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光弼这是在用长子向李瑁表示感激与忠心,自此以后,李光弼与李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李瑁抚掌笑道:“光弼如此待我,本王必不相负,本王向你承诺,蓟州侯只是一个开端,将来本王若是能够如愿,你就是我大唐异姓王,忠义就是我大唐的蓟国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大唐侯爵,每代递减,三世而斩,大唐立国至今百余年,还从未出现过世袭罔替的爵位,这也是李瑁对于李光弼的承诺。

    李瑁欣然拉过一旁的李忠义,摸了摸他的头顶,指着杨玉环鼓起的小腹道:“王妃腹中便是你的义弟,也是你将来要辅佐的君主,将来你要与他共同进退,相互扶持。”

    李忠义虽然年纪尚幼,还不知道李瑁的话意味着什么,但他还是盯着杨玉环的小腹,郑重地点了点头。

    自此,辉煌数百年的大唐国史上,最为显贵公爵就此初现端倪。

    十余年后,大唐的辽东之地多了一座蓟国公府,就此镇守北地数百年,保大唐北疆安宁,屹立不倒。

第142章 八姐乔迁() 
自打入了天宝年后,唐皇李隆基越发意满,看着已然繁华昌盛的大唐,常以汉武唐宗相比,虽然雄心犹在,但理起事情来已比往昔随性许多,他对杨家人的态度便是最好的明证。

    杨钊善于溜须拍马,颇有几分算计和小聪明,能厘清财货,得到了李隆基的赏识,由李隆基亲自赐名杨国忠。入京不过数年,已经由度支郎升任正四品户部左侍郎,秘书丞,加侍御史衔,特赐金鱼袋,一身兼十余官衔,其晋升之快叫人咋舌。

    杨家一同入京的几位姐妹更是如此,大姐杨玉佩受封从一品韩国夫人,八姐杨玉珠受封从一品秦国夫人,而小妹杨玉环早已贵为正一品寿王妃,故而未另行册封。

    杨家的几位堂兄弟杨铦、杨锜等人也俱为朝中的要员,手握实权显赫异常。近几年来,杨氏一族的风头甚至还在李瑁之上。

    杨家因杨玉瑶一人得道,故而鸡犬升天。杨家乍得高位,底蕴和素养都还欠缺地很,一时得意,难免忘行,他们常常在长安城中做出许多欺贫霸弱的行径,引得许多民怨,但有司碍于杨玉瑶的面子和杨家的权势,俱都选择无视,敢怒而不敢言。

    百姓对杨家之人颇有埋怨,将杨玉佩、杨玉珠、杨国忠、杨铦、杨锜五人并称为五杨,走路行车俱都避之,不过好在李瑁名声不错,杨玉环又嫁入寿王府已久,之前并无乱纪之事,故而没有被纳入五杨之列。

    李隆基待五杨极好,时常赏赐金银财货,动辄数十万贯,五家均是如此。

    天宝二年春,秦国夫人杨玉珠强买兵部韦嗣等人的旧宅,推了韦家的旧屋,在他家的地基上营建自己的新宅。

    杨玉珠的新宅征调朝野工匠合计三百人,费钱近二百万贯,历时两载,一直到了天宝四年的冬天方才建成。

    杨玉珠新宅落成,长安城所知者甚多,许多长安权贵都上门拜访,恭贺乔迁之喜,杨玉环是她的堂妹,自然也在此列。

    之前李瑁曾听杨玉环提过,八姐的新宅所费甚巨,华美非常,李瑁一开始还未曾放在心上,但当他来到夫人府的时候,这才意识到杨玉环的话中之意。

    秦国夫人府占地百亩,广厦千间,雕梁画栋,其中的布置可谓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论起面积和精美,甚至还在李瑁的寿王府之上。

    区区一个杨玉珠的府邸就能有如此规模,殊不知等到五杨的府邸全部落成,连城一片时那是何等的气象了。

    “八姐进京不过数年,便能如此豪富,也不知这一砖一瓦中有多少民脂民膏了。”李瑁进了崔府的正门,看着眼前连绵数百里的屋舍,轻声叹道。

    杨玉环轻轻抵了抵李瑁地手臂,小声提醒道:“秋郎慎言,我们比较是来恭贺八姐的,还是别叫她听见的好。”

