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獒唐-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兰敏之身上,还背着数条罪状呢!”

    “嗯!!?”武老太太神情终于有变,恶狠狠地瞪了武三思一眼,转瞬即逝。

    随之又恢复平静,继续不说话。

    老太太其实也很意外,她没想到,登基第一天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居然就是这件事。

    她在思考,会是谁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的呢?

    。。。。。。

    “缉拿却是有些过了。”武承嗣顺着武三思的话接过话头儿。

    “当年重判敏之,姑母大人也是迫于朝堂重压,不得以而为之。如今敏之容貌尽毁,谁也认不出他来,咱们自家人又何必那么较真呢?”

    “依承嗣之见。。。。。”

    上前一步,试探性地问向武则天。

    “要不,派人把敏之先接回来?最后如何处置,也好从长计议嘛!”

    武则天:“。。。。。。”

    老太太还是不说话,可是听了武承嗣之言,神情却是变了。

    心道:接回来。。。。。似乎也不错。。。。。。

    至少那个混小子在自己眼皮底下,省着他招惹什么商妇,丢尽祖宗的脸面。

    。。。。。。

    。

    。

第一八九章 接回来() 
武则天心中渐有认同,觉得武承嗣提议把贺兰敏之和吴宁接回京的建议也不失一个办法。

    可是,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不动声色地看了在场众人一眼。

    “承嗣之请,你们怎么看?”

    “。。。。。。”

    太平一阵沉默,未敢出声儿。

    她毕竟不像另外几人那般老到,一听要把吴宁接进京,一时之间,却是分不清好坏。

    可李旦则不然,老太一开口,心思电转,第一时间就开腔了。

    拱手道:“儿臣有几句肺腑之言,陛下若是不喜,还望莫怪!”

    “你说吧!”

    只见李旦神态一苦,哀思之情尤上眉梢。

    “敏之兄长。。。。。毕竟是咱们自家人,陛下难道真的要大义灭亲吗?”

    “如今他落得如此下场,就算当年真的有错,却也是还的足够了啊!”

    诚然下拜,“还请陛下网开一面,饶恕兄长之过吧!”

    “母亲。。。。”李旦抬起头,动容处已是眼中含泪。

    “母亲!!!把敏之兄长接回来吧!有什么事是咱们自家人坐在一处不能解决的呢?”

    一旁的武三思看得眉头一紧,不得不出言道:“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可是,相王也不能不把敏之待罪之实考虑进去啊!”

    “万一走漏了风声,让朝中那些言官知道了,那岂不是陷姑母于不法?”

    “话怎么能这么说?”李旦有些急了,瞪着武三思,“难道三思兄长忘了当年的情谊吗?”

    武三思大窘,忙道:“相王别急,我。。。。。。我也不是那个意思,这不是都在想办法嘛。”

    武则天见二人有继续争辩的意思,“好啦。。。。。”

    极是不悦地横了武三思一眼,这才对李旦道:“你呀,与你那显皇兄一样,生性懦弱,公私不分!”

    “事关王法纲纪,岂容儿女情长!?”

    训完了李旦,老太太又转向武承嗣。

    话锋一转:“不过,承嗣与旦儿说的也没错,毕竟是自家人,还是先接回来吧!”

    得!

    老太太特么骂着李旦公私不分,结果事还是照着李旦说的,原封不动地办了。

    武三思翻着白眼,他算是看出来了,合着就他一个傻子,就特么他心急?

    而另一边的武承嗣,此时心已经沉到了谷底。

    接贺兰敏之回京的主意是他提出来的,而且,武承嗣耍了个心眼儿,在不明白老太太到底是何心意的情况下,他用了一个“接”字。

    接贺兰回京!

    他是想探一探老太太的底细。如果武则天对贺兰敏之,包括那个孩子心存恶念,那老太太一定听得出来这个“接”字用的太过亲切,进而一定会表态出来。

    而如果老太太也是这么想的,那就像现在这样儿,顺着台阶,不加掩饰地要把贺兰敏之接回来。

    “那派谁去接?”

    这又是个问题。

    武则天显然不想弄的满朝皆知,所以一定得是亲信。又得是让贺兰敏之信认识,肯安心跟着回来的人物。

    想了半天,武三思灵机一动,“要不,让来俊臣去吧?”

    呸!!

    说完他就后悔了,恨不得抽自己两下。

    出的什么馊主意,今天还不够傻吗?

    果不其然,武老太太一听武三思举荐来俊臣,立马又瞪了他一眼。

    这么一会儿工夫,武三思已经被老太太瞪了三眼了。

    “来俊臣。。。。”武则天不咸不淡地嘟囔道,“那接回来,干脆就直接扔到大理寺算了。”

    武三思一听,老太太这是动怒了,慌张拜倒,“三思不敢!!三思有些欠考虑了。”

    “行了!”武老太太有些不耐烦,转头看向武承嗣,“承嗣啊,既然主意是你出的,说明你还念及当年的兄弟之情,实属不易。”

    “那就你去吧!”

    “我?”武承嗣一怔,“臣。。。。刚从房州回来,这么快又去,怕是不合时适吧?”

    “不碍得!”武老太太一摆手,“不一定非要去房州。”

    “前几日,狄仁杰不是报蜀中有个排帮,聚匪占江,请求用兵剿灭吗?”

    “朕调两千金吾卫与你,以剿匪督战之名南下,走过房州的时候,把那舅甥二人接回来便是。”

    武承嗣无法,只得从命:“遵旨!”

    武则天这时则转向太平,“你可有何话说?”

