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打造宋帝国-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许多人都应该认识我了,也有人不知道我,我是子偃,丰邑的领主,也是你们的长官。楚国伐齐,是我向君上建言,我宋国放开东境,让楚军驻扎、通过我宋国去伐齐。在我和楚国商量这一条件时,我向楚国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楚军不得骚扰我宋国百姓。然而,就在城外,楚国的养陵君公然无视我宋国与楚国达成的协议,杀我子民,掠我财产,完全不把我这个丰邑领主放在眼里,不把我宋国放在眼里,简直是视我宋国无人!“

    ”我曾向盈之将军提出进攻城外攻击我宋国子民的楚军,然而盈之将军有他的难处,他害怕进攻楚军会给楚国留下攻伐我宋国的借口。这,我可以理解,因为他是我宋国的大将,他需要站在整个宋国的角度为国家考虑问题。”

    “而我虽然是宋国的大行人,但我却引来了楚国的恶虎伤害了我丰邑的子民,这是我的罪过,我向各位丰邑的百姓们谢罪!”说完,戴言脱下自己的帽子,并对着在场所有的兵将深深一躬。

    这些兵将们当即就连连惊呼“公子不可”,想要阻止戴言的行为,戴言丝毫没有听从。

    戴言向兵将谢罪以后,又对他们说道:“然而我毕竟是丰邑的领主,是你们的主君。现在我的领民们受到了伤害,我又怎么能安然的待在丰邑城内呢?楚国强大,楚军也确实厉害,难道我们就因为怕他们就躲在这城内?我曾听说当年晋国与楚国在鄢陵大战,晋军与楚军相遇,晋军将领魏锜遇到了楚共王的车驾,在楚王身边有天下第一神箭手养由基——就是现在丰邑城外杀我丰邑子民的养陵君之祖先。依照惯例,晋军遇到了楚军,魏锜必须要开弓射箭发起进攻,然而楚王身边有天下第一神箭手养由基,魏锜一旦开弓射击,他必死无疑!魏锜怕了吗?没有,他直接开弓射击,一箭射瞎了楚共王的眼睛,随后他也被养由基一射穿脖颈而死!魏氏之军继承了魏锜这种明知是死,也要坚持出战的精神,由此魏氏之军在晋国愈加强大,到了今天,魏氏所创造的魏国成为了力压齐楚的天下第一霸主!”

    “我也曾听说,剑客们在和他人比剑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知道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方的剑下,那也是虽败犹荣。现在外面的楚军很强大,其背后的楚国更强大,然而就因为对手强大,我们就龟缩在这城中任由楚军肆意的欺压我们的父母兄弟吗?不,作为丰邑的领主,作为你们这三千子弟兵的将领,我绝对不能忍受这样的行为!”

    随后戴言抽出随身携带的宝剑,锋利的剑锋暴露在空气中,闪着森森的寒光,“我们要向楚军亮剑,愿意随我同行的,亮出你们的宝剑,跟我一起出去击杀那些侵害我们丰邑领民的无良楚军,保护我们的父母兄弟!不愿意的,现在就此退去,我绝不怪罪!”

    “唰”的一声,就是上千把剑同时出鞘的声音同时响起。而剩下的那些人不是他们不愿意跟随戴言,而是他们所持的武器不能做到像剑一般出鞘,他们的武器或是长枪,或是大戟,或是弯弓——全部都是戴言给他们发的宋国制式装备。他们此时深恨自己手中所拿的武器不是剑,为不能响应公子的话语而遗憾。

    然而他们毕竟是热血的丰邑子民,是守信用的宋国之士!他们所有人都开始大喊:“保我父兄,亮剑楚军!保我父兄,亮剑楚军!”

