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观察者-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是晚上十点多钟,士兵们正聚在一起等待着命运对他们的安排。就是那些长官们也没有心情约束这些士兵,眼瞧着最后的期限就要到了,一些少壮派军官嚷嚷着要和杜文成的先遣军决一死战,可当他的士兵退出枪膛里最后一颗子弹,问他然后怎么办时,再没有人提决一死战了。

    伊萨科夫的周围是乱哄哄的一群士兵,他没有听清索科洛夫说些什么,只以为是有事找他谈。他又对周围的士兵最后说了几句,这才招呼着索科洛夫。

    “将军,我也正好有事和你谈。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先解决一下我自己的问题,请稍等一下。”

    索科洛夫以为他要上厕所,便随手向不远处指了一下,示意自己在那里等他。伊萨科夫点点头,独自向僻静处走去。

    伊萨科夫曾经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随着他军衔的提升,慢慢的了解了上层的一些内幕后,他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了怀疑。毫无疑问,他自己就是史太林大清洗运动的受益者之一,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会听信,就会盲从他的领·袖。

    现在,也许该是他从新选择的时候了,即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那几千条人命。他抽出自己的制式配枪,查看了一下里面的子弹,又把手枪揣在了上衣兜里,就这样向索科洛夫所在的位置走去。

    站在不远处的索科洛夫看见伊萨科夫向他走来,不由得攥紧了手上的武器。却不知道伊萨科夫和他打着一样的主意,插在上衣兜里的手同样攥着一把杀人的武器。

    各怀心机的两人走到一起后,索科洛夫决定先试探一下伊萨科夫的口风,然后在做最后的决定。不管怎样,毕竟在一起工作了这么多年,即便是要他死也要让他死个明白。

    “伊萨科夫同志,还有一小时十三分,我们就要面临最后的抉择,我们勇敢的士兵们都做好准备了吗?”

    “索科洛夫将军,不仅是我们的士兵,就是我自己也准备好献身给这片我热爱的土地,可是,将军你呢?”伊萨科夫意味深长地说。

    索科洛夫暗暗摇头,他听懂了伊萨科夫的话,却弄反了话里的含义。“伊萨科夫,我是军人,很传统的军人。我相信我的士兵们……”

    “砰”,伊萨科夫面无不表情地扣动了扳机,索科洛夫摇晃了一下身体,艰难地掏出衣兜里的手枪。

    “砰砰”索科洛夫射出了枪膛里最后的两颗子弹。

    索科洛夫捂着胸口慢慢跪倒在地上,坚持着说完了他想要说的话。“……已经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伊萨科夫,放下武器吧,为了我们的士兵们,求你了。”

    伊萨科夫大惊失色,他搞不懂怎么会这样。索科洛夫他……他在劝我投降?天哪,我都干了些什么?

    “索科洛夫,你听我说。听我说索科洛夫,我们投降,我们一起投降。可是你……对不起索科洛夫。”

    索科洛夫死了,听不到伊萨科夫的话了。他的眼睛里没有遗憾,只有深深的怀恋,怀恋他温暖的故乡,怀恋他的爱人,他的孩子……。

    在杜文成宣布的期限到来之前,伊萨科夫抱着索科洛夫的尸体,带领着八千名赤手空拳的苏俄官兵走向了先遣军的阵地。就在伊萨科夫宣布投降的两小时后,躲在克孜勒的帕夫洛夫斯基宣布向先遣军投降。

    至此,先遣军完成了唐努乌梁海保卫战。现在,杜文成在外蒙可用的兵力达到了五个师七万人,可是和苏俄动员的三十万军队相比还是相差太多,这还是张海波率军紧急赶来支援的结果。

    七月二十三日上午,轮椅上的杜文成笑容满面地对外宣布:唐努乌梁海保卫战已经圆满完成,先遣军第二师,第三师和第四师已经撤回到蒙俄边界己方一侧。

    杜文成在克孜勒一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先遣军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空地配合作战方式,也让英米德日等国的军事观察家们,对直升机的这种作战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飞机对于地面作战部队的支援作用,要远远胜于传统的轰炸机和战斗机。

    米国总统在得到杜文成又一次成功地教训了苏俄后,对于杜文成的军队以及他本人的兴趣越发强烈了。杜文成在远东地区取得的成绩越大,远东的未来就越是堪忧,最能说明杜文成野心的,就是他部署在缅甸密支那的两个师。

    这个杜文成必须尽快除掉,否则早晚会对米国的国家战略产生影响。不过,在没能彻底解决掉杜文成之前,并不妨碍两者利益间的交往。

    为此他多次要求高思大使向杜文成解释上次的误会,可惜杜文成再不给他们任何机会,就是想见一面都难。英国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和杜文成压根就没有过任何接触。和杜文成关系最好的还得说是德国的希特勒,可这是英米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直升机虽然在37年的时候就由德国人制作成功,但这个时期的直升机技术远远不够成熟,不要说参与战斗,就是在飞行中能否保证自身的安全都是个未知数。

    英米各国也研究过杜文成这个人是否会与希特勒搞在一起的问题,米国总统的秘书居里还就这个问题询问过委员长。据委员长身边的人说,当居里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委员长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爆发出了自抗战以来最开心的一次大笑。

    周先生在多年以后曾经对杜文成和委员长之间的关系,做过这样的评价:委员长是战时的最高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而杜文成杜将军更是一位典型的民族主义者,这也是维持他们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

