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10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嚎啕哭嚎,跪在地上把头磕得砰砰作响。

    至于先前与赵佶一并被金军追兵俘获的童贯,完颜斡鲁补本来就深恨这阉厮当初暗使鬼蜮伎俩,而又撩拨得金军新占的燕云之地诸州动荡不安,是以每日对他羞辱得最甚,也早将这色厉胆薄的权宦刻意营造的威武杀伐之气磨耗的一干二净,而如今道尽途穷时,童贯强自又鼓起一分勇气,而尖着嗓子叫嚷道:“萧唐,本来咱家志在执掌西军兵权,靖平边患,为国建下不世之功,你我彼此却又为何失和生怨?偏生却因你要坏我的好事!

    。。。。。。扪心自问,当初你我初识之际,咱家便有意提拔重用你,一并出使辽朝也曾结下些情分,你却为甚么非要挡咱家的路,为什么又非要跟咱家过不去?如今咱家已不济事了,再无力与你为敌,这又是何仇何怨,偏生要将咱家往死里逼!?”

    萧唐目光一乜,向童贯凝视过去,冷声说道:“你志在为国建下不世之功?还是说你好大喜功、贪荣慕利,不错,你征战沙场数十载,屡立战功,可是其中有多少次是因贪图邀功分爵,而穷兵黩武,屡屡挑起战端,直教大批的将士民夫枉死于战场?

    饶是你这阉贼还要狡辩兵事无情,牺牲伤亡自是不可避免,可是你觊觎西军兵权,不惜构陷同僚、迫害忠良,威逼数万将士贸然而被夏军伏击,若非我及时救援,恐怕还要有十于万民夫军户要枉自命丧于边庭,这你这厮却又有甚话可说?”

    萧唐话音方落,童贯忽的又听见有人怒声喝道:“童贯!今日你当着刘某的面,倒还敢说你对得起我与那些本不该殉难于边庭的宋军儿郎么!?”

    当童贯觑见坐在轮车上的刘法被从人群中推将出来时,他惊恐的瞪大了双眼,脸上再无一丝血色,额头冷汗也淋淋直落,口中只是喃喃的说道:“果然。。。果然你是被萧唐小儿救下。。。。。。”

    仇人相见,刘法又是激于义愤,浑然也止不住得颤抖起来,又切齿怒喝道:“本来刘某既为国家军人,也早看淡了生死,也深知只得受你这等受官家宠信的权宦摆布。遭你胁迫身赴死敌,我只得认了;被你诬陷违逆帅令节制,而生受败军丧师之罪,我也只得认了;甚至你暗中差人至沙门岛指使管寨,我废了双腿,又险些折了性命,这却仍只得认了。。。因为刘某虽含冤忍垢,也已然教你这阉贼害得有国难报、有家难投,可是你是天子近臣,倘若真有靖边镇国、保家安民之能,心中再是怨恨,可也仍期盼你掌军权时能为国建功,以御外虏于过门之外。。。。。。

    可是你这阉贼力主联金灭辽,率西军诸部北伐燕京却大败而回不说,金贼南侵,本应号令河东、河北诸部禁军誓死抵抗时,你却胆怯弃舍疆土南逃,往日你恃功仗势大肆于西军培植亲信,排除异己,积累了莫大威望,可是国难临头时却畏缩逃窜,又怎配做得执掌兵权的国家重臣!?”

    面对刘法声色俱厉的痛斥指责,童贯早已是面色呆滞,失魂落魄的瘫坐在地上,口中含糊不清的也再听不清说的是甚么。

    早在追随太上皇南逃之前,童贯便听闻汴京中众文臣士人欲群起弹劾自己结怨于辽、金,隳坏军政,搆造边隙,宜诛贼臣,以谢天下。。。。。。而多少年来能得太上皇的恩宠重用,也不只因为自己善于迎合圣宠,更为要紧的是,官家的确也需要他这么个亲信宠臣来镇住边隅西军诸部,然而自己面对金军南侵之时的不战而逃,至此带了数十年大军的统帅威信荡然无存,二帝都已自身难保,而对于他们而言自己还能有甚么用处?

