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时光-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他双手颤抖,纸币掉落在地,一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布袋里的土豆,两眼放光,继而竟老泪纵横……

第八十章 陈抟弟子() 
计相失态,盖因产量惊人。

    看着户部判官最终核算出的数字,陈执中喉头几动,用颤巍的双手将纸张捧起,走到赵祯面前,双手恭敬呈上。

    什么情况?

    百官不明所以,翘首眺望,满心好奇。

    只听陈执中激动道:“恭贺官家,玉米亩产六石以上,土豆亩产可达十五石。”

    什么?

    玉津园农田之旁,顿时炸开了锅。

    百官群情耸动,一个个脸上全都写满震惊,不可思议。

    章得象颤声问道:“昭誉,你确认没算错?”

    “绝无差错。”陈执中的回答掷地有声。

    三司使与度支判官亲自计算,没有比这更权威的数字了。

    原本一脸难以置信的百官,此刻表情各异,大多数都是惊喜与激动。

    以农为本的时代,士大夫们太清楚那两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亩产六石,甚至十五石的粮食,简直不敢想。

    即便普遍种植后,不及这般精耕细作,产量有所下降,那也不得了。

    那个土豆,哪怕亩产只有十石,不,七八石,百姓家中也会多出不少余粮,青黄不接之时,便是救命之物。

    难怪陈执中失态,现在他们全明白了,大部分人都有类似反应,有人甚至激动的嚎啕大哭。

    明白了!

    来龙去脉已经显而易见,为何八王爷会抱病奔走,为何捧日军会进驻陋巷,根本不是为了那些所谓的金银财宝。

    这几株庄稼,比数十万贯银钱金贵多了,堪称是无价之宝。

    今日伴驾,也根本不是所谓观稻,而是认识新庄稼,见证惊人的产量。

    继而……

    有人看向官家赵祯,脸上虽然洋溢着笑容,但并无太多震惊,显然早就了然于心,今日也是有备而来。

    朝堂上没有糊涂虫,官家是何用意,百官心知肚明。

    范仲淹恍然大悟,官家不仅没有放弃,而且直接出大招来反击,震撼效果超乎想象。

    杨三郎!

    神奇庄稼是他进献?

    难怪乾元节当日,官家要在金明池宣召他。

    果是个神奇少年啊,一出手就非同凡响,也不知他从何处寻得这几样金贵庄稼?

    大宋境内从未有听说有此等作物,莫非是异域而来?

    惊喜之后,百官心中全都泛起了同样的疑问。

    章得象代表百官问道:“官家,敢问此三作物是何来历?”

    “此事说来话长,或许该从雍熙年间说起。”

    雍熙?

    太宗年间?

    百官不禁面面相觑。

    赵祯笑道:“昔年皇祖心忧天下,曾召见了一位奇人入宫,请教富国强兵,安邦抚民之策。”

    呃……

    雍熙年间至今已经五六十年,大部分人当时要么尚未出生,要么还是孩童,谁知道那些陈年旧事。

    倒是有史籍记载,可太宗召见的人多了,焉知官家说的是谁?

    “扶摇子,希夷先生,想必有卿家想到。”

    赵祯随后的一句话,百官再度哗然。

    扶摇子陈抟?

    哦对,太宗确实召见过此人,可是与这些庄稼有何关系?

    只听赵祯续道:“希夷先生进言不少,皇祖、父皇,乃至朕都受益匪浅。

    当时天下初定,饿殍遍野,皇祖甚是忧心,希夷先生称愿云游四方,寻访良种,安民之策……”

    不是吧?

    听起来言之凿凿,可是陈抟已经死了好几十年了,又如何完成对太宗的承诺?

    难不成……

    有人目光落在杨浩身上,与这个少年有关?

    赵祯全不在乎百官反应,续道:“众所周知,希夷先生羽化作古,皇祖听闻之后,甚是遗憾,父皇与朕亦以引为憾。

    却不曾想到,希夷先生竟还在人世,并完成了昔日对皇祖的承诺。”

    陈抟还活着?开玩笑了吧?

    昔年陈抟去世时已然一百一十多岁高龄,已是人瑞。而今若还在世,岂非一百七十多岁?古来罕有。

    且其亡故,天下皆知,而今“复活”,着实莫名。

    意料之中,赵祯一挥手:“杨三郎,你来向众卿说明。”

    “遵旨。”

    杨浩再度隆重亮相,朗声道:“诸公,去岁小子曾在渭河边见到两位老者,其中一位鹤发童颜,宛若仙人,时常高卧安睡。

    清醒之余,则与一位状若乞丐,名叫洪七公的老者对弈,小子有幸在两位异人身边打杂,侍候月余。”

    高卧安睡?

    陈抟似有睡神仙的称号。

    洪七公又是谁?

    只听杨浩续道:“后来两位异人相约去华山继续对弈,鹤发童颜老神仙称要回去一尽地主之谊。

    便叮嘱小子携带种子前来东京,呈送官家。”

    杨浩自始至终没有提过陈抟之名,但睡神仙、华山、地主之谊这些关键词,暗示意味浓重。

    再加上赵祯先前那番话,百官们几乎全都先入为主,不免为之惊叹,却也觉得玄乎。

    毕竟只是少年人一面之词,匪夷所思,难以置信。

    但还是那个问题,没有证据否定。

    而且玉米、土豆,这些见所未见的庄稼就在眼前,是最有力的证据。

    但是,很大一部分仍旧不大相信,认为是一场双簧表演。

    兴许是官家从异域得到种子,然后假托陈抟之名。

    借助鬼神之名,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此乃惯常手段。

    官家既然言之凿凿,几样庄稼也确实存在,自然无从质疑、反对。

    不过也有人相信,尤其是知晓杨浩底细的范仲淹、韩琦、尹洙等人。

    一个从关中逃难出来,险死还生的少年,从未来过东京,与朝廷毫无牵连,不可能与皇帝一道唱双簧。

    虽说解释匪夷所思,但或许就是事实,或者说……官家愿意相信这个出自杨浩之口的事实。

    这个少年,太不可思议了。

    范仲淹觉得自己已经足够高看杨浩,但事实上还是低估了。

    除了这几样神奇的庄稼,他那一身超乎寻常的见识与本事,或许也来自于……扶摇子吧?

