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法崩坏,铸钱的材料、方法、发行有问题,一有利润,官府便就贪得无厌是更大的原因。钱是用来方便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发展的,并不是敛财手段。官方的收入,还是要以正常的收入为主,不能从钱法上想办法。制钱最好是官方有利润,但利润又不太高,不至于引起官员贪念。货币终究是价值符号,是交易手段,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不能做为普通的商品。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在前世,政权一旦抵挡不住压力,大规模印钱,从民间短时间搜刮大量财富,都免不了影响经济运行。

    这个时代无法精确计算经济运行需要的货币数,和货币的发行数,但物价不会骗人。物价暴涨,官府制再多的钱出来,也无非是慢慢压缩制钱利润,回到合理的利润区间。最后钱法崩坏,像现在行用的铜钱一样,铸钱最后变成亏本。

    想了又想,杜中宵还是决定把这个道理跟夏竦讲清楚,不要制大钱。现在制小钱有利可图,在初期民间不足,无非是实际使用中,民间不会按照官方比例。现在是两枚新铁钱换一枚铜钱,五枚旧铁钱的官方比价,可在市面上,由于旧铁钱无人想要,可能一枚新铁钱能换十枚旧的。随着新铁钱增多,旧铁钱慢慢减少,这个比价会拉大,最后无人使用旧铁钱,旧铁钱通出流通,如此而已。

    十三郎穿着铁甲,行动笨拙,不时被陶十七的林棍点在身上。初时陶十七还兴致盎然,点中一下便大笑大叫,后边点中的多了,觉得索然无味。最后把木棍一扔,口中道:“我砍中你数十切,你却还不倒下,有什么意思?不玩了,不玩了!”

    十三郎道:“我穿着铁甲,刀枪不入,你点中自然无用。不如这样,你去换了真的钢刀,我们接着来过如何?放心,这铁甲坚硬异常,你伤不了我!”

    陶十七哪里肯?一溜烟跑掉,去看匠人劳作。

    见杜中宵转过身来,陶十七问道:“官人,这里的钢管已经好了,还要怎样?”

    杜中宵走过来,看了看地上已经凉了的钢管,对陶十七道:“我不是让你制了几根钢棒?过去拿过来,把这铁管烧得红了,套在钢棒上面,接着锻打。必要打得均匀如一,没有丝毫渣滓,才算合格。”

    这钢管是卷制而成,接口并不牢靠,而且里面难说有没有残渣。火枪是危险物品,要保安全,还是多锻制几次,让材料均匀,才能试验。

第38章 试枪() 
杜中宵吩咐兵士把火药倒进枪管里,由于把握不住数量,只是吩咐少倒。倒完火药,想了想,没敢让他们装弹丸。从前端把装入枪管的火药捣得结实,才让一这拿着烧红铁条的陶十七点火。

    陶十七把铁条放到火门的小孔,问杜中宵:“官人,就是这里?”

    杜中宵点头:“是了,是了。你只管伸进去。”

    陶十七点了点头,一咬牙,把通红的铁条插进了小孔里。

    几乎是眨眼之间,一阵黑烟升起,浓烈的硝烟味呛得人睁不开眼,枪口窜出一阵火光。

    陶十七等人瞪大眼睛,看着枪口在硝烟渐渐散去。过了好一会,才道:“官人,这——这有什么用处?费了许多功夫,制了这些钢管,就为了放个焰火?”

    杜中宵平静了一下心神,让兵士拿起钢管,仔细看有没有崩裂。见一切正常,才道:“当然不是放焰火!你们想一想,若是在前面放到弹丸,火药一烧,不就射出去了?”

    陶十笑着摇了摇头:“官人说笑,怎么就把弹丸射出去了。”

    试验火药是个危险工作,杜中宵可没有为了发明火枪献身的觉悟。吐了口气,才道:“能不能射出去,你放枚弹丸不就知道了?那边有制好的铅弹,填了火药之后你放进去。”

    陶十七答应,笑嘻嘻地与兵士一起,重新填了火药,拿起一枚铅弹放入。

    杜中宵看看前方,是一个小斜坡,并没有一个人。不过还是有些不放心,让十三郎跑过去,仔细查看了一番,才对陶十七道:“你如刚才一般,把枪管里的火药点了。”

    在陶十七看来,这就跟以前放鞭炮一般,只是觉得好玩。从旁边的火堆里拿起铁条,看了看,前端通红,才慢慢伸进了枪管后端的小孔里。

    与刚才不同,这次一声闷响,硝烟才升起来。黑火药烟雾浓烈,也看不清前面是个什么情况。

    待到烟雾散去,众人发现还是如刚才一般。陶十七怔了一下,道:“这次不同,有了响动,不似焰火了,倒是个炮仗。”众人一起大笑。

    杜中宵吩咐兵士拿起铁管,口朝下倒了又倒,只有些残渣,不见铅弹的影子。又仔细看了枪管,确实没有崩裂,心里才有了些底。最怕的,是钢管质量不过关,一点就炸膛。

    指着地上的残渣,杜中宵道:“看,前面的铅丸不是打出去了?”

    陶十七“咦”了一声,与十三郎一起,趴在地上仔细寻找,哪里能够找到那枚铅丸?两人不信,看了看方向,要到枪管前方去找。杜中宵道:“不要闹了,那边还有许多铅丸,只管再试。”

    陶十七来了兴致,亲自向枪管里填火药,装了铅丸进去,重要点火。

    如此数次,都倒不出铅丸了,众人才相信真把铅丸射出去了。

    此时几人周围硝烟味极浓,呛得人睁不开眼睛。杜中宵吩咐今日便就如此,回去再想办法。

    陶十七兴致正浓,哪里肯就此离去?口中道:“官人莫急,让我再试一次!”

