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10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已经被提升为营将,并且已经回到开封府的岳飞,这个时候正在牟驮岗附近的一座酒楼里面吃饭。不是岳衙内自掏腰包,而是有人请客。

    请客的是岳衙内的老相识秦桧!秦桧刚刚被任命为武学丞(武学也搬到了牟驮岗大营附近),借着这个由头大摆宴席,请了许多武学学宫的博士、教头和生员,还请了一些在京的武学出身的军官。其中就有岳飞!

    唔,秦桧和岳飞在这个时空还挺熟悉的。岳飞这些年一直跟着老爹岳和,而岳和所部的大营就在万胜门,等于是给皇上家看大门的。

    而万胜门这边距离琼林宫的宣德门很近,每天进进出出的文武官员,有谁不认识岳衙内?

    再说岳衙内也是倾向复古的——他家本就是昭义军出身的将门,太知道土地在军事上的作用了。

    当然也就支持复古党的“抑兼并、均田地、设府兵”了。

    而秦桧当然也是复古党……现在大宋的年轻官员基本上不是复古党,就是维新派。后者主要是新学出身的一批官员,也主张师周变法,但是反对抑兼并、均田地、设府兵,而是主张发展工商以增加财源,再以财募兵,严加训练,对抗暴周。

    用后世的话说,复古党人代表的是封建武士阶层的利益。而维新派则是新兴的工商资本家的代言人。和大周共和国那边军事公民和工商公民关系比较和睦不同,在大宋这边,新军青年军官和东南的工商资本家关系可不好!

    而当朝太宰“纪中堂”则毫无疑问是个维新派。

    所以在岳飞这样出身昭义的新军青年军官看来,纪忆就是天下第一权奸!

    大宋落到今日这般田地,就是纪奸相祸国!

    “唉,奸相误国,官家也不修德!”

    几杯黄汤下肚,岳飞“嘴臭”的毛病又发了——这要搁在另一个时空,都能列入他去风波亭一游的罪名了。

    “没错!官家不修德,朝廷也不体恤俺们武人!河北一役,死伤恁么许多,抚恤的办法到现在也没出来!”

    “还想什么抚恤?不把罪名扣在咱们头上就不错了!”

    “哼,怎么没有扣?刘长腿不就被拘了?听说要杀头了!”

    “他也活该,一溃千里,都跑陕西去了……”

    “那也是朝廷不好,就那么几千人,怎么抵挡东贼的十万大军?另外,张孝纯不也溜了?他怎么还当永兴军安抚使?”

    “人家是文官……”

    “哼!文官误国!”

    “对!狗屁不懂,就知道瞎指挥!”

    秦桧听这话,脸色微微有点难看了。这群新军军官什么意思?怎么个个嘴上没把门的?这要是给御史听见,往官家那里一告……好像现在官家也拿他们没办法了!

    这里的武官,特别是一批带兵的武官,都是什么营将、队正,人人手里都有兵!

    而且其中还有不少是自己想办法招募的士兵——因为河北战场损失太大,河东战场又全线崩溃。大宋朝廷也顾不得什么祖制了,允许下面的军官自行募兵。募兵开销,都由兵部报销。

    也就是说,一帮将主、营官、队正,都可以各显神通,拉人入军营了。家里面人多的就拉兄弟入伍,家里田多的就拉佃户从军,如果出身西北或昭义,那就更好了,本来那里就有从军的传统,拉人也不难。

    譬如岳飞手下的900相州山地兵,都是借着他老子岳和的关系,从相州境内的太行山区高价招募来的好兵。一兵拿了岳家100缗的安家费,真正的岳家军。而带兵的几个队正,也都是岳飞的兄弟或是好友。

    一营兵丁,只认识姓岳的!

    如果朝廷要动岳飞,那么这一营兵不哗变也自己散去了。

    当然了,如果没有这样的实力,秦桧也不会把这帮欠修理的兵头请来吃饭。

    想到这里,秦桧只是沉沉一叹:“诸位,你们可知道官家在纪太宰的蛊惑下,很快就要弃城而走了?”

    “知道,是去河南府……估计要往襄阳走吧?”岳飞倒是估计的挺准。

    “鹏举兄,”秦桧问,“你觉得官家该走吗?”

    “自是不该!”岳飞道,“现在汇集到开封府附近的新军不下五万,虽然都是新练之兵。但是军官、器械足备,军饷要非常充足。足够守卫城池了。

    同时,西军正在征召老卒入伍,很快就能编成六将新军,灵州有一将精锐随时可以出动。加上开封府的十个将,很快就能有十七个将汇集。

    有那么多的兵力,足够打败贸然渡河的东贼了!

    如果官家现在出走,那么汇集开封府的十将兵马就要护驾而出。西军、灵州军的援兵也不会再来。这样开封府就无兵可用,只需一两万东贼就能轻取。”

    岳飞咬咬牙,“开封一失,河北人心就会崩溃,各部兵马也会星散或者投敌。天下大事,就真的不可为了!

    官家现在,绝对不可以出京!”

    岳飞的一番话是有理有据,而且完全从战局出发,是站得住脚的。

    秦桧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等大宋的臣子,就应该挺身而出,向官家上书进言,乞斩奸相并罢御驾亲征!”

