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一凡人-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六十九章 夜召() 
话说崇祯得了这无名寒热之症,到今日也有了近二十天光景,这日一早,崇祯觉着好了些,便吩咐今日朝会恢复。

    他强撑着起了床,勉强进了些水米,由太监搀着来到奉天殿。群臣行了君臣之礼,说了些保重龙体之话,崇祯又如常问了些各处政务。正欲退朝,崇祯突又问道:“兵部尚书杨嗣昌何在?”

    一文弱老者站了出来说:“臣在。”

    崇祯问道:“西北匪情近日如何?朕听说你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很有几分成效,已将流贼各部围了起来。今次务必不可托大,将流贼尽数剿灭。”

    此话一出,杨嗣昌却不说话了,群臣皆是一片默然。崇祯心中一凛,心知必有变故,脸色便沉了下来,厉声问道:“朝堂之上,有何事不敢直言?不怕朕治你们欺君之罪?”

    群臣面面相觑,杨嗣昌无法,只得跪下道:“回皇上,昨日得报,闯贼李自成部已突围成功”

    崇祯猛地站起,面色一片苍白,忽然感觉一阵眩晕,双腿发软,复又跌落坐龙椅上,强压住心中怒火问:“突围闯贼共有多少人马?”

    杨嗣昌抖抖索索地回:“尚不明确,谣传有十万,估计没有这么多。”

    崇祯又是一惊,恨恨问道:“那你估计有多少?”

    杨嗣昌:“具体数目以前方塘报为准,臣不敢妄言。”他停了一会,看崇祯脸色不善,又结结巴巴地说:“臣估计三四五六万是有的。”

    崇祯冷笑一声:“好一个三四五六万,朕问你,突围流贼今日流窜至何处?”

    杨嗣昌不敢直视皇上,低着头说:“据报已进入河南境内。”

    崇祯听闻,如遭晴天霹雳,喃喃说道:“好一个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未将流贼剿灭,反将贼部引进了中原。中原若是糜烂如西北?朕不杀你,你又有何面目活在人间?”

    崇祯身上本来有病,此时气急交加,竟然昏倒在龙椅上,众臣顿时慌了手脚。太监过来又是掐人中,又是灌参汤,这才慢慢醒转过来。

    崇祯醒后精神十分萎顿,脸色越发苍白起来,朝众臣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说了散朝吧,由太监扶回寝宫。

    又是一日水米未进,到了晚间,病势就变得凶险起来。整夜噩梦连连,时而梦见高迎详狞笑着看着自己,时而梦见流贼攻破了京师,时而又梦见自己被凌迟处死,嘴里也开始说起胡话来了。门外一群太医焦头烂额,商量会诊方案。皇后见他如此,也心急如焚,站在一旁以袖拭目,泪水连连。

    忽的,崇祯一声大叫:“张国柱呢?叫张国柱来,给朕杀尽这帮逆贼。”

    皇后心中一惊,对太监说道:“快传张国柱入宫。他身上有一股煞气,叫他来给皇上定定神。”

    张国柱紧赶慢赶来到宫中,崇祯正闭着眼睛,脸上一片惊惶,嘴里胡言乱语道:“不要杀朕,不要杀朕,朕要做一代明主”

    张国柱见皇上这般模样,想到昔日皇上对他的总种种赏识,封官赐剑等等,心中一阵悲痛,眼泪几乎都要掉下来了。强忍着哽咽,握住崇祯的手,说道:“皇上,张国柱来了。皇上不用怕,有我在,谁敢动你一根毫毛,我必活拨其皮,生食其肉。”

    崇祯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虚弱地说道:“国柱来了,朕刚才看见高迎详又活过来了,提着剑要杀朕。有你在,朕心中总算踏实了些,你就在这陪着朕吧!”

