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0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都高喊着口号:“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呼喊声震天响起,和隆隆敲响的登闻鼓声一起,直透过重重高墙,传入了崇政殿中。

    在登闻鼓楼下取了欧阳澈等人写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等两篇上疏的赵鼎,也几乎同时到达了崇政殿——根据宋朝的祖制,凡击登闻鼓,皇帝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须上朝。

    知登闻检院事则须立即入殿面君,上报击鼓的原因,如有上书,则需立即转交给君王。

    “陛下,宣德门外有数千举子公车上书,另有数万百姓跟从”赵鼎将两份上疏高高举过头顶,“这是数千举子所上的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和抗敌十策疏。请陛下过目!”

    “混帐!”赵鼎的话刚刚说完,赵佶就喝骂了一句,“这些举子是想让朕做武三郎的俘虏吗?”

    说完,他也不看赵鼎逞上来的上书,只是大声道:“宣王宗濋速来!”

    王宗濋是殿前都指挥使,管着为数不多的禁军,也兼管驻防万胜门的一将新军。

    在赵佶宣召王宗濋的时候,这位殿帅已经带着几百名禁军到了宣德门广场,看着外面的人山人海,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得到官家的宣召后,他马上一路小跑着去了崇政殿。只看见气急败坏的赵佶在大殿里面来回踱步,一群宰执人人肃立,大气儿也不敢出一下。

    “王宗濋,命尔速调万胜门兵弹压!”赵佶看见满头大汗的王宗濋,毫不犹豫就下达了镇压的命令。

    现在可不能听那些读书人和小市民的话!

    暴周随时过河,等他们过了河,再跑就难了

    王宗濋这厮昏头昏脑的,早就没了主张,领了赵佶的旨意蒙着头就去万胜门大营调兵了。

    。。。。。。。

    几乎同时,开封府郊外牟驼岗大营之内,一群青年军官正在校场上聚集!

    武学学丞秦桧正站在一处木台上,高声朗读着欧阳澈等人所写的抗敌十策疏。

    这份抗敌十策疏虽然是欧阳澈他们写的,但是里面的内容却都出自复古党的几个大君子,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战守方案,主要就是说变法改革的。

    提出了“授田土以置军户”、“以贤士大夫办理乡兵、团练”、“免夏钱以养小民”、“重征东南商税以充军资国用”、“尽收冶铁之业以产器械”、“严禁东南商人与敌国贸易”、“撤东海、交趾藩国以归一统”、“联合金、凉二国以制东贼”、“以钱财、器械资助高丽义士复国”、“严惩通敌卖国之贼”等抗敌十策。

    这十策如果全都实行了,那无异于在大宋进行了一场彻底的社会改革。大宋将会从“重文轻武,重视工商”,转变成“文武并重,重农抑商”。而东南八州一国的工商阶级的好日子,将会一去不返,彻底沦为朝廷的肥猪。

    与此同时,武人将会得到授田的权力,在政治地位上也能和士大夫略同。而士大夫也要负担起办团练抗敌的责任。普通的农民则可以变“二税”为“一税”。

    总之,在场的武夫军官,毫无疑问将是“十策”的受益者!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376章 宣和复古——岳衙内进步了() 
“太好了!早就该实行抗敌十策了!”

    “没错,再不实行以土养兵,大宋就要亡国了!”

    “是啊,河北之战就说明问题啦!兵少啊……寡不敌众!俺们大宋的人口分明比他们多几倍,养的兵还没有人家一半多,这怎么能行?”

    “得快些实行啊!再晚就来不及了!”

    “现在就有点晚了……”

    牟驼岗大营校场上的青年军官们听完秦桧朗读的《抗敌十策》,就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了。这帮青年军官可都是上过军校,有文化会思考的主儿。

    当然会思考河北之战为什么会打成这个德行?

    河北宣抚司的指挥当然有问题,河东路的溃败也是重要的原因。但即便没有指挥上的错误,也没有东贼迂回河东作战的行动,河北战场还是必败!

    因为河北战场上是至少60万东贼打30万官军。东贼多一倍啊!如果东贼不向河东迂回,那么河北战场上的东贼就有75万了。

    这可不是75万被裹挟的流民,而是75万(其实没有那么多)组织良好,训练有素的精锐。是个个都能上阵厮杀的!

    30万官军怎么打得过?

    而且也不应该用30万官军去打75万东贼啊!

    大宋人口比东贼多好几倍,土地和财税也多好几倍!

    咋到上战场的时候人就没了呢?

    秦桧看着台下议论纷纷的青年军官,提起嗓子大声吼道“诸君,现在聚集开封的举子正在公车上书!开封的百姓也和举子们一同向官家进言了!

    诸位都是朝廷的武官,抗贼的英豪,难道不应该向天子进言吗?”

    马上就有人响应,“对,对!我等也应该进言!”

    “没错,若不进谏,回头又得去以寡击众,白白死了不说,国家也会灭亡的!”

    “是啊,自古成王败寇!若是再败,我们就是寇,东贼就是王了!”

    军中也是有复古党支持者的!前几日秦桧借口上任之喜,在牟驼岗大营外的酒楼设宴,就请了军中的复古党人。酒宴就是吹风的,让大家在今日跟着起哄。

    为了将牟驼岗的新军军官煽动起来,复古党的君子们可是动足了脑筋。

    所以今天秦桧只说《抗敌十策》,而闭口不提《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因为新军军官们都是内行,如何不知开封府难守?

    因此他们并不反对放弃开封府,只是在什么时候放弃开封的问题上有所争议——依岳飞日前在宴席上所言,守开封不过是为了营救收拢河北溃兵。

    真到百万东贼过黄河的时候,开封还是得放弃的!

