就能躲的,避开了一些人,自然也会遇到一些人。

    杏黄道袍闪过,女道士清虚已经出现在面前。

    杨浩赶忙起身见礼,下意识又往后退了两小步,与一个疑似后妃的女人见面,必须保持距离。

    “听闻你是神仙弟子?”

    “这个……算不上,我只是有幸见过扶摇子陈抟先生罢了。”

    “哦…我好奇,神仙该是怎生模样?是否能超脱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呃…

    问题未免也忒高深了吧?

    杨浩讪笑道:“没见过神仙,我也不知……不过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何必非要超脱呢?

    如果没了情绪,没了与生俱来的喜怒哀乐,即便成神仙,想来也与庙宇中的泥塑木雕没什么区别,又有什么意思?”

    女道士目光微变,诧然看着杨浩,似乎有些惊讶,沉吟许久才道:“你与旁人不同。”

    “小子愚见,大师见笑了。”

    “可是…倘若人生在世,只有愁苦哀怒,毫无喜乐……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是吧?!

    这是要厌世轻生?

    即便被皇帝冷落,也不至于如此吧?

    见女道士紧盯着荡漾的湖水,杨浩当真怕她突然跳下去。

    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该劝还是要劝的。

    “有一位先哲说过,世界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快乐也一样。”

    杨浩沉声道:“人生在世难免有不如意,有愁苦悲伤,却也有欢乐,沉浸于哀愁而忽略了很多欢愉快乐,岂非遗憾?”

    “倘若并非看不见,而是压根没有呢?”

    “也许…时候未到了,就像粮食蔬果一样,播种之后,要等待发芽生长、展叶开花方能结果。

    期间还需施肥浇水,精心照料,等待一段时间,方能有收获的喜悦。

    有时候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有道是守得云开见月明,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世间一切美好,需要有点耐心。”

    毒鸡汤!

    说完之后,杨浩心中不禁有些尴尬,平素最反感这些心灵鸡汤,今日却……

    让一个愁眉不展,看不到希望的嫔妃苦熬着,等待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美好未来,是否有些残忍?

    可若不如此,该当如何呢?总不能怂恿她投河自尽吧?

    好死不如赖活着,人活着,总归是有希望的。

    说到底,如同林黛玉般的女子,旁人的劝慰终究作用有限,除非她自己能打开心结。

    林黛玉好歹有个贾宝玉,还有个念想。

    她呢?

    瞧了一眼沉默良久,转身怅然而去的女道士,杨浩不禁心生恻隐,有些同情。

    奈何她身份特别,帮不了她,压根也不敢帮。

    能熬一碗鸡汤,宽慰其心,也算尽心了。

    只是杨浩万万没想到,一碗毒鸡汤下肚之后,女道士似乎喝上瘾了。

    每当自己前来玉津园时,一袭杏黄道袍总会出现在湖畔阡陌上。

    看到那张没有半分笑容,甚至少有血色的脸,以及站远处,目光冷冷,宛如低气压的张隐歌,杨浩着实不忍拒绝。

    无可奈何,只得提心吊胆地搜肠刮肚,拼凑各种毒鸡汤。

    以至于全然不曾注意到,对岸柳树下,有双眼睛默默盯着他们,若有所思……

第八十二章 朋党论() 
杨浩在玉津园是提心吊胆熬鸡汤,东京城里则是流言四起,暗流涌动。

    六月里,官家赵祯用几种高产新作物,稳定了灾荒带来的纷乱,试图以此阻止舆论继续发酵,以天灾夹枪带棒攻讦新政。

    效果是有的,看在高产的新庄稼和陈抟老祖的份上,保守派主导的舆论暂且让步,算是给官家一个面子。

    但守旧势力对庆历新政的敌意丝毫不减,甚至变本加厉。

    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继续深入,打击面越来越大,利益遭受侵犯的人越来越多,反对的浪潮也就愈发高涨。

    六月下旬,范仲淹、韩琦上疏“修武备”,提议恢复府兵制,在中原各州县召募丁壮,充作京畿卫士,辅助禁军守城。

    一年三季务农,一季训练,寓兵于农,增强京畿守备,节省军费开支。

    且不说提议是否合理,至少范仲淹与韩琦的初衷是好的,但提议刚一出来,朝廷便炸开锅,遭到了强烈反对。

    究其原因,京畿守备历来是捧日、天武、龙卫、神卫这上四军负责,主要将领都出自将门。

    其中人事升迁、军费开支等多方面都涉及将门利益。

    而今新政却要插上一手,甚至还要扩大宰执权力,伸手控制军旅。

    这下不仅将门,连枢密院也不高兴了。

    宰执枢相,分管文武,井水不犯河水,乃是大宋近百年来的规矩与平衡。

    如此提议,摆明了是想越权啊,枢密使夏竦为此恨的咬牙切齿。

    毫无疑问,此举动了将门和枢密院的蛋糕,他们岂能坐视不理,不闻不问?