    张国柱点了点头道:“我就在这守着,皇上你睡一会吧。”

    太监又急急端上药来,张国柱服侍着崇祯一口口喝下,不知是药力上来了,还是张国柱身上真有一股煞气,崇祯就此安静下来,沉沉睡去。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这日一早,张扬来杨云府上,也无甚事,二人坐下闲谈。张扬突然神秘起来,问道:“二哥,听闻皇上龙体欠安,病得十分沉重,可有此事?”

    杨云心中一惊,故作镇定道:“三弟这话从何处听来?”

    张扬一笑:“二哥莫要如此,此事京师已是人人皆知,你与皇上布衣之交,岂有不知之理?”

    杨云只得点点头:“没想到这消息竟传开了,是有此事,我也是听大哥说起来的。前几日说是病情有些反复,不知这几日好些了没。”

    张扬又说道:“小弟听说似乎又重了些,说是已经卧床了。前些日子在二哥府上还是风采照人,怎么突然就生起病来了?”

    二人正在唏嘘感慨,张国柱却火急火燎地来了,也不打招呼,站在门口就说道:“二位兄弟都在,快随我走,皇上召你二人入宫。”

    二人心中皆是一惊,不知皇帝所传何事??若是仅传杨云倒罢了,他是皇上布衣之交,而张扬与他一面之缘,话也未曾说过几句。莫非要追究上次花魁大赛之事?

    张国柱在前策马疾奔,张、杨二人紧随其后,也无暇说话,不多时已来到宫门。三人进了门,自有太监过来盘问,张国柱脸色黑的吓人,一脚将其踹开,自怀中掏出一面令牌,吼道:“皇上御赐金牌在此,给我滚开。”

    太监跌坐在地上,目瞪口呆看着三人急急进了宫门。三人一路疾行来到皇上寝宫,崇祯正卧在御塌上,双目紧闭,眼窝深陷,呼吸急促。皇后站在一旁拭泪,太子年幼,不过六七岁,一脸惶惑的站在御塌前。

    杨云心中一阵感慨,皇上这病果真如外界所传,如此严重。心中更加疑惑了,重病之下传我二人来,究竟所为何事?

    张国柱走近塌前,轻声说道:“皇上,国柱的两个兄弟来了。”

    崇祯睁开眼睛,无力的点了点头,说道:“众人退下吧,皇后和太子也先出去侯着。”

    待众人退去,偌大的宫中只剩下御塌上的崇祯与张国柱三兄弟。崇祯勉力想要坐起来,使尽挣了几次都未成功,说道:“张国柱,你扶朕坐起来。”

第七十章 托孤() 
杨云看得心中凄然,说道:“游大哥躺下吧!”

    崇祯惨然一笑:“杨贤弟,没料到朕竟如此不堪起来。张扬也来了,你第一次进宫,朕便是这般模样,简慢得很。”

    张扬忙回道:“皇上召见,张扬荣幸之至,何来简慢,请皇上保重龙体,早日康复。”

    崇祯摇了摇头:“朕的情形你们也看见了,这一关不知能否过去,只盼祖宗保佑了。”

    三人听罢都是默然无语。崇祯又说道:“朕此时召你们进来,你们心中一定很疑惑。张国柱,你出去叫人搬三张凳子进来,坐下听朕慢慢跟你们说。”

    三名太监悄无声息的放下凳子,又低着头倒退着走了出去,三人斜欠着身子坐了。崇祯叹了口气说道:“朕自十九岁登基,到今天也快十年了。朕自登基之日起,便立志要做一代中兴之主,今日看来这愿望是实现不了了。”

    杨云不善言辞,心中有话却说不出来,倒是张扬不惧场,说道:“皇上正直年富力强之际,如此微疾轻恙,不必过于悲观。安下心来细细调养,定能康复起来。”

    崇祯沉默了片刻,又说道:“都说做皇帝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旦登基,便是四方来朝,八方来贺,好不威风。朕却不这么看,朕有时候真想将这皇位拱手让给他人。想我大明,自太祖皇帝打下江山,传到朕手中已经有二百多年了。朕父皇传位于朕皇兄,朕皇兄驾崩又传位于朕,朕接手便是一个乱摊子。朝中阉党当权,东面爱新觉罗氏虎视眈眈,西北灾旱连连,流贼四起,朝局糜烂不堪。朕准备一步一步来,决定先平阉党,再战辽东,最后剿流贼,如此十年过去了,却只走完了第一步。

