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元镇想得到是不错,不过他的对手赵良将盘算得更好。

    赵良将可不打算在姜山这么个小地方失了一世英名。

    他在9月19日白天的所有行动,都是吸引眼球的障眼法。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白天时处于第二阵,却一直被赵良将压在手中不曾使用的4个师中的2个,就开始在夜幕之下摸黑急行军了。

    他们行军的目标地域,则是姜山以西的姜山镇外。

    根据赵良将的计划,9月19日白天和之后的夜晚,西宋军将继续以5个师的兵力猛攻周军设在姜山东、北一带的防线。

    目的就是吸引周军的兵力,为19日夜到20日凌晨的突袭姜山镇创造条件。

    这场突袭,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场大胆的豪赌。因为周军在姜山镇修筑了工事,驻兵似乎也不少。

    而两宋联军的2个师为赶在夜色过去前完成运动并且投入进攻,连火炮都没有携带,是完全的轻装而进!

    如果周军没有把姜山镇上的大部分守军和火炮抽离,那么两宋联军的突袭,很可能会变成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而赵良将的武运和大宋的国运,也就止于姜山镇了。可惜,三分归一统的道路并没有武元镇想得那么平坦。

    整整八个营的西宋步兵,在9月20日凌晨的时候冲入了姜店镇!

    赵良将的“左勾拳”果然得了手,打了共和军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姜山东麓的战斗过于激烈,武元镇不得不从防线各处抽调兵力。其中也包括看起来风平浪静的姜店镇。

    原本驻守在那里的一个旅外加一个山炮连(周国的步兵旅下辖一个炮连,因此驻守姜店镇的部队有2个炮连),都被调上了前线,而用来填补缺口的则是从姜山东麓战场上撤下来休整的两个营外加姜店民兵队的一千余人。

    人数其实也不少了,如果姜店镇有道城墙,也不必是棱堡,普通的夯土城墙,也就能守住了。

    可偏偏姜店镇是个没有城墙的镇子!

    普通的夯土城墙作为一种防御设施,早200年就已经过时了。除非是棱堡,否则压根挡不住炮击,还不如没有城墙好呢。

    所以这200年来,大周共和国本土的城市集镇就一直在拆毁城墙。除了棱堡得到保留,其余的城墙大多被拆毁了。姜店镇的情况也不例外,并没有城墙保护。城镇唯一的屏障,就是18日晚上周军夜宿的营地而已。而这个营地占地颇大,靠区区两个营外加一千多民兵根本守不过来。

    因此守军不得不收缩进姜店镇布防,也就无力阻挡西宋军的突击了。

    8个营,7000多名西宋军的步兵,没费什么劲儿就突入了没有城墙保护的姜店镇。

    不过出乎进攻的西宋步兵和策划这场突袭的赵良将的预料。

    没有城墙保护的姜山镇并不容易攻占。因为镇子里面有太多使用了红砖和水泥修建的高大房屋。没有在镇子外的营地布防的周军和周国的民兵,就据守着这些高大坚固的建筑物。用滑膛枪、线膛枪和手炮(手榴弹)进行了顽强抵抗。

    这种巷战打法,在后来的“三国归一之战”中是极为常见的。但是在共和226年9月19日的姜山战场上,却是第一次出现。

    高大的砖石水泥建筑物,对于没有火炮支援的步兵来说,简直就是不可能攻破险要。

    哪怕宋军的数量多了几倍,也没有办法将两千多不到三千的周军赶出小小的姜店镇。反而在接连不断的进攻受挫中,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而姜店镇的有效抵抗,也出乎了武元镇的预料——他虽然是大周共和军花了二三十年培养出来的精英将领,但却是个战场新手。

    对于战争方法的掌握,全都来自书本和外军战例。随机应变的能力并不强,战场感觉也不好,而且还有点心虚。

    所以在姜店镇被宋军突入的消息传来后,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的部队可以守住半个镇子,还能依托高大建筑物把敌人揍个损失惨重。因此在第一时间,就布置了撤退。

    几万人从战场上撤退,那可是非常困难的战术动作,有先走的,有殿后的,有打埋伏的,有负责销毁物资的。

    等到好一阵忙活后,才发现姜店镇那边还打得有声有色呢,可武元镇也来不及把已经跑路的部队再找回来了。

    所以这场姜山阻击战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打输了,赵良将的大军,也离开封府更近一步了!

    。

第1503章 打不死的工业化小强() 
发生在共和226年9月19日、20日的姜山战役,是以两宋联军的惨胜和周军的惜败而告终的。

    根据后来解密的双方档案比较,获胜一方的损失其实比败逃的周军还要大得多。

    在不到18个时辰激战中,两宋联军的伤亡和失踪人数多达15000余人!而周军的损失不到10000人。这还是因为在慌里慌张的撤退被西宋的骑兵师追击了一把,否则周军的损失最多就7000人,连两宋联军的一半都不到。

    西宋最精锐的军队,居然被一群第一次上战场的周人打得损失惨重!

