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10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也是考虑到只要能够保住赵氏宋廷江山,萧唐所提出的这些条件,尽都可以满足。

    只是谈判桌上,宇文虚中意味深长的望向萧唐,仍不禁问道“萧头领虽有救驾复国大功,只是恁虽欲行藩镇事,率诸路义师往北据金为大宋屏藩而萧头领想必也知唐末五代藩镇拥兵自据,所图者欲戡定金贼祸乱,然藩镇亦足以称祸而致乱倘若终有一日金贼外患戡定时,萧头领却又有何打算?”

    面对宇文虚中试探性的询问,萧唐坦然一笑,回道“宇文学士,如今我等自可打开天窗说亮话,金军侵入中原江山,于宋而言便是外患,而我率领诸路义军背反朝廷,对于朝廷来说曾经的确也是内患。然方今大宋局势糜烂,军力孬弱,社稷存亡祸患,就在眼前,可是朝廷军政崩坏无遗,西军几支善战之师,历经江南方腊、燕云战事如今也早已是元气大伤,试问金国再度南下时,又能有几成胜算?

    藩镇募兵有利于挑选精壮、组成强军,却有违宋朝祖制,可是我先前既曾背反朝廷,设帅司府署而不受节制,难免受朝廷猜忌,但假设我肯受招安,恐怕朝廷更容不得我。既然无论如何都要遭朝廷猜忌,我与麾下一众兄弟仍要保住中原江山不被金贼祸害,也莫不如放手一搏,反攻外虏,直捣金人腹地。所以以藩镇名目征虏,不至与朝廷内耗恶斗,同时又为我与一众兄弟谋个出路,已是势在必为。至于有朝一日终能戡定金贼祸乱时眼下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到时顺势而为便是了。”

    虽然话到最后萧唐说得模棱两可,但是以宇文虚中的精明能干也立刻想到金贼灭辽,吞并得北朝全境,而你萧唐却是打算反攻北上,而代金另立北朝江山啊

    可是现在已经证明了单凭乌烟瘴气的大宋朝廷,决计无法抵御金军入侵的势头。许以一个反贼自治藩镇的权限,虽然忒过匪夷所思,但二帝连同所有皇族子嗣都险些被金军外虏掳夺为奴,中原江山历朝各代都未曾经历过这等奇耻大辱,却不是更教世人直感难以置信?

    萧唐既是叛臣反贼,对于宋廷自也无甚忠心可言,但是很明显他绝不愿见到女真鞑虏侵害祸乱中原,就算他野心勃勃,统领诸路乱军有可能取代辽、金另开元建国,而成为宋廷北面的邻国。如今宋廷却是争得了残喘的时间,又能以本来的祸患去对抗另一个更大的威胁,劫后余生的权宜之计,哪里还有甚么选择的余地?

    宇文虚中念及至此,又把眼觑向惶恐不安,似是早等不及答应萧唐所开出条件的赵佶、赵桓二帝,不由长叹了口气,说道“臣以为,金贼势力浩大,国家社稷险遭沦亡之厄,而萧头领与麾下众义士救驾有功,肯与国家出力,尽可赦免旧识所犯罪恶,且亦当敕命厚封萧头领设帅司府署,部领所属军将人马,收伏金贼,令此辈义士建功,进用于国,实有便益。”

    。

1502章 开疆拓土,天下兵马大元帅(3)() 
既然一并前来交涉谈判的以宇文虚中为首的臣子也皆认同接受萧唐的条件,诚惶诚惧的赵佶、赵桓连声答应立刻誊写诏书,在返京的同时立刻再发遣礼部由驿道分送各地由地方官员接诏,宣诏,传令天下二帝已认可萧唐以及麾下诸路义军的身份。

    虽然按宋例,皇帝的诏令,不论事情大小,非经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者,不得施行,而诏令起草亦由于由中书门下议,学士为之,而宇文虚中现在本身便是资政殿大学士,而一并被金军掳掠至此的朝官也不乏中书门下、枢密院的要臣,至于正史中本来被金军掠走,此后销声匿迹的宋廷国玺,现在也已被缴回。要就地颁发诏令,自也没有任何阻碍。

    然而萧唐倒也留了个心眼,再目送二帝与一众臣子离开帅帐之后,他又沉声说道:“时迁兄弟。”

    一个瘦小的身影蓦的出现在萧唐面前,时迁拱手说道:“哥哥有何调遣?”