    三千人的声音仿若惊雷,震天动地。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九章 养陵君() 
丰邑城外,养陵君现在的心情非常好。

    在此次出征之前,他的心情和现在是截然相反,那是非常差的,他也是非常不乐意跟随楚王伐齐的。

    作为楚国曾经著名大将养由基的后代,他的封地被称为养陵,即是宋国亳邑的南面,算是楚国的北部边境了。

    一百多年前,楚国曾经发生过吴师破郢的灭国之痛,那一次动乱,以及随着其后续而起的白公之乱,楚国不知多少封君贵族从此灭亡,而淮南淮北之地的贵族因为处于吴国和后来的白公所进攻的路线上,被灭掉的封君贵族犹多。养陵君家族却能在那两次动乱里都存留下来,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了。

    楚国是由封君贵族所统治的国家,地方的防御大多是由贵族封君主持的。在两次动乱以后,楚国为了弥补淮南淮北防御的不足,于是将楚平(景)王和楚昭王的子孙大量分封到这片地区。楚平王的后代由此就形成了楚国的景氏,而楚昭王的后代则形成了楚国的昭氏,外加上楚国曾经的老牌贵族屈氏,由此形成了战国时代楚国三户统治整个楚国的局面。

    这一次楚王举大军伐齐,景氏和昭氏因为处于淮河流域,要扩充地盘,他们是非常乐意的。然而养陵君的封地却是被宋国和魏国所包围的。自从景氏和昭氏被分封到淮河,像养陵君这种老贵族就很不待见这些新贵族,而景氏和昭氏这些新贵族也很是看不起养陵君这种老贵族,双方是有着很深的矛盾的。在养陵君看来,这一次跟随楚王出兵伐齐,就算是战胜了齐国,扩充了土地,有昭氏和景氏在,他也绝对分不到多少肉。

    因而他对这次出征的看法也就可想而知了。他是万分不愿意出兵征战的,然而楚王的调令下达。他也没有像田忌那样的才华和名声,又岂敢抗拒楚王的命令不来?于是他就带着万分不愿意的心情领着他的族兵参加了这一次的伐齐之战。

    在到达了宋国以后,左尹昭睢曾经叮嘱过他:楚国与宋国有协议,楚军在宋国不得侵害宋国百姓,不得骚扰宋国地方。对于这一条嘱咐,养陵君直接就将其抛在了脑后。

    在他看来,军队出来打仗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出来捞好处的吗?他养陵君响应楚王的命令伐齐,这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在办事,总要给我好处吧?如果打败了齐国,扩充了领土,能够得到的好处也是昭氏和景氏的,跟自己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自己不在这场战争中捞到足够的好处,又怎么对得起自己手下的这些族兵呢?跟着自己的族兵们这一次出征没有好处,以后他们还怎么愿意向自己效忠?

    再说了,天下相争了这么多年,除了像魏武卒和楚王的王师那样的常备军以外,他也从来没有听说哪一国封君们的私兵出征别国是秋毫无犯的。虽然这宋国不是他们的目标,但总之也不是楚国境内了,他出去“收集”一下粮草又怎么了?就算楚王知道了,也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而怪罪自己吧?

    对于宋国,他也是非常熟悉的。他的封地靠近宋国亳邑,与宋国打过很多次交道。虽然中原列国都称呼宋国“乃先王故地,有君子之风”,不过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笑话。

    宋人做生意的很多,其人都比较守信用,而且也比较守规矩,看起来就是一副老实人的样子。在养陵君看来,这种种行为都说明了宋人就是一群又蠢又笨的傻子。在他看来,还是楚国人厉害。楚国人个性比较浪漫,心思活络,都是大脑灵光的聪明人。因为楚国人的这些特点,所以楚国人都不愿受到规矩的束缚,所以都有打破规矩的勇气。

    当年楚国人就是因为“不服周”,不愿受周朝的束缚,所以祖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国人虽然个**漫,然而在这种浪漫的背后却是有着不惧死亡,勇于血战的尚武精神。正是因为楚国有这种浪漫、尚武的精神,楚人才能够从南方的荒林里走出来,成为雄霸南方的天下大国。

