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歌之五代-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璆突然感到自己很可笑,一心为了家族荣耀和生存,最后到头来却是自己一步步将自己的家族荣耀撕碎,然后拉着他们一起陪葬,“哈哈哈哈!”崔璆突然站起来,仰天狂笑起来,此时,死都不怕了,我还怕什么呢?

    杨复光看着癫狂的崔璆,眯起了眼,这个崔璆自己其实是知道的,当初王铎曾经跟自己讲过,在大齐国的最高层里面,有自己的人,但如今朝廷是点名不让崔璆再活了,自己也无能为力,怪就怪自己当初的怯懦吧,如果当初你追随圣上西去,或者宁死不任齐国官职,也就没有今天的大祸了。

    “拉下去吧,处死,以儆效尤!”杨复光看着崔璆冷冷地吩咐道。

    “陛下!臣该死,臣确实罪该万死啊!”崔璆被拉了下去,路上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大声地嘶喊着,不知道是喊向唐帝还是黄巢。

    “三品以上伪齐官员,立时处斩,其他伪齐官员一概革职,贬为贱民,永不叙用。”杨复光看着地上跪着的那些齐官,厌恶地说道。

    广场上顿时乱了,三品以上的伪齐官员哭喊着被拖出了大明宫,沿着城墙角一字排开跪着,刽子手手起刀落,一个个的头颅随着翻扬的钢刀,滚落在尘埃之中,鲜血喷溅在朱墙之上,像是又涂染了一层新漆。

    尘归尘,土归土,一切归于虚无,野心和欲望也都最终归于平寂。

    残破的长安城又一次见证了改朝换代的血腥,对此它好像习以为常,一阵风吹来,只有城头的唐旗飘荡作响着。

    (本章完)

第216章 商山道() 
当长安城内渐渐安定之时,商山的官道之上还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追击战。

    分兵而至的唐军在经过蓝田关时遭到了齐军守军的顽强抵抗,这些人是黄巢抛下的弃子,为的就是尽力阻挡唐军追击的步伐。这里面的兵卒们大多是老弱残兵,权衡之后自愿加入这个必死的行列中,死都不怕了,还会被什么吓倒?

    正是这两千余死士们,凭着城防要塞,扼守在蓝田关,硬是阻挡了唐军整整一夜,箭雨飞矢、白刃翻飞,鲜血肆意地涂染着这座古老的城塞。

    攻破关后的唐军来不及屠戮泄愤,就赶紧沿着商山官道向东南方向追去了,捉住黄巢那可是奇功一件呐。

    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曛。路向泉间辨,人从树杪分。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

    商於古道即商山道,主要利用秦岭北侧灞水河谷和秦岭南侧丹水河谷连接开辟而成,过蓝田,越秦岭,入商地,沿着丹江河谷北侧蜿蜒着一条险道,依着悬岩,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到达武关下南阳、邓州、荆襄以至江南和岭南,中途高山纵横,谷底幽深,危崖高耸,险滩密布,是唐代非常重要的官道。

    唐军沿着黄巢东撤的方向一路追了下去,刚开始大家都攒足了一口气,誓要追上黄巢,彻底将其击垮拿下。

    然而在行进的途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道路边侧散落的黄澄银亮的东西让这群军汉们再也迈不动脚步了,下面争抢金银珠宝,向附近草丛中一搜还要彩缯绸缎,发财了,整个唐军开始沸腾了。

    追上黄巢并打败他,这是个长远目标,一次两次说不定也不能将其打垮,甚至有失败的可能,而眼前有着真金白银在前,不费吹灰之力,不用流血牺牲,不捡白不捡。

    刀剑不能阻止的脚步,最终被金银所羁绊,人们不再听从将领们的呼呵,纷纷下马开始了寻宝之旅。

    只有一支队伍依然向前追击着,他们也想捡财货,但实在不敢下马和众人一道哄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主将的命令是继续追击,违抗主将命令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朱温带着自己的部众沿着商山官道一直向下追去,经过了一日一夜的赶路,终于在丹水折转的地方追上了齐军。

