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6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他们还会帮原本在和平岛上立足的鸡笼村的村民,在据点边上,修建一个有防卫功能的大围墙,让他们也有自保能力。

    将对方也放进据点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现在还缺乏互信。而且,若是鸡笼村里有村民被倭寇收买了,半夜帮敌人打开据点的门,那就惨了。以倭寇的近战能力,真要被突进据点,那可就糟糕了。所以,在据点边上修建一个大院,安置鸡笼村村民,是最好的做法。而且,也方便据点的火枪和火炮支援对方。

    另外三艘船上,则主要载着粮食、淡水、食盐,以及大量的铁制工具。可以肯定,社寮岛的据点,第一年肯定无法做到粮食自给。所以,多带点粮食是必须的。

    因为,马林读过历史,知道原本历史上,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占据社寮岛后,因为缺粮,殖民者经常饿肚子。上岸去买粮食,结果还被土著揍回来了。此后,社寮岛上的西班牙殖民者,长期依赖马尼拉过来的船只提供食品。要是马尼拉的船来迟了,岛上的西班牙殖民者就会饿上一阵子,非常凄惨。

    所以,有了此教训,马林肯定让第一批殖民者多带粮食,避免有人饿死。要知道,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詹姆斯敦,因为被印第安人围困导致断粮,甚至发生过人吃人的悲剧。

    除了带粮食外,马林还给他们准备了多张渔网。这样一来,除了吃粮食,殖民者们平时也可以在基隆河上捕鱼,增加食物的丰富性。当然,还有蔬菜种子,马林也让他们带了些,免得他们没蔬菜吃导致得坏血病。

    因为小岛上缺乏足够的柴火,为了方便他们做饭,马林还给他们配备了10个镀锌白铁皮做的太阳灶。

    太阳灶平时和烧火做饭,不做饭的时间,还能煮海水为盐。煮出来的盐,还能拿去和土著们交易鹿肉等食品(太岛上梅花鹿不要太多哦)。

    除了这些东西外,余下的,自然是枪炮刀剑等武器了。毕竟,社寮岛在海边,很容易受到倭寇的袭扰,也可能和土著发生冲突,强大的武备,是必须的。

    而且,会有50名士兵留下来,和那100懂泥瓦匠手艺的农奴一起,镇守社寮岛,直到第二批人到来。

    当然,这些只是第一批殖民者所需要的。因为,首次殖民一个新地方,必然是困难重重的。不管是安全方面,还是食物来源方面。

    而一旦亚美利哥返航,并记载下了航线坐标后,马林就可以带着大部队出发了。因为,马林要亲自和大明帝国打交道,以获得和大明正常贸易的机会。

    而且,马林也从不觉得自己会失败。因为,他有杀手锏——亩产几千斤的红薯。在以农业为本的大明,谁也无法拒绝如此高产的红薯的诱惑

    除了红薯,马林还决定带花生和玉米过去。并且,他还打算邀请大明帝国的皇帝和大臣们,吃一顿兼有烤红薯、油炒花生米和爆米花的大餐,让他们亲自感受下这些异域美食的魅力

第884章 羽绒服和草衣(上)() 
新的一年到来了,然而,1508年的1月份,似乎有点冷

    一般来说,北半球是7月最热,而1月份最冷。所以,上辈子马林一直觉得,还是春节最靠谱。因为,过了春节,就意味着春天快来了。而特么的西历的新年,过完后的1月份,却是寒冷无比,让人有些绝望。

    当然,他现在是欧洲人,自然得入乡随俗,庆祝西历的新年了。可西历新年过后,德意志北部地区来了一股源自东欧的寒潮,使得整个德意志北部都被冻起来了。

    通常情况下,德意志北部地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微弱影响,冬天也不会太冷,最多零下几度。可是,今年1月,因为东欧寒潮的影响,温度竟然跌破了零下10度。很多地区,普降暴雪,异常寒冷。

    在现代,寒冷只是寒冷而已。可在古代,寒冷天气意味着有人要冻死

    果然,各地送来的报告中,都汇报了有人冻死的事情。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个年代,欧洲人没有羽绒服,也没有棉衣。至于棉被,也是没有的。因为,这个年代,欧洲人还没有使用棉花制品。

    至于羽绒做的被子,只有贵族和富商家里才有。而那些农奴,显然是没钱买羽绒被子的。而羽绒服什么的,连贵族都没有。

    倒不是贵族们用不起羽绒服,而是羽绒制品有个缺点——容易扎堆

    羽绒做的被子还好,因为是平铺的,羽绒分布倒也均匀。可是若是做成衣服,被包裹起来的羽绒有个特点——容易往下沉积。最后,羽绒服的羽绒,就全堆积到衣服下面去了

    所以,即使是贵族们,在冬天,也只能多穿几层羊毛制的衣服保暖。而且,效果也不算太好。

    在这种天气下,大部分人,基本都是缩在家里,坐在壁炉前烤火的。

    可问题在于,这个年代,森林是属于贵族的。没有贵族的允许,农民也不敢随意进山砍柴。否则,被抓住的话,打死都没人伸冤。

    若是遇上好心的贵族,面对寒冷,也许会允许农民们进山砍柴取暖。要是遇上冷漠无情的,压根不管百姓死活。而且,这个年代,不管百姓死活的贵族,才是占多数的。所以,难得遇到一个关心老百姓死活的贵族老爷,农奴们都会感激涕零。

    相对而言,北海国的情况,比别的国家要好多了。因为,马林推广了土坯房和火炕。至少,在马林名下的庄园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保暖性能很好的土坯房和火炕。

    而且,对于自家庄园的农奴们,马林是不吝啬给他们分配柴火的。因此,当严寒到来后,北海国马林名下的庄园,只冻死了两个人。其他人,因为躲在土坯房里的火炕上,并未受到寒冷的太大影响。

