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雨大宋-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竦又道:“此事非小,吩咐下去,不得对外泄露了消息。要防衙门告示未出,有人得了消息,提前用手中铁钱买货物,换金银铜钱,惹起民间物议。”

    王克臣称是,心里却明白,这一点很难防止。官员都是外地人,或许能守口如瓶,可他们都有家人奴仆,还有手下公吏差役,如何能够杜绝?更不要说,以前的俸禄也多用铁钱,官员手里本就不少,他们肯定第一时间把自己手里的旧铁钱用掉。

    不过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夏竦给官员们人福利。边地为官,多有不易,夏竦不算刻薄的人,能够给下属点好处,也不会吝惜。此事关键不是杜绝,而是一定要把握好度。

第36章 收钱() 
东边的太阳露出一抹鱼肚白,路边草上的露水未干,街上行人稀少。在数十兵士簇拥下,十辆大车缓缓驶进并州开远门,沿着南门正街一路向北。到了子城转西,径直进了州衙。

    听着吱吱哑哑大车行进的声音,城里居民纷纷议论,不知车里装的什么货物。

    早起的夏竦吃罢了早饭,正在客厅歇息,一个公吏急急进来叉手:“相公,大通监的钱来了!”

    夏竦猛的睁开眼睛:“命他们运去军资库,兵士死守,我去观看!”

    公吏叉手应诺,转身出去了。

    夏竦缓缓起身,换了公服,带了身边随从,这才不急不缓地出了住处。

    军资库在子城西门附近,与州衙相邻,是并州最重要的一库。军资库里放的其实不是兵器,放兵器的是甲仗库。大宋立国,基本政策就是以天下之财养军,是以放地方财富的库称为军资库。这里面聚集了并州官府控制的绝大部分财富,以及放诏书、圣旨的笔架阁等等,全在此库。

    军资库如此重要,非地方官可以独自作主,例由通判稽查,掌锁钥,知州掌出入。

    夏竦到库外,两位通判商瑶和王克臣已经到了,各带了手下公吏,站在门外。并州大城,两位通判分南北二厅,各有官衙,分别治事。不过军资库的管理权,是由两人合掌。

    见夏竦到来,商瑶和王克臣两人行礼,军资库的知库官才上前唱诺。

    行礼毕,夏竦才看着库前的十辆大车道:“此是大通监送州的第一批铁钱,可曾查验清楚?”

    商瑶和王克臣一起拱手:“回相公,下官已查验确实,一共有铁钱七千足贯,分文不少!”

    夏竦点了点头:“开库!此钱封进库里,提榜全城,三日后行用全州!”

    一众官吏拱手唱诺。商瑶和王克臣取了锁钥,得了夏竦手令,开了军资库大门。

    军资库里库房众多,从放金银、绢帛、铜铁钱,到盐、茶、香药,等等,各种货物无所不包。专放铁钱的库子上前,与一众官吏清点车上铁钱数目,开始向库里搬运。

    杜中宵送铁钱样品到州之后,经过一众官员再三商议,决定两枚新铁钱当一铜钱,并对形制略作改变。几经折腾,十日之前才定了下来,今天才第一次大量制造,送到并州。

    陕西、河东等行用铁钱的几路,钱法相当混乱。大小铜钱、大小铁钱,不知有多少种钱,有的按路使用,有的则通行几州。这些地方钱币,地方官有决策权。夏竦向朝廷报备之后,便可自主决定。现在的河东路已经废了大铁钱,实际使用的十枚当一枚铜钱的小铁钱。新钱的价值相当于五枚小铁钱,折半的小铜钱,相当于又多了一种钱。

    夏竦走上前,打开一筐,只见里面装满了成串的铁钱。形制统一、图样清楚,制作相当精美,不由喜道:“自西北战起,行用铁钱,钱法大坏,不知出了多少事端。有了这种铁钱,可防民间盗铸,统一钱法也不是难事。于官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王克臣道:“依杜签判来书,每次十大车七千足贯,三日一送,数量着实不少。”

