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战争之中,邢州、洺州、磁州相继倒戈,昭义军节度留后刘稹被杀,昭义平定,从此昭义军一直在朝廷手中控制着,虽然偶有乱象,但朝廷始终将其把控在手中。

    朝廷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卢钧为检校兵部尚书,兼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邢洺磁观察等使。次年冬天,卢钧奉诏命五千昭义军远戍代北,昭义兵不愿远戍,在与家人诀别时,乘醉倒戈攻城门,卢钧被迫入潞城,至晚抚劳方定。

    唐宣宗大中元年,李执方接替卢钧担任昭义军节度使,当时邢州等地疮痍未复,愁怨尚多,朝廷希望他能果枉雄方,以孚至化。

    大中三年,薛元赏接任李执方时,朝廷又告诫他:“上党束山东之襟要,控河内之封壤”,希望他能解长裾于戚藩,树高牙于戎闽。右职分五兵之重,南台膺亚相之雄。

    此后,又经郑涓大中六年到大中九年、韦博大中九年到大中十年两任节度使。

    大中十年十月,毕尤握岩寰诙仁埂3⒊票犀{“得营平屯田之术,有伏波寇之谋”,是“方泽良帅”,希望他能像德宗时的昭义军节度使李元淳那样,使昭义五州重新繁荣。

    大中十一年冬,朝廷任命宣武军节度使裴休为检校户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昭义军节度使。

    唐懿宗咸通元年,朝廷任命朔方节度使唐持接替裴休担任昭义军节度使。

    咸通二年,昭义军节度使唐持死于任上。

    咸通三年,朝廷任命灵武节度使刘潼接任。

    咸通四年,沈询为昭义军节度使。沈询为政简易,性情恬和。沈询的一个奴仆和侍女私通,沈询想要杀他,结果奴仆勾结牙将作乱,夜攻府第,沈询全家遇害。

    咸通五年,朝廷以李蠙为昭义军节度使。

    咸通九年,朝廷任命卢匡接任昭义军节度使。

    咸通十三年,朝廷以高湜为昭义军节度使。

    唐僖宗乾符二年,昭义军乱,大将刘广逐节度使高湜,自为留后。朝廷任命左金吾大将军曹翔为昭义军节度使。

    乾符四年六月,以汝州防御使李钧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潞刑洺磁观察等使。

    九月,沙陀李国昌、李克用父子侵犯云州、朔州。十月,朝廷诏命昭义军节度使李钧、幽州节度使李可举、吐谷浑赫连铎和白义诚、沙陀安庆部和萨葛部合兵讨伐李国昌父子。

    乾符五年十二月,代北北面行营招讨使、昭义军节度使李钧,与沙陀李克用在河东岢岚军的洪谷大战,大败而归,李钧中流箭而死。昭义军将士大乱,被沙坨李克用屠杀殆尽。朝廷遂以高浔代之。

    唐僖宗中和元年八月,高浔与黄巢的将领李详在石桥作战,大败而归,高浔无奈,只得投奔河中,李详乘胜攻取了华州。九月,高浔为部将成麟所杀。昭义镇的天井关守将孟方立又率领士卒攻杀了成麟,自称留后,将昭义镇的治所改在邢州。潞州人推举宦官吴全勖为留后。

    中和二年诸道行营都统王铎以皇帝的名义任命孟方立为邢州刺史。孟方立拒绝受命,并拘押了吴全勖,称宦官不能为留后。,他写信给王铎,要求派一名文官来任节度使。王铎任郑昌图为留后。随后,唐帝又任兵部尚书王徽为新任昭义节度使。王徽嫌路途遥远,且得知孟方立已控制了昭义镇在太行山以东的邢州、洺州和磁州,便拒绝赴任,反而推荐了郑昌图。

    郑昌图赴潞州就任,但不到三个月就离开了,使孟方立实际控制了昭义镇。朝廷无奈,就任命他为检校左仆射,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潞泽邢洺磁观察等使。

    昭义军一直坎坎坷坷地走到现在,如今,其又将面临着一次战火,李克用的眼睛眯了起来,他看着地图上的昭义军,那个昭义军不是自己兄弟的昭义军,孟方立,你必须要被征服,我也必须征服你,谁也不能阻挡河东的铁蹄。

    (本章完)

第448章 曾经的老大成德() 
    李克用要称雄河北的话,必然要打通通往河北的道路,北面的义武军镇已经主动投诚了,站在了李克用的这一面,而南面的孟方立则选择了拒绝,其也成为了整个河朔三镇抵抗河东入侵的唯一屏障。

    王处存所在的易、定、沧数镇是河东伸入河朔三镇的触角,无时无刻不在监控着幽州、成德、魏博,特别是前两个军镇,幽州和成德军镇,他们的下辖领地与义武军镇犬牙交错,当初朝廷为的就是能够监控河朔,因此精心打造出义武军镇这个藩镇,从地形上就能看出来,易、定二州如同一个尖锐的楔子一般,嵌入在幽州和成德军镇之间,让两镇的节度使时刻感到芒刺在背,平日里大家相安无事,朝廷对河朔三镇的变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欲望,也就没有互相伤害,而如今河东李克用的触角要伸进来了,这让成德的王镕和幽州的李可举感到了相当的惊恐。

    河朔三镇之一的成德节度使,又称恒冀节度使、镇冀节度使,在河朔三镇的血腥权力更替中,成德节镇算得上是河北藩镇中最稳定的一个,一百六十余年来只有三姓更迭。

    河朔三镇的诞生离不开唐朝最著名的那场叛乱,安史之乱,一切的根源皆源于此场叛乱,虽然叛乱最终得到了遏制,但祸患却一直深深地埋在唐庭之中,在其之后的百余年动荡不堪的日子里,这场祸乱的后遗症让历任唐帝都痛苦不堪。

