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安风-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是见到了。”李瑁点了点头,脑海中想起了早间荒唐的一幕。

    “那三姐近来可好?”毕竟是姐妹,杨玉环对她倒也颇为关心。

    李瑁笑了笑,回道:“三姐如今可是三千恩宠集于一身的贵妃娘娘,父皇待她极好。”

    听见李瑁的回答,杨玉环脸上露出了笑意:“我们姐妹几人就属三姐心气最高,当初我嫁给秋郎三姐可没少置气,如今好了,三姐成了贵妃,那想必。。。嗯。。。”

    李瑁按捏的手不老实地往下挪了挪,触碰到了杨玉环的某些地方,杨玉环竟不自觉轻呼了出来。

    “秋郎,你做什么?”杨玉环回过头,双眸如水,一脸幽怨地看着李瑁。

    李瑁稍作惩戒般地轻轻打了下她的翘臀,特地嘱咐道:“三姐虽然做了贵妃,但她的野心却不止于此,以后你同她讲话需得留个心眼,保持些距离,切莫像以前一样交心交底了。”

    杨玉环见李瑁一脸严肃的样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三姐和玉环再亲,也只是堂姐妹。秋郎才是玉环的丈夫,是真正的一家人,我自然是听秋郎的。”

    李瑁听了杨玉环的话,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意。

    杨玉环和杨玉瑶心性不同,杨玉环心性平淡,所求的不过是丈夫的疼爱与陪伴,而杨玉瑶的心性却高傲地多,她所求的是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权力,有时甚至有些不择手段。

    两人又聊了会儿宫中的事情,过了片刻,门外响起了紫竹的声音:“殿下,紫竹求见。”

    “进来。”李瑁拿起床头的竹书记年,一副端正的模样。

    紫竹手中拿着一份烫金请帖缓步走了进来。

    “殿下,方才宫中送来了今年曲江春宴的请帖,您看一下。”紫竹双手递上了请帖。

    所谓曲江春宴便是在长安曲江边宴请朝中权贵重臣,以寓一年太平,风调雨顺。

    曲江春宴乃一年之始,颇为重要。

    李瑁从紫竹手中接过请帖,大概看了看,问道:“往年春宴俱是由礼部操办,怎么这帖子却是从宫中送出的?”

    紫竹回道:“方才送信的中官说了,此次的春宴与往年不同,不由礼部操办,而是由贵妃娘娘亲自操办。”

    李瑁手中拿着这份烫金请帖,脸上的神色越发凝重。

    以杨玉瑶无利不起早的性子,她绝不会无缘无故地做这件事。

    李瑁稍稍想了想便猜到了杨玉瑶的目的:借举办曲江春宴在百官面前露脸,以此成为伸手朝堂的第一步。

    三日后的春宴越发有趣了,李瑁手指轻轻敲打着请帖,嘴角露出颇耐寻味的笑意。

第32章 曲江春宴() 
曲江,又名曲江池,坐落于长安城东南隅,前后约莫两坊之地,方圆数里俱是大唐皇家园林的所在。

    时值仲春,正是新柳抽芽之际。曲江池畔,连绵数里满是绿茸茸的一片,随风飘扬,宛若少女挥袖,舞迎来宾。

    而在曲江的南岸,则是傍水而建的芙蓉园。芙蓉园头枕曲江,背靠城墙,占地三十顷,周回十七里,此次的曲江春宴便是在芙蓉园举行。

    此时太阳虽还未下山,天边还有些亮光,但芙蓉园正中的紫云楼已经点上了灯火。

    紫云楼乃是此次春宴的主宴厅,高逾三丈,纵横百米,玉楼金殿,磋峨高耸,可容纳千人同饮,相聚一间。

    李瑁入园时,时辰尚早,还未到登楼的时候,于是李瑁在宫女的指引下到了一侧的彩霞亭等候。

    彩霞亭中,李瑁背倚栏杆,孑然独坐,迎面感受着自河面吹来阵阵凉风,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紫云楼,双眼充满了虔诚。

    夕阳下,紫云楼恢弘大气,庄严磅礴,宛如一座无法逾越的山岳,矗立眼前。楼顶的琉璃彩瓦在霞光的映射下,闪耀生辉,散发出醉人的七彩光芒。

    紫云楼下,京中群臣已经陆续赶抵。园外,各家各府车盖云集,人流如海;园中,遍地锦绣,衣冠禽兽,放眼望去尽是朱紫色的一片。

    天上地下,园里园外,仿佛一副彩墨泼就的画卷,向世人展示着大唐盛世的荣耀与光辉。

    嗬!