    黄巢的大军正沿着崎岖的山路行进着,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邻水的峭壁,在大自然的约束之下,纵使有千军万马的力量,在这种环境下也难以施展得开。

    朱温策马站在官道之上,眯着眼看着崖壁对岸不远处的军队,这是黄巢军最后面的辎重部队,这个时候再叫这些人为齐军已经不切实际了,长安城失陷了,大齐国已经亡国了。

    唐军的动静依然惊动了黄巢军,推运粮秣的兵士们一面努力地推着独轮车,一面惊恐地张望着不远处的这群唐军,很奇怪地是这群唐军倒很淡定,没有立即进行突击攻杀,反而好整以暇地取下弯弓,对准着黄巢军,引而不发。

    “嗒嗒”的马蹄声传来,黄巢、尚让策马而来,虽然失了国,但黄巢身上的赭黄龙袍依然穿在身上,他看清了对面的唐将之后,有些惊讶。

    “没想到是你。”黄巢盯着朱温说道,朱温跟随自己多年,自己曾经是那么信任他,可最后其还是背叛了自己,黄巢扬起了脸,“没想到你还有脸见朕!”

    朱温看着黄巢,曾经亲切的老上级,老大哥,后来变为了咫尺天颜的皇帝,两人的关系越到最后,反而越发令人感到一丝疏离,特别是进入了长安之后,朱温虽然得到了越级提拔,朱温为报知遇之恩也曾殚精竭虑,报以赤诚,可这一切的一切后来证明都没有任何意义,大齐国最终还是败亡了,君臣两人成为了陌路和仇敌。

    “陛……您也没想到,齐国会落得如此下场吧?”面对着曾经的皇帝,朱温这句话很有杀伤力。

    黄巢脸一阵青一阵白,他催马前进了两步,唬得孟楷和尚让赶紧指挥兵士们立盾护在其前面,黄巢指着朱温激动地说道“还不是因为你这个叛徒,同州那么重要的地方,关乎长安的生死,亏朕这么信任于你,你却为了唐庭的荣华富贵,率军投敌!”

    朱温看着冲动的黄巢笑了笑,离开了长安,黄巢才又变得更像是黄巢了。

    “我尽力了,当初河中王重荣与王处存连兵犯我同州,同州之力,根本不能抵抗,我曾连发十二道求援军报,却被孟楷扣下不发,不知道这些事您知道吗?”朱温冷冷地说道,既然此刻遇见了,以往的事情索性全抖出来。

    黄巢显然没有听说过什么十二道求援军报,他之前虽曾接到阎宝的密奏,说同州兵力拘促,却没有想到竟窘迫如斯,黄巢猛地扭头看了眼孟楷,孟楷识趣地低下了头,将脸扭到了一边。

    黄巢明白了,朱温的话看来是真的,现在也谈不上误国之说,朱温已然叛降唐军,自然不可能再来投奔自己这个落魄之君了。

    “朱将军,你总不会是来找朕叙君臣旧情的吧?”黄巢解嘲道。

    “奉诏追击逆贼黄巢,”朱温抱拳说道,“天子明诏,只罪黄巢一人,余等弃械投降者,尽皆免死。”

    “天子,真的是天子!朱温告诉你家皇帝,朕没有败,朕还会回到长安,找他算算这笔旧账的。”黄巢冷笑着说道。

    “你觉得以你这些兵力,可以留的下朕?”黄巢接着说道。

    “不能,但我可以尽力留您到后面唐军赶来。”朱温冷静地说。

    “他们恐怕还只顾着漫山遍野地搜索宝贝呢,恐怕你们这些人全都凉了都赶不过来。”黄巢恫吓着朱温,在这崎岖的官道上,大军行进困难,真要在这里战起来自己倒不惧他,但想胜了朱温恐怕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毕竟朱温是自己的大将,有多少本领,自己还是清楚的。