    朕自登基之日,便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懈怠。这十年来,朕没过上一天痛快日子,还冷落了皇后和太子,他们跟着朕也没过过一天欢乐日子。朕也不是冷血负心之人,只恨自己生在了天家,无法享受这人间天伦。有时候朕多么希望是生在布衣之家,日出而作,日暮而归,举案齐眉,读书教子。”

    崇祯说到此处似乎有些累了,闭上眼睛歇了一歇,而在场三人均是心头发紧,眼眶发红。

    崇祯又睁开眼睛说道:“朕觉着今日这一关是过不去了,朕一旦驾崩,朝中情势定会大变,太子今年才六岁,还在懵懂之中。群臣必会迎接外地藩王来京继位,太子到时候就会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如今满朝文武,朕只相信张国柱你一人,剩下的人,朕是一个也不敢相信。

    杨云,你是朕的布衣之交,朕这一辈子只有你一个朋友。你却从未向朕要过官或钱,也从未托朕为你办过事,凭此一条,朕便知你是真君子。

    张扬,你我相识时间不长,但朕相信你既是杨云与张国柱的结义兄弟,也定是顶天立地的真汉子。

    朕今日传你们三人来,是要求你们办一件事。朕这一辈子都是号令天下,第一次求人办事,希望你们千万不要推脱,也算给朕顾全一丝体面。”

    三人听罢赶紧跪下道:“皇上折煞我们了,请皇上收回这个求字。有什么事皇上尽管吩咐,我们兄弟三人定会尽力而为。”

    崇祯沉吟了一会,说道:“张国柱!”

    张国柱起身答道:“末将在。”

    “朕一旦驾崩之后,趁消息还未传开,你便拿着朕赐你的金牌,火速带太子与皇后出宫,万万不可迟疑。朕许你在宫内开杀戒,情势危急之时可以格杀勿论。”崇祯声音很微弱,说的也很慢,语气中却透着刚毅果断。

    崇祯停了一会,又说道:“若是皇后不从,你便相机行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杀她。”

    崇祯这番话,杨云与张扬直听得心惊胆寒,张国柱却向前一步,朗声答道:“末将领旨。”

    崇祯点了点头,又说道:“张扬!”

    张扬魂不守舍地应了一声,崇祯又对他道:“朕幼年时曾听你先祖张春讲过学,张春的才学和品德朕一向是很敬重的。你家世代书香,朕想你也不会差。你今日出宫后就不要回家了,日夜呆在杨云府中。”

    张扬心中疑惑,又不敢发问,默默点了点头。

    崇祯又转头看着杨云,说道:“杨云,你是朕的朋友,朕信得过你,你一定不会让朕失望的。”

    杨云点了点头,等待下文。

    崇祯又说道:“朕划给你的十万两银子,你暂时不要动,多换些小额银票带在身上,将来会有用处。”

    崇祯闭上眼睛想了想,开口说道:“待朕驾崩,张国柱带着太子出宫后,你们兄弟三人便于杨云府中汇合,带了太子即刻出京。出京后不要停,一直走,走的越远越好,寻一个荒僻之处安身。

    安顿下来后你们三人要像自己子嗣般抚养太子成人,太子在十六岁前不得在外人面前抛头露面。张国柱传太子武功,张扬教他读书,杨云教他经济之道,直到他成人。”

    崇祯说完这些,似乎很累,看起来更加虚弱了,看了看三人,又问道:“听明白了吗?”

    听到三人答应后,他才长出了一口气,沉默了片刻又说道:“朕不是怕死,朕是不甘心呀!朕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十年,却没能扭转局势,朕死后无颜面对先帝祖宗。朕这十年来,没有一刻不是胆战心惊,如履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