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珍玩-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佳在一边又念叨廖沫儿的事儿。

    “我说,你怎么老惦记这事儿,好像我和她好不了,你就不甘心似的?”

    “我这是提醒你而已。你准备怎么办?”

    “既然我和她说开了,那现在只能是朋友。不当面问清楚娉婷,我总是不能下决定。最近我也想了很多,我也不是圣人,就这么办吧!”

    “问题是娉婷不在你身边,她却可以主动找你,这朋友时间长了,你找不到娉婷,也控制不了了。”

    “我说了,我又不是圣人,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不过我觉得一般情况下我是能控制的。”

    这时候,司马六拿起湿巾擦了擦嘴,“不就是女人嘛,多大点儿事!”

    司马六年纪大,又见惯了娱乐圈里的事儿,对于这个,自然不会像唐易这么纠结。

    唐易没说话,这事儿别人帮不上忙。

    文佳摆摆手,“好了,司马兄,说正事。”

    接着,文佳就把在英国得到大海盗徐海的藏宝海图,然后根据种种情况推测这个无名小岛应该就在倭国西表岛附近的事儿说了,“那图上用一个类似元宝的形状指代这个无名小岛,所以我们就暂时称之为元宝岛。”

    “怪不得我说了拍片的事儿,你问的那么详细!我还寻思着你什么时候对这个感兴趣了?”司马六一听,兴趣立即提上来了,“这么说,只要能找到藏宝,起码也是明代的东西?”

    “理论是这样的,不过也可能只是金银,没有古玩。”唐易应道,“不过,咱们也不能老想着一蹴而就,这次顺道的事儿,全当先探查一下。”

    “这种事儿,最好准备得充分点儿,万一真有发现,能带走一部分也好。”司马六想了想,“这样,本来计划是包一艘游轮。现在,改成两艘,对外就说有个重要投资方的老板顺便要去看看。然后我再安排几个可靠的人手,准备点儿相应的工具。咱们几个人,就单独在这艘游轮上!然后手续什么的,还是原先那一个旅游公司办理。”

    文佳点点头,“嗯,这样更好。”

    “你们要早说有这种刺激的好事儿,我就想办法提前行程了!现在都已经定好了,得半个月之后才能出发!”司马六越说兴趣越大。

    唐易和文佳都只是笑了笑。这种事儿也没法早说,要不是司马六无意中和文佳说起这事儿,现在也不能说。

    这张藏宝海图,一直是文佳收着,这次他带来了。现在说得差不多了,他就把藏宝海图拿了出来。

    这是明代的海图,自然不如现在的地图好辨认,就连西表岛,也是根据古称查到的。

    西表岛隶属冲绳,算是倭国偏南的岛屿,号称东洋亚马逊,气温倒是不低,年均都20多度。而这个“元宝岛”根据海图,还在西表岛的南部。靠着浙省和台岛都不算很远。

    “这个元宝岛就算不是私人的,是倭国国有的,但到时候咱们办了签证,一样可以去。”司马六认真看了看海图,“不过,从图上看,这元宝岛靠西表岛不算远啊!就怕现在已经不是无名荒岛,有人居住!这样,上去逛逛倒是容易,但是想带走东西可就难了!”

    “现在不能想那么多。”文佳道,“这半个月的时间,我们都想想,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哎呀,你这一说我想起来了,我还说提前呢,人家剧组定的时间是很科学的,根本没法提前!这一带,每年的6月到9月,台风很猖獗,半个月之后,台风才能彻底消停!”司马六抚住额头说道。

    司马六对西表岛了解得比唐易和文佳多一些,“听说岛上有两个港口,而且岛上可以野炊,也可以潜水,旅游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三人讨论了一番,大致确定了一些基本的东西,这个探岛计划算是有了个雏形。唐易决定,暂时也不回山州了,这博物馆的事儿,正好也得盯一盯。

    聊着聊着,司马六想起一件事儿来,“对了,唐总啊,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很喜欢古玩,所以和我算是比较熟,他家里东西还不少呢,总说找人看一眼,但是他找过的几个人,都说不到他心里去,你看有空能不能帮着掌一眼?”

    导演姓王,五十多岁,在华夏算是小有名气,唐易之前也看过他导的电影,感觉文化底蕴还可以,“行啊,这次如果一起出去,早晚也得认识。”

    司马六办事儿从不拖泥带水,接着就给王导打了电话,结果电话里一碰,就明天下午了。

    第二天下午,司马六和唐易一起去了,大部分东西都在书房博古架上。唐易在书房里转了一圈,大致扫了扫,直言不讳,“王导,这些东西,我都不太看好。”

    之所以这么直白,一个是唐易看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找的人都说不到他心里去?都是假货,没法儿说到他心里去!再一个,既然和司马六关系好,也别说得太虚了,长痛不如短痛。

    王导的脸上顿时有点儿不好看。

    东西一屋子,虽然司马六了解唐易的眼力,但也觉得有点儿草率,笑道,“再看看,再看看。”

    唐易想了想,正色对王导说道,“王导,您肯定觉得我只是扫了几眼,没有对着每件仔细看,怎么能轻易就这么笼统做结论呢?要是关系不到位,我既然来了,说不定真会多浪费些时间,一件一件多看几眼了。但实际上,结果是一样的。”

第1175章 半瓶儿醋() 
王导笑了笑,“术业有专攻,唐先生说的有道理。”

    唐易知道王导还是没过去,在敷衍,“王导,这部片子选主角,我不知道您是怎么选的。但是如果找来十几个人,在您面前一字排开,我相信,您不用试戏,大体观察一番,就能决定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人能当主角!如果都不能用,但却有个人跳出来说,我还没试戏呢,导演您太草率了!您怎么想?”