    朱温和黄巢就这样冷冷地相互对视着,两人隔着崖岸,没有说话,山涧的风打着旋,将两侧的树叶吹拂到深涧之中,朱温知道,只要绕过前面的山崖,自己就应该能够追上黄巢,可他没有下令,他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对面,直到黄巢转过身去。

    (本章完)

第217章 论功请赏() 
“嗖!”一支羽箭从对岸射出,失去了力道坠落在了黄巢的背后,“这一箭谢陛下当初收纳我和兄长之恩。”

    朱温大声说道。

    黄巢顿了下,但没有停留,他继续催马向前。

    “嗖!”第二支箭擦着黄巢身侧掠过,钉在了旁边的松树之上,力道很大,震得松枝微微颤抖了下。

    “这一箭谢陛下当年与弟兄们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朱温接着说。

    “嗖!”第三箭紧随朱温话音刚落就飞至黄巢帽沿,将黄巢的冲天冠射穿了。

    “这一箭谢陛下当年越次提拔,知遇之恩。”朱温接着说道,“三箭已毕,你我再无任何恩义,他日相见必是你死我活之战,不死不休。”

    黄巢停下了脚步,“朱温,你走吧。”

    说罢他挥了挥手,山林之间密密麻麻的弓箭手现身而出,在刚才黄巢与朱温对峙的时候,他已经安排了尚让将数千弓箭手悄悄调集埋伏在林子中,一旦朱温军队胆敢追击而来,便万箭齐发,将其歼灭在官道之上。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黄巢虽然没落了,但也不是单单一个朱温就可以抗衡的。

    朱温等人看着黄巢的队伍就这样缓缓地离开,最终消失在自己的眼前,这对恩怨交织的君臣最终在这里彻底诀别,此去一别,黄巢再次沦为流寇,回到了先前浪迹搏杀的日子,而朱温则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唐的宣武节度使,掌控数州之地的要员大臣。

    命运总是捉弄着人们,让人们在唏嘘中告别以往的一切,富贵、贫穷、卑劣、光荣。

    告捷书从长安传入了蜀中,成(都)城城门大开,隆重地迎接着告捷的军士。

    唐帝收到了收复长安的捷报,他高兴极了,自己在蜀中已经乏腻透了,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慢慢地也不太热心斗鸡走狗之类的小戏儿了,也开始慢慢地思索着,大唐该怎么办?

    自己的皇位是不是不太牢固?

    当初从长安仓皇奔亡至蜀地,自己想着最多一年半载,周遭藩镇们肯定可以收复长安,届时自己又可以再次回到大明宫内,谁知这帮小弟们这么不给力,数载风霜过去了,长安没打回来不说,寰宇之内还多了一个伪齐国。

    蜀中的日子不好过,田令孜也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俯首帖耳听命了,他倒真找到了阿父的感觉,开始渐渐对自己颐气指使起来,就连他的兄弟陈敬瑄也对自己没有刚来时那么恭敬了,仿佛自己是这个蜀地的客人,就要多少听从主家的安排,要知道,自己是大唐的皇帝,这每一寸山河哪里不是朕的土地?

    锦官城,每当芙蓉花开的时候,满城绚烂旖旎,可唐帝却提不起兴趣,他在这靡靡的景色之中,感到了深深的忧郁。

    每当唐帝抑郁的时候,他总是会慢慢步行到宗庙之中,虽然临行的紧急,田令孜还是贴心地想到了带出列祖列宗的圣像出来,使其避免了被匪徒焚烧之厄运,这一点唐帝很感激田令孜。

    宗庙之内,静寂庄严,烟雾缭绕之际,唐帝环顾着列位先帝,自高祖、太宗、高宗一直到宣宗、懿宗,他们都仿佛用疑问的眼神看着自己,好像再问,李儇呀李儇,你怎么会把大唐弄成了这个样子了?

    唐帝暗自惭愧,自己能比得上哪位先皇呢?恐怕连敬宗都不如,至少唐敬宗没有贪玩到把长安给弄丢了。

    以后自己的画像也肯定是要挂在这些里面的,届时后世的帝王看到自己的画像会是什么样的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