第1375章 宣和复古——又有公车上书() 
    大宋宣和六年春,对于开封皇城和琼林宫来说,真是一个噩梦般的季节。

    河北、河东的两路大溃败,将建中以来的中兴局面,毁了个干干净净。更有甚者,连大宋立国的基础——与士大夫治天下,也被拆了个七七八八。

    河北、河东,如今只有投降的士大夫,没有死节的士大夫。在大周共和军进攻线路上,也只有花费了无数民脂民膏建立起来的三十多万新军努力抵抗了一把。那些平日里面满口忠义的士大夫,则在扮演着夹道以迎王师的角色。

    共和军所过之处,一群群的所谓乡绅乡贤跑出来投诚效忠。听了周军的将领们关于“开科举和不抑兼并”的保证,更是感激涕零,高呼起“元首万岁”了。什么团练,什么乡勇,什么义兵,全都没有了踪影。

    连平时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都做不到!

    就是有个把想不开死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种种桩桩,只要是个明白人都知道,与士大夫治天下是根本靠不住的!

    或者说,那些只知道读死书,考科举的乡下地主,压根就不配士大夫之名。

    也许那些披坚执锐,为国征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北周军事公民,才真正继承了起于战国乱世的士大夫的精神吧?

    琼林宫,崇政殿。

    大宋官家赵佶这个时候正在布置“御驾亲征”的事儿。他现在对河北、河东的战事近乎绝望,也不敢奢望守住开封府了。

    开封府本就是个不可守的大城市——一百多万人口,粮食都靠漕运补给,一旦被围就等着饿死吧。

    所以大宋朝廷在过去的布防计划中,都没有固守开封府的打算。现在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各方面报告上来的东贼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00余万!

    而且在河北正面战场就有60万之众,迂回河东的东贼也有10万。两路相加就是70万那么多兵,用人堆也把开封府堆下来了,还守个屁?

    新任的知枢密院事蔡攸正愁眉苦脸的向赵佶在汇报“亲征”的准备情况。

    “牟驮岗大营和万胜门大营中待命的新军一共有五万六千余人,大多是新兵,士卒没有完成训练。不过器械足备,粮饷也充足。从东南八州借贷来的一万万缗,现在已经陆续运抵开封府和襄阳府了。开封府这边到了2000余万,已经足够了。

    将武学宫的生员系数补充进去后,军官也足够了。100个营的兵马,补了约2000多个武官。足可以保证一营有20个武官带着,行军是没有问题的。

    马匹也足够用了,牟驮岗的天驷监马场存有两万多匹御马,其中不乏天津良马。”

    “好好好!”赵佶连连点头,“还要多征集一点大车,四轮的,两轮的都要!宫中有许多财货要运送,殿前军和官员也要跟着走。”

    老禁军虽然基本被裁撤一空了,但是护卫宫廷的殿前司诸军还是得到了保留——他们是替赵佶看家护院的保安兼充门面的仪仗队,总是需要的。

    “另外,”赵佶接着吩咐,“太府寺、户部,以及开封府的其余官仓中还有多少财帛?”

    纪忆马上出班奏道:“回禀陛下,太府寺、户部、大宋银行开封分行,以及开封府所属的各个官仓中,尚存金银铜钱绢帛,折钱不下4000万。”

    “统统运去襄阳!”赵佶马上吩咐。“一文钱也不留给东贼!”

    “已经在安排运输了。”纪忆道,“如果必须离京时还来不及完全运走,就用纲船运去徐州存放。”

    “不,不必运去徐州。”赵佶道,“运不走的就发给随行的将士和官员。

    不,现在就发犒赏,从优从厚!”

    现在正是人心最慌张的时候!发点钱收买一下,就能多几分安泰。

    赵佶的想法是不错的,但是现在的事情已经不是钱能摆平的了。

    因为开封府城内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大宋急需一场彻底的变法图强!

    就在琼林宫中的赵佶忙着布置总退却的时候,一群儒服举子,有几个看着还有点寒酸,神情严肃,沿着万胜门内大街缓缓向前,直奔琼林宫的宣德门而去。

    当先一人,二十七八年纪,目如朗星,美髯飘飘,身材飞扬。温文之中自有一种阳刚雄健之气。

    正是复兴君子之一的抚州举子欧阳澈。

    因为陈东早就是朝臣级别的官人了,自然不能参加公车上书。所以这一次公车上书的领袖,就变成了几个著名的复兴党举子。其中又以欧阳澈、张柄、雷观等几个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复古党举子为核心。

    现在他们就走在众人的前列,已经到了宣德门广场的登闻鼓楼前。

    登闻鼓楼前已经有接应他们的人了,知登闻检院事赵鼎正立在鼓楼下面,看守鼓楼的老禁军士兵,都恭敬站立在两旁。

    因为在宋太宗时期,登闻鼓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时被敲响,所以就有了规定,必须要有敌兵围城,太子薨逝等重大事由才能击鼓。

    而判断事情大不大的,则是知登闻检院事,也就是赵鼎现在所担任的官职。

    举子们公车上书的时候,还有许多人沿途散发传单,传单上的内容都是关于“反对迁都襄阳”和“坚守开封抗敌”的。

    那些散发传单的人也都是士子打扮,一边发传单还一边大声鼓动:“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不少开封市民也被鼓动起来了,作为天子脚下的臣民,他们当然反对迁都。天子迁都可不会带上他们!

    而大周共和国的元老院也不会放着好好的天津不住,跑到吃饭都成问题的开封来建都。

    所以大宋官家一走,开封府就将不可避免走向没落。

    不少依靠大宋朝廷的官人兵士吃饭的开封市民,又怎么会支持迁都?

    所以当上书队伍走到宣德门外广场的时候,人数已经不是以千计,而是以万计了!

    大家都高喊着口号:“诛六贼,保开封,逐暴周!”

    呼喊声震天响起,和隆隆敲响的登闻鼓声一起,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