    如今撞见了残被自己迫害构陷的刘法,童贯情知必死,只是他感叹天道不测、造化弄人,明明萧唐是背反了朝廷的逆臣反贼,而我本来应该以复燕地之地得朝廷赐封王爵,如今二帝却任由着萧唐这贼子处置我。。。。。。那我到底又成了甚么?

    萧唐冷眼觑着童贯魂不守舍的落魄颓相,又把手一展,身后史进、唐斌、刘唐、欧鹏等几个头领立刻暴窜而出,直拉拽着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一众奸佞贼臣暂且收押下去。这些以往势焰熏天的朝中权奸越是哭嚎求饶,对这等误国害民的贪官巨恶本来便痛恨已极的绿林好汉只觉聒噪,兜头就是一通拳打脚踢,当即打得两三人晕厥过去,只吊着这厮们一口气再拖将下去。

    眼见自己的大仇家童贯落到如今这般境地,刘法虽觉终于出了一口憋闷已久的恶气。可是想到赵氏二帝,堂堂大宋天子先是对金人俯首帖耳,如今为图自保也只得又对萧唐奉命惟谨,他不由的喟叹了声,又暗付道:好歹萧任侠麾下那许多本来身为国家将才,却因遭奸邪迫害而不得不至绿林避祸的众好汉如今终于能争得个保国建业的名分,也不必再以绿林强人的身份藏身于险山大寨之中,可是若无金贼外患时,萧任侠与朝廷之间。。。。。。又能相安无事多久?

    都说忠义两难全,然而萧任侠屡此搭救得我性命,也全凭他泼天的冤屈也方得昭雪,深仇大恨也才得以得报,如此恩义深如沧海,若辜负此等大恩实枉为人也。。。我虽自问向来忠心不负朝廷,可是二帝先后屡番失政失德,疏斥赤子,狎近奸谀,这中原江山由他们来掌管,终要沦亡于外寇之手。。。。。。这个朝廷,却还值得我刘法尽忠么?

    ※※※※※※※※※※※※※※※

    经过一夜休整,赵佶、赵桓连同其余一众劫后余生的被掳宋人官民也终能得以睡个安生觉。而萧唐这边也派出柴进、李应等头领前去与彼此暂做对持驻扎的张叔夜所部禁军交涉,向对方知会二帝连同赵氏宗族子嗣安然无恙,若要觐见官家,自须提前请示通报,可如果轻举妄动,而致使二帝有甚闪失,那后果张知府便须自己承担。

    当萧唐再召唤赵佶、赵桓会面时,也先给他们吃了个定心丸,答应尽可护送所有被金军掳掠的宋室皇族、群臣、百姓返回东京汴梁,至于被金军留在汴京中的傀儡皇帝张邦昌,以及那些望风而降,为金人马首是瞻的叛逆臣子也自会一并扫荡擒获,也好教赵佶、赵桓能返至东京汴梁继续做他们的太上皇与官家。

    赵佶、赵桓闻言当即大喜过望,连忙又向萧唐千恩万谢,就差没跪地叩头谢主隆恩了,可是萧唐忽的话锋一转,又对这一对昏君说道在启程之前,有些承诺,还要请太上皇与官家立刻兑现。

1501章 开疆拓土,天下兵马大元帅(2)() 
谈判交涉,赵佶与赵桓爷俩已经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而且与二帝一并随同与萧唐商议的臣子里面,似乎大多人也都是心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念头,倾向于接受萧唐的提案。

    何况萧唐所提出的条件很简单第一,朝廷下诏赐予萧唐做为抵御金军侵境的戎帅,具有自设帅司府署的权力,并且根据战事的需要,可以于收复金军侵占区域后自行设立官署和官吏;

    第二,财政、军功、军事决策指挥上,设立的帅司府署不必受朝廷节制,且北面金国外患涉及到中原江山生死存亡,与宋初时节朝廷敕命戍守边疆的折家将门内屏中国、外攘夷狄的情况相似,萧唐不但可以自行任免帅司府署治下的官署幕僚官员,朝廷亦不可无端再将帅司府署设下的官署再划属为治下的府衙;

    第三,宋廷起先或是用于赔偿求和,或是金军于东京汴梁所掳掠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巨额钱粮、文籍舆图、宝器法物、战马军械等所有俘虏物资,无论是返至汴京时用于周济灾民,亦或者做为义军军资,也皆由萧唐所部兵马全权处理。

