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赦令下达后,四方人心大悦。等到次年德宗返回长安后,李抱真入朝对唐德宗说:“山东宣布赦书,士卒皆感泣,臣见人情如此,知贼不足为虑也!”

    德宗在奉天下罪己诏,宣布大赦天下后,李抱真又派门客贾林劝说王武俊,联合对付朱滔,王武俊虽然答应了。但内心却还在犹豫。

    双方军队当时还互不信任,李抱真打算带几名亲兵亲自到王武俊军营里去。他去之前,门客都劝阻他,李抱真让昭义军节度司马卢玄卿掌管军队并嘱咐他说:“我今天的所作所为,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我如果死了不能回来,管理军队听从朝廷的命令,就靠你了;指挥军队东讨叛逆,洗刷我的耻辱,也靠你了。”说完李抱真头也不回的带着几骑亲兵就走了。

    当时王武俊的军营戒备森严,李抱真对他说:“朱泚、李希烈相继僭越称帝,朱滔围攻贝州,他们这是想骑在我们头上,凌辱我们啊。您既然不能和他们争雄,难道愿舍弃大唐的九世天子反而去臣属叛贼吗?何况,陛下已经在奉天颁布了罪己诏,真可以说是夏禹、商汤一样的好天子啊。如今皇帝被迫离京避难,您自己难道能安心吗?”

    说到德宗因逃难而出奔奉天,他情不自禁地抱着王武俊哭了起来,哭的泪水与鼻涕直流,王武俊也哭了,周围的人也被感动了。

    李抱真便和王武俊约为兄弟,发誓共同剿灭乱贼。王武俊道:“十兄(李抱真家中排行第十)您天下闻名,得蒙您的劝谕,让我弃恶从善,免去死罪,还享受到王公的尊贵与荣宠。如今又不因为我是个胡人,而认为与我结为兄弟是一种耻辱,您让我用什么来回报你啊!朱滔所倚仗的,不过是回纥的骑兵罢了,十兄不必担心。到时交战,请十兄坐在马上,看着我指挥作战。我一定为十兄击败他!”

    到了晚上,李抱真就睡在王武俊营帐里,睡的很死。王武俊对他不怀疑自己而很受感动,对他更加恭敬,用手指着心对天发誓道:“我这条命就交给十兄破敌了。”于是两军连营而进,屯军于贝州三十里外。

    朱滔命大将马寔、卢南史带领回纥、契丹军前来挑战,王武俊派赵珍率精骑三百对阵,同时,李抱真部将王虔休也结成犄角之势接应。两军交战时,回纥穿阵而过。王武俊按兵不动,待回纥退出,便趁势进逼。

    朱滔大败,在王武俊、李抱真合力追杀下,逃奔德州,丢弃武器甲胄堆积如山。李抱真因功加封为检校司空、食实封五百户。

    (本章完)

第446章 昭义往事一() 
    昭义军,在唐庭设立这支军镇最初的目的和义武军镇一样,那就是对无法控制的河朔三镇进行战略性的遏制,想要遏制住战力非凡的河朔三镇,那就要培养昭义军的狼性,增强其的战力,所以在唐庭的倾斜培养下,昭义军也变得愈发狼性十足。

    唐永泰元年,时任殿中少监的李抱真担任了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是唐代宗时的名将,很有抱负。

    李抱真鉴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一些州郡节度使心怀异志、抗拒朝廷的状况,决定亲任地方官,探索安国定邦之路。

    史载,李抱真被唐代宗李豫委任为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兼泽、潞(今山西长治)副节度使。

    当时泽州的官军部队兵员不足,兵器短缺,士气不振、李豫决心首先整建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以稳固人心,但这需要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而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泽州一穷二白,府库空虚,民生调敞,在博取众议的基础上,李抱真经过调查研究,并吸取历史上寓兵于民及府兵制等经验,制订出了一个通过训练民兵,达到固国强兵的计划。