    李瑁笑了笑道:“娘子放心,为夫心里有数。”

    李瑁和杨玉珠的初次见面还是在剑南节度府的府衙之中,甚至还发生一段风流韵事,不过后来李瑁虽谈和杨玉珠也都见过几面,他们两也都很默契地选择了遗忘此事,仿佛完全没有发生过一般。

    不过李瑁和杨玉珠见面毕竟有些尴尬,此番若非杨玉环拉着,李瑁是不愿来的。

    等李瑁和杨玉环走到正堂前,此事堂内堂外以及聚集了许多人,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站在门前的安禄山了。

    杨玉瑶正是得宠,此番杨玉珠乔迁安禄山自然是要来恭贺的。

    “范阳、平卢节度使安将军贺秦国夫人乔迁之喜,贺礼五万贯,辽参百颗,珍珠三百粒。”

    安禄山将手中的礼册交到管家的手中,便迈步走了进去。

    李瑁摆了摆手,紫竹也上前将寿王府的礼册递了上去。

    那八姐府上的管家一见礼册上面的署名,顿时精神一震,小跑着走到了李瑁地身旁。

    “小人参加寿王,参见寿王妃。”管家躬身一拜,恭敬地将李瑁和杨玉环引到了门内。

    “寿王,寿王妃到,寿王府贺秦国夫人乔迁之喜,贺礼八万贯,蜀锦百匹,良田三百亩。”随着管家的一声高唱,正堂内外瞬间安静了下来。

    先前太子和亲王等人虽然碍于杨玉瑶的面子,也都派人送来了贺礼,但都自持身份,没有亲至。李瑁的尊贵虽在太子下,却在诸王上,以他的身份能亲自前来贺喜,也算是给足了杨玉珠面子。

    原本在堂内应酬的杨玉珠也亲自迎了出来,便走便笑道:“想不到我这小小的乔迁之喜,竟也能劳动王爷和王妃亲自前来,实在荣幸万分啊。”

    李瑁笑着回道:“八姐说这些话可就见外了,你与玉环乃是堂姐妹,咱们都是一家人,哪有什么劳动不劳动,都是应该的。”

    李瑁虽然对杨家的许多作为看不惯,但杨家现在毕竟仗着杨玉瑶的恩宠,势头正盛,就算是李瑁也不愿轻捋其锋,在朝堂上平白为自己树立政敌。

    杨玉珠得意地笑了笑,指了指四周的屋舍,对李瑁和杨玉环大大咧咧地说道:“此处便是我费时两载所建的新府,比起你的寿王府如何?”

    杨玉珠虽然因为杨玉环的原因,被册封为秦国夫人,但李瑁却贵为亲王,凤子龙孙,其实她能随意比较的,其实杨玉珠说话已经有些僭越了。不过杨玉瑶仗着杨家正得势,李瑁又是她的妹夫,没有好好思量罢了。

    李瑁环视了一眼杨玉瑶的府邸,笑着回道:“八姐的府邸奢华非常,布局精巧别致,独具匠心,我看着都是眼热地很啊。”

    李瑁全然不拿寿王妃和杨玉珠的府邸比较,只是一味地夸赞。

    杨玉珠仗人得势,本就不是什么聪慧明智之人,显然对李瑁的话颇为受用,一张如花般娇美的脸庞笑着回道:“殿下专会哄人,赚地人家开心。后面宾客还多,我恐怕分身乏术,就不陪你们了,你们自己四处走走便好。”

    杨玉环回道:“八姐,我们都是自家人,不必在意这么多,你快去招呼其他人吧。”

    说完,杨玉环挽过李瑁地手臂便进去了。

    李瑁走进堂中一看,也不得不感慨如今杨家声势之隆。

    这正园中非但与杨家交好的人家来了许多,就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中也来了许多官员,光是李瑁能叫得上名字的就有数十人。