    群起而反对是必然,“修武备”的提议就这么胎死腹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新政抑侥幸,减少恩荫,断了大批官员子弟为官上升的路径,官宦贵胄之家本就多有不满。

    随后推出的“明黜陟”再度引得怨声载道。

    以往官员升迁首重资历,只要熬够了年份,便可调任升迁。现在却要以政绩为标准,严明审核,赏罚分明,弄不好还要左迁降职。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范仲淹还主导合并较小,或人口较少的州县。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肯定是对的,但大量因此被裁汰的官员并不这么认为。

    再有,大宋恩泽厚重,几乎每个臣子都分配有一定数量的公田,算是俸禄的一部分,从而“责其廉节”,颇有几分高薪养廉的意味。

    不过公田有多有少,资历深,官爵高的田亩自然多,官卑位低者可能压根没有。

    而今新政提出“均公田”,没有的自然想要,可吃进去的哪愿意吐出来呢?

    可以说每一条新政举措都切中时弊,都是为国为民之举,但每一条都“不得人心”,怨声载道。

    被动了奶酪,断了财路,甚至绝了生路之人,岂愿引颈就戮,自认倒霉?

    反对、报复几乎是必然的,各种抱怨、污蔑、诽谤之言层出不穷,且越发厉害。

    利用天灾是第一波攻讦,被赵祯用玉米、土豆和陈抟勉强化解,不甘心的守旧势力立即另辟蹊径。

    朋党!

    开始有人不断上疏,弹劾范仲淹等人朋党,结党营私。

    范仲淹立即以“小人之党、君子之党”的说法辩驳,欧阳修亦撰文《朋党论》上奏官家,以表忠心。

    说辞或许很漂亮,有理有节,然空口无凭,自说自话,难以服众。

    偏生在这个节骨眼上,范仲淹被人抓住了把柄。

    问题出在对官员政绩考核上,级别高的地方官是由两府相公审核的。

    范仲淹对很多人都不留情面,富弼为此曾劝他,一笔勾下,兴许就有一家痛哭流涕。

    但范相公一心为公,认为一家哭总好过一个地百姓流泪,坚持秉公处置。

    但轮到淮南都转运按察使王素时,范仲淹“手下留情”,未给好评,却也并未给差评。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强烈不满。

    凭什么?

    淮南蝗灾严重,地方官难逃救灾赈济不利之责,王素理当问罪贬斥,你范仲淹凭什么手下留情?

    不就是正因王素是新政拥趸,当初就是你们举荐去的淮南。

    而今区别对待,维护私人,这不是朋党是什么?

    尽管范仲淹辩解,称淮南蝗灾乃是天灾,并非人过,王素救灾也够积极,并无过失。

    可百官并不接受,事实俱在,不能因为你范仲淹一张口,就颠倒黑白。

    这种评价本就有主观性,属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百官人多势众,一口咬定,言之凿凿。

    以此为契机,攻讦范仲淹等人“朋党”的言论越来越多,多到皇帝赵祯都不得不重视的地步。

    以范仲淹、韩琦为首,身边围绕着一群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平心而论,赵祯相信这些臣子的品质,正如范仲淹所言的“君子之党”,或许只是一群为国为民,忠义正直的君子齐心协力,鼎故革新而已。

    内心认同,却不代表赵祯持赞同态度。

    尤其是从皇帝的角度出发,朋党是帝王大忌,哪怕是一群忠臣,哪怕是一片好意,轻易开不得头。

    若不及时制止,就会留下口实,往后再有人以之为借口,结党营私,甚至形成党争,后患无穷。

    身为皇帝,任何时候都不能将个人与江山安危,寄托在臣子的忠诚上。

    远有王莽谦恭未篡时,近有赵宋太祖黄袍加身。

    前车之鉴太多,原则性问题,决不能放松。

    即便赵祯满心支持新政,足够信任范仲淹,但面对此起彼伏的“朋党”论调,他也难免有些坐不住了。

    一个皇帝,无论多想革除弊政,富国强兵,保全皇位始终是最重要的。

    新政推行以来,章得象、贾昌朝、陈执中、夏竦等一批重臣不赞成,而今将门也颇多反对,地方上更是怨声载道。

    虽说都对他这个皇帝保持着起码的尊敬,但赵祯却感受到了四个字——离心离德。

    不经意间,他正在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

    难道错了吗?

    赵祯坐在垂拱殿里,瞧见殿宇一角,默默出神。

    那里曾有一道珠帘,当年太后刘娥就坐在那里垂帘听政,宸纲独断。

    庆历新政的第十一个月,赵祯第一次动摇了。

第八十三章 伊霍之事() 
朋党论与朝堂乱局,杨浩是从沈放口中得知的。

    这家伙听闻自己获封华阴县男之后,打着恭贺乔迁之喜的名义登门。

    “沈大公子,有点诚意好吗?名为恭贺,你的贺礼呢?”

    “不是心意到了就行吗?你岂会那种世俗之人?”

    杨浩白了一眼沈放:“你还真不客气。”

    “跟你有必要客气?岂不是太见外了。”

    沈放顺杆往上爬,继续嘻笑道:“你就快要成为东京首屈一指的富豪了,送什么你能看得上?”

    杨浩摇头道:“东京首富?你也忒抬举我了,可不敢这么说,否则别人该笑我不知天高地厚了。”

    “即便现在不是,将来肯定会是,不只是东京,甚至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