    难怪欧阳修与自己提出收徒之意时,他果断拒绝了,原来果然早有师承。

    且是一个他们难以企及的高人,堂堂扶摇门人,陈抟弟子,岂会愿意拜旁人为师?

    范仲淹与欧阳修突然觉得,当初他们收徒之举何其冒昧自负,有些不自量力啊!

    哪怕并非“陈抟弟子”,此等见识本领高卓的少年天才,自己也未必有资格教导,未必能教好。

    韩琦关注的也是杨浩的选择,却不是拜师,而是献种。

    他宁愿通过不理朝政,年迈抱病的八王爷,也不愿意经由范仲淹与自己这样的当朝宰辅。

    为何?

    而且有种感觉,貌似此子一直有意躲着,避开尹洙、避开范仲淹与自己,避开与新政有关的一切……

    原因何在?

    因为陈抟弟子的清高傲然?还是……

    韩琦心中泛起一些念头,经不住有些不是滋味。

    当然了,也有人直接提出了质疑:“官家,希夷先生既然也在世,何不请来东京?”

    “朕得悉之后,便派人前往华山,然希夷先生已经仙踪难寻。”

    “神异之人,神龙见首不见尾,倒也不足为奇。”

    章得象叹道:“嘱这位少年郎献良种于朝廷,终究算是完成了对太宗的承诺,扶摇子实乃忠信贤达之高人。”

    赵祯道:“没错,朕打算在华岳建庙立碑,记述希夷先生功绩,让他老人家受万世敬仰,诸卿以为然否?”

    “官家圣明。”

    看在亩产超高的庄稼面上,谁也无从反对。

    如此一来,陈抟一诺,遍寻良种献于帝王家,也就确凿无疑,板上钉钉了。

    那么,杨浩这个“扶摇门人,陈抟弟子”的身份,也就彻底坐实。

    偌大的功绩更不能视而不见,毫无表示……

第八十一章 提心吊胆的毒鸡汤() 
玉米、土豆、陈抟、杨三郎!

    整个六月,东京城里提到次数最多的便是这四个词。

    玉津园“观稻”之行一结束,消息便不胫而走,传遍东京,乃至天下。

    高产良种现世,以安天下,稳定民心;陈抟献种,彰显皇家,稳定社稷。

    此等好事,无需隐瞒,甚至需要刻意宣扬。

    普通人暂时无缘得见新庄稼的模样,但有百官亲自见证,计相亲自计算的亩产,绝对不会作假。

    很多人都翘首以盼,希望这些高产新庄稼能尽早推广,至少能尝尝鲜。当然,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

    新事物总归要有个接受的过程,这都不足为奇。

    最为津津乐道的还是扶摇子陈抟,以及其弟子杨浩。

    神仙玄奥之事,在这个年代很有市场,陈抟是确有其人的道士,但因其传奇色彩,在百姓眼中与神仙无异。

    睡神仙无缘得见,能见一眼神仙弟子也是好的。

    是以杨记铺子最近顾客暴增,尤其是上土桥老店,许多人完全是为一睹神仙弟子风采,慕名而来。

    杨家最近推出了些许新产品,比如九神牌花露水、香皂、肥皂等。

    东京百姓见所未见,因品牌中有个“神”字,便自动脑补是睡神仙传授之法,那应该算是仙家用品喽?

    绝好的广告效应,“九神系列”立即进入畅销模式。

    这一情形,杨浩始料未及,不免为之惊叹。

    那日玉津园中,因献种育苗有功,杨浩终于从一介白身华丽转身。

    赐同进士出身,晋爵华阴县男,赏宣德郎,任司农寺主簿一职。

    出身、爵位、散官、实职,一下子全有了。

    虽然只是小小的男爵,七品下的散官,司农主簿也是微末之职,且只负责玉津园中那些庄稼。

    然回家之时,杨田氏却激动不已。

    几辈子穷苦农家终于出了个官身,实乃光耀门楣的大喜事。

    杨田氏为此特意前去相国寺酬神,感谢神佛保佑,又在家中设了祖宗牌位,叩拜祭奠,激动得热泪盈眶。

    王守忠刚刚送的房舍正好派上用场,作为华阴县男府邸。

    由此可见,封赏是早就拟定好的。

    果子张、闾家叔侄等人,对杨浩也越发多了几分敬畏与崇拜。

    除了官民差别之外,也因杨浩的神仙弟子身份。

    旁人或有存疑,但他们对此深信不疑。

    原本他们很好奇,杨浩为何能捣鼓出那些新颖物品?无论是吃食,还是日用品,都是大宋不曾有的新奇之物。

    而今不用多问,他们便明白了——神仙所赐之法。

    再瞧见一经上市,火爆销售情形,都庆幸跟对了人。

    什么合伙,什么股份,想那么多干嘛?死心塌地跟着杨三郎好好干,岂能吃亏?

    “陈抟弟子”这层身份所产生的红利太多,远不止如此。

    甚至有人拐弯抹角地打听杨浩是否定亲,大有嫁女攀亲之意,杨浩惊叹之余,叮嘱婶娘果断回绝。

    杨田氏心里明白,杨浩身份已经不同往日,前途不可限量,婚娶之事不可马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