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谋将三国-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绵竹令多年,费观乃是刘璋母亲同族侄子,刘循更是刘璋儿子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张翼也是蜀中名门望族,祖上曾出过三公人物,如此一系列文臣武将可谓刘璋麾下嫡系部将。。。

    “因此,主公无需更换各地守将,只需调配各地兵马即可!”

    “如今城内已有三万兵马,只需从周边各地在抽调两万,不足至五万,加上城内粮草充足、主公亲自坐镇,定可防住楚军!”

    “且,楚军远来,益州道路难行,粮草军需定然难以为继,只要成都多守旬月,届时便是寒冬,寒冬一到,即便蜀中稍有雨雪,也定让楚军无力攻城,只能退兵!”

    “至于反攻武阳等地,还需得主公慢慢计较!…”

    “好。。好…!”刘璋闻言,连连称好,直道:“就按公衡说的办!…”

    “此事就有劳公衡了!…”

    “喏!…”

    ……

    于此同时,于谨的西路大军孟获已是带着被生擒的张任,通过成都西面的丛山峻岭,到了成都以西数百里…

    于谨本部也安置好了武阳城,率领着四万余兵马,直逼成都;而于谨的东路大军杨二郎,也过了江州,率领着两万楚军,沿路西进,直逼绵竹…

    此时,已是深秋,距入冬不过旬月时日…(。)

第251章 成都之围,劝降刘璋() 
成都,又名蜀都,取自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已有近五百年历史。乃是著名的漆器工艺中心和茶文化的诞生地。在历史上更是几度成为国都,可见其位置之特殊。

    于地理之上,东南两面多山峦森林,因此,此时的成都,虽有四门,但若有兵灾,却也只能从南边二门攻入。而成都之南有南安、武阳,北则有雒城、绵竹,皆是易守难攻的坚城,故,成都绝对是蜀中最难攻夺的城池之一…

    然而,此时此刻,刘璋治下的成都,已是失了南面屏障武阳,也即是说,攻略成都最困难的难题已解决大半,剩下的不过攻略一座坚城…

    ……

    金秋十月,正是即将入冬之际。

    于谨整编了武阳残兵,加上自己麾下本部兵马,又再次凑足了五万大军,不两日,便留下了两个儿子及五千大军镇守武阳,自己又再次率领着四万五千兵马深入蜀中,攻夺成都。

    至于留兵五千,却也是于谨心中考虑,毕竟此时已将入冬,蜀都又是坚城,攻取不易,于谨却是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在这成都附近打下根基;更重要的是,成都以北数座坚城要地皆未曾被自己取得,而这些足可为刘璋提供坚强后盾。

    武阳城至成都,沿河而上,不过三两日路程。

    于谨早已和孟获叮嘱过,让其拖住张任,不使张任弃城而带兵救援成都,然而孟获的鲁莽却极其意外的擒住了张任,如此一来,孟获竟是正好可与于谨会师于成都南门之下。

    至于东路的杨二郎,则也是在拖住和击败严颜两策中,成功的夺得了江州,并按照于谨的后续计策,出数千南中的善跑健儿。开始沿巴郡入蜀,出击广汉、培县、绵竹等地入川,而目的却是为了吸引绵竹、雒城等地目光,不使它敢随意出兵救援成都。

    十月中旬。农夫的谷物已大多收拾妥当,山道田野之间,不再是金黄一片…

    秋风中带着凉,卷起车驾布帘,露出其中将袍老者。正是于谨!

    此时的于谨,已汇合了蜀郡属国而来的孟获,合军近六万,缓缓逼近成都南门。

    “孟获将军,此次尔等擒获蜀中上将张任,乃一大功,待此战毕,老夫定为尔等表功!…”于谨扫了眼相伴在车驾旁的孟获,意味深长的称赞道。

    “嘿嘿嘿。都督过奖了!”孟获一听,顿时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此次能成功俘获张任,纯属侥幸…!”

    他心中确实连连暗道侥幸,此次他鲁莽攻城,若非兵马两倍于张任,又有杨三郎的武艺相助,只怕会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孟获将军太自谦了,侥幸亦是实力,孟获将军对南中、蜀中地势的熟悉更是此战胜利不可或缺的…”于谨见自己话中的意思被听出来,微微一笑,再次真正夸赞道。

    “嘿嘿嘿。多谢都督夸赞!…”孟获依旧只是笑了笑。道了声谢之后,便不敢再多言。

    “恩。。”于谨笑着,却目不转睛的盯着远方,那正是成都的位置…

    ……

    成都南门。两军对峙!

    成都城楼,刘璋等一系列主要文武大臣尽皆在列,其中,黄权一身将袍,率先上前,喝问道:“城下可是于老将军?”

    “不知为何无故犯我益州?!”

    “赎老夫眼拙。不知城上何人?!”于谨平淡的开口,不答反问,道:“听闻刘益州治州于成都,不知怎得不见他?!”

    “我家主公便在此处,”黄权板着脸回答道:“某家黄权,代主公前来问话!”

    “不知于老将军何故犯我益州?!”黄权又是追问道。

    “呵呵呵,老夫于谨在此见过刘益州!…”于谨也不拖沓,随口解释道:“我家主公闻言,张鲁常年据汉中之地,而不遵朝廷、不纳贡税,故我家主公为响应刘皇叔讨伐汉中叛逆,欲向刘益州相借巴蜀之地,以作讨伐汉中之用!…”

    “刘益州身为朝廷州牧,想必不会推迟!…”于谨也是早为此战寻了借口,哪里会在口角之上落了下风…

    “哼!…说的好听!…”黄权冷哼一声,威吓道:“汉中叛乱,我家主公自会出兵剿灭,于老将军还是退兵回南中吧!…”

    “这如何使得!…”于谨一听,心中一阵暗笑,随即’惊呼’道:“这如何能使得,我家主公与刘皇叔乃是攻守同盟,曾共同起誓,为复兴汉室,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如今刘皇叔号召讨逆,我家主公如何能不响应!”