    只见太平下拜,声色冷淡,“儿臣无话说,全听母亲一言决断!”

    心中却是暗暗冷笑,母亲的心意是好的,可是,你看看这一张张真假难辨的嘴脸!?

    吴宁进京干什么?他无根无屏,就只凭老太太一腔不能公诸于世的宠爱,他就算多智近妖又能怎样?斗得过这些牛鬼蛇神吗?

    兴致缺缺地对武则天道:“母亲若无他事,女儿便退下了。”

    “嗯。”武则天点头,“舟车劳顿,去休息吧!”

    “你们也都下去吧!”

    。。。。。

    ————————————

    太平公主回到寝殿,又沉思良久,最后终于决定,给吴宁写一封长信。

    她了解吴宁,所以,来不来京城,她不能替吴宁做主,母亲也不能做主,还是让他自己来决定吧!

    把信交给亲信近侍,“日夜兼程,送到房州!”

    。。。。

    与此同时,武三思、武承嗣,还有李旦三人并肩走出武皇内宫。

    “你们说奇怪不奇怪?”武三思闲聊天,与李旦和武承嗣话起了家常。

    “奇怪什么?”

    只见武三思似有深意地看着武承嗣,“姑母是怎么知道。。。。”

    “贺兰敏之和吴宁是舅甥关系呢!?”

    “!!!”武承嗣一怔。

    对啊,今日他上禀房州丑汉就是贺兰敏之的时候,可是没提吴宁与他是舅甥相称。只说丑汉身边有一少年,整十六岁!!

    可是,刚刚武则天让他去接贺兰敏之和吴宁的时候,分明说了一句:“把那舅甥二人接回来!!”

    “这。。。。。”

    武承嗣心绪更乱。

    “呵!!”只闻武三思玩味遥头,“真是想不通啊!”

    “难道。。。。。。姑母早就知道那二人在房州?”

    “呵呵,想不通想不通!!”

    “算了!不去想了!”

    说着,朝李旦与武承嗣一拱手,“二位原谅则个,三思尚有公务在身,先走一步。”

    说完,大步急走,留下武承嗣在那儿想啊想啊,想的脑仁儿疼。

    。。。。。。

    ,

第一九零章 最后的阻碍() 
武三思一走,等到二人行至宫中岔路,一面是出宫的正道,另一方向则是李旦的东宫。

    武承嗣还在那儿纠结,也不和李旦话别,径自呆愣愣地往前走。

    却猛的听闻李旦一声呼唤,“豫王留步,旦有几句话要与豫王分说。”

    。。。。。。

    “啊?”

    武承嗣茫然回头,却是发现已经走出十来步了。

    折返回去,“相王有什么话说?”

    只见李旦低头沉吟,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方道:“有几句肺腑之言。”

    “直说无妨。”

    “唉!”李旦长叹一声,“想来兄长也算是看着旦长大的,旦说几句不该说的话,兄长莫怪!”

    “。。。。。。”

    武承嗣眉头一皱,心说,你今天怎么净说不该说的?

    这不废话吗?李旦今年才二十出头,而武承嗣都四十了,可不是看着李旦从娃娃长起来的?

    “这是怎地了?弟今天怎么这么反常呢?”

    李旦一笑,“许是听闻敏之兄长还活着,心生感慨吧!”

    不再废话,直言道:“弟也就不与兄长绕弯子了,我这个东宫住不长的。”

    “啊!?”武承嗣更惊,完全不明白李旦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实话与兄长说吧,这是弟与母皇事先商量好的。为了稳住朝局,弟不得不暂居东宫,行太子之实。”

    “可是实际上。。。。”

    李旦苦笑着摊手,“兄长应该最了解小弟,我。。。。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武承嗣慌了,下意识左右张望,生怕别人听了去。

    “你。。。你与我说这些做甚?”

    “兄长莫慌,这里没有外人。”

    李旦显得镇静许多,“弟说这些,其实是想告诉兄长。”

    “母皇说的对,弟生性怯懦,儿女情长,根本不是继承大统的那块料。”

    “今日与兄弟明言,也只是为了让兄长安心。”

    “弟!!无意储位之争!”

    说到这里,朝着武承嗣深施一礼,“将来是承嗣兄长,还是三思兄长,亦或是。。。。”

    “亦或是别人,皆与旦无关。言尽于此,旦先告退了。”

    说着,退步而走,回他的太子东宫去了。

    “。。。。。。”

    武承嗣定在那里,望着李旦的背影思索甚久。

    李旦在干什么?

    愚蠢的“肺腑之言”!

    他真的以为,凭几句话,我就会信他?就会在储位之争中把他忽略到一边儿?

    天真!

    武承嗣自认,还不会因为李旦的几句话,就被之蒙蔽。

    他甚至觉得有几分可笑,如此拙劣的表演,居然也想骗过他武承嗣?

    可是,他却一点都笑不出来。

    李旦所说,无心储位也许是假的,说自己不是那块料,也不是本心。

    但是,李旦的那段话,有一句话却是真的。

    他说:他与老太太商量过,只是暂居东宫,稳住朝臣,老太太另有人选、

    李旦胆子再大,也不敢拿老太太来哄骗于他。

    所以,这句话是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那个人选是谁?谁会是下一个东宫之主?

    不知为何,武承嗣又想到了吴宁。

    是了,一定是了!!

    如今所有的疑问都已经清清楚楚,所有的不合理,也都找到了合理的解释。

    武则天早就知道吴宁在房州,所以她才会一连三道旨,所以她才会对吴宁的《醒世方》看重有嘉。

    所以,当得知吴宁欲娶商妇的时候,才会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