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3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明白了,吴宁现在全都明白了。

    “所以,陛下让贺兰敏月假传有了身孕,并且幽闭宫中数月,甚至连贺兰家都不知道?”

    “打算等陛下偷偷把孩子生下来之后,归于贺兰敏月名下。待日后时局好转,再做计较?”

    武则天点头道:“是敏月主动提出来的。那孩子懂事,知道为朕分忧。”

    “陛下封禅嵩山之举,也是为了掩盖身孕,而临时成行的吧?”

    “正是。”武则天再次肯定了吴宁的猜测。

    “不借远走嵩山的机会,既避开宫中耳目,又少与朝臣接触,哪里能瞒得住啊?”

    “呼”

    吴宁长出一口浊气,现在什么都对上了,这个困扰了他十年之久的秘密终于揭开了。

    那么,就只剩最后一个疑点。

    看着武则天,“那到底是谁杀了贺兰敏月?”

    只见武则天缓缓遥头,“朕也不知道!”

    “嗯?”吴宁瞪眼,“陛下也不知道?”

    “不知道。”武则天面色凝重,“即使查二十多年,朕依旧没查出是谁下的手!”

    “而且”

    “而且,先是敏月被毒杀,朕不得不把你送出宫去。之后还不到一年,李弘也离奇死去。”

    “之后又是敏之接连受到诬陷。朕见势不妙,恐其与敏月和弘儿一般遭受不测,不得不把他贬出京城,以求万全。”

    “那么短的时间内,朕身边最亲近的人接连出事,朕怀疑都是一人所为。”

    “会是谁!?”

    吴宁心中升起疑问。

    。

    今天加更这位,不是盟主,却被苍山排在了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

    他是陪伴苍山最久、最长情的一位兄弟。

    虽然已经一年多没有聊过天,可他依然每天都在支持苍山。

    因为一天一块钱的打赏,他坚持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没有一天间断。

    谢谢你,兄弟!

第四四五章 值得守护(二合一)() 
当年旧事终于有了眉目。

    武则天怀了身孕,可是,又不想因为这个孩子而放弃得来不易的权力,所以只得由贺兰敏月假孕,来暂时隐瞒这个孩子。

    但是,就在武则天还没生出这个孩子的当口儿,贺兰敏月突然死了,这个孩子也一下子失去了合法的身份。

    无奈之下,武则天只得将其送出宫去,也就有了后来一连串的悲欢离合。

    只不过,吴宁现在想的是,那个害死贺兰敏月的人到底是谁?

    对此,武则天也唯有摇头苦叹:“不知道!朕查了二十多年,亦不得而知。”

    看着吴宁,“是不是觉得,朕身为皇帝,却连罪首都找不出来,很是没用?”

    “可是没办法,因为皇帝也有皇帝的无奈!”

    武则天的眼神变得沧桑。

    “世人只道皇帝乃万民之主,号令天下无所不能。可是,这天下间,也有皇帝无法撼动的规则啊!”

    “天下!不光是民生百姓,更不只是万里山河!!”

    看着吴宁,“天下和你的江湖一样,也是人情世故,也是处处制衡。”

    “因为天子之责不是掌管天下,而是平衡这个天下。”

    虚手一指太极殿上,“这个朝堂上的宰相、权贵,虽尊朕为天子,为朕命是从,可是,也有朕管不了的地方,也有联无能为力之时。”

    “更不能感情用事,想怎样就怎样。”

    说到这里,老太太顿了顿,生怕吴宁听不进去。

    显然是动了教导之心,继续道:

    “就好像二十多年前,明知敏月枉死,敏之蒙冤。可是,朕还是不能声张此事,更不能为敏月报仇,甚至还要顺着某些人的意思,把敏之驱逐出京。”

    “再比如十年前,下山坳之难。朕也知道承嗣在其中并不清白,可是,朕还是不能为了一个生死不明的你而不顾大局。”

    “你说,朕能怎么样呢?多少朝臣依附于承嗣门下,朕若加罪于他,这个朝堂又得乱成什么样子?”

    “还有!”武则天的声音渐渐变得严厉。

    “还有这次的沙州罪营,你不应该去!”

    “凭你的才智,从朕封你为长宁郡王的那一天开始,就应该明白朕的心意。”

    “你就不能义气用事。为了几个罪卒。而不顾大局!”

    见吴宁不说话,老太太又生怕刚缓和的关系,因自己的几句责备而僵住,摆手道:“罢了罢了,仅此一次!”

    “你是聪明人,下次当不会做这种傻事。”

    “朕朕也不会提醒你第二次,你好自为之吧!”

    “”吴宁沉默着,感受着武则天既有责怪,又不敢深说的那种纠结。

    淡然一笑,“可是,如果有下次,我依然会去救。”

    “你!!”

    老太太一瞪眼,这孩子得寸进尺吧?

    却不想,吴宁诚恳地看着武则天,“即使不是罪营与我有恩,即使和我个人毫无瓜葛,我依然会去救!”

    “而且,不惜一切代价!”

    “”武老太太怔怔的看着吴宁,满眼不解,“为什么啊?”

    “呼”

    吴宁长叹一声,看着太极殿,看着大周朝堂。

    “陛下,你对着这个朝堂几十年了,可曾想过,百年前千年前”

    “那个时代的朝堂,他们在这个朝堂上是什么样子?议的又是什么?”

