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9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鸣知道这还需要足够多的经验去积累,还不能盲目上马造船,但他有这个耐心去等。

    就算是明轮船,配合上六角炮的射程和精准度,那也能照样成为大洋上的一顶级猎手。

    当然,欧洲人不会看着中国大步的向前走,而继续自己的睡大觉。当轮船和火车的消息传到欧洲后,他们自己也会立刻倾向资源于这两方面的研究。但中国始终能先行一步!

    ……

    日本,北海道。

    北海城已经飘扬着日本的国旗了。中国不仅遵守承诺退出了虾夷地,还提前了整整好几十年将之教给江户的德川幕府。要清楚,当初中国与幕府签订的协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的,中国在这儿享有五十年的经营权。

    五十年后这座城市才是日本的。但是中国在柳德昭任期的最后一年,就把这座城市和周边区域交给了日本幕府。至少五万华人、朝鲜人从北海撤向了库页岛和朝鲜。

    所以,北海这座位于石狩川下游出海口的城市,此刻已经是属于德川幕府的了。整个虾夷地也正式的被德川幕府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并更名为‘北海道’。

    似乎整个北海唯一不变的就是唐氏了。

    唐氏百货仿佛一个庞然大物,继续着自己北海第一商场的生涯,就像它的老板唐飞鹏在江户、京都、大阪等地那浮夸、傲慢、奢侈的生活一样。

    雪花飘落,凌厉的寒风顺着敞开的门扇吹向屋内。三野平北盘腿坐在门口,似乎感觉不到寒冷,任凭风吹,眼睛里只有身前的一张小酒桌,一壶清酒,一个酒杯。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人如今的有栖川宫织仁亲王。他是当今光格天皇的亲信,光格天皇的父亲当年因为做错事【栽赃的】,被幕府逼的自尽了,而有栖川宫织仁亲王就是他的介错人。

    虽然这些年日本皇室的声望和利益不断的受到德川幕府的打压,但有栖川宫织仁亲王是光格天皇的心腹亲信,还是有那么一点存在感的。

    可是现在的有栖川宫织仁亲王自觉的浑身冰寒无比,整个人就像是在腊九寒冬掉入了万丈冰窟之下。北海道再冷的天气也冷不过他内心的冰寒。

    把自己冻死吧,人死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

    三野平北嘴角浮现了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性格有些懦弱的有栖川宫织仁亲王可不是视武士荣誉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真正武士,他是挣不开自己为他套上的铁锁链的。他绝不愿意直面死亡!

    昨天,是有栖川宫织仁亲王最后的机会。有栖川宫织仁亲王很清楚这一点,但他知道自己如果有半点‘不应该’的动作,自己对面的人绝对会让自己被自杀的。所以他选择了生命,懦弱战胜了荣誉,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懦夫。

    昨天,面对着那个人,他做出了一个让自己永远钉在日本耻辱史上的决定。而现在他已经回不了头,他似乎只能顺从三野平北的意思,但这必会严重损害日本皇室和公族的利益。

    三野平北似乎回到了当年时,回到了自己为第二代闲院宫直仁亲王担当介错人的那一天。他自己代表日本的传统,挥下了那一刀。他很痛苦,因为他知道那些事情真的不是闲院宫直仁做下的,但这无济于事。那一天他万分痛苦,可也万分荣耀。

    对比那一天,昨天、今天的他也万分痛苦,可有栖川宫织仁亲王却清楚地看到,比樱花更为令他们珍视的荣誉,已经轻轻地落去了。

    “亲王殿下,既然已经决定那就坚定的走下去吧。让历史和未来来判定我们与京都的对错。”

    “日本只能有一个声音。公族的智慧远远不能领导日本崛起。”

    “我们只有依靠武家,日本只能依靠武家。”

    三野平北到现在还没有‘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他挥舞着臂膀,激动的不能自已,漫天的风雪都被他迸发的激情所融化。“我做的事情很卑鄙,但我是为了日本。”

    “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不是在于武士们的生存和荣誉,更在于大和民族的未来。”三野平北表现的像是一个狂热的民族分子。

第九百六十六章 中国内政之民生() 
承天二十六年的正月中。

    新年刚刚过,一场突如起来的冷空气席卷了两广,琼州府的最高气温在连续三天处在20°以下后,今天的气温又陡然直下,凌晨时的气温居然直逼10°,即便到了正午时分气温也不到15°。

    让无数这里的土著百姓第一次尝到了什么叫做‘冷’的滋味。

    不过此时的琼州府城琼山县贸易市场里,却车水马龙,人潮如涌,一辆接着一辆的车子从市场门口直接排到了人行道上,绵延好几百米。

    没有人关心这天气变化,下降几度又死不了人,加一件坎肩罢了。早早的把砍下了的甘蔗卖掉换钱,这才是正事。

    虽然现在的商家已经有很多人直接下到田间地头,自己与种植户谈好生意后,卖家自己找人砍甘蔗,自己找车马拉。但还是有很多人为了多赚那么一点钱,自己一家老小辛辛苦苦的砍甘蔗,然后再辛辛苦苦的拉到市场上买。

    于此同时,城外的村落田地里一样是人潮涌动。

    这个时候正式甘蔗收获的日子。这可是琼州百姓的主要经济作物,虽然种甘蔗很耗费地力,想要保证田地的肥沃程度,就要花钱卖豆饼和鸟粪,可是种甘蔗赚钱啊。

    糖类这东西是无数人喜爱吃的。当然的生活条件变好之后,糖类上的消耗就直线上升。据统计,承天三年,全国的糖类消耗只有二百万担,一担一百斤么。

    对比欧洲,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要是彻底换算一下,放到人口两个亿的中国身上,人均食用糖类仅仅是一斤。这个数字比起后世联合国的调查数据2011年,全球人均消耗食糖25公斤,而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这个数字高达33。1公斤。中国当初的数据少的可怜!

