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皇其实是快刀割肉,既让你觉不出疼,又一点一点地消磨武承嗣的力量。

    这让李贤怎能不高兴?

    自是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机会,好好利用。

    ——————————

    现在事情的关键,好像就在魏元忠身上了,只要他的病快点好,快点回京,李贤的时间还是不够。

    那么,魏元忠的病,能不能快点好呢?

    此时,凤州府驿,魏元忠的房中。

    老爷子燕坐堂前,面前是美酒佳肴,左手一只大鸡腿,右手是端着一封京城来的密信。

    一边吃的欢快,一边蛋疼不已。

    “这闹的是哪一出呢?”

    魏元忠也是当了一辈子官,听了一辈子皇命的老臣了,可是,像这样的,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只见,那密信之上赫然写着,“魏卿病重?魏卿病重!且在凤州养着吧!!”

    “”

    魏老爷子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这封密信,他已经端详了一个多月了。

    我这是病了?还是没病呢?

    算了,啃了口鸡腿,“君叫臣病,臣不得不病啊!”

    “我还是好好病着吧!!”

    李千里其实也纳闷儿呢,怎么就这点破事儿就办不完了呢?朝廷的办事效率有这么差劲吗?我李千里办事有这么拖拉吗?

    按说,十万禁军现在已经归他节制,就算有程序上的问题没解决,但也完全可以搁置一旁,等魏元忠回来再说。

    到时候,你李多祚该干嘛干嘛去,城外武承嗣那还有七万等着我收编呢!

    可是,没办法,李多祚就跟他较上真儿了,没有魏元忠的签押,这事儿就完不了。

    李千里实在想不明白,这是要干嘛!?

    经过半个多月和李多祚的扯皮,李千里多少也看出一点端倪,不是李多祚在拖,而是有人让李多祚在拖。

    可是,能让李多祚这个外族人唯命是从的,大周朝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武则天。

    是武则天让李多祚在拖着。

    可是,这说不通啊?

    李多祚不完事儿,武承嗣就得一直在城外领着七万大军守着,老太太为什么这么做?

    她一面给着武承嗣信任,迟迟不收回兵权,一面又任由李贤在朝中折腾?

    这完全不合常理。

    ——————————

    同样迷茫的,还有太平公主。

    在她看来,这个局势不但不合常理,而且还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现在所有人都是懵的,没有人能了解武则天的意图。

    可是太平知道,这一切都是吴宁那天从宫中出来之后发生的。要是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鬼都不信。

    但是,关系在哪?

    太平说不清,但就是心里不得安稳。

    她隐隐觉得,这是吴老九的又一个巨大阴谋,一但浮出水面,必是石破天惊。

    但,那会是什么呢?

    太平想不通。

    如今,李贤在内,武承嗣在外。

    看似李贤在渐渐得势,但也并未伤及武承嗣的根本。

    短时间之内,也不可能让武承嗣伤筋动骨。

    可是,局势就是那么让人不舒服,似乎在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

    一种,武承嗣在城外呆的不错,就算李贤折腾,可是兵权在手,朝中旧党遍布,他也不急。

    而李贤呢,似乎看到了希望,极力的想抓住它,不肯放手。

    这种平衡看似没什么问题,只是,以武则天的英明决断,她本可以不用弄的如此微妙,就可以达到平衡。

    可她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其实,太平不知道,或者她想不到,做到这种悬之又悬的地步,不是为了平衡,而是为了失衡。

    而且,打破平衡的契机,马上就来了。

    因为,宫中传出,武则天病情已稍有好转,可见外臣。

    而老太太第一个要见的人,就是

    武承嗣!

    。

第四五七章 唯一的机会(二合一)() 
看见好多人说,作者要把太平推上皇位

    这个脑洞也忒特么大了点,动机在哪里?为什么啊?不要搞我

    老太太病情稍缓,第一件事就是诏武承嗣入宫觐见。

    这让武承嗣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这段时间,李贤在朝中东搞西搞,武承嗣其实一直看在眼里。

    怎么说呢?

    虽然他觉得李贤这是穷汉得了狗头金,纯属看不清斤两,瞎折腾一通!

    但是话说回来,对于把他晾在城外任由李贤胡来,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不舒服的。

    现在好了,老太太一但不再忧心病情,便马上让他入宫。

    这说明武则天还是比较向着他的。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一次步入皇城。

    这回李贤似乎不在中枢,没见着人。

    女婿郑克义、建昌王武攸宁等人自然也就没了约束朝武承嗣围了过来。

    “岳丈大人!”郑克义满面荣光,“陛下终于召见岳丈大人觐见了,这魏王殿下的风光日子可算是到头了!”

    “嗯”武承嗣也是难掩得色,“莫要胡言,全听陛下安排!”

    说完又转向武攸宁,“朝中事务,还算顺当吧?”

    武攸宁是武士让的儿子,与武承嗣平辈。

    在武家一众兄弟之中属中比较稳重可靠的存在。

    对于武承嗣的问话武攸宁淡然一笑,“皇兄放心,还出不了岔子!”

    “不过”武攸宁话锋一转,“待会见了陛下,皇兄还是尽早将朝务揽回来的好,再任由李贤折腾”

    后面的话没说,但也十分明显。

    再由着李贤折腾,再大的家底也要败光了。

    “嗯!”武承嗣凝重点头,再不多留。

    与一众旧故拱手话别,准备入宫觐见。

    却不想,众人散去,有一人却是没走

    “豫王殿下留步。”

    武承嗣回头一看,认出是中书舍人张嘉福。

    也是他豫王府的党众,只不过没法和郑克义、武攸宁等人相比,较为边缘罢了。

    迟疑回转,“嘉福,还有何事?”

