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94章 去淮南() 
黄巢等人的军队还未踏入唐邓,便掉头改变了方向,朝南而去,原因很简单,王仙芝在汝州顶不住了。

    汝州紧挨着许州,许州又是忠武军的治所,而忠武军可不是吃素的,在后面的日子里,这个军镇里面还出来了很多相当彪悍的人物。

    王仙芝在汝州城内赖着不走,但朝廷的进剿敕令日日催发,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向张自勉下达了务必尽速攻击的命令。

    张自勉在接到命令的当天便下令开始攻城,因为他知道前几日,一支大军已经离开了汝州南下,留在城内的叛军数量没有之前那么多了。

    拿下它!

    云梯张架到城头,张自勉亲率军士们冒着矢石攀城,

    汝州城墙本就不高,加之先前的损毁还未修缮,不多时官军便攻入了城内。

    城破兵败,王仙芝和尚君长领着数千的残军再次踏上了游击的道路,他一面急发手令让尚让和黄巢向南汇合,一面领军急攻沿途州县,来快速补充自己的军粮和人众。

    汝州之战让王仙芝很憋屈,自己在城中的数万兵马,竟然不敌过唐军的数千军士,这也太弱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王仙芝所领的人们大多是从未打过仗的民众,聚集在一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混口饭吃,吃饭的前提是要有吃饭的东西,脑袋自然是最重要的,加之这些人平日里多是耙土种稼,没见过大场面,自然很容易被战场中的鲜血和死亡吓退。

    而忠武军则是朝廷的正规军,而且是战力强悍的军队,宣武、忠武一直是朝廷控制在手的两大利器,多年的平叛、轮防戍边经历使得其军内尚武精神非常浓厚,同时作战经相当很丰富,对付王仙芝的部众确实比较轻松。

    搞不定忠武军,黄巢方面又止步嵖岈山,惨败的王仙芝被现实再次打醒,还报什么血仇,现下第一应该是活着,王仙芝的性格中的善变一面再次体现出来了,他想好好体面的活着。

    汇集了黄巢所部之后,王仙芝领着大军向南而去,远离中原藩镇,远离唐邓防御区,王仙芝所部挺进了淮南地区而在南方,朝廷此刻还在被王郢叛军给弄得焦头烂额,中原又汇集兵力防范东都洛阳,淮南地区此刻如同一个不设防的处子,绰约动人却毫无抵抗能力,没曾想这个王仙芝竟然一个转身真跳到淮南地区了。

    话说王郢这边比较搞笑,这位王大人之前也算是有功之臣,后来因为对上级不满才气不过造反作乱,本着挽救同志的想法,朝廷对其边拉边打,并没有完全下死手。

    王郢也知道朝廷的意思,因此也和朝廷眉来眼去,双方边打边谈,王郢找的是温州刺史鲁寔,要求投降。

    朝廷同意,授予右率府率职,之前其掠夺的财货就算了,朝廷就当赏了,不再追究了。

    朝廷这也是实在被王仙芝之流给闹得焦头烂额了,能哄住一个是一个吧先,明显带有纵容和敷衍性质。

    这是很不靠谱的,万一哪天皇帝不爽了,想起来你这家伙之前造反,给我捅下多大篓子,给你穿穿小鞋子吧,秋后算账的滋味谁都受不了。

    王郢很不放心,老大,这官太小了吧,而且离您太近了,我怕,您给我换个望海镇使当当吧,离您远些,万一哪天您翻脸我跑路也方便。

    双方正僵着呢,王仙芝又跑到南方来了,顿时申、光、庐、寿、舒、通等州陷入了战火之中,整个淮南乱套了。

    哎,皇帝的头都快炸了。

    郑畋上书要求重用崔安潜、张自勉等人,皇帝没采纳,洛阳附近的战役他们打的也不怎么样,也没见到什么出彩的地方啊?