    老太太一滞,顺着吴宁的目光看过去,“可能和现在一样吧!无非就是百姓地吃得饱,还是吃不饱;疆域大,还是小的问题。”

    “是吗?”吴宁微微皱眉,“那真的太可惜了。”

    “可惜什么?”

    “可惜他们和陛下,都差错过了最精彩的东西。”

    “什么东西?”

    “魂魂魄!!一个民族的魂魄!”

    不等武则天反应,吴宁看向武则天。

    “陛下想没想过,大汉之强,四海颤栗。可是到了大唐,纵使大唐疆域远胜两汉,却也只能得一个盛唐之名,永远也称不上一个‘强’字?”

    “”

    武则天沉吟着,“想过!”

    做为皇帝,怎么会不与前人比较?吴宁的这个问题,武则天确实想过。

    “也许,是大唐的皇帝不复两汉之勇吧!”

    太宗确实文韬武略,可是和汉朝的那几个帝王相比,在武功上还是差了一点。

    之后的李治更不用说,甚至她武则天也远远比不上前人。

    “是做皇帝的,失去了霸者之心啊!”

    “不!”吴宁摇着头,眼神坚定,“是这个民族,都失去了霸者之心!”

    “嗯?”武则天皱眉,“何意?”

    吴宁道:“陛下何时听过,秦汉以前,有四边夷狄敢进犯中原?”

    “没有!”吴宁摇头,“一次都没有!”

    “只有我们中原人把匈奴打的几近灭种,把百越打的姓氏无存,把羌人驱逐到天山以西,把天下富庶之地尽收囊中!”

    吴宁瞪着眼,“即使经过了汉末乱世,中原百姓凋零,四野皆空。让夷狄有了趁虚而入的机会。”

    “可是,尽管如此,依旧有冉闵屠尽胡人的霸气。有杀胡军,有从不低头,誓与蛮夷抗争百年的坚韧。”

    “”

    武则天静静地听着,细细味品着吴宁的话。

    “却有几分道理。”

    “可是”老太太抬头,“这份霸气,不是还在吗?”

    大唐、大周都不差,比两汉差些,但差的绝不算多。

    只闻吴宁道:“现在差的不多,可是以后,就说不准了。”

    “哦?”武则天面露不信的神情,“不见得吧?”

    吴宁一笑,“陛下别不信,宁绝非危言耸听。”

    “因为,失了这一腔热血,非是我们失了根本,忘了祖宗的教诲,而是因为疆域越来越大决定的。”

    “疆域?”

    武则天颇为意外,关疆域什么事儿?照吴宁这么说,那两汉控制的疆域也不小,不也失了这一腔热血?

    “不是的。”吴宁细说起来。

    其实他所说的这个疆域,不是什么山河图上的疆域,而是指汉人实际控制的疆域。

    人们只叹汉唐版图之大,但却不知道,其实在唐之前,地方大是大,可是实际控制的区域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就拿两汉来说,看上去控制着西域、云南,还有岭南。

    可实际上,向大汉交税,由汉朝直接管辖的地区,和春秋战国时期没什么大的区别,主要还是黄土高原到华北平原一线,四川盆地到江淮流域。

    剩下的什么西域、东北、云南、贵州、两广,看上去也是大汉国土,可是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掌控,只停留在名义和军事上面。

    岭南、云贵设府不设兵,派去的官员也都是政治犯。

    西域也是只有都护府和兵屯。

    也就是说,朝廷需要费心管理的区域,也就是中原这一小块儿。

    从国家的角度出发,地方越少,就越不复杂,不需要什么太过高深的管理艺术。

    有法可依,有忠孝礼义廉的简单约束,就够了。

    这就是外儒内法的核心思想。

    那个时期,也就是到了唐代之前,管理上的难度很少,反而是开拓之心更盛。

    所以,在大唐之前,汉人还始终保持着对外扩张的,还有那股子拼劲儿。

    用外世的话说,那时的汉人是创业阶段,干劲十足。

    可是到了唐代之后呢?

    随着中原对云贵、两广,还有东北、西北地区的掌控力越来越强。

    也就是说,在这个交通、信息都极不发达的时代,要想控制越来越大的疆域,所付出的管理成本自然就越来越大。

    原来那套只靠自觉的管理办法,已经捉襟见肘。

    于是,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儒家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也就是加强版的外儒内法,开始占领高地。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朝廷派出去的官员越来越远,最远的可能相隔万里,通信又不发达,上个奏折都得一年半年的。

    那朝廷怎么保证政策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怎么保证派出去的官员不会生出二心?

    那就洗脑嘛,用儒家洗脑!

    一个人从一出生开始,学的就是礼义廉耻,忠君孝祖。

    忠孝礼义廉,这五个字儿甚至代替了宗教,上升到了信仰的高度,如同烙印一般伴随其一生。

    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这五个字的束缚和道德管制。

    那话说回来,这五个字好不好?对不对呢?

    好!也太对了!

    这就是汉人高明的地方。

    要问世界上有那么多辉煌的文明古国、璀璨文化,为什么只有华夏文明传承到了今天?

    那是因为,我们懂得记录历史来延续文明,懂得用“忠孝礼义廉”这五个字来凝聚国家。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放在别的民族面前,那就是一个违命题,因为分久了就必没合。

    只是华夏,才可以拿这句话当做真理一般,信奉至今。

    那么,外儒内法既然有用,又是不是无一弊端呢?

    当然不是!

    作为一个后来人,其实不用刻意看,只从儒教真正兴起的这个时间节点为界,看看前后两边的差距,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