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若曾随胡宗宪抗倭期间,写了很多军事著作和图集。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筹海图编》。《筹海图编》一共十几卷,光是地图,就分好几个大类,其中“沿海山沙图”,由72幅小地图组成,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最完备的海防军事地形图。

    可以这么说,从明嘉靖到清末,没有任何一步军事图集能超过《筹海图编》。

    不过很可惜,唐易看到的这本残卷,不包含最著名的“沿海山沙图”。

    但唐易翻着翻着,还是决定买下来。因为这本残卷,包含另外两张地图:倭国海图和倭国入寇图。

    唐易本想单买这一本,但是又怕于老板细看之后再有什么波折,便把书重新装好,“于老板,这些书虽然比较普通,但好歹是老东西,您开个价儿吧,难得有个封套,价儿要合适,我就带走算了。”

    “哎呀,没想到你还真就要买了,而且还这么敞亮!”于老板这话的意思,自然是唐易没有挑拣。他当然愿意一块儿出了,挑了好的,剩下孬的,价钱低不说,关键是不好卖,“那我也不打谎了,一万块钱打包,您看行么?”

    这里面的书,明代坊刻,市价儿怎么也得两三千一本,清代刻本得看品相,但是一千打底是肯定的,这里面的书,一共十几本,一万块不算高。不过,这只是就市价来说的,对于老板来说,其实是收字画的搭头。

    “让一口儿,八千八吧,图个吉利。”唐易道。

第1178章 确定岛位() 
♂,

    <;!……章节内容开始……>;    这个还价,让于老板不由一笑。心里明白,这肯定是个行家,他这凑整,已经是比较低了,不好讲。其实他们两个,谁也不差这一千来块钱。但是讲价,古玩行几乎已经成了习惯,唐易回这口儿,不多,听着也舒服。

    “讲究,我给您装起来!”于老板轻拍了一下桌子,也没再多说。这套书太散,这么出去也算不错,而且带个好彩头。

    买卖做成了,临走的时候,司马六又带了一句:“于老板,这马家窑彩陶小罐儿什么时候想出了,别忘了第一个联系我!”

    出了墨趣苑,司马六连忙问道,“这地图,来的还真是时候!你看到什么了?”

    “我还没细看,不过有一张图上,标注了浙省东边海域的所乃岛,就是现在的西表岛。而在西表岛镀金,也的确有小些小岛标注,回去咱们仔细看看!”唐易应道。

    “我说你这运气真是顶了天了!”

    “这是你的运气!你不去拍片子,我们没机会,你不说来看小罐儿,也碰不上这《筹海图编》!”唐易想了想,“这个图真不好查,手里有一份,真是再好不过!”

    “走吧,去书店!”司马六一听,也不逛了,直接提议道,“我们现在去买最详细的倭国地图,认真对比一下!”

    唐易点了点头。两人便离了琉璃厂,去往书店。

    “这本书上,除了地图,还有些抗倭事宜和倭寇行动路线,海上用兵之术。”去书店的路上,唐易大致又给司马六介绍了一些《筹海图编》的情况。

    “倭国鬼子当时国力不如大明,侵略性就这么强!”

    “这个倭寇之患,主要是从元末明初开始的,当时华夏国内比较乱,他们瞅了个空子。其实,不仅是倭国,还有欧洲的一些殖民者也来了,比如台岛,不就是红毛鬼子占了么?后来被郑成功收复了。对了,我看过一些资料,明代的倭寇里,就有河野这个姓氏的人。”

    “合着东京史料馆这帮孙子,没准儿就是倭寇的后代?”司马六瞪眼道。

    “这个不好说,而且我看的资料也不算是权威。不过,当时倭国能有姓氏的,可不是一般人。倭国平民有姓氏,是十九世纪后半期才开始的。之前,贵族才有姓氏,而且据说也不太规整。”

    “你要是有机会弄他们一下子,别忘了让我出力。我也一直琢磨怎么搞东京史料馆。”司马六自从弟弟的事儿之后,对东京史料馆可谓恨之入骨。

    “这个急不得,机会会有的。”唐易安慰道,“咱们先把眼前的事儿干好。”

    两人到了书店,买了几种比较详细的地图,接着便直接回了四合院,路上,唐易给文佳打了电话,让他回来。

    回去的时候,已经快到晚饭时间了,唐无心答应丁丁带他吃披萨,已经走了,不在家。文佳回来之后也挺兴奋,三个人也没吃饭,就在屋里对着地图研究起来。

    这《筹海图编》上,的确有一张地图标注了所乃岛,而就在所乃岛附近,还标注了几个小岛,对照现在的地图,翻查资料,大致也能确定是现在的哪几个小岛。

    不过,在所乃岛的南部,有一个小岛,没有标注名称。《筹海图编》算是正儿八经的地图,比徐海那张藏宝海图规范多了,三个人详细研究了一下,确定《筹海图编》上所乃岛南部的那个没有标注名称的小岛,就是藏宝海图里的“元宝岛”。

    这个“元宝岛”,根据徐海藏宝海图上的标示,看不出距离所乃岛多远,但是在《筹海图编》中,却能参照对比出距离,根本就不远,折合现在的距离单位,也就是三海里左右,五公里多。