    这个比喻很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专业的领域,外人有时候觉得很随意,其实多少年的真功夫在里面呢!

    “哈哈哈哈。唐先生果然是高人啊!”王导立即大笑应道。这下子,这件事儿他算是通了。

    司马六此时也明白了,其实也不光是因为唐易眼力高,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导的东西基本看假,如果有上几件真的,唐易也不会这么快就能定性。

    王导想了想,又从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从拿出了一件青花盘子,“唐先生,这件忘了给你看了!”

    唐易看了一眼纹饰,随即看了看底款:大清康熙年制,笑道,“这件还行。”

    王导眼睛一亮,“这件是我参加了一个清代官窑青花的高端培训之后买的,刚买不多久,看来培训有用!”

    “培训班?”唐易问道,“哪里办的?”

    “是华夏收藏家协会办的。”王导说着,说出了几个专家的名字。

    这个培训班,唐易听说过,确实比较高端。高端不是说针对人员都是水平比较高的,而是师资比较高端,这几个专家确实是有眼力的。而且,一般人也没机会参加这种培训。

    唐易指着青花盘子的底款,“王导,那您说说,这个底款,完全符合康熙青花底款的特征么?”

    王导一听,立即盯着底款看了看,但是看了好大一会儿,却突然说道,“我当时是觉得完全符合的。但是现在,怎么又觉得有点儿不对?”

    说着说着,王导走到书架前,抽出了一本书,找到了康熙青花底款的那一节,看了起来。但是,这书上说的,都是基本特征,也都符合。可被唐易这么一问,王导又觉得有点儿不对,却又说不出什么地方不对!

    “您看这几个地方。”唐易见状,伸手指了指,“这几个地方的细节特征,确实不太容易辨识。其实呢,我说这件‘还可以’,是因为这件算是官窑,但却不是底款上标明的‘康熙官窑’,而是光绪仿康熙的。”

    “我好像想起点儿什么了!”王导似乎恍然大悟。

    说完了底款,唐易又从青花纹饰上说了说,详细讲解了这件光绪仿康熙青花盘的特点。

    王导倒是听得挺认真,但听完后皱眉摇头,“这个,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我这个培训班白上了?”

    “您在培训的时候,老师肯定给您讲过光绪仿康熙吧?这是清代官窑比较重要的一环。”

    “对,讲过!可这刚过了不到一个月,我怎么就给忘了?买这个盘子的时候头脑一热,根本没想过有可能是光绪仿康熙!”

    “这就好比训练和比赛。训练的时候你掌握了要领,投篮已经十投九中了,但是上了赛场,却可能十投一个也不中。理论学习是必须的,但是在古玩这一行,实践更重要!吃亏打眼这些残酷的实践,才是真正的训练。”唐易解释道。

    “哎呀,唐先生,今天幸亏你来来。这真是应了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茅塞顿开啊!”王导应道,“我平时哪有时间到市场上有那种实践啊,买东西也都是比较简单直接。”

    王导一边说,一边对着博古架看了看,最后从博古架上拿下一件青瓷方瓶。这青瓷方瓶的造型比较怪,可以说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器型。但是,这釉色是接近龙泉窑的。

    “你再看看这件,唐先生。这件造型很独特,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见过。”王导说道,“不过没有底款,但是釉色像是龙泉窑。”

    司马六看了看,“王导啊,这个不用唐先生看,我就能看。你买的时候肯定想,哪儿都没见过,说不定是你独一份儿的大发现,发现了前所未有的龙泉窑造型,是个大漏儿,对吧?”

    “真是有点儿这个想法。”王导倒是笑着承认了。

    “这在古玩行里啊,叫做妖怪。”司马六笑道,“看似别具一格很新奇,其实就是主观臆造的东西。但是呢,拿到手的人,总会有一种期冀,觉得自己可能得了个宝贝。”

    王导没有接话,而是看了看唐易。

    唐易点点头,“实际上,现在行里很多造假的东西,都是这个类型。没有依据,没有时代背景,没有渊源。这个呢,就牵扯到学习古玩的另一个情况,除了文物理论和市场实践,还得有延伸性的学习,就是历史。你不掌握历史背景,就很难一眼判断出这是个妖怪!”

    王导若有所思。

    “今天说的这两件都是瓷器,王导,您肯定听说过唐英吧?”唐易接着又道。

    “这个当然知道,大清有名的督陶官,瓷器宗师,仿古圣手!”王导张口就来。

    “对。关于仿古,唐英说过一句话: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唐易指了指这个青瓷方瓶,“龙泉窑历史跨度很长,但是,您把这个青瓷方瓶,放到任何一个时期的龙泉窑里,都会感到别扭。你可以翻看资料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是个妖怪了。”

    “嗯,回头我一定好好对比一下!”王导点头。

    唐易一听,就知道王导还残存着一丝侥幸。

    其实,和古玩爱好者交流,唐易不怕真懂行的,也不怕彻底外行的,就怕半瓶儿醋。

    这个王导就属于半瓶儿醋。当然,他这算是态度比较好的。

    有的半瓶儿醋,拿着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应对你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执迷不悟。什么也听不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