    “若是就此退兵,岂不是不忠不义之举?!这可不成,不成。。不成…!”

    “哼…!”黄权又是心中暗自气恼,他只知于谨军政能力不俗,没想到嘴上功夫也是了得,“于老将军且先回去,相借城池之事,我家主公会上报许都,待陛下发了旨意,我家主公定会借出!…”

    “否则,这成都等乃益州重地,决不可轻易相借,老将军见谅!…”

    于谨闻言,嘴角微微翘起,突然’愤怒’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何况军情紧急,如何能够耽误,你这般推脱,置军国大事于何地?!”

    “蜀中之人尽是如此不明事理,难怪汉中叛逆十数年未平!”

    “废话少说,快快借出巴蜀之地,否则莫怪老夫下手无情!…”老将虽老,却中气十足,意气风发。

    “老匹夫好放肆,”黄权早知楚军目的所在,也不再和于谨废话,同样骂道:“我家主公镇守益州十数年,从未出过差错,何敢如此无礼?!”

    “今日你口出污蔑之词,若不解释个清楚,某家亦不与你甘休!…”

    两军阵前对骂,不仅仅是对各自己方’正义’的宣扬,更是振奋人心士气的关键,自然不能示弱,如此一番交锋,虽然看似无用,却清楚的表明了楚、蜀两军此时的态度。。(。)

第252章 攻守之间,成都以北() 
成都城楼之上,隐隐约约,人影晃动,竟有十数人,正是刘璋主臣。

    黄权受命上前与楚军对峙,可惜’话不投机半句多’,一直哆嗦着旁观的刘璋没想到这话才说了几句,竟是就这般要开战了。

    “他。。他们这就要攻城了?!”刘璋听了个大概,终于听出于谨话中的坚决,只见他上前一步,一把抓住黄权手臂,颤抖着说道:“方。。方才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这就要打了?”

    黄权闻言,一皱眉,微微后退一步,抱拳一礼,说道:“主公明鉴,那于谨根本未曾想过要讲和,只想着夺取城池,主公不可再犹豫了…!”

    “这。。这…”刘璋一听,吞吞吐吐,依旧犹豫不停,道:“这,也只能如此了…!”

    “那这里就交给你了…!”刘璋说完,逃也似的下城楼而去,随之而去的自然是那一大票文臣武将。

    …

    城楼之下,于谨立于车驾之上,眺望着成都那高大的城墙,待他见得城楼那胆颤心惊、肥头肥脑的中年对黄权那一番训斥、询问之后,老眼直转,闪烁着精明,似是又有心计上头,一番计较暗藏。。

    “黄权将军好魄力,”于谨的话如箭矢般锋锐,:“那咱们就手底下见真章…!”

    “来人,传令!”

    “冲车、井阑、投石车就位!弓箭手掩护!刀盾手,攻城!”于谨不断地下令着。

    下一刻,全军冲杀,烽火大起!…

    ……

    这已不是于谨入蜀的第一次攻坚之战,但却绝对会是最难的一次。成都之坚固,或许不是巴蜀第一,但毕竟也是州治之所,粮草兵马,利器军备却绝对能称得上巴蜀第一。

    攻坚,乃是最下乘的用兵法门之一。但却也是最被常用的策略。

    于谨,文士出身,虽一生征战无数,但终究是没多少武艺的。更何况还是老将,因此,身先士卒这种事却是要交给杨三郎、孟获、沙摩柯几人…

    三将如虎如狼,分三路,取成都城楼三处;只可惜。成都经过黄权之策,此时已是有兵马五万,单着南城楼就至少三万人!

    时间逝水,数个时辰就这般过去。

    黄权确实指挥有度,在于谨六万大军的猛攻下,依旧进退有距,一日下来,除了留下遍地尸体,于谨却是毫无寸进!…

    ……

    夜,秋风更寒。刮得军帐、旌旗如鬼哭狼嚎…成都南郊十数里,于谨中军大帐之内。

    “都督,成都墙厚兵利,黄权韬略,如此难缠,”祝融夫人今日并未随自家夫君孟获一同冲锋攻城,反而是护在于谨身旁,因此,今日攻城之战的艰难,她是看的一清二楚。知道其中困难,

    “这般下去,只怕会耗时日久,难有成效!且。冬季即到,兵士、牛马行动艰难,攻城更艰!不知都督是否想到了妙计,以取成都!…”

    “恩…”端坐首位的于谨,老眼微眯,神色严肃:攻城之法。虽智计为上,但敌将聪慧,又不随意出城迎战,两军差距也不大,除了强攻硬取,确实难有它策!…

    于谨沉吟了许久,方才下令道:“此战确实艰难,老夫亦无甚妙计…”

    “这样吧,明日全军依旧强攻,而后连日降低力度…”

    “都督这是要缓缓降低成都的警惕之心,造成我军无心无力的假象?”于谨之子于实一听,率先起身问道。

    “恩。。”于谨微微点头,说道:“此法不过下策,乃是为了诱那蜀军出城,不过此计全在黄权一念之间,却是下策!故…”

    “三郎,你立刻传书后方,让李恢即刻来此,我有事要他办!…”

    “喏!…”

    “都督有主意了?!”孟获也粗声粗气的好奇问道。

    “恩,有点想法,还不知是否可行!…”于谨依旧严肃说着,又道:“蜀将黄权等皆是文武双全,智谋之士,尔等且下去,看好了营中大小事务!…”

    “喏!”

    ……

    成都之南的战事紧急,成都以北,巴蜀深处,也是渐起波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