    这就是大唐,名传天下的泱泱大唐,这就是真正的大唐荣耀。

    寻常人见了这一幕,无非兴叹两句盛世繁华,国泰民安,但在李瑁眼中,这却是他骨子里最深处的骄傲,除了他,谁都无法理解,“大唐”这两个字到底代表着什么!

    它代表着华夏历史最华丽的篇章,代表着中国文化最绚烂的重彩,代表着炎黄子孙最夸耀的自豪!

    若较国强,或有秦汉;但论盛世,必言大唐。

    这就是李瑁想要拥有,想要保护的东西。

    他既来了这里,那便要阻止悲剧的发生。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再所不惜。

    伴随李瑁无声的感叹,随着时间缓缓流逝,终于到了登楼的时候。

    紫云楼共计上下四层,每层均设宴设宴百席。其中最上一层位次最高,列席之人除了皇帝和贵妃外,便是是亲王勋贵,三省要员,六部长官,亦或是各个卫府的主将,李瑁贵为亲王,自然也在此列。

    此时,夜色虽已渐深,但紫云楼仍旧是灯火通明。在紫云楼的楼厅中,高高的梁顶上悬挂着数十盏六角宫灯,照耀地整个大厅中处处灯明璀璨,金碧辉煌,宛如白昼。

    在大厅的上首,坐北朝南地摆放了一张雕龙画凤的华贵桌案,这便是皇帝所坐的帝席。在帝席的两侧,挨着合抱宽的朱红色楼柱,整齐地排列着近百张席位,对面相隔四丈,对帝席成众星拱月之势。

    大厅中席位虽多,但却早有排序,各有章法,并非随便落座的。

    早在李瑁迈入大厅的一刻,便有一名宫女上前指引着他坐到自己的席位上。

    本来按照皇室长幼的排序,李瑁的席位应该排在永王李璘之后,延王李玢之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李瑁的席位竟是在左侧位列第二,在太子李亨和长兄庆王李琮之间,与外臣中的左相牛仙客相对。

    此次主持春宴的是杨玉瑶,这个席位安排想必就是她的手笔了。

    李瑁看着自己的席位,不禁摇头苦笑。

    大唐极重席位的排序,太宗朝时,尉迟敬德就因为席位的排序问题向任城王李道宗大打出手,还打坏了李道宗的一只眼睛,险些将李道宗打成了瞎子。

    在时下人的眼中,席位的前后非但喻示着地位的高低,更加代表着他们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这对皇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李瑁地席位靠前,固然能够彰显皇帝对他的重视,但同时也会吸引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庆王李琮。

    从前太子未立,李琮身为长子,坐的便是皇子中的首席,如今太子立了,李琮非但让出了首席,就连次席也让了出去,这叫李琮的脸上如何挂的住?

    在李瑁地下首,李琮双目怨恨地盯着李瑁,若是目光能够杀人,李瑁已不知死了多少遍。

    李瑁的位置如此扎眼,注意到李瑁的又岂止一个李琮,在李琮的身后,庆王世子李俅也看到了这一幕。

    李俅本是废太子李瑛的三子,李瑛死后因李琮膝下无子,故而过继给了李琮。

    李琮和李瑁早有父仇,虽然一时半会奈何不得李瑁,但也不会放过当面挖苦李瑁的机会:“曲江春宴乃举朝瞩目的大事,席位排列也自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寿王既非储君,又非长子,却要坐在这次席,实在是于理不合。寿王何不知难而退,自请皇祖父,退居后席?”