    而另有一些军官则主张立即尽快放弃开封府。因为和河北的败兵相比,开封的朝廷无疑更加重要。

    兵没有了可以再招,要是朝廷被人连锅端了,那可就是玩完了!

    因此秦桧今天就干脆不说《乞诛六贼并罢亲征疏》。只求牟驼岗大营这里有1800余青年军官在《抗敌十策》上署名……只要他们署名了,大事就成功了一半!

    这可是九个将的基层军官啊!开封府百分之九十的刀把子都在他们手上,他们要是想搞政变,呵呵……

    所以只要骗到他们的联名上书,琼林宫里面的那位官家马上就压力山大了!

    ……

    同一时刻,枢密院军机房主事张浚也到了牟驼岗,不过他并没有出现在校场上,而是在牟驼岗大营外的一所宅邸内,宴请驻牟驼岗的九个将主。

    他们分别是姚古的儿子的姚平仲,王禀的儿子王荀,在平交趾之战中冒头的田师中,西军将门出身的王庶、张中孚,高俅的次子高尧辅,宗泽的儿子宗颖,周同的儿子周云清和曹家将门出身的曹勋。

    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可靠军头,其中西军出身的有三人,开封军将门出身的也是三人,文官子弟出身的一人,还有三人是开封军的底层军官提拔上来的。

    其中的高尧辅、周云清更是赵佶的心腹。

    这九个军头再加上一个驻扎万胜门的岳和,就掌握了保卫开封府的五万几千新军!

    不过驻扎在牟驼岗的这九个军头也不敢不给张浚面子。毕竟张浚是枢密院军机房的主事,论起真来,也是大家的顶头上司。

    而且张浚也有堂堂正正的理由,就是要制定“御驾亲征”的作战方案,现在来摸一下各部的底细。

    谁也不能不来吧?不仅各将的将主,连各将的副将、机宜长都被叫到了这所不知道是谁的宅邸里面。由张浚和枢密院机宜房的几个官人找他们一一谈话,了解情况。

    另外,这次谈话是机密。所以进入宅邸后的将主、副将、机宜长们就不能和外界联络。

    他们根本不知道秦桧和几个武学宫的老师跑去煽动一票青年军官了……

    摸底摸了一个上午,很多事情还没摸清楚,所以先开饭,吃完继续“摸”。

    在饭桌上,张浚拐弯抹角的问起了诸将对于复古变法的态度。

    摸清楚了,才能决定在太子登基后谁能用,谁不能用了!

    可是一摸之下,张浚却有点失望了。这批上了年纪,有了地位和财富的武人,大多都对复古变法抱着谨慎的态度。

    不说支持,也不说反对,全都含糊应付,看起来都是属狐狸的主儿……

    ……

    牟驼岗的九只狐狸被张浚糊弄的时候,开封府万胜门大营中,还有一只姓岳的病狐狸正在被儿子忽悠。

    “大人,这次的风波如何收场可不好说!复古党人背后可是太子……而开封阖城百姓都是反对天子亲征的!说不定还会闹大!我家现在是坐在风口浪尖上,稍有不慎就是灭门惨祸啊!”

    听着儿子的老成之言,岳和真是欣慰啊!

    看来挫折的确能让人进步的,愣头青一样的岳飞,现在也慢慢长出狐狸尾巴了。

    “好,说的好……咳咳……”岳和咳嗽了几声,“大郎,你能这样想,为父就放心了。”他顿了顿,“但是官家的令旨兵符已经到了,你说该怎么应付?”

    “肯定不能杀人!”岳飞道,“宣德门外的举子一个都不能杀。否则太子一旦即位,我家可就有灭门的危险了。”

    岳和点点头,“但是我家受天子厚恩啊!”

    “那就更不能杀人了!”岳飞道,“开封府阖城百姓,我们能杀多少?而且这次的风波,显然是太子鼓动起来的!

    太子焉能没有后招?万一牟驼岗的九个将……”

    “不会,不会的,”岳和摇摇头,“牟驼岗的九个将主都是忠臣。”

    “将主管什么用啊?”岳飞摇摇头,“直接带兵的是营将、队正啊!现在开封府的各位将主能直接把握住一个营就不错了,其余各营,都在武学出身的武官手中……而且为了凑齐带兵的武官,还有两届的武学生提前毕业。现在开封军中可是少壮的天下!”

    “那咱们怎么办?”岳和眉头皱着。

    “大人,”岳飞眼珠子转了转,“咱们的骑兵哨探不是放到黄河边上了?”

    “那又怎样?”

    “如果东贼大军渡河了……”

    岳和看着儿子,“大郎,你的意思是……把官家吓跑?”他吸了口凉气儿,“你和为父老实说,太子许了你什么好处?”

    老狐狸不傻,当然知道赵佶胆小,听说东贼杀过来了,多半就要跑了。

    他只要一跑,官家的位子多半就要换人来做了。

    岳飞笑了笑“大人,孩儿和耿学士见过面了,他替太子许了我家两个将主一个知府。”

    “哪个府的知府?”岳和问。

    “襄阳府!”

    “襄阳府?”岳和一愣,“太子去哪儿?”

    “入关中!”岳飞道,“太子要在官中复古。咱家护着太上皇去襄阳,然后就在襄阳驻守。”

    这价码不低啊!岳家现在就一个将主,而且这个职位也不是世袭的。岳和的身子骨又不好,要真死去了,俩儿子就是营官,没有什么势力了。

    而赵桓给出的价码是让岳飞、岳翻都当将主,岳和知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