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现在已经被一群御史谏臣弹劾了,而且都是露章弹劾。所以他不能再履行左相的职责了,同时他自己也和蔡卞一同请郡外调了。

    不过赵佶并没有马上批准蔡京的请求,只是惯例而已,总要让蔡京请辞几回,再把他打发走的。

    而从家中避居寺庙,也是一种认罪伏法的好态度,表示自己不敢在相府中居住了——其实蔡京在开封府西城的宅邸是私宅,便是贬去了海州,也不会没收的。

    “爹爹,官家……官家今天还是不肯相见。”

    正在和蔡京说话的是蔡攸。他也是赵佶的心腹,地位和武好古、高俅、潘孝庵仿佛,可是现在却见不着赵佶了。

    蔡京叹了一声:“见不着就暂时别去打扰官家了。实在不行,你也请外调吧。先去地方上做几年知州,总有机会再回来的。”

    “爹爹……”蔡攸显然不愿意离开赵佶。“您是被奸人陷害的,官家只是一时糊涂,等到将来想清楚了,一定会把您召回的。”

    “陷害是有的,”蔡京捏起一个蟹粉馒头,拿到嘴边咬了一口,“但光是武好古的陷害,也不至于让为父失去官家的信任。

    为父还是自己糊涂,走错了一步啊!”

    “爹爹错在哪里?”

    “兵权!”蔡京苦笑,“身为宰执,染指兵权就已经是大错了……章惇独相七年,最后也没敢真的在开封府练兵。王荆公搞了那么多富国强兵的办法,就是不敢去练一支精兵。为父是被高俅、武好古和童贯他们几个的军功给搞迷糊了,以为官家真的是一代雄主。”

    “官家不是吗?”

    蔡京摇头道:“自然不是!官家只是聪明之主,却配不上雄主。雄主一定要手握雄兵,绝没有害怕雄兵作乱而不敢练兵的道理。现在为父因为练兵而倒台,苏子由、张天觉还敢再重提练兵之事吗?”

    有利必然有弊!武好古用诡计整倒了蔡京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因为蔡京之前一时糊涂,是真把赵佶当成了雄主天可汗,想要替他练一支精兵的。可是现在他因为练兵而倒台,苏辙和张商英怎么还敢大刀阔斧的练兵?兵权这种有害的东西,还是离得远一点吧!

    他叹了口气:“只可惜好不容易寻到的富国强兵之路,又要半途而废了。不过只要官家的雄心不死,张天觉和武好古就都不会有好日子过的!”

    “爹爹,这话是怎说的?”

    蔡京冷冷一笑:“官家要当雄主,这兵就必须得有人去练!谁练,谁就会倒霉!”

第872章 轮到武好古倒霉了 一() 
    崇政殿,蔡京倒台,今天就是苏辙独对了。

    看着一副有德老臣模样的苏子由,赵佶忍不住就皱眉。蔡京固然是奸的,可是这个苏辙一看就是来混日子的。居然很快就要混上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了!

    这事儿真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赵佶叹了口气,问:“知贡举的人选有了吗?”

    现在已经是一月底快到两月份了,眼看就是礼部大比的时候。负责礼部大比的考官就是知贡举。这个位子本来是给蔡卞的,他是判国子监兼翰林学士,正好当知贡举——知贡举一般都是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和礼部尚书去当。

    可是现在蔡卞和哥哥蔡京一起倒霉,都停职听参,当然不能去主持礼部大比了。所以就得马上安排一个新的知贡举。而且今年的知贡举还是个超级烫手的差遣,因为今年是开右榜进士科的第一科。

    虽然公车上书黄了,但是右榜进士科还是天下读书人的眼中钉!谁要当了今科的知贡举,一准遭读书人的嫉恨。

    “陛下,臣建议让礼部尚书施国忠知贡举。”苏辙说出了自己推荐的人选。

    “也好。”赵佶点点头,“就让施国忠去做吧。”

    这个人选,赵佶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知道施国忠为人圆滑,说不上好官,但是却会体察上意。只要招来提点一二,应该就知道要保持辟雍学宫和云台学宫之间的平衡了。

    现在武好古的实力已经有点大了!如果不加以遏制,只怕将来会尾大不掉。

    而赵佶遏制武好古的方法主要是平衡术。首先要平衡的,就是云台系在右榜进士科里面比例,不能让右榜进士科的人都是武好古的门徒!

    其次,当然是要在武好古、童贯、高俅,还有正在兴起的章援四个军事集团之间搞好平衡。

    如果大宋的武力一定要靠军阀,那么四个军阀总比一个军阀要安全,至少能让互相牵制。

    第三,当然还是朝廷得有一支强大能战的“中央军”了。之前赵佶重用蔡京去搞军改,目的就在于此。

    现在虽然蔡京倒了台,但是赵佶仍然没有放弃建立新军的计划。

    只是不知道该让谁来推行这个计划了?

    苏辙一看就不是能办事的主儿,右相肯定得给张商英了,他比苏辙强一点,但是也比不过蔡京。练兵的事情,蔡京都没干成,张商英估计也不会有办法的。

    这事儿该让谁来办呢?

    叹了口气,赵佶就让苏辙告退了。不过崇政殿的召对,还在继续。

    下一个被宣赞舍人带进来的是苏辙的儿子苏适。他是从日本国回来的,而且还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好消息,因此得到了越次入对的待遇。

    原来日本国忽然邀请大宋派出使团去参加白河院法皇53岁寿诞,同时还要商讨两国今后以何种国礼相交,还有两国之间通商、传教等事务。

    “苏卿,你去过日本国的京师了?”赵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去过了。”苏适回答道,“去年冬天入了趟平安京,还见到了他们的堀河天皇和白河法皇。”

    “这可是好多年没有的事情了。”赵佶笑道,“苏卿,你是怎么做到的?”