    天下列国间,他最欣赏的就是赵国,赵人都喜欢慷慨悲歌,所以赵人尚武、善战,赵国才能如此强大。而宋国人一副老老实实的样子,没有一点反抗精神,又哪里来的尚武精神呢?在养陵君看来,天下间没有这种尚武精神的国家都不配成为大国。

    宋国虽然不是大国,然而这时代宋国人相对于这时代其他国家还是要更富裕。在养陵君的眼里,这样的国家就是一块肥肉。这一次既然路过了这块肥肉,那他当然就不会客气了!

    不过因为有昭睢之前的叮嘱,养陵君虽然为人傲气,看不起宋国,但他还是给自己的手下下了一个命令:多去抢粮食和财物,尽量不要弄出人命。

    他这一次带来了族兵近6000人,他将这些族兵分成多支部队,分散开来“征粮”。不过一会儿,他的部队就回来向他回来汇报了丰硕的成果。

    戴言这两年对丰邑的管理很浅,他只是照常的收取了税赋,对于百姓们要服的徭役,他一概也没有征收。而这两年丰邑不断得在屯粮、摘取茶叶,这些活他都是出钱聘请百姓来做的。外加墨家和农家深入到基层,他们给农民们提供新的农具,教给农民们新的技术,辅助农民们种田,因此这两年农民们的收入都必以往要好得多,丰邑民间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然而这些目前都便宜给养陵君了。养陵君从自己手下的汇报中得知,这丰邑的百姓,哪怕是最穷的农民,他家里也都是不缺粮的。他们轻而易举就“收集”了大量的粮食。而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家里面竟然都存有铜钱。其中布币、圜钱,刀币,蚁鼻钱都有,而少数家庭竟然有整块打造的铜钿钱,按照规格来看,那就是标准的“一金”了。

    这丰邑虽然是一座小邑,然而其富裕程度却在养陵君意料之外。而得到了如此多的财物,养陵君那从出征以来一直就不爽的心情立即就变好了,于是他只在自己身边留有很少的族兵,大部分的族兵他都将其派出去“征收粮食”了。

    当养陵君正在计算这一次“征收粮食”能够有多少收获时,部下回报,有部队遭到了袭击。

    部队被袭击?看来这些宋人也不是一点血性也没有嘛,他暗暗想道。于是他问:“是哪个里的人这么大胆敢袭击我们,集合兵力将他们打回去就是了,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报告主君,袭击我们的不只有百姓,还有军队!”部下补充道。

    这一消息让养陵君极为意外,他问道:“去查,查清楚是宋国哪支部队这么大胆,胆敢袭击我们的人。查清楚以后,集结重兵,将他们全部消灭!”

    竟然有军队敢直接袭击我的军队,难道宋国人不怕因此惹恼了我们楚国吗?养陵君心里暗暗诧异道。不过,在他看来,有强大的楚国给他做后盾,无论是谁,只要惹恼了他,惹恼了楚国,他们的下场必死无疑!

    上乐里,是丰邑乐氏的大本营,这里是整个丰邑土地最肥沃的地方。以往乐辛和乐氏族人对他们拥有这么肥沃的土地都是非常满意的,然而现在,他却不得不希望乐氏的大本营不在这里,乐氏的土地也不要这么肥沃才好。因为就在村庄外面,来了两个旅的楚**队,要向乐氏征粮!

    战**制,步兵每五人编为一伍,由伍长指挥;五个伍编为一个两,由两司马指挥;四个两编为一个卒,由卒长指挥,卒长也称为百夫长;五个卒编为一个旅,由旅帅指挥,旅帅有时也被称为小都统、五百主等;五个旅编为一个师,由师帅指挥;五个师编为一个军,由军将指挥,军将也被称为将军。

    养陵君的军队当然也看出了乐氏在此地实力雄厚,所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