    正如长安时下的民谣所唱:“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杨家之声势由此可见一斑。

    李瑁和杨玉环刚刚在园中找个地方坐下,门外便又响起了管家的唱名声:“清河县令贺秦国夫人乔迁之喜,贺礼。。。”

    管家唱名唱到一半,忽然顿住了嘴,紧接着,门外便响起了一阵嘈杂声,似乎是起了冲突。

第143章 以卵击石() 
李瑁坐在园中,依稀听着园外的动静,似乎是来人和杨家的仆从起了冲突。

    李瑁不禁心生好奇,这杨家近来声势极劲,颇受朝野关注,就连李瑁这样的亲王都要让她三分,何况是旁人?到底是谁竟敢在杨玉珠的宴席上生事?

    李瑁招了招手,唤过一个在园中管事的丫鬟,问道:“你可知园外发生了何事,怎的这般吵闹?”

    杨家的许多管事丫鬟都是杨家人从蜀中带出来的,仗着杨家的势,一个个心气也大得很,甚至连寻常的官员都不大愿意搭理。

    不过李瑁极是皇子又是杨家的姑爷,自然与旁人不同,管事丫鬟一听了李瑁的传唤,急急忙忙地就走了过来。

    “启禀殿下,娘娘,今日夫人乔迁,本是大喜之事,可方才园外来了个七品的县令,送来的礼单上面什么都没有,就是一块破瓦片,您说气不气人,这不是故意叫夫人难堪嘛。”管事的丫鬟恭敬地回道。

    李瑁听着丫鬟这么说,心里倒是来了兴致,他倒想看看这个敢和杨家对着干的县令是个什么人物。

    “哦?竟还有事情,本王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如此放肆。”李瑁拉过杨玉环的手,一同往园外走去。

    李瑁走到园外,园门外已经站了十多名手持棍棒的府中家奴。

    一个三十来岁,气度儒雅的中年文士正被气势汹汹的家奴们拿棍棒压着,跪在地上。

    “我了个仙人板板,你们这群闷墩,砍脑壳的,见不得老娘过地巴适,信不信老娘两篾片片科到你身上。”

    杨玉珠本就是蜀人,一时怒急之下蜀地骂人的乡话俚语就被她搬了过来,指着这中年男子的鼻子破口大骂道。

    如今说来她杨玉珠也是整个长安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不给她几分面子,他办个乔迁喜宴连李瑁都亲自前来道贺,可以说是给她脸上添了不少光。

    可这中年男子偏偏在这时候进来裹乱,让她在众人面前丢尽颜面,她如何能不动怒?

    不过这中年男子似乎也没能听懂杨玉珠的蜀地方言,只是不屑地盯着她,往地上重重地啐了口吐沫。

    “祸国妖妇,枉你还是皇亲国戚。你修建自己的府邸强占了多少人家的家宅,克扣了多少匠人的工钱,强取了多少商户的木料石材。可能我滨之兄弟,寒窗苦读十余载,眼看便要金榜题名,竟也被你逼地走头无路,坠河自尽。这一块瓦片便是我从滨之兄的旧宅上取来的,我就是要当面揭穿你的嘴脸。”

    杨玉瑶强占民宅李瑁是知道的,她克扣匠人工钱,包括她强买强卖李瑁也都有所耳闻,但她逼死中年男子口中的滨之兄,害的人家投河自尽,这个李瑁却是不知的。

    此处毕竟是长安,天子脚下,竟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李瑁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悦。

    李瑁身旁的杨玉环见李瑁面色不悦,知道李瑁地心中已经对杨玉珠有些不满,她生怕李瑁给当场给杨玉珠难堪,弄得家族失和,连忙拉住了李瑁地手,放在了自己的小腹上,似乎是在告诉李瑁,看在孩子的份上不要插手此事。

    如今杨家确实势大,就连李瑁想要与他们作对都要掂量掂量后果。

    为了一个区区七品的地方县令开罪杨玉珠确实有些划不来,李瑁朝杨玉环笑了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会插手此事。

    杨玉珠今日被这中年男子这么一闹也大失颜面,他恨恨地盯了他一眼,对院中的家奴吩咐道:“来人啊,这厮胡说八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