    “今夜去宋廷君臣歇息的营寨看觑一番,虽然两个官家为求自保答应的如此痛快,且看看其它朝臣又是如何反应。”

    时迁见说嘿嘿一笑,说道:“得令!小弟飞檐走壁,遁夜隐踪的本事,往日摸进甚大户高官府邸,也如进自家后院般轻巧。而今番探得虽非大内皇城,且冷眼瞧那皇帝老儿与那干大官儿背着哥哥时又作何嘴脸,这倒也有趣的紧。”

    话音方落,时迁身形一飘,也已然行出帅帐去。再未走多远时,他似乎便又使出了其蹑踪遁形的本事,在来往有军兵游弋的连营寨内已再觑不见他的身影。。。。。。

    萧唐所料不差,虽然赵佶、赵恒这两个昏君怯弱,而由他们亲选前来的臣子也尽皆认可萧唐提出的条件,可是其他众多一并被也金军掳掠的宋廷朝臣里面,当得知二帝决议屈从于那个曾背反朝廷的反军大头领后,有些人也立刻表示强烈的反对。

    据时迁所报,其中有个唤作李若水的吏部侍郎因有失皇家威严,坏了宋代制武削藩旧制而力谏此事不妥。只是他的态度虽然坚持,倒也承认萧唐所率领的那些本来被朝廷视为强盗匪寇的绿林兵马于君于国皆有大功,赦罪厚封可以,但是不能脱离朝廷的控制,还须再与萧唐讨价还价、保留底限才是。

    这位正史中于靖康之难时怒斥敌酋、不屈被害的刚烈臣子,此时会跳出来反对萧唐并不感到意外。相反的是萧唐自知李若水按本来的轨迹身为面对完颜粘罕威逼利诱兀自骂声不绝,甚至被割下舌头、挖目断手,直至寸磔而死兀自不屈服,而反抗最为激烈的忠烈臣子,揣摩他的性子,应该是眼见官家受自己的胁迫也会不顾生死的前来寻己方这些“造反强寇”扯开膀子往死里骂。可是听时迁所报,似乎那李若水对于自己统率的绿林兵马并没有想象中那般的排斥。

    随后当时迁又提及到那个名为秦桧的御史中丞也对二帝轻易接受所有条件而表示强烈反对,萧唐冷冷一笑,暗付这厮如今既然已经露了头,日后自也有的是时间慢慢理会这厮。待确定这秦桧的心性真如自己所料的那般时,或许也正可加以利用,而在针对宋廷用计上能大有用处。。。。。。

    然而其中反对的态度最为强硬、最为激烈的,又对萧唐所部本来杀溃金军,救还官家、宗室,乃至包括他在内宋廷群臣的绿林兵马态度仍十分仇视的,却正是本来在正史中虽然于金军第一次攻打汴京时临危受命,团结军民力战保得京城不失,而后被驱赶出朝、谪至夔州,却也因此于靖康之变中并未被金军俘获的抗金名臣李纲。

    由于汴京较之原本的轨迹提前失守,李纲于金军攻入汴京时亲自率领军健义军力战外敌,而后却因赵桓又仓惶下诏汴京城内力战不敌、兵败被俘,因伤势于被掳北上的这一路行程中时晕时醒,是以萧唐起初也并未得见这位刚烈梗直的宋廷忠臣。

    然而经过休养,待李纲转醒后惊闻金军虏寇竟然被水泊梁山那伙反贼强寇截杀击溃,如今换做背反朝廷的逆臣贼子萧唐挟持圣驾,而意图趁机迫使官家就范之后,他也登时打了鸡血也似的激烈表示反对。

    经过时迁转述那李纲的言语,直听他说甚么“贼子猖狂、颠倒纲常、凌迫帝王”、“屈伏于逆贼兵锋而妥协,大宋朝威仪何存、尊严何在?”、“萧贼先反朝廷,如今逼迫官家允其开府设枢,又不受朝廷节制,若教此贼得逞,则女真金贼外患未除,唐末五代藩镇之祸又生,若是依从,无异于饮鸠止渴,还望官家明鉴!”。。。。。。帅帐之内,除了萧嘉穗、许贯忠等人一时沉吟,未做表态,其他不少头领不由面露愠色,当中李助那对招子中更是有凶芒一闪,旋即又把眼觑向萧唐,似是在征询主公又打算如何处置这厮?