    而如今的中国呢?

    在之前的一次统计调查中,只中国大陆本土,每年要耗用的蔗糖等,就多达上千万担。虽然对比世纪的数据,依旧小的可怜,但已经有了让人值得欣慰的长足进步。

    这上千万担的蔗糖等,主要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南方的甘蔗林。从一开始的中国本土南方,到后来这个范围包括了整个南洋。一片片的甘蔗林就是中国糖类的主要来源。而如今在东北等地区正在开始不停的扩大种植面积的甜菜,它所占据的比例还是很小很小的一个数字。

    此刻,成千上万的琼州农民挥动着锋利的砍刀,将小树林般的甘蔗一一砍掉,然后打成捆,搬上路边的马车上,一辆马车刚拉走,另一辆马车又准备好了农场小道的尽头。长龙一样,连成串的满载着甘蔗的马车源源不断地朝城北榨糖厂而去。

    这一车车的甘蔗要是向外运的话太费运力了,自古以来向外走的都是成品的砂糖、蔗糖,而没有向外头运甘蔗的。

    琼州府的榨糖厂几乎全部操控在李氏的手中。因缘际会,李氏跟琼州是解不开的关系了。李琨最初的时候还不准备进入榨糖业,因为这利润并不太高。可时间一长久,李琨也就‘明白’过来了。要让自己的宝贝外甥登上皇位,可不是光有钱就能行的,握着一些产业的命脉更重要。

    甚至在事情不及的时候,还可以拿来当护身符。

    李氏就从九州商会融资,自己搞起了一个海南糖业的近代企业。李氏的榨糖厂在一开始就用上了蒸汽机,不再是老式的糖寮里的那种畜力压榨机了。速度不仅快,利用效率更高。而且榨好的甘蔗渣还可用来造纸,甚至一些甘蔗渣在彻底粉碎之后还会送进食品加工厂。

    反正李氏的海南糖业公司只用了三年就统一了整个琼州的榨糖业,把整个琼州府都变成了自己的原料种植基地。也只用了三年就赚回了本钱,还变更了名字,从公司变成了集团。其琼州岛内的糖类产值也达到了七十万担的地步。可以说在整个帝国糖产业中也站稳了自己的脚跟。

    从汪辉祖时代开始,海南糖业历经了柳德昭时代的‘黑暗’之后,开始大规模的向广西、安南和南洋出击,但老天爷虽然不黑暗了,别地儿的糖类企业也多完成了技术革新,海南糖业没有了技术上的领先,扩张效果自然不能做到他们所期望的势如破竹了。

    到现在,五年时间过去了,海南糖业集团的总产值也才刚刚突破了百万担。不过这已经足够让海南糖业集团成为业内的一方巨头了。

    九州商会可不会管那么多,他们要的只是海南糖业集团蒸蒸日上。当年投进去的资金,现在光分红就已经打了好几个滚的捞回来了。

    ……

    “小心,别压坏了车子,多拉几趟不费事!”今天下田多套了件厚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片甘蔗田前来回招呼着,生怕手下的农场工人一个贪心多搬了几捆甘蔗,让已经超载的马车直接压散了架。

    “黎管事,今年的甘蔗品相甚好,至少能评入进甲级。”一个脸上印刻着纵横交错的深深沟壑的老农很自然的守在中年男子身边,摸着花白的胡须,笑眯了眼。

    这位可是农场的技术大拿,镇上的农牧站开办的学习班都请他去讲课。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种甘蔗是绝对的一把好手。

    黎宣明别看是农场的一把手,但是在东家眼中,这老汉的份量比他黎宣明还高。

    黎宣明这样的人到处都是,老汉这样的‘技术大拿’可不容易找。

    摸着新鲜甘蔗的断面,鼻子尖似乎都能嗅到一种沁入心扉的甜腻,那指尖黏糊糊的感觉让黎宣明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的确是能入甲级的上等货。哪怕是甲下呢,价格也比乙上好处一截。

    今年的甘蔗汁水十足,而且每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而整个农场种的就是甘蔗,整整一千二百亩地全是甘蔗,这产量算是创造新高了。

    黎宣明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收益了,他除了日常工资以外,还有着农场3%的干股。

    而农场的总投入是多少呢?他和老汉等员工的薪水,一千二百亩地的甘蔗总共才二十二个工人,种甘蔗并不难,砍的是收获,只是砍甘蔗来的都是短工。而就这也是甘蔗种植业最大的一块成本支出呢。而除了这些,农场本身的这二十二人的工资开销并不高,因为这二十二个人里头有十二个是奴工,如黎宣明这类自由人才有十个,每月的薪水支出也就在一千块左右,一年下来的总支出要加上中秋、年节的奖励等等,也就才一万五千块。甘蔗地最大的开销除了短工就是肥料了。

    砍甘蔗很需要人工的,不算车马费,只是一亩地的甘蔗就需要五到六个人一天的工时,一千二百亩地就需要六七千个人的劳动日,换成月的话就是二百二三十人的月薪,这可不便宜啊。这些人都是高强度劳动,二百多人的月薪加上食宿和工具耗费,至少是两万。

    如此再加上车马费和每年的肥料用度,农场的运行成本是绝对要超过五万五千块的。而农场一年的收益呢?

    一斤甘蔗的价格是多少呢?

    丙级的甘蔗大概只能有一成的出糖率,也就是一斤甘蔗出蔗糖一两。而能列入甲级的甘蔗,出糖率可以比丙级高出一半,而且品质好更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