    想提拔,再观察观察吧。

    正在朝廷考虑着点谁做大将剿灭王仙芝所部的时候,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传来,王仙芝请降了。

    消息绝对可靠,为其牵线的是蕲州刺史裴渥,这位裴大人肯冒险搭桥牵线,也是因为其与王铎的私交,其是王鐸知举时所擢进士,对王铎执师礼,自称门生,老师的堂兄有难,自己怎么地也要帮一把才是。

    一场别开生面的诏安即将开始,而谁也不曾料到,其收场的会如此令人啼笑皆非。

    (本章完)

第95章 诏安() 
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

    这首《感事》的作者就是如今被王仙芝部所俘虏的王璙,而这位王大人自从城破被俘虏之后,本着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叛军从中坚定不移地宣传劝降思想,让对战争厌倦的王仙芝竟觉得这个人说的也还是有道理的,就这样,王镣虽然一直困在叛军之中,但过得也不是很困难。

    王仙芝之所以起事,说白了就是有洗白身份的实力,却没有改朝换代的野心,他一直想找一个高点来向抛售自己的价值。

    奈何与朝廷的数次交锋,战况都不理想,自己的价值不仅没有大涨,反而不停的阴跌,照这样下去,自己恐怕要蚀本。王仙芝在低谷中开始摇摆了,虽然一度被黄巢鼓动着去逼东都,袭长安,但随着计划的最终失败,王仙芝的投降信念却更加坚定了。

    趁着还没有过度贬值,赶紧把自己抛售了吧,省得到最后还要赔钱要求朝廷原宥呢。

    那就赶紧的吧,正好遇见

    蕲州刺史裴渥,这位裴大人是宰相王铎的门生,平时和座师多少肯定保持着联系,此刻裴渥敢冒着通敌的罪名和王仙芝接触,其间不会没有王铎的影子。

    只要王仙芝投降,那么王镣就可以洗刷掉被俘的耻辱,自己则会因为此番主导劝降有功,获得朝廷的威信,皇帝的青睐。

    在王铎的暗示和促使下,裴渥积极派人与王仙芝等人进行接触,敌我双方在蕲州城下相峙许久,竟没有动一刀一枪,双方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了商谈,而且还正式约定好了会谈时间。

    阳光撒满了整个蕲州城城头,王仙芝、尚君长等人进入了蕲州城内进行和谈,黄巢坐镇城外营中。

    裴渥见到了王镣,这位王大人这些日子里竟然发须皆白,但看起来精神倒还不错。

    裴渥大摆酒宴,在酒意深浓的氛围中,王仙芝提出了自己的投降条件,裴渥则代表政府表示会好好考虑,一定尽量促成,双方在一片友好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会谈,王仙芝等人带着王镣回到了城外,等候裴渥许诺自己的好消息。

    长安,朝堂之上,此刻的氛围有些紧张,王铎在大声陈述着王仙芝等人投降的请求,皇帝听了倒挺高兴,这个王仙芝不错,还挺有自知之明,也没有要太离谱的官,而且愿意将部众交付朝廷整编,确实投降的很彻底

    。

    但王铎想推行纳降方案,不代表其他宰相也这么想的,至少卢携就直接提出了反对意见,先帝不赦庞勋,期年卒诛之。今仙芝小贼,非庞勋之比,赦罪除官,益长奸宄。

    卢携有好几个名将底牌还没亮呢,王仙芝咋这么快就怂了,那怎么行,还没尽兴呢!起来继续,卢携有底气,自然希望通过军功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你们是没亲戚在王仙芝手里面,王铎恨恨地想着,我的兄弟还在里面呢,我一定要救他出来,为了他,也为了我自己。

    王铎执着的辩论,也使得皇帝感到了疲惫不堪,既然打了那么久没结果,那就诏安吧,至少黎民们少经历些战火纷乱。

    很快招降的旨意下达,中使离开大明宫,动身南下蕲州,去宣告朝廷对王仙芝的册封。

    ~困,明天修正增加新内容吧!