    这确实是很近了。

    距离所乃岛这么近,却没有标注名称,这很有可能说明,这个无名小岛在当时是没什么价值的。

    同时,最关键的是,对比现在的地图,这个小岛仍然能确定,但是,在现在的地图上,这个小岛只是图形,也没有标注名字。

    这说明,如今这个无名小岛上,也应该不会有人居住。而且根据已经知道的一些情况推断,军方驻扎或者作为什么基地的可能性也不大。

    这个不管倭国还是其他一些国家,没有经过政府命名的无名小岛都是有的,有的人民间可能会有个称呼,有的民间也没称呼。

    他们查了一下资料,隶属倭国无人居住而且无名的小岛,有几十个,而且就在这几年,倭国还陆续给其中一些无名岛开始命名。

    无人居住的无名小岛,这个情况,有利也有弊。好处就是如果能登岛,寻找宝藏不会被人发现;坏处就是,既然无人居住,可能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很难展开行动。

    不管怎么说,这算是基本确定了“元宝岛”的位置。而且让人高兴地是,这“元宝岛”距离图上的所乃岛、就是现在的西表岛不远,乘坐游轮到了西表岛之后,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完全可以由几个人悄悄驾驶快艇登岛。

    以普通的常规航行速度三十节的快艇来算,从西表岛驶至“元宝岛”,三海里还用不了十分钟。

    “你真是个福将啊!”文佳对司马六哈哈笑道,“没想到去看个什么小罐,居然弄到了明代老地图!”

    司马六自然也很高兴,“要是能把那个小罐买下来就好了。”

    “人家不卖你有什么办法?而且你看起来这么迫切,他以后就是卖,估计也是高价。”唐易想了想,“那个王导,到时候是一起去的,他是娱乐圈的人,而且这事儿比较特殊,一定不能让他知道。”

    司马六点点头,“我有数,好处是他到时候会比较忙,我们比较自由。我准备只安排一个熟悉快艇驾驶的去,到了之后,让他在岛边等着,我们就说上去玩玩儿。”

    这件事儿大体落实了,三人都突然感到肚子饿了,收拾好东西,便一起出去吃饭了。

    ps: 身体原因导致今天第二更有些晚,而且有些渠道延迟时间很长,这个我也没办法。感谢朋友们的关心,另外以后我尽量在章节后说明一些情况,因为主站之外的渠道看不到作品相关。

第1179章 蛐蛐罐儿() 
正在吃饭的时候,谭千常给唐易打了个电话,说:那件明代宣德鎏金绿度母铜像的事儿,因为这案子的情况,被有些人知道了,打听下能不能出手?

    “是闵天想要么?”唐易想了想,直接问道。

    “是。”谭千常也没再隐瞒,“他问了我一句。”

    闵天在庄子梦蝶青花大罐上吃了一次大亏。当时还让唐易掌眼来着,唐易说得模棱两可,他当成是暗示真的了,后来才通过沈松岩搞明白了。不过,这事儿赖不着唐易,算他没琢磨明白。

    现在,这宣德鎏金绿度母铜造像,既然传出来是唐易被盗的东西,那铁定是真的了。而且闵天信佛,加上又是精品,所以动了点儿想法。他自己问不好意思也怕被拂了口,想了想,找了谭千常。

    佛教从印度传到华夏,演化出了很多本土的东西,而且藏传佛教和中原佛教有很多不同之处。但是现在很多信佛的普通人,不会去过细的讲究,供奉佛像也是如此。别看闵天是玉器行业的牛逼人物,但是在这一点上,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

    “你想捧着他顶事儿,你在下面游刃有余,这个思路我不反对,不过这东西,我确实不能出手,太难找了。”唐易和谭千常也不来虚的。

    “行,我明白了,你有个话就行,我好答复他。”谭千常又说了两句,便挂了电话。

    “明代永乐、宣德的东西,现在只要是真品,基本没什么低价。”司马六接住话茬说道,“我看新闻,这两天港岛有块永乐的九宫八卦牌上牌,落槌价儿四百八十万港币,就那么一块小牌子。我看下面就有评论说,逢永宣,必出高价。”

    “明代永乐和宣德朝的东西,确实是特别值得收藏的。”聊起这个,唐易的话头儿也起来了,顺道多说了几句。

    国力和皇帝特点,决定了艺术成就,这个不能说百分之百对,但是基本上是对的,起码是很有道理的。

    永乐皇帝朱棣,虽然人比较狠,他是家族内造反的皇帝,算是夺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手段也很极端,但是他在位的二十多年,国力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他干了很多大事儿,比如迁都、建故宫。没他就没有今天的故宫。

    再比如《永乐大典》,还有郑和下西洋,等等。

    不难看出,朱棣的气魄很大。从艺术品上来说,尺寸就大,比如青花大盘,那个头儿;气势也很猛,玩古的都知道,永乐时期的龙纹,状态很凶猛很有气势,那眼神儿冷不伶仃一碰,震慑人心,算是明清两朝之最。

    如果在现实中,有人给你看一件瓷器,说是永乐的,上面带龙纹,你只需要看一眼那龙,只要是没气势,别的甚至都不用看,这就不对!

    再说宣德皇帝朱瞻基,是朱棣的孙子,这个人除了治理国家有一套,还有个特点,爱好艺术。皇帝爱好艺术,当朝的艺术品差不了。宋徽宗时期的书画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精品,无比繁荣?因为他自己就是个书画家。

    宣德朝最出名的,宣德炉。直接用朱瞻基的年号命名。铜器,瓷器,宣德朝都出现了一个顶峰状态。

    在宣德朝,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瓷器艺术品,别的朝代都不能比,蛐蛐罐儿。

    宣德皇帝是个治理国家的好皇帝,不过人家也得有点儿爱好,他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斗蛐蛐。以致于后代史官有人称他为“蛐蛐皇帝”。这种以偏概全的劣性,很多人都有,好像只有二十四小时批阅奏折,咳血类似的才是好皇帝。咸丰皇帝咳血死的,肺结核,他是好皇帝么?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