    让我们再看看成德节度使的变迁历程吧。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反唐,任命其义子李宝臣屯兵土门关,扼守井陉关,后来到了至德二年,安庆绪任命李宝臣为恒州刺史。

    乾元元年,郭子仪、李光弼等九镇节度使将安庆绪围困在相州,数十万大军日夜不歇地围城攻击。

    朝廷的大军重重围困着安庆续,恒州城内的李宝臣感到非常恐惧,在其心理防线崩溃之后,李宝臣选择了向朝廷投降,其随后被封为恒州刺史、密云郡公。

    乾元二年,史思明渡过黄河,兵锋直抵恒州城下,面对着再次的选择,李宝臣非常果决地再次选择叛投史思明,其又被史思明任命为工部尚书、恒州刺史、恒赵节度使,史思明对这个来回摇摆的家伙不放心,于是就留下部将辛万宝与其一同守卫恒州。

    上元二年,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弑杀,李宝臣不愿臣事乳臭未干的史朝义,便派手下的将领王武俊设计袭击杀死了辛万宝,随后李宝臣便再次带着恒赵深定易五州之地归附朝廷。

    广德元年,田承嗣绑缚了史朝义的亲眷向朝廷投降。

    眼看大势已去,安史的叛将们纷纷投诚,薛嵩将相、卫、洺、邢四州投降朝廷。

    李怀仙将范阳献给朝廷并投降。大燕皇帝史朝义在众叛亲离,走投无路的形势下,被迫自杀。

    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安史之乱结束后,朝廷无力追究安史叛将。

    为了笼络河北安史旧部,朝廷任命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

    任命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

    任命李宝臣为成德节度使,这三镇史称“河朔三镇”。

    任命薛嵩为相卫节度使(即后来的昭义军节度使),后来昭义节镇历经变革,最终被控制在了朝廷的手中。

    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广德二年,仆固怀恩被宦官骆奉先陷害,举兵叛唐,反叛朝廷之后,大唐的边域各处战争不止。

    当时朝廷正招抚四方能战之师,所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与幽州节度使李怀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昭义节度使薛嵩等人得以招回亡散兵卒,各自拥有数万精兵,修缮城邑,训练军队,自己设置文武官将,地方贡赋据为私有,朝廷无法控制。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占据恒州、定州、易州、赵州、深州、冀州六州之地,又得到沧州。

    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拥有步卒五万,战马五千,在河朔诸镇中势力最强。

    李宝臣的成德节镇与田承嗣的魏博节镇、李怀仙的幽州节镇合称“河朔三镇”。

    成德节李宝臣依靠恒州、定州、易州、赵州、深州、冀州这六州之地,聚集军粮,招纳亡命,修缮兵甲,并与薛嵩、田承嗣、李正己、梁崇义等军阀结为姻亲,相互呼应。

    河朔三镇虽然对朝廷称臣,但各镇形同割据,有意将土地传给子孙。

    大历十年,成德军镇因讨伐魏博有功,朝廷派宦官马承倩慰劳李宝臣。李宝臣赠送宦官马承倩缣帛百匹,之后却被马承倩扔在路上。

    李宝臣感到羞辱,继而大怒,其手下的大将王武俊趁机道:“成德军立有战功尚且如此,一旦平定魏博,天子一纸诏书便能将您安置在京师,到时您就是一个平民百姓了。不如纵容田承嗣,以为资本。”李宝臣深以为然。

    大历十一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改任左仆射,又封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

    大历十四年,唐德宗继位,任命李宝臣为司空兼太子太傅。当时李宝臣年纪已老,性格猜忌。他见担心儿子李惟岳愚昧懦弱,一旦继位,害怕部将不服,便诛杀了辛忠义、卢俶、许崇俊、定州刺史张南容、赵州刺史张彭老等二十几个大将,并抄没其家,使得诸将从此离心。

    唐德宗建中二年一月,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节镇待其临终后呈上李宝臣的遗表,表中请求让其子行军司马李惟岳代领成德军,成德三军也已经共同推举李惟岳为留后了。

    很快李惟岳也遣使上表请求承袭父位,对此朝廷的反应很果决,那就是不答应。

    既然大家都有这个意思,成德军镇先起了这个头,那大家一定要鼓励纵容才是,于是乎,魏博节度使田悦也上章保荐,请朝廷赐李惟岳旄节,然而朝廷仍然不答应。

    屡屡碰壁之后,心灰意冷的李惟岳遂与魏博节度使田悦、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等预谋起兵叛乱。

    这个时候的德宗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其下定决心要荡平藩镇割据的乱象,很快,朝廷就命卢龙节度使朱滔出兵讨伐,并派神策军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一同出兵讨伐。

    (本章完)

第449章 反复的成德()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眼看朝廷大军压境,李惟岳的大将易州刺史张孝忠首先顶不住了,其以易州归降朝廷,唐德宗便任命张孝忠为成德军节度使,要他与朱滔联兵讨伐李惟岳。

    建中三年正月,朱滔、张孝忠在束鹿大破李惟岳。

    成德军大将、赵州刺史康日知又以赵州城归降。

    不久,契丹人成德军兵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李惟岳,将之缢死辕门外,并传首京师。

    随后定州刺史杨政义投降张孝忠,张孝忠于是占据易、定二州之地。

    拿下了河朔三镇最难啃的骨头——成德军镇之后,意气风发的唐德宗与其朝臣商议之后,将成德军辖下各州进行了分割。

    诏令张孝忠以定、易、沧三州为义武节度使。

    诏令王武俊以恒、冀二州为恒冀都团练观察使。

    诏令康日知以深、赵二州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

    朝廷命令朱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