    按照这一计划:各户每三名壮丁抽出一人,发给枪刀弓矢,接受军事训练。这些民兵农忙务农,农闲季节集中学习武艺和进行射猎。受训壮丁一律免除所有的租赋、徭役。

    为保证民兵军事训练的质量,李抱真还四处求贤,网罗录用武艺精湛的人才到泽州传授技艺,主持民兵军事训练。

    每至岁尾年末,李抱真就会往返各州郡县邑之内亲自校阅民兵训练成效,对合格者不吝授奖,不合格者严加惩罚。

    三年过后,李抱真将境内两万多名身体强健、武艺精通的民夫壮丁编成了一支无需府库负担、亦兵亦衣、且训练有素的军队,名为“昭义军”。

    此后,李抱真指挥这支军队纵横驰骋,为巩固唐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抱真本人也因此名留青史。

    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魏博节度使田悦于魏州(今河北大名)起兵叛乱,唐德宗派李抱真率“昭义军”前往征讨田悦。

    新建的“昭义军”首发出场,就没有辜负负唐廷对其给予的厚望,昭义军全军勇猛善战,所向披靡,很快将叛军击溃,并在战场上斩杀了田悦手下大将杨朝臣。

    一时间,“昭义军”威名大振,天下怀不臣、反恻之心的蕃镇节度使们闻之不禁股栗,后来,“昭义军”还先后参加了平定淮南节度使李希烈等发动的叛乱,对维护唐朝中后期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成为了保持唐庭中央鉴定决心的一大坚强支柱。

    唐德宗贞元十年,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因为服食丹药而死,朝廷为其辍朝三日,赠官太保。

    在权力的面前,谁都不能免俗,李抱真去世那天,其子殿中侍御史李缄秘不发丧,昭义军营田副使卢会昌让李抱真的外甥元仲经暗中和李缄谋划让李缄领军,然而皇帝却没有答应。

    使者召见昭义军步军都虞候王延贵,让他主持昭义镇事务,让李缄入朝。元仲经逃跑了,被王延贵捕杀。

    随后军中大乱,王延贵正色对众人说道:“军州是天子的军州,将帅空缺,应当等待朝廷的命令,怎么能乱来,败坏朝廷法度!”军中将士听从了他的话,避免了溃乱。

    后来朝廷知道后嘉奖王延贵,任命邕王李謜领昭义节度大使、泽潞邢洺磁等州观察等使。

    朝廷任命王延贵为潞州左司马,兼御史大夫,昭义军节度留后,赐名王虔休。让他安抚昭义镇,王虔休严明号令,勤勤恳恳地处理军政事务,俭省节用,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社会生产。潞州连年丰收,民富军强。两年后,王虔休升为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磁邢洺观察等使,不久王虔休又任为检校工部尚书。

    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王虔休去世。失去良臣,朝廷深感悲痛,唐帝为王虔休,辍朝三日,并赠官左仆射。

    随后朝廷任命河阳节度使李长荣为昭义军节度使。

    贞元二十年八月,李长荣去世,唐德宗派遣宦官前往昭义镇,挑选继任者,昭义军大将卢从史素来奉迎宦官,他便站出来自请担任节度使,得到朝廷同意,朝廷授他为昭义军节度使。然而,朝廷看走眼了,卢从史担任节度使后,行为却逐渐狂恣,为政无道。

    卢从史曾暗中献诛灭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计谋,来迎合皇帝的意思,但是当唐宪宗元和五年朝廷命令他出兵讨伐王承宗,卢从史却逗留不进,反而一面与叛乱的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秘密往来,又一面向朝廷求宰相之位,还诬告说各道讨伐军多与成德叛军有私下的联系,无法进兵。这些行为使得唐宪宗非常忧虑。

    唐宪宗元和五年四月,镇州行营招讨使吐突承璀秘密逮捕了卢从史,随后立即押送长安。昭义军将士们一听说节度使被擒,都大惊失色,纷纷列阵出营查看情况,昭义军大将乌重胤素来忠于朝廷,其大声喝止住军队,大家才不敢动。

