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7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就是妇科,也很重要。在欧洲,因为医学极为落后,导致很多贵妇在生孩子的时候落下病根,然后死得很早。甚至,每一次生育,都是玩命一场。很多贵妇,因为难产或者生孩子落下病根,导致二三十岁就去世了。难产这个病也许比较难对付,但产后落病根这个问题,中医却是最擅长解决的。就算是后世的西医,也不如中医擅长产后调理。因为,中医本就讲究养身为主。

    而且,医生在大明的地位很低。除了那些医官或者有功名的读书人,其他医生的地位是很低下的。朝廷说赏给谁,那是一句话的事。

    最妙的是,马林记得,这次刘谨倒台,貌似太医院就有一些太医因为之前巴结刘谨被划入阉党,然后倒霉下了狱。这些人,就是马林攻略的重点目标。因为,其他太医大明朝廷是不可能送给他的,毕竟大明君臣也指望那些太医保命。而民间的医生,虽然也有医术高明的,但比较难找,而且人家未必肯跟你走。而容易找到且容易招揽的,医术往往很一般。只有那几个倒霉太医,医术水平高,但却身不由己,身陷囹圄,可以让马林带走。

    至于工匠,那就更不用说了。医生好歹能救人性命,虽然地位低,官员们倒也不敢太苛待,毕竟他们有求到医生的地方。但工匠,大明随便一个小官,都能像驱使奴隶一样驱使那些匠籍的工匠(农夫会点手艺不算工匠),根本不把他们当正常人。而工匠在大明的地位,还不如种地的农民。除了掌握火器等机密的工匠以及一些制作贡品的顶级工匠外,其余工匠,恐怕根本不放在大明官员的眼里。

    华夏古代科技发展受限,就和这种苛待工匠的政治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古代封建王朝苛待工匠,科技发展哪轮到欧洲嘚瑟?

    而华夏古代封建王朝之所以苛待工匠,理由也很奇葩——这竟然是因为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分歧导致的。当时墨家把儒家狠狠地喷了一顿,认为儒家的东西华而不实,没啥几把用。

    然后儒家子弟记仇啊,当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翻身掌权的儒家就开始清算墨家了。而墨家是工匠技艺的代表,所以,所有工匠,不管是不是墨家传人,都跟着倒霉了,被儒家王朝视为“贱人”,所有工匠技术,也被儒家视为“奇淫技巧”

    而儒墨两家的恩怨,终究导致了华夏科技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毕竟,聪明人没人愿意去当“贱人”,去捣鼓“奇淫技巧”。当欧洲国家还处于野蛮的中世纪的时候,华夏的科技还能保证领先,毕竟上千年的积累在那儿。但当禁锢思想的教廷式微,科学抬头后,欧洲很快在科技上超过了华夏,并形成了碾压。

    事实上,科技发展和政治体制没太大关系。华夏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实就是儒家和墨家的恩怨。如果没有那段恩怨,也就没有儒家王朝对工匠技艺的压制,也许华夏古代科技会爆炸。

    所以,华夏古代阻碍科技发展的不是封建王朝,而是仇视墨家的儒家。但华夏古代,儒家和封建王朝是一体的,所以封建制度帮儒家背了锅。然后,后世的历史书就瞎几把吹,好像政体改了,大家就能上天但民国时期的乱象表明,这纯属扯淡。难道民国的资本主义不比封建主义先进?然而,民国时期工业还不如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了,出现了一定的倒退。

    所以,实际情况是——科学要发展,首先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然后要废黜掉压制工匠技艺的儒家思想,和政党无关

    但其实,儒家思想也不是不好,其中很多东西,都是很不错的。但错就错在,为啥儒家和墨家结仇,导致两家你死我活。这倒印证了那句老话——“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当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华夏本身就进入了思想的黑暗时期。而且,一黑就是近两千年。总之,不是儒术不好,而是不该让其一家独大。

    再好的思想,一家独大后也会腐败。再好的大臣,一人独揽大权久了,也容易成为叛逆(比如王莽)。只有兼容和平衡,才是真正的王道。当然,这个兼容里面,肯定不能包括那些神经病一般的哗众取宠的变态想法。

    反正,只要华夏还是儒家一家当政,科技就发展不起来,也就不会成为马林日后殖民世界的对手。而工匠们,也没有出头之日。

    比如,我们后世讲“工匠精神”。这年头的大明,你要是讲啥“工匠精神”,人们肯定会觉得——你好人不做,为啥追求“贱人”的精神?

    但这对马林是有利的,因为大明不重视工匠,那么,跟大明朝廷要些工匠,也就很容易了。而事实也证明,马林所料不差

第1173章 大明航海终结者——刘大夏() 
“马爱卿,你为何讨要医者和工匠啊?”看过马林上的折子后,正德在皇城西北的豹房,召见了马林。而旁听的,则有李东阳、杨廷和和梁储三位内阁大臣。

    刘谨党羽曹元下台后,朝臣们曾力荐刘忠入阁,好为其争取一个副国级待遇退休。但正德记恨刘忠领头逼宫叩阙,所以,坚决不肯提拔刘忠入阁,而是选择了资历更浅的梁储入阁。群臣本想集体上书逼迫正德就范,结果正德大怒,把当天所有奏折都烧了,无论大小事。而且正德声称,只要有推荐刘忠入阁的折子,当天所有奏折一并烧光。见到正德如此决绝,刘忠也不想君臣彻底决裂,主动退出,才没让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见到刘忠识相,正德也没再追究,还给刘忠加了文散阶,加了薪水。当然,入阁就免谈了,这是正德对群臣的警告。

    见正德如此询问,而边上三位内阁大佬也纷纷看过来,马林当即哭诉道:

    “陛下,您有所不知啊!在欧洲,医术落后令人发指啊!举个例子,一般人生病,是不是该吃药?”