    夏竦点了点头,相当于一个月三万多贯钢钱,数量当然不少,并州一年的税赋总数才多少?用不了几个月,这种铁钱就可以通行到其他几州,慢慢把所有的旧铁钱全部淘汰掉。

    一边商瑶道:“最要紧的,是要知道现在铸钱的本钱是多少。现在大通监那里,是送州七千足贯自留两千贯,用这两千贯做本钱。再加上铁本身的价钱,鼓冶使用厢军,只有大概,没有确数。”

    王克臣道:“此事初兴,只怕杜签判也难算出具体的本钱来。现在只知道一件事,以新铁钱二当铜钱一,绝不会亏本,只是不知赚多赚少。”

    夏竦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其实杜中宵给自竦的信里,还提到了另一件事。以现在定下的币值,铸新铁钱是不会亏本的,赚多赚少不说。但正因为铸钱不亏本,最怕的是官方为了利润,不顾市场需求大量制造。钱制得再精良,市面上多了价值也会下降。现在新钱镀锡,民间不能回收,更加有这个问题。现在是用新铁钱替换旧铁钱,所以根本没有计划,到底要制造多少。

    制造钱币赚钱,但也不能赚得太多,不然官方很难抵挡住诱惑,靠制钱敛财。在杜中宵前世,这就是印钱放水,搜刮民间财富。制造铁钱,其实一样有同样的问题。

    不过夏竦在并州任职,不过数年时间,还轮不到他来考虑这个问题。等到新铁钱泛滥,不知道是几任之后了。只要杜中宵提出来,以后的知州不解决,是他们的事情。

    一边的孔目官带着贴司,写好了榜文,拿来让夏竦观看。

    夏竦看了看,重要是三日后开始使用新铁钱,此点无误,便交给商瑶和王克臣。

    并州驻扎的军队极多,给他们发放俸禄,可以使用新钱。除此之外,有大量军资需购买,这都是散钱的渠道。当然最重要的,是今年的春秋两税,到底收什么钱,夏竦还没有想好。

    现在眼看着已出正月,如果春税就让民间交新铁钱,未免过于仓促,容易引起事端。而只要官府不在收税上强制,新铁钱的推行便受到阻碍。

    新铁钱的关键,是制造精美,让民间乐于使用。私人难以盗铸,可以稳住与铜钱二比一的币值,相当于在旧铁钱上面加了一道隔断。随着新铁钱通行,旧铁钱的旧值会迅速降低,退出流通。

    太阳刚刚升起,搬运的兵士前来报告,已经全部运入军资库中,封存完毕。商瑶和王克臣两人亲自入库查验,确认无误,命手下公吏贴了封条。

    夏竦道:“这个月的俸钱,便就用新铁钱发放了。新钱行用,必自官兵官吏起,若不然,民间会有抵触。你们回去告知手下官吏,心中有数,不要到时喧哗。”

    一众官吏拱手称是。新钱再好,百姓没见过,不会顺利接受。军队和官吏是强力部门,拿着去买货类似于强买强卖,没人敢不收,可以最快地速度推行开来。

    夏竦看了看开边的太阳,感到心中轻快。下个月他将带兵巡边,最愁的就是钱粮。这个时候杜中宵制造大量钱币充实军资库,难题应刃而解。有这许多钱在手,自己带的兵马可以更多。在西北数年,对元昊无一胜绩,夏竦也觉得窝囊。现在停战,带兵到边境耍一下威风,也算出一口气。

第37章 贪得无厌() 
杜中宵站在河边,看着工匠在那里打制铁器。在一边陶十七拿了根木棍当作长刀,与十三郎比划武艺。铁钱制造走上正轨之后,利用制好的钢板,杜中宵让匠人锻了一套铁甲给十三郎。