    而各地报上来的被冻死的人,多半是其他贵族庄园里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原本的那些老贵族的庄园。

    这是因为,马林麾下的大臣和将军们名下的庄园,多半都是模仿马林的庄园的。因为模仿了马林的庄园,自然也推广了土坯房和火炕。所以,马林麾下文武官员的庄园里,冻死的人也很少。

    而那些原本的旧贵族家的庄园,则大多还保留着从前的习惯。农奴们居住的房屋,依然还很破旧。因为没有得到马林这边的信息共享,他们的农奴,也没能住上保暖较好的土坯房。

    事实上,土坯房的成本非常低,性价比很高。但是,那些旧贵族,因为大多数没有得到马林的重用,自然也无法和马林及马林手下的新贵族们信息共享。所以,土坯房这种成本低又很实用的房屋,并未在旧贵族的庄园中得到推广。这次遇上这种几十年一遇的特大寒潮,自然就冻死了不少人。

    虽然寒潮肆虐,可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不少人也必须继续工作,不然,整个社会会乱套的。

    比如,马林和手下的大臣们,就必须正常上班,以处理各种问题。当然,马林和手下大臣们的办公室,烤火的炉子是不缺的。

    办公室里肯定不能安火炕,也不能修壁炉。但是,马林推广了带外接烟囱的火炉,使得办公室里不冷,而且也不担心闷气甚至煤气中毒。

    不过,那些在户外工作的就比较惨了。比如,守卫王宫大门的卫士,就冻得瑟瑟发抖

    而在大街上,那些运送粮食等生活必须物资的雇工们,也冷得直打颤。基本上,大街上走路的行人,边走边抖,像是得了脑血栓的样子。

    就连官员们上下班的时候,从房间出门到上马车这段距离,也是冷得直打哆嗦。

    马林觉得,自己应该发明个保暖神器了

    他先想到的是棉衣,可是,欧洲现在没有棉花啊。穿越唐朝的人还可以从高昌国得到大量棉花。马林现在,不说手里没啥棉花,即使想要去墨西哥弄棉花,来回也要几个月。而那时,估计都到夏季了,棉衣做出来给谁用啊?

    因此,做防寒神器,第一条件就是有材料

    晚上盖着天鹅绒被子的时候,马林自然想到了羽绒服

    羽绒服并不是天鹅绒做的,而是鸭绒做的。于是,马林第二天就派手下去到处收集鸭绒。

    等收集到足够的鸭绒后,自然就是缝制羽绒服了。亏得马林曾经读过这方面的资料,也拆过旧的羽绒服玩。所以,他知道,羽绒服其实就是把鸭绒缝制在一个个独立的小格子空间里的衣服。

    这个办法,其实早在唐朝就有了。唐朝南方人就把鹅绒“纵横纳之”,缝制在双层布内。每一个针线交错的方格子,都是和别的方格子隔开来的独立空间。方格子里有鹅绒

    但是,这种办法在古代并未得到推广。因为,宋朝以后,棉花得到了推广。有了便宜的棉花被子和衣服了,这种费事的鹅绒衣服和被子,就被放弃了。

    至于棉衣比较重的问题?古人生产力不发达,更重视成本问题,而不是衣服重不重的问题所以,这种早期的羽绒服没有推广开来

    而现代的羽绒服,则是一战后老外发明的。一个叫埃迪。鲍尔的家伙,发现把鸭绒缝在纵横的针线封闭成的方格子小空间内后,做成的衣服不再有过去绒毛往下沉积的问题。然后,就推出了现代版本的羽绒服。

    和棉衣相比,羽绒服轻便,而且透气,保暖性能却一点不比棉衣差。然后,这种羽绒服就风靡了全世界。而在我国,则是上世纪80年代才有人开始穿的。那个时候,谁特么有意见羽绒服,妥妥的大佬或者有海外关系

    说做就做,马林命人找来裁缝,用两层比较厚密的布(孔隙大的布可能会掉绒),把铺开的鸭绒缝制在一个个的小方格子内,然后就做成了一件看起来比较臃肿的羽绒服。

    马林穿上后,发现果然很暖和。只是,有一股鸭粪的味道

    于是,马林万分嫌弃地脱下了这件鸭粪味的羽绒服,让人找来上等的天鹅绒,重新缝制了一件羽绒服。果然,这种高档的天鹅绒,没有异味。可是,这成本高的呀——几磅天鹅绒,价值10个金币

    也就是说,这件天鹅绒羽绒服,成本就高达10个金币以上算上布料、针线和裁缝人工,估计成本有12金币

    所以,马林觉得,还是把那些有鸭粪味道的鸭绒处理一下,去除异味,才是最经济的。不然,用天鹅绒做的话,一般小贵族都穿不起

    马林把这个任务交给了皮匠们,因为,他们有把带异味的动物皮革处理后去除异味的技术。鸭绒虽然不是皮革,但借用他们的技术,稍作调整,估计也是可以去除异味的。

    不过,没等鸭绒异味去除的技术被研发出来,羽绒服就在北海国上流社会流传开了

    因为,马林穿着羽绒服,独自一人在雪中悠闲地逛了很久,一副完全不怕冷的样子,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

    一开始,大家看到马林穿的羽绒服那么臃肿,还以为马林穿得很厚重呢。结果,施瓦茨上前一摸,发现衣服好轻

    然后,施瓦茨也弄了几磅天鹅绒来,让马林给弄个来料加工

    于是,第二天,施瓦茨也穿上了羽绒服,一副“我很舒服,我很温暖”的样子

    然后,整个王宫内的高层们,都特么送来了天鹅绒,要求来料加工

    他们都不是缺钱的人,看到好东西,自然也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