    (本章完)

第96章 黄巢的愤怒() 
蕲州城外的土台经过昼夜赶工,总算赶在中使到来之前施建完毕,香烛玉案摆设妥当后,中使便捧旨走上了台阶。一路上数次驿站换乘,已经将这位传旨宦官的身体折腾得快散了架,好在如今终于赶到了蕲州,没误了朝廷的大事。他绷着脸,心里却舒惬地想着,等会儿宣完旨就算交差了,回京时应该就会轻松很多。

    王仙芝领着尚君长、黄巢等一干人众站在土台台阶旁的右侧,裴渥、王镣及蕲州大小官员站在土台的左侧,大家都对中使将要宣读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身后的蕲州内,刺史府的小吏们正忙碌地操办着庆祝宴席,城内往来的人们听着城外锣鼓喧天,纷纷挤到了城门口处,围观着这一盛况。

    这位姓刘的宦官看着台下这么隆重的仪式,有些意外,但毕竟在宫内也是见惯了场面,他马上恢复回原来的样子,庄重姿态,缓缓地张开了圣旨,清嗓宣读朝廷对王仙芝等人的诏安和册封。

    圣旨里给予王仙芝的官确实不怎么高,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神策军虽是中央直属军队,但押牙之类只是似于偏将甚至比其还要低些,而监察御史说白了就是监察院里的一个小职员,一抓也是一大把,总之这个官真心不怎么地。

    但王仙芝知足了,闹了这么久不就是图个官吗?谁不想光宗耀祖,体面安稳,之前整天为贩私盐和官军火并,提着脑袋混饭吃,后来又和官军抗衡,劫掠城池,虽然闹得动静越大,筹码越足,但王仙芝也担心玩火玩过头,那可就完蛋了。

    王仙芝快步登上土台跪下谢恩接旨,满脑子兴奋的他都没听清中使后面宣读的内容,只是感到台下有些骚动声,此刻他将头深深地碰触到土台的地面上,臀部撅起老高,像一个趴着的蟾蜍,一动也不动地保持着姿势,展现着最大的忠诚姿态。

    中使笑容可掬地将圣旨放置王仙芝的手中,“王大人,真是恭喜了,来日到了京师,神策军中常在北衙驻军,到时见面,可别忘了杂家啊!”

    “以后,还望公公多多提携!”王仙芝从地上爬起,打着官腔奉迎道。

    王镣和裴渥等人也领着官吏们上前庆贺,以后都进入一个体系了,自然要多多亲近才是,王镣最为激动,卧薪尝胆这么久,终于把对方的老大给策反了,这可是多大的功劳啊!

    一众官员们正一起寒暄叙旧着,他们没有注意到土台阶右侧的人们都已经将要气炸了。

    此刻最生气的人应该就是黄巢了,这算什么事?大家一起起事,你自己洗白拍拍屁股说声兄弟们保重,上岸走了,留下这些兄弟们听候朝廷分配?自己这些人都是叛乱而起,朝廷对之也没有什么好感,自然会肢解打散人众,将其分散到各个藩镇,然后从大头兵做起,从头再来,那么以前就白玩了?

    自己说起来也算是队伍的二当家吧,连尚君长这种人都有个小官当当,却提都不提自己?搞什么?太欺负人了吧。

    黄巢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早已按耐不住的他看到王仙芝正跟那些官员们称兄道弟的模样,心中的羡慕嫉妒恨再也无法遏制,毕竟也是练过的,黄巢三两步就走到了王仙芝的身边,上去照着王仙芝的脑袋就来了一下子,打脑袋,还挺准,这是要命的节奏。

    王仙芝在亢奋中猛地挨了这么一下,立马捂着脑袋倒地,场面顿时一下子混乱了,而农民军的小头目们看到两位大哥当众互殴,也都傻眼了,这是什么情况?

    黄巢不愧是读过书的,揍了你,还要给你讲揍你的理由,要揍得你心服口服。

    “始者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独取官赴左军,使此五千馀众安所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