    正德和三位阁老一起点头,而马林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嘴里的茶水都喷了出来

    “可我们那里,人生病了不吃药,那些如同巫医一般的庸医,直接给放血陛下,三位阁老,您们想啊,人生病的时候多虚弱啊?结果那些庸医还要捅刀放血这不跟谋杀差不多吗?”

    四位大佬擦干净喷出的茶水,纷纷点头赞同马林的话。而正德则一脸心疼地看着马林:

    “马爱卿,你受苦了,从小到大,你被放过几次血啊?”

    这次轮到马林喷茶了,但他认真地想了想,道:

    “好像只有一次”按照这具身体前身的记忆,好像是在13岁的时候,一次生了大病,霍夫曼家族特地给请来的波鸿城的医生给马林放了血至于其他时候主要是因为霍夫曼庄园地处乡下,想找个会放血治疗的可怕“巫医”都找不到

    也亏得霍夫曼庄园地处偏僻,懂得“放血治疗”这门“高深医术”的“巫医”不多,不然,以马林这具身体的强壮程度,估计等不到马林魂穿,早就被放血弄挂了

    当马林把“乡下穷,连会放血治疗的庸医都找不到”的理由说出来后,正德和三阁老都一副“你真走运”的表情。

    “马爱卿,没想到你过的这么悲惨李师傅,您看给他多少医者合适?”李师傅就是李东阳,李东阳曾担任过弘治帝的老师,也担任过正德的老师,正德对他也十分尊敬,以“师傅”称呼。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师傅,有别于师父,皇帝是不能随便称呼人为父的。加上三公和三孤里有“太师”、、“太保”、“太傅”和“少师”、“少保”、“少傅”的官职,所以帝王和太子往往称呼帝师或者太子师为师“师傅”,或者“师保”、“保傅”。当然,有时也用来称呼出家人。而到了解放后,师傅则用来称呼手艺人了。

    李东阳抚了抚自己的山羊胡须,想了想,道:

    “给马国主医者倒是没问题,可是,太医院的太医是不能给的”

    “为何?”正德不解。

    “咳咳”李东阳假装咳嗽了下,心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把太医给马林了,咱们自己咋办?

    说起来,李东阳也是倒霉。他自己生的亲儿子都夭折了,不得已,过继了个侄子当儿子。他是阁老,有的是侄子愿意过继过来,但终究不是自己生的。所以,马林也不敢提儿科大夫和夭折的话题,免得刺痛李东阳的心。

    正德看到李东阳不住给自己使眼色,也反应过来——是啊,太医是给皇室和大臣看病的,怎能随意送人。于是,他改口道:

    “马爱卿,你看,太医都是有官职在身的人,朕不能把大明官员随意送人呀”

    李东阳、杨廷和和梁储立即在私下点赞,心中狂喊“666”,为正德找的理由喝彩

    李东阳此时接话道:

    “那就这样吧,老夫这就下令,让人在没有官身的民间医者里挑选医术高明的大夫”

    “等等”马林站了起来,问道:

    “陛下和三位阁老的意思,是有官身的太医不能给,那没官身的都可以?”

    李东阳想了想,道:

    “话是如此,但我们也不能逼迫不愿意去的医者太狠”

    “若是罪犯呢?”

    “什么意思?”李东阳一愣,但很快反应过来:

    “你是指,那几个攀附刘谨的阉党太医?”

    马林一拍手,道:

    “就是他们!反正他们是戴罪之身,没有官身。赐给臣,带去北海国岂不美哉?反正,在大明,他们因为是阉党,连大赦都没份儿,以后也没啥指望了!”

    李东阳想了想,和正德、杨廷和以及梁储商议了下,就同意了马林的这个请求。至于那几个前太医的想法?身为戴罪之人,去哪儿只凭朝廷一句话

    就这样,马林轻易从明廷淘到了包括5名前太医在内的200名各科大夫,让马林心里乐开了花。

    然后,就是工匠问题了。其实,明朝工匠,尤其是造船工匠,并不比欧洲造船工匠强。但问题是,欧洲工匠都是大爷啊,薪水高不说,还特么经常闹革命欧洲革命性最强的市民阶层,就是以工匠为主

    马林虽然也在培养工匠了,可惜时间上有些来不及。比如说造船工匠,几年的时间根本无法培养出技艺高超的工匠,最多培养出勉强合格的工匠。

    而明朝匠户不同,这些匠户天生是匠籍,从小就要打下手学手艺的。一般一个中年工匠,基本都有十几年的手艺了。

    即便东方造船工艺和欧洲不同,但那些大明工匠的手艺水平摆在那儿,只要学会了欧洲造船思路,造船还是很简单的。

    所以,马林直接狮子大开口,想要很多很多的大明造船工匠

    但是,正德帝却犹豫了

    因为马林的原因,年轻的正德忽然对航海产生了一些兴趣。在以“我们需要商议”为名支走了马林后,正德向李东阳等人表达了自己也有意搞一搞航海的想法的苗头

    马林不知道,因为自己所要造船工匠的行为,差点让正德也插手到大航海当中

    不过,天佑马林。在这紧要的关头,一个重要人物杀了出来,拯救了马林,也摧毁了大明朝发展大航海的希望

    这位老兄,就是传说中烧掉了郑和航海图的刘大夏同志

    刘大夏的来头,不必多说。说起大航海,都不能避开这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