    前世看电影,里面欧洲骑士的板甲锃光瓦亮,看着让人眼馋。可杜中宵并不知道板甲怎么制作,特别是其中的细节一无所知。铠甲这种东西,看着简单,实际涉及到很多学问,用前世时髦的说法,就是人体工程学。既要防护好,又要让人穿着舒服,不影响运动,设计并不容易。当然,最重要的是,用现制出来的钢板锻出的铠甲,非常沉重,也只有十三郎这种壮汉穿着自如。

    此时军中的甲也非常重,动辄数十斤,并不比杜中宵锻出来的甲轻。可用那种全身甲的禁军,是精锐中的精锐,兵员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在被禁军层层选拔之后,别说是厢军,就连普通的禁军实际也达不到要求。杜中宵一个幕职官,制了那种甲,也不知道哪里用去。

    杜中宵看着匠打制的,是一根枪管。

    有了质量过得去的熟铁,有了均匀的钢板,就可以试着卷火枪管了。当然,炒钢炉里能够化出铁水来,可以直接铸造钢管,而后进行加工。现在一切都是试制,没有必要费那番功夫。

    三个匠人,把钢板烧得通红,而后慢慢卷起来,进行锻打。一层不行,便就两层,忙了半天的功夫,一根长长钢管便就成形。把卷好的钢管放在地上,一个匠人到河里提水,浇在钢管上。这是熟铁,无法淬火,向上面浇水仅是降温而已。

    正在这时,唐孔目从大通监衙门急急过来,到杜中宵面前唱诺:“签判,州里公文!”

    杜中宵起身,接过唐孔目手中的公文看了,不由皱起眉头。文中夏竦问,既然新的铁钱民间难以仿制,可不可以制当十大钱,也就是与铜钱同价。如果制出来,实际上就是完全替代铜钱。

    摇了摇头,杜中宵心中叹气,自己早就想到会有这样一天了,只是没想到夏竦如此心急。

    哪怕是铁钱,是金属币,一旦币值远大于成本,就与原来的贵金属货币不同了。制当十大钱,铸币利润过高,就会面临民间假钱的大潮。新铁钱是难以防制,可并不是没有办法。最简单的,可以把小钱锻平,而后压在一起,拼成假的大钱。不要以为难做,只要利润够,百姓总能想出办法来。

    要想钱法不坏,就要让钱制尽量简洁,不要叠床架屋,给民间留下机会。不要说铁钱,陕西路行用大铜钱,都惹出无数事端。

    把公文收好,杜中宵对唐孔目道:“孔目,这些日子监里制铁钱,可还顺利?”

    唐孔目喜滋滋地道:“回签判,一切顺利!自州里揭下榜文,并州行用新铁钱,监里便就钱粮不缺了。手中有钱,不管是衙门公吏,还是各场务工匠,都像换了个人似的。”

    杜中宵点头。大通监前些日子破败,跟财政不足有银大关系。现在自己制钱,治下所有人的钱粮都可足额发放,甚至连折支都免了,一律现钱。新钱由于制造精美,接受情况良好,不只是大通监,周围几个县都有人专门到这里来换钱。

    夏竦要制当十大钱,也是因为事情发展超出预计,要提前推行到其他几州。

    杜中宵想了想,道:“既是一切顺利,可以再加些人手,每日里制的钱增加几成。前几年民间旧铁钱过多,新铁钱要想尽快替代,你们只好辛苦一些。还有,制钱是朝廷大事,凡是参与的人,尽量以厢军为主。非用民间匠人的,当妥善归划,不使制法泄露。”

    唐孔目连连称是,拱手离去。

    杜中宵站在河边,看着远方渐渐绿起来的大地,心中有些烦躁。事情刚刚有了起色,夏竦便迫不及待的要制大钱,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现在能制当十钱,把铜钱从民间换过来,之后会不会制更大面值的钱?贪心不足,再好的事情也会慢慢败坏。

    钱法崩坏,铸钱的材料、方法、发行有问题,一有利润,官府便就贪得无厌是更大的原因。钱是用来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