    “回禀陛下,其实臣什么也没做。”

    苏适真不愧是苏辙的儿子,谦逊而不居功。明明做了那么多事儿,把原本和平相处的日本高丽两国推入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中,现在却一推二六五,啥都没做……

    “你什么都没做,倭人就肯开国了?”

    “这个,”苏适笑道,“因为倭人现在有求于咱们。”

    “求咱们?”赵佶问,“求什么?”

    “他们要租咱们的船。”苏适解释道,“因为去年秋天,高丽国派兵入侵了日本国的两个岛屿……日本国想要收复,可是又没有能运送大军远航的船,所以就只能求咱们帮忙了。”

    “高丽国入侵日本?”赵佶一愣,“他们不打生女真了?”

    “不打了,打不过啊!”

    “打不过生女真,就去打日本国?”赵佶眉头大皱,心想:高丽国也太不讲道理了!他们一定是跟随契丹太久,学坏了!

    他想了想,又问:“咱们借船给倭人,不会招致高丽人的怨恨吧?”

    他们哪敢啊……这是真话,当然不能对皇上说了。苏适摇摇头,笑道:“陛下,其实日本国不仅是没有大海船,他们连正经的军队都没有。所以借船出海只是个幻想,不会成真的。”

    “没有军队?”赵佶道,“怎么可能没有军队?”

    “回禀陛下,”苏适道,“这日本国的军制和隋唐时候差不多,都是府兵制。府兵得有土地才能负担兵役,可是日本国内的贵族豪门一直在侵占土地民户,建立庄园。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承担兵役的百姓了,所以日本朝廷是没有军队可用的。”

    “还有这种事情?”赵佶心说:看来为了军队的事情发愁的还不止自己一个官家啊。

    “那日本国的法皇靠什么镇压四方?”

    “靠所谓的北面武士。”苏适回答道,“也就是一批贵族武官,各自有点私兵,可以保卫朝廷。不过靠这点兵力,想要收复沦陷的对马岛、隐歧岛是不可能的。”

    还别说,苏适还真有点搞外交的天赋。居然把日本国的内情打听了一番,还得了一点要领。

    日本国的朝廷的确没有能力反攻对马、隐歧。并不是说日本国全国没有武力,而是没有一个机构可以统领日本国的武力——在武家政治下,武士和主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幕府通常可以号令大部分的武士家族,可以组成军队。

    可是现在,武家政治还没有开始,公卿又无力号令旗下的武士。只有白河院法皇掌握了一批北面武士,因而可以排挤以藤原氏为代表的公卿贵族,独揽朝纲几十年。

    但是他那点武力在高丽国的别武班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所以苏适很明白,所谓的借船出兵,只是白河院法皇安抚人心的一个说辞罢了。

    “原来如此。”赵佶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马上做出什么决定。

    出使日本国的决定得由政事堂议论后决定,不能由皇帝下中旨的。

    ……

    苏适走后,再进入崇政殿的是官家赵佶的心腹潘孝庵。

    “陛下!”潘孝庵行了一礼,恭敬地站在赵佶面前。

    赵佶看着胖得有点走形的潘大官人,就是一声叹息。

    高俅走了,武好古走了,武好文走了,现在蔡攸也走了……昔日可以玩在一起的心腹,如今只剩下潘孝庵一人了。

    “见过蔡攸了?”赵佶问。

    “见过了。”潘孝庵回答,“看着有点憔悴,不大愿意离开……”

    武好古和蔡京父子有矛盾,但是潘孝庵和他们的关系,特别是和蔡攸的关系却是极好的。

    “朕也不愿意让他走啊,”赵佶摇摇头,“只是大势如此。

    对了,他还说了什么?”

    潘孝庵说:“他还说好不容易寻到的富国强兵之路,要半途而废了。”

    “半途而废……”赵佶咂了下嘴,“真的不能没有蔡京吗?”

    潘孝庵道:“其实蔡京也做不了什么……”

    赵佶看着潘孝庵,沉默了半晌,“那么,朕想让武好古出任同知枢密院事,你看如何?”

    “这……”潘孝庵一时无语,只能为难地摇头。

    武好古是不可能当同知枢密院事,这是个火坑!

    可是赵佶显然还雄心不死……

    “你走一趟界河商市,”赵佶顿了顿,“把武好古请来开封府吧。”

    ……

    两月初的时候,武好古还不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赵佶推到火坑边上了。

    他的商市今天来了两个贵客,其中并没有潘孝庵!今天到达商市的,是两个注定要名垂青史的人物。其中一个是投笔从戎,开拓西域的章援;另一个是万里出海,出使西方,架起东西方交流之桥的纪忆之。

    而武好古,就是他们二位幕后的英雄了。

    纪忆站在船头,一张晒得有点黝黑的胖脸上泛着红润。这段时间的舟船劳顿,让他掉了七八斤的肥肉,整个人反而变得精力充沛起来了。

    他其实是和苏适一起从日本国的博多港返回海州的。在海州遇上了正在为大教化团西征忙活的章援,然后两人一块儿乘着春天的东南风刮起来的时候,乘坐海船北上界河。

    不过章援的脸色稍微有点难看,这一路晕船的滋味可不好受!不过现在海船驶入了界河,平稳了许多,也让章援的精神好了许多。现在他和纪忆一块儿并肩站在船头,看着远处被红墙包围起来的巨大城市。

    界河两岸的风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