    李俅的话非但是说给李琮和李瑁听的,而且还是说给李亨的。

    李瑁的席位这般靠前,非但让李琮面上难堪,岂不也是威胁了李亨的位置?

    果然,李俅说完,一旁的太子李亨虽未发话,但面色已经微微变了变。

    其实李瑁对于席位的前后本也不甚在意,若是起初便将他安排在后面,他倒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可他如今既然坐在了这里,那便再没有退让的道理,事到如今,这关系的已经不止是席位的前后,而是他在百官面前的名望。

    他今日若是灰溜溜地让出了席位,以后朝中百官谁还会将他看在眼里?将来谁还会愿意为他张目?

    今日这个席位他是坐也得坐,不坐也得坐。

    “俅儿,你既知道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为何还一口一个寿王地称呼为叔,这是何意?”李瑁回头看着李俅,一脸正色地质问道。

    李瑁生于开元七年,李俅生于开元十三年,统共比他大不了几岁,但辈分就是辈分,哪怕是大一岁也乱不得。

    李俅看着李瑁一副理所应当的老成模样,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李俅不情愿地拱了拱手,赔礼道:“寿王叔言重了,方才侄儿不过是一时急切,这才失了礼数,还望王叔勿怪。”

    李瑁“倚老卖老”地摆了摆手,笑道:“小儿辈一时口误,我岂会怪罪,无妨,无妨,只是这易座之事,我却是做不了主的。”

    “这又是为何?”李俅只当这是李瑁的托词,有些不耐烦地问道。

    李瑁朝着帝席恭敬地拱了拱手:“这座位排次乃是父皇钦定,我若是随意换了席位岂不是违背了父皇圣意。这抗旨不尊的罪名我可背不起,侄儿你若是对这排次有异议,你不妨和大皇兄一同请示父皇,只要父皇同意更换,我自无不可。”

    这宴会上的席位虽然是杨玉瑶做主定下的,但李隆基想必也是点了头的。

    李瑁这样一说,李俅顿时愕然,他若是有这个胆量去找皇帝,又岂会在这里与李瑁多费口舌?

    就在李俅想着怎么反驳李瑁的时候,忽然一声尖锐响亮的声音自厅外响起:“皇上,贵妃娘娘到!”

    刹那间,原本稍嫌嘈杂的大厅鸦雀无声。

第33章 有女釆萍() 
“臣等拜见皇上,贵妃娘娘。”

    在众人的朝拜声中,杨玉瑶跟在李隆基的身后,慢慢地步入厅中。

    今日的杨玉瑶和李瑁前些天所见的慵懒不同,今日的穿着显得正式了许多。

    一身海棠纹饰的暗花云锦裙,额坠纯金凤簪,长及腰间的五彩流苏,全身上下一丝不苟,足可见她对今日春宴的重视。

    杨玉瑶入宫三年,虽尽得皇上恩宠,受尽尊崇,但却从未像今日这般愉悦过。

    往日她所接触的都是后宫嫔妃,太监宫女,任他们对她再如何礼敬,也不过仅限于皇宫之中,她从不曾觉得如何欢喜。

    但今日却是不同,今日在堂下拜着的,可不是往日那群寻常宫人。

    国之储君的太子李亨,权倾朝野的右相李林甫,手握重兵的各方镇节度,还有那个她曾经觉得宛在云端的寿王李瑁。这些声动朝野,注定名留史册的大人物居然都在恭敬地向自己行礼,这种高高在上感觉叫杨玉瑶如饮甘霖,欲罢不能。

    正所谓食髓知味,尝过了这种感觉之后,杨玉瑶对那个闪闪发光的皇后之位更加地渴望了。

    从厅门走到帝席,统共不过三十六步,可就这短短数步时间,杨玉瑶仿佛走尽了前半生的光辉,无数道念头在她的心里滋生。

    杨玉瑶不自觉地将目光转向了她的盟友,右侧次席的李瑁。

    这时的李瑁正一本正经地俯身朝拜,满身恭敬的模样,哪有半点那日在小亭放肆的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