    朝廷因此功,任命昭义军都知兵马使、潞州左司马乌重胤为怀州刺史、河阳节度使。任命河阳节度使孟元阳为潞州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泽潞邢洺磁观察使。

    唐宪宗元和六年,朝廷任命河南尹郗士美为栓校工部尚书、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军节度使,来代替孟元阳。

    郗士美号令严明,赏罚有度,忠勇有嘉,其一改前任积习,当时朝廷下令讨伐割据承德的王承宗,郗士美听从朝廷安排,立即派遣兵马使王献率领精兵一万充当先锋。

    大战将临,郗士美推算着战场情况,然而其却万万没有料到,王献竟然临阵畏敌,逗留不进,郗士美将其召回军营,数其罪后在军营之内将其斩之。

    随后郗士美下令军中将士们:“听吾号令,有敢后出者,立斩!”然后,郗士美亲自上阵击鼓,昭义军感其之意,遂奋力死战,众军奋力而战,于是乎成德叛军大败而溃。

    (本章完)

第447章 昭义往事二() 
    唐穆宗长庆元年四月,朝廷让李愬改任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使。

    同年十月,朝廷让因斩杀了李师道而被封为义成军节度使的刘悟移镇潞州,任昭义军节度使兼平章事。

    次年七月,幽州大将朱克融叛乱,囚禁节度使张弘靖,朝廷想让名将到幽州镇守,于是又想到了刘悟,就任命刘悟为检校司空、平章事,卢龙节度使。

    刘悟刚到邢州,正好碰到成德王廷凑又叛变了,其军队不能进入幽州。刘悟认为幽州方乱,不可以立即进讨,请朝廷授予节钺,慢慢再做打算。

    于是朝廷又让刘悟为昭义军节度使,检校司徒兼太子太傅,平章事。兼幽、镇招讨使。

    后来,监军刘承偕多次侮辱刘悟,又纵容手下违法乱纪,昭义军士兵作乱,刘悟却不制止他们,借此来打击刘承偕。结果在其默许之下,昭义节镇的将士们囚禁了刘承偕。朝廷无奈,只得贬谪了刘承偕。

    干掉了朝廷的监军,从此之后,刘悟十分骄纵,他甚至想要效仿河朔三镇,割据昭义。

    从此之后,朝廷那些失意之徒,大多来潞州向他求援,昭义军也变的见见脱离朝廷控制。

    唐敬宗宝历元年九月,刘悟去世,其遗表请任命其子刘从谏继任为昭义军节度使。

    仆射李绛认为昭义镇是内地,与河北三镇不一样,不能答应,但宰相李逢吉、中尉王守澄因为接受了刘从谏的贿赂,就说可以继任。最终唐敬宗任命晋王李普领昭义军节度大使,任命刘从谏主持昭义留后事务。不久后,唐敬宗又任命昭义留后刘从谏为昭义军节度使。

    唐文宗太和元年,义成军节度使李听在馆陶兵败,回到浅口的时候,刘从谏亲自带领骑兵救他,得到了李听的信任。因此刘从谏后又升任检校尚书左仆射,任命司空,封为沛国公。

    太和七年,刘从谏来京城朝拜文宗,本来打算请求朝廷把自己调到其它藩镇。但抵达京城后,刘从谏发现朝廷政出多门,事权不一,士大夫大多通过行贿走门路才能做官升迁,于是,其从心底里轻视朝廷。回到昭义后,刘从谏变得更加骄横跋扈。

    唐武宗会昌三年,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重,欲效法河北诸镇,割据一方、对抗朝廷。

    会昌四年,宰相李德裕用成德、魏博、河中等镇兵力进攻昭义,由刘沔、王茂元一起攻讨刘稹,史称“会昌伐叛”。

    在战争之中,邢州、洺州、磁州相继倒戈,昭义军节度留后刘稹被杀,昭义平定,从此昭义军一直在朝廷手中控制着,虽然偶有乱象,但朝廷始终将其把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