第189章 :杜文成的报复(一)() 
苏俄军队在完成了新军的组建后,便将三十万兵力部署在恰克图苏俄一侧,崔可夫的前线指挥部则设在了乌兰乌德。

    崔可夫和杜文成也算是老相识了,史太林的命令他不敢违背,但在莫斯科制定的作战计划上却有着他自己的想法。莫斯科的作战计划完全是照抄希特勒的“闪电计划”,和苏俄惯有的作战手段相结合的一个怪胎,先不说是否能行得通,只是杜文成一个人就会让这个计划多出很多不确定性。

    崔可夫也算是了解杜文成这个人,唯利是图,胆大包天,这八个字绝对是杜文成性格的写照,从他出售军火给苏俄一事大致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莫斯科制定的作战计划是,以拉…7战机和佩…2轰炸机为空中主要力量,以t…34坦克为前锋结合庞大的地面部队从恰克图开始,经外蒙的沙马尔、达尔汗、巴彦高勒一路狂轰烂炸直捣乌兰巴托,迫使杜文成签定城下之盟。

    崔可夫却认为莫斯科的这个作战计划有些想当然,以杜文成现有的军力显然不会选择和苏俄硬拼,况且他入主乌兰巴托也不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根基尚且不稳,自然也不会死守乌兰巴托。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苏俄军队长驱直入,杜文成的七万来人却避而不战,在广阔的蒙古高原上和你兜圈子、打游击,到时候苏俄军队就会疲于奔命,陷进泥潭。这样的话不要说三十万军队,再来三十万也奈何不了杜文成。

    莫斯科的设想是以杜文成死守乌兰巴托为前提的,但却忘了他杜文成本来就是外来客,乌兰巴托也不是长治,所谓的城下之盟注定就是个笑话。

    杜文成不知道崔可夫怎么想,他想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决不和苏俄军队硬磕。先遣军的底蕴不足,基础不牢,这点家底可不能坏在史太林的手上。

    先遣军并没有在边境和苏俄对峙,而是把五个师分布在沙马尔…达尔汗…巴彦高勒…乌兰巴托一线,同时严命所有的部队在没有接到他的命令之前,决不允许擅自行动。杜文成的设想是有机会就打上一仗,没机会就等待机会、创造机会,原则只有一个,死占便宜不吃亏。

    他知道苏俄急于解决掉外蒙的先遣军,他就偏不让苏俄如愿,你可以首先挑起战端,什么时候结束却必须由我说了算。

    七月二十八日,杜文成收到情报说边境一侧的苏俄军队已经准备就绪,将于三十日对外蒙发动进攻。杜文成立刻命令所有部队后撤五十里等待命令,他已经好久没有活动了,现在他打算亲自和苏俄过过招。

    七月三十日晨,苏俄大举入侵外蒙,并且迅速占领了边境城市沙马尔。三十日傍晚,苏俄军队前锋抵达达尔汗。从三十号早晨直到晚上,苏俄军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可以说苏俄军队一枪未放就占领了外蒙两个边境城市。

    杜文成的军队呢?崔可夫急了。据空军报告,附近百里内没有发现先遣军的任何迹象。杜文成哪儿去了?先遣军哪儿去了?

    崔可夫绝对想不到,此时的杜文成正在距乌兰乌德不远处的贝加尔湖上空观光呢。就像在唐努乌梁海打得那场仗一样,杜文成不想在外蒙境内开战,就是他想打也打不过苏俄,所以他才命令部队分散开来等待机会。

    乌兰乌德是崔可夫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入侵外蒙军队的物资供应地,重要的是苏俄轰炸机部队三十六航空军的一个大队就部署在这里。杜文成到这里可不是来观光的,他是来放火的,他要让史太林知道惹怒他杜文成的下场。

    杜文成已经很久没有回到基地了,现在的他一边通过监视器观察着地面上的情况,一边和基地闲聊着。

    “观察者,你真的不想知道你现在的权限都能做些什么吗?”

    “还能有什么?难道还能给我核弹不成?”杜文成翻了翻眼皮说。

    “这个东西暂时不会有,可你能拥有一支远程打击部队,当然,基地只能授予你权限,提供你装备,组建这支部队还要靠你自己。”

    杜文成楞了一下,远程打击部队?我的战略轰炸机编队不就拥有这个能力吗?还远程……远程?你是说二炮?他立马激动起来。

    “告诉我,我现在还拥有什么权限?”

    “观察者,你现在只拥有发射中程弹道导弹的权限,不过,对于你现在的敌人来说,中程导弹已经完全够用了。”

    这样啊,不过,这可是战略导弹部队,正像基地说的那样,对于自己的敌人来说已经完全够用了。杜文成点点头,心里喜欢的不得了。史太林,我就不相信你的真身永远躲在地下不出来。

    杜文成高兴没多久,另一个难题又找上门来。导弹部队好是好,可放在那里没人会弄还不是白搭?自己那么多坦克装甲车,那么多各种飞机都放在基地那里当摆设,现在又整出个导弹部队,唉!人才难得啊。

    就在杜文成为自己的部队缺少合格的人才沮丧的时候,乌兰乌德的崔可夫同样沮丧不已。史太林得知崔可夫找不到杜文成的军队后大发脾气,现在的局势不允许他长期占领外蒙,只有尽快解决掉杜文成,才能扶植起一个亲苏的傀儡政权。可是找不到杜文成,解决不掉先遣军,说什么也是没用。

    外蒙的民众对于苏俄人并不陌生,即说不上亲近也谈不上仇恨。就是在这种淡然的氛围里,苏俄军队同样是一枪未放就进入了巴彦高勒。外蒙首府近在眼前了,可到处都找不到先遣军的踪迹,前线指挥官着急,崔可夫着急,莫斯科的史太林更着急。

    八月一日早晨八点,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