    说完,与十三郎一起,向枪管里填了火药,捣得分外结实,重又点火。这次声音更响,把众人吓了一跳。而且不只是声音响,就硝烟也淡了一些。

    陶十七觉得奇怪,与十三郎一起,不顾枪管口还冒黑烟,趴着身子查看。

    正在这时,一个兵士指着前言,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你们看,铅丸真打到前面去了!”

    陶十七直起身子,口中道:“点火前明明放进了铅丸,这里却找不到,当然打到前面去了,这有什么稀奇。只是铅丸太小,一会可不好查找。”

    “不是,我明明看到打到那棵树上了!”那兵士指着前方一棵碗口粗的树,大声道。

    陶十七哪里肯信,拉了十三郎的手,快步跑到兵士指的树前。到了跟前,只见在半人高的地方,一棵铅丸深深嵌进树干里。打出的小洞四周还在流着水,正是刚才打的。

    与十三郎一起弯腰看了看,陶十七高声道:“官人过来看,铅丸打进树里了!”

    杜中宵不想竟有这意外之喜,急忙过来,仔细查看了树里的弹丸,点点头道:“没想到射出来的铅丸威力如此之大,实出我意外料之外。你们看来,这能不能射穿铠甲?”

    陶十七道:“这个简单,让十三郎穿上铁甲,站在这里,我们打一下就是!”

    十三郎敲了陶十七脑袋一下,怒道:“不可乱来!我的身子,难道比树来坚硬?”

    杜中宵道:“好了,今日便就如此。枪管里装火药,可以发射弹丸,确凿无疑。不过这枪到底要怎么做,怎么装药,怎么装弹,怎么点火,还要仔细考虑。你们收拾一下,这便回去。”

    杜中宵前世连真枪都没有摸过,根本不知道枪到底是怎么做的。只有电视电影的印象,加上一些书本上零碎的知识,要做出枪来,还要经过许多摸索。当然,杜中宵知道应该先做火炮,结构简单,遇到的难题也相对少一些。可自己只是签判,又不带军,做火炮有什么用?做了火枪,可以让身边的人用,慢慢积累经验,算是技术储备。大通监这里有好铁,自己又一时离不开,便动了这个心思。

    一边走着,杜中宵把前世的记忆理了一理。印象中的火枪,开始是火绳枪,后来是燧发枪,还有前装后装,滑膛线膛,诸如此类。火绳枪到底是怎么回事,杜中宵没一点印象,只记得这个名字。倒是燧发枪记得是用燧石发火,点燃火药。至于更先进的后装枪,带壳子弹之类,杜中宵还是知道需要底火,而那东西自己一点头绪都没有。

    想来想去,后装选进枪械不要想了,自己短时间肯定做不出来。现在能够做的,只能是燧发枪。至于火绳枪,一是落后,再一个杜中宵也不知道怎么做,肯定不是今天那样拿着通红的铁条点火。

    杜中宵身份所限,并没有想过如何对付北方劲敌契丹和党项,只是按着前世记忆,把能够用的枪炮之类,先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试制一下。等到有了机会,便可以直接拿出来,不至于临阵磨枪。

    到底什么时候自己才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呢?杜中宵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一点头绪没有。如果自己的官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签判做完做通判,再做知州,中间或有反复,不知何年何月。不做知州,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别说是对契丹和党项,就连盗匪也不会用自己,根本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第39章 垄断涨价() 
不知不觉就到了暮春三月,春暖花开。汾河全境解冻,河上的船一天一天多了起来。

    夏竦在二月带兵巡边,从代州到府州,一个月的时间连过数州,引得契丹和党项都很紧张。特别是契丹进攻党项失败之后,两国关系破裂,对宋的军事调动格外在意。这一举动也引起朝中争论,最终支持了夏竦的行动,由河东路经略使调往河北,任河北路经略使。

    得到消息,夏竦命杜中宵立即从大通监返回并州,把制钱事务交给交城知县李规。

    从城南的开远门入城,杜中宵骑在马上,看着路边的柳树一片碧绿,路上行人如织,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大通监位于群山之中,非常偏僻,自己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种繁华热闹的场景了。

    到了州衙,杜中宵径到夏竦住处,让吏人通禀求见。

    花厅里,夏竦看着进来的杜中宵,起身道:“大通监数月,签判辛苦了。你在那里制钱,解了我许多疑难。现在并州政通人和,你出力不少。”

    杜中宵忙道不敢,向夏竦见礼。

    分宾主落座,夏竦开门见山:“朝中调我往河北路为帅,兼知大名府。我本意带你一起去,辟你为大名府签判,不想被朝中驳回。唉,你便先在并州再待些日子。”

    杜中宵吃了一惊,夏竦这种边路大帅,辟幕职官,特别是签判,朝廷是很少反对的,急忙问:“相公,边帅辟签判是常例,朝中因何驳回?”

    夏竦叹了口气:“漕使施昌言,说你在并州设毛皮货场,又制新钱,诸般作为,于朝廷大有用,不当别迁。这些日子朝廷得了你新制的铁钱,重臣以为大有用处,可推行全国,让你在这里完善钱法。”

    杜中宵无话可说,一时有些茫然。难道自己能干还有错处了?如果跟着夏竦调往大名府,虽然还是签判,官总会升上一阶两阶。现在留在并州,岂不是错过了升官的机会?

    夏竦道:“你在并州半年,政绩良多,我已上书朝廷,本官升上一升。你只管安心,等到并州的事料理完了,我再想办法把你调往大名府。”

    杜中宵拱手道谢,心中却道,既然我的本官已经升了,我还去大名府做什么?夏竦赏识自己,可自己并不赏识夏竦啊。在他手下,这半年来跑来跑去,反倒是本职的事务没做多少。

    问过杜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