    萧唐所提出的条件,无外乎就是让朝廷承认自己就所统领的义军可成立与汉魏门阀、唐朝藩镇、日本幕府都有许多类似之处的自治势力。实则于正史中康王赵构南逃建立南宋政权后,便曾下诏称河北招抚、河东经制及安抚等使皆得辟置将佐官属,行在五军并御营司将领亦辟大小使臣,诸道郡县残破之余,官吏解散,诸司诱人填阙,皆先领职而后奏给付身,于是州郡守将皆假军兴之名换易官属因与金军战事频发而不得已扩大了于前线作战的宋军主将府署的军权职能、便宜置吏等权限。只是因苗刘兵变、淮西军变等事件影响,赵构又开始倾向于和金国议和,而愈发忌惮武将拥兵自重,又开始剥夺岳飞、韩世忠、张浚等各路抗金主帅的兵权,朝廷武将于南宋初期略显提高的地位,到底还是被打压了回去。

    只不过萧唐向赵佶、赵桓索要的帅司府署自治权限,却是朝廷不能说罢免便能轻易罢免的藩镇体系。

    比起与那些得寸进尺,欲壑难填的金军鞑虏谈判,萧唐开出的这些条件已极是公道合理了,赵佶与赵桓自是喜出望外,又哪有不允之理?而二帝虽然昏庸,随着他们一并与萧唐乃至萧嘉穗、许贯忠、李助、朱武、柴进、晁盖等几员头领交涉的那些臣子可不是因形势急迫而头脑发昏的庸才,其中也有人意识到了朝廷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也就相当于允许萧唐非但再不会是与宋廷势不两立的反军寇首,甚至可以像大唐藩镇节度那般合乎法理的扩展自己的私人军队和国土,名义上隶属于朝廷,但是可以不服从官家的调遣,而且倘若对金国的战事进展顺利,实际上已足够的条件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

    然而赵佶、赵桓此番钦点带挈前来与萧唐交涉的朝臣,其中并没有以性情刚烈偏执而闻名的强硬派文臣。似乎也是生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再触怒了萧唐,所以能坐在谈判桌上的臣子,大多还是以先前于金军兵临汴京城下时朝中的主和派,其中也有一个引起了萧唐的注意,那人便是别号龙溪居士,如今官居资政殿大学士的宇文虚中。

    只是虽然这宇文虚中先前也是力主朝廷向金国议和,认为可以以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为条件促使敌军的主和派之一,可是萧唐也很清楚他绝非是那等鲜廉寡耻,为求自保不惜割地赔款、对外寇卑躬屈膝的软骨奸臣。因为先前也正是这宇文虚中上书极力反对背盟联金灭辽,直言邻舍家进了强盗,非但不助邻居驱赶强盗,还伙同强盗占了邻舍家。自此邻居换成强盗,自家又岂得安生?而从一开始便意识到女金国终将成为宋朝真正的大敌。萧唐更记得宇文虚中在正史只能够做为南宋使臣出使金国而扣下,索性留在北地受金人重用,实则忍辱负重,暗地里派亲信往南宋发密信告之金国虚实,后来却事发被害,连同全家百余口也尽被屠戮的悲惨下场

    至于导致宇文虚中的死因,从南宋后孝宗、宁宗等几个最金国态度强硬的皇帝追赠他这个投金的臣子谥号肃愍、赐庙号仁勇,又加赠少保、赐姓赵氏的行迹看来,宇文虚中当真极有可能是在宋金两方都有“无间道”内应的情况下被秦桧揭发、赵构有意谋害的情况下暴露身份而被金国诛杀。至少眼前而论,萧唐大致也能推敲得出面前这龙溪居士心中的顾虑与想法。

    当初宇文虚中之所以力主与金国议和,应是出自于使大宋朝廷立解迫在眉睫的凶祸,暂时隐忍得以喘息之机,再图与金国长久对持的目的。如今的情况更是如此,他似乎也是考虑到只要能够保住赵氏宋廷江山,萧唐所提出的这些条件,尽都可以满足。

    只是谈判桌上,宇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