    这实在是出乎了当时所有的人预料。

    所以在姜山战后,双方指挥官提交的报告中,出现了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宋军这边,赵良将高估了自己所取得的战果,认为已经将阻挡自己的周军一个军约5万人完全击溃,毙伤和俘虏的人数超过2万。

    而周军这边,则低估了宋军的损失。他们报告的击毙、俘虏人数为一万左右,和自己的损失相当。

    因此姜山之战,在当时就被判定为两宋联军的胜利。

    赢得了姜山惨胜的赵良将顾不上部队的疲惫的损失,在9月21日就率领取胜的部队转向了东方——这在后来被认为是重大失误,因为给了武元镇所部恢复元气的时间。

    不过在当时,赵良将也不敢无视推进到北舞镇的周军第19步兵军的存在——这个军是从淮河防线上开来的,顺着汝水用蒸汽拖轮拖拽的木船拉运到郾城,然后再由陆路西进的。

    在赵良将集中主力打击武元镇的周军第18军的时候,派出了一个师去吓唬周军第19军。在19日、20日两天,这个师和周军第19军发生了频繁的前沿接触战,也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而在这一系列的前沿接触战中,西宋引以为傲的骑兵和枪大夫居然吃了不少亏。枪大夫再努力练打靶,也弥补不了装备上的劣势。

    共和军的散兵使用的线膛枪、火药和子弹可是机器工业的产品!

    而枪大夫们用的都是手工工场生产出来的装备,根本比不了。

    所以共和军的散兵手里的线膛枪,就是比枪大夫们的线膛枪打得更远也更精准。

    双方的骑兵同样存在差距!也是周强宋弱。周军骑兵的马匹和使用的骑兵线膛枪和手枪,都比西宋骑兵要好,连胸甲都更加坚固而且轻薄。

    在这种情况下,赵良将可不舍得用宝贵的骑兵和枪大夫去屏蔽战场,宁愿用一场堂堂之阵打败周军的第19军。

    可是这个周国的第19军在得知了第18军败北后,采取了保守的避战战术。一方面利用骑兵和散兵的优势遮蔽自身;一方面则沿着汝水向郾城撤退。

    赵良将率部一路紧赶慢赶,最后也没赶上周军的第五军,反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了好几天。等周军第五军缩进郾城大棱堡死守时,赵良将的人马都筋疲力尽了。

    而且这位大宋头号名将在追击第19军的途中已经研究过姜店镇之战了,所以他对郾城攻坚也没了把握——郾城的棱堡好对付,总会有火力死角的。可是郾城棱堡之内还有不少高大建筑物呢,这些可都是一个个的小堡垒……

    所以在周军第19军退入郾城后,赵良将就立即率兵返回了姜店镇。在姜店镇休整了两天,等候2个从襄阳府开过来的东宋步兵师抵达后,才再一次开始向襄城挺进。

    而此时,已经是共和226年9月27日了。

    也就是说,赵良将在姜山战役后耽误了整整7天,才再一次向北挺进。

    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后路,赵良将又在姜山和姜店镇、汝坟镇各留了一个师(西宋的第七师和第十师),才率领11个师的重兵集团北上。

    然后赵良将就在襄城以南的汝水北岸遇到了让他大吃一惊的事情。7天前刚刚被他打败的大周共和军第18军,居然已经恢复了元气,开始在汝水北岸布防了。而且人数好像比之前还多了一些,难道是援兵大至了?

    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开始出现在赵良将的心中了……大周共和国的一亿八千万人一旦动员起来,几乎拥有无穷的战争潜力。

    只有几百万军户、枪大夫人口的西宋在大周面前,简直不值一提啊!

    预感再不好,赵良将现在也不能轻易放弃。于是他就在9月22日率兵东进,在襄城东南的临颍县境内东渡汝水(汝水在这一带弯弯曲曲的,一会南北向,一会东西向),然后直扑颍昌府城而去。

    扑击颍昌府当然是虚招,目的只是为吸引襄城附近的周军前来决战。

    他的围点打援之策果然取得了成功,而且还是双份的成功!

    被包围颍昌的十几万宋军吸引过来的不仅是恢复了元气的共和军第18军,而且还有在郾城得到了加强的共和军第19军。

    面对从西、南两个方向开来的两路敌军,赵良将只能故伎重演,以一个师的兵力去牵制第19军,以一个师的兵力看守颍昌府城。再以余下的9个师西进迎击第18军。

    而当赵良将的9个师和周军第18军在颍昌府长社县境内遭遇时,赵良将吃惊的发现从襄城方向过来的周军数量比之前在姜山遇到的还要多!

    不止一个军,至少有一个半军甚至是两个军。

    很显然,襄城方向的周军第18军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还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原来大周共和国的军事动员,在战争爆发后的近一个月内,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效果。

    河南省所属的州府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动员。几乎所有的预备役军人都已经向各地的防御使司报到,大部分的18到28岁的适龄男子,也都接到了入伍通知书。其中的大半,也已经报到并且开始接受新兵训练了。

    而在共和225年的人口普查中,河南省拥有102万户,840余万口。符合第一期动员要求的适龄男子及预备役军人总数高达45万。其中的6万人,现在已经在河南省各州府防御使司的掌握之中了。

    也就是说,单是河南一省,周军就有6万后备兵源可以使用。

    另外,在襄城大棱堡、郾城大棱堡这样的大型棱堡中,都有归属河南防御使司主管的军械库。

    所以位于河南省的军械库中储存的步枪、火炮、弹药、被服、各种装具足够装备60万大军!

    这还仅仅是一个省的第一期动员!如果整个大周共和国全部转向战争状态,上千万大军都是有可能拉出来的。

    这就是一个一亿八千万人口的工业化国家的战争潜力。

    仅仅只能武装几十万精兵的西宋,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哪怕他们拥有的都是精兵良将,也不值一提。

    ……

    由于河南的一期动员已经完成,所以从姜山战场撤到襄城大棱堡的第18军,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