    萧唐却淡淡一笑,只是摆了摆手,说道如今宋廷暗弱,任那李纲如何去闹也影响不了大局,他也并没有打算会会李纲这等人物,而心中念道:那李纲,应该就是那种典型的因忒过于刚直而极不近人情的文臣。。。。。。

    现在估计年纪只约莫四旬出头的李纲,从他为人风评,做下的事迹看来的确是耿直正派的刚烈臣子,可是却也正是他因为他忒过刚烈,是非黑白分得太过分明,眼中也根本容不得一点沙子,倔性一旦犯起来也只会坚持自己所笃定的事去做。

    不但如此,更为严重的是这李纲还时常强加给别人自己所坚信的主张。若是他的坚持是正确的,则是恪守正道,可是他的主张倘若是有失偏颇的。。。似种师道、种师中这等久经战事的帅才,在正史之中于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的反击时机选择,以及河东战事暂时采取守势等军事提案也都被李纲强烈否决,而后事证明。。。的确是人无完人,李纲有能力组织起汴京百姓众志成城抵御金军第一次南侵围攻京师的猛攻,可是也的确犯下了因文臣干涉武事而导致大军溃败的大错。

    再加上李纲于正史中金军第一次从汴京退兵之时力主出兵追击、扣押金国使者,甚至还蜡丸信联络耶律余睹等辽国降金臣子联络他再反金朝,的确也给了金国第二次兴兵南下的口实。。。。。。他的确笃行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思想,又是满怀正义感的刚烈臣子,可就是因为李纲太过于相信自己做的就是正义之举,这种人往往最为固执,过分自信,不愿意尝试着接受,更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理念与意见。

    现在的情况便是如此,既然早已反了朝廷,萧唐心知在李纲眼里自己就是个包藏祸心的国贼。先前似刘法、关胜、孙定。。。等众多本来对宋廷忠心不贰的文武官吏虽然都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时机辏合下也说动他们肯为自己所用。但似李纲那等人物,萧唐固然敬他是两宋交迭时期所涌现出来的抗金名臣,可是大致也能料想得到若要慕名去见他,也甚有可能还要被那李纲指着鼻子泼口痛骂。

    怒而杀之?不合适,萧唐心说不到万不得已时,也不愿对那些青史留名的忠烈臣子动下屠刀。和他入情入理的打嘴炮?对那等刚愎刚烈的矜傲臣子八成也不见得半点用处,顾及被那李纲义正言辞的斥责,与他说不通自己的道理,也就莫不如不去讨那个没趣。

    何况现在赵佶、赵桓已经笃定心思接受自己所开出的所有条件,也不会打算再教李纲蹦出来添乱。萧唐心知李纲就算有朝一日在宋廷执掌大权,依着他太过爱干涉武将用兵的习惯,对于己方而言或许还是好事。是以萧唐也吩咐账内一众头领:任由那李纲在宋廷君臣之间折腾便是,无须去见他,更不必去动他。

    次日一早,大致也正如萧唐所料,赵佶、赵桓那边早早的遣人前来恭禀,报道官家已誊黄写诏,钦赐厚封萧唐乃至诸路义军豪杰,只等宣告天下。

1503章 曾经的死敌,心绪复杂的张叔夜() 
膺昊天之眷命,制曰:朕以敬天法祖,缵绍洪基,惟赖杰宏股肱。迩来外寇猖獗,国祚少宁,累匡多难,爱卿萧唐与众义士跋履山川、逾越险阻,成平虏之绩,建救驾之功,朕实嘉赖。兹者因金贼狄夷乱常,作祸中原,倾覆城池,寇钞人民,荡摇京师,乃致社稷受芟夷大难,特敕萧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临危受封,自设帅司府署,用彰尔功。诏书即下,敕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军马,星驰先护驾返还京师。麾下将士,协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