    张嘉福立时上前,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豫王此见陛下,切莫主动提及取魏王而代之!”

    武承嗣一愣!“何意?”

    只见张嘉福眉头深锁,“嘉福亦说不太清,只觉只觉似有蹊跷!”

    “陛下虽是把七万禁军安于城处豫王手中,可是”

    “可是,这毕竟是禁军戍卫,早晚是要交出去的。”

    “反观魏王,排挤豫王旧故,却是顶走一个,他补一个!是实打实的增强朝中势力!”

    武承嗣点了点头,张嘉福说的没错,这段时间,确实是李贤得了不少的便宜。

    自我安慰道:“他再怎么折腾,也无法与我们抗衡吧?”

    不想张嘉福断然摇头,“非也!”

    诚然看着武承嗣,“表面上看,魏王自然不可与殿下争。”

    “但是,殿下别忘了”

    “这可是没算上狄仁杰、岑长倩、豆卢钦望等老臣的情况下啊”

    “这几位老臣现在虽无立场却不代表以后没有立场。”

    “更别说如今魏元忠和李千里已然回朝,李多祚此次交割军权,定是去吐蕃把老将黑齿换回来。”

    “毕竟黑齿常之一把年纪,又深得陛下恩宠,不忍其在吐蕃苦寒之地过冬。”

    “如果这些人也向着魏王那边”

    “!!!!”

    武承嗣一惊!

    看怪物一般看着张嘉福。

    心说

    行啊!早怎么没看出来,这张嘉福颇有几分才智啊!!

    让他这么一说,那李贤

    还真有与之一抗的资本?

    别说,还真有!

    如果狄仁杰、岑长倩等人,再加上魏元忠、李千里、黑齿常之都站在李贤那一边,那李贤还真有与武承嗣一较高下的底蕴!

    想到这里,向张嘉福一拱手,“嘉福所言极是!本王却是疏忽了!”

    张嘉福闻之一笑,“殿下说的哪里话,没有殿下的知遇之恩,哪有嘉福今日?”

    “嘉福只是提醒殿下,见了陛下,务必多留一个心眼儿!”

    “好好好!”

    武承嗣连连点头,告别张嘉福向大内而去!

    武则天在两仪殿接见武承嗣。

    两仪殿属于皇帝办公和休息两相结合之处,位于太极殿边上。

    常朝之时,皇帝掖门听政。逢大朝年节还有皇家大典则太极殿高坐。

    一般的时候,则是在两仪殿,与朝臣会务。

    当然也不像后世电影剧中所表那般正式。

    两仪殿中,向来放松,皇帝与大臣对坐,喝着茶聊着天就把国家大事给定了。

    当年武则天初入宫门获封才人,就是在两仪殿侍奉太宗。

    当然,这个侍奉可不是陪李二睡觉。

    其实,后宫之中,除了一后四妃九嫔。算是皇帝的妻妾。

    之后的什么才人、绣女、采女与其说是皇帝的后宫佳丽,倒不如说是后宫的女官,也就是管理者。

    因职位不同,职责也不尽相同,武则天当年就是两仪殿中,婢女宫人的头头。

    负责太宗起居,还有日常侍奉。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能对太宗治国理政、管束臣子的手段知之甚详,为她以后执政打下了基础。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李治被立为太子之后,李世民将之留在两仪殿日日教导,并把武则天派到李治身边伺候。

    二人才能擦出火花。

    使得武则天进了感业寺成了尼姑李治依旧忘不了。

    所以说两仪殿

    从某个角度来说,对武则天有着非凡的意义。

    她从这里开始了宫廷生活,也从这里迈出了女主天下的第一步。

    此时,老太太坐在偏殿的书房里,轻轻的抚摸着面前的桌案。

    这张桌案

    太宗坐过,高宗也坐过

    之后,又是她坐了几十年。

    “唐兴于此却也在此归周!”

    武则天脸上升起一丝戏谑,抬头看着面前的武承嗣,“侄儿你说我大周又何去何从呢?”

    武承嗣:“”

    武承嗣有点蛋疼,心说,你把它传给我不就得了?

    面上却是拱手道:“侄儿不才!愿保大周盛世永昌!”

    “保姑母千秋万代!”

    “哈哈哈哈!”武则天闻之笑了!

    长嘘一声,“傻孩子哪有什么千秋万代?”

    老目之中尽是沧桑,“朕也是人”

    “是人就难免一死啊。”

    武承嗣:“”

    武承嗣再次无言,也许是老太太这次真的病的厉害,怎还伤春悲秋起来?

    “姑母保重凤体,大周朝还离不开您啊。”

    只见武则天扶着桌案坐下,突兀道:“是啊还有大事未完。”

    不等武承嗣反应,老太太又问了一句,“李多祚与李千里还没交割完吗?”

    “回姑母没有。”

    “哼!”老太太略有不悦,“朕不上朝,他们做事也拖拉起来了!”

    “回头你告诉李多祚,让他不用交割了,直接上路!”

    声调渐高:“不就是嫌吐蕃苦,不想去换黑齿吗!?”

    说着说着,老太太又抬头看向武承嗣,“你那七万人马,也好早此与成王交割了事。”

    “尊旨!”武承嗣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