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5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水手是卑微的,而工匠大师是高贵的。给工匠大师奖励,马林需要每人发给1000金币(其实这也算重奖了),给那些老水手,每人几十个金币,就能轻松打发了,还会让那些水手感激涕零

    眼看着两方便的研发和测试都基本完成了,于是,马林决定让工匠们把舵轮和上缘斜桁帆两种先进科技,都糅合到一艘船上去

    最终,研发团队以一艘250级武装商船为母船体,改装出了一艘双桅纵帆船

    不过,在改装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缘斜桁帆不能做得很高

    为啥呢?因为眼下的帆布材料质量一般。若是做得太高太大,在升帆后,一兜风,就容易导致船帆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撕破。

    另外,船帆做的太长太高的话,升帆时,上缘的三角帆就会因为承受不住下边的上缘斜桁和主帆的重量,而导致帆面撕裂

    毕竟,这个时代的帆布,主要是亚麻布,承受的力道比较有限。超过这个拉力范围,帆面就会撕裂损毁

    如此,经过几次失败后,造船工匠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上缘斜桁帆,目前只能给250级武装商船这样的中型船只使用。再大的船,就没法用了因为,船帆做得再高的话,容易撕裂

    马林顿时就有些无语了同时,他也想了起来——后世的船帆,能够做出那么大的软帆,是因为广泛使用了强力尼龙或者剑麻那样的优质耐拉的材料。而现在欧洲船帆,主要还是使用亚麻布,强度难免不足。

    若是像老式的横帆船那样,把船帆送上边的船桁上悬挂下来那还好。而像马林搞的这样,从下面往上升的话,因为需要拖着上缘斜桁和一连串的铜环,就导致需要更大的承受拉力的能力。否则,一不小心,就‘嗤啦’一声撕裂开来

    所以,马林需要使用到强度更高的材料来制造上缘斜桁帆

    强力尼龙马林是别想的了,那可是现代石油化工的产品。别说马林不懂石油化工,就算他懂石油化工,在没有耐腐和耐高压的大型化工设备的情况下,他也造不出强力尼龙啊

    不过,剑麻倒是有条件获取的

    眼下,剑麻这玩意貌似还在墨西哥北边的荒漠地区跟仙人掌作伴呢只要马林派人去墨西哥寻找,就能找到剑麻。毕竟,剑麻的外形特征太明显了,只要一看见,就能轻松认出来

    只要找到剑麻,并推广种植。然后,剑麻纤维做成的高强度、高韧性,且很耐海水腐蚀的帆布,应该可以做得更高更长了一旦船帆做高了,其面积自然更大,利用风力的能力自然更强

    另外,剑麻还是一种做海船缆绳的绝佳材料。即使再后世,拴着船锚的缆绳,大多数也是用剑麻纤维制造的可以想象,可以拴住后世动辄千吨、万吨级大船的缆绳,拥有多么强悍的抗拉能力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帆布,抗拉能力肯定远超亚麻做成的帆布

    但在获得剑麻之前,马林只能先将就着使用相对较矮的上缘斜桁帆了。这种矮上缘斜桁帆,只能带动两百来吨的小木船。再大点的,像500吨级的战舰,就有些难以带动了

    当然,倒不是说完全带不动,而是即使能带动,航速肯定不快

    而带动两百来吨的小船的话,则勉强还能发挥船帆的作用,使得船只能达到一定的航速

    不过,就目前而言,马林使用这种排水量250吨的武装商船,给其配上上缘斜桁帆,也是足够用了。加上新型的舵轮系统,倒是搞出了一种新式的双桅纵帆船。这种船,不仅抢风能力强,而且转向也很方便。在大海之上,很是灵活

    尤其是,这种灵活的纵帆船,很是适合在美洲沿海进行南北向的航行,方便马林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第756章 新式纵帆船的使用方向() 
前世的时候,马林混论坛,曾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顺风时:纵帆(利用风力的)效率65%,横帆85%;

    逆风时:纵帆效率45%,横帆25%;

    横风时:纵帆效率62。5%,横帆62。5%;

    也就是说,顺风的时候,横帆比纵帆效率高30%。但逆风时,纵帆比横帆效率高80%。而侧面来风,也就是横风的时候,两种帆时一样的效率。

    而现在,欧洲船只主要流行横帆。使用横帆的话,从北美的纽约回到埃姆登港,因为顺风,又顺着北大西洋暖流,只需花费一个月多点的时间。而从埃姆登到纽约的话,则因为逆风逆水,需要三个多月时间。

    但是,若是改为双桅纵帆船的话,纵帆逆风时效率比横帆高80%,速度自然快很多。原先从埃姆登到纽约需要三个多月,现在估计一个半月多点的时间,就能抵达纽约了。如此,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在马林的指挥下,船只还是预备了横帆用的横杆和备用横帆的。如此,当顺风时间很久的话(比如从纽约回国),就挂上横杆,主要使用横帆。而逆风为主或者经常需要变换风向的话(比如南北向的长途航行),就撤掉横杆,改为升起上缘斜桁帆,充分利用八面来风。

    如此,船只就拥有了应付不同风带和海域的特点的能力。但是,在夏季容易产生强力风暴的时节,还是主要使用上缘斜桁帆这种纵帆。为何?因为这种船帆升降方便啊。一旦遇到大风暴,就可以及时快速地把船帆给降下来,以避开风暴。

    实际上,在古代,西式横帆船突遇风暴的话,出事的概率要远高于华夏帆船。因为,西式横帆船收帆非常麻烦,需要让水手爬上桅杆,从下往上收起船帆。

    但风暴往往来得很急,水手们有时候还没来得及爬上桅杆,就遭遇了风暴。风暴中,船帆越大,风暴肆虐的威力就越强。横帆面积那么大,很容易被风暴席卷,导致船只帆船遇难。

    而且,风暴来临时,往往伴随大雨。一旦下雨,桅杆就会变得湿滑。那时候,水手就算攀爬桅杆,也是很危险的。一个不小心,就会从高高的桅杆上摔下来跌伤甚至跌死

    而华夏帆船则不一样,因为是类似升国旗的方法把硬帆升上去的。所以,若是遇到风暴,直接让水手打开活结,放下船帆就是了。甚至,紧急的时候,可以一刀砍断绳子,硬帆自动就降下来了。只要船帆在风暴时不继续张开,船只躲过风暴的机会就大大增加了。当然,台风、飓风之类的超级风暴除外

    马林让人搞出来的上缘斜桁帆,也是类似升国旗那样把船帆连带着上缘斜桁一起升上去的。遇到风暴,水手直接在桅杆下面解开绳子,把船帆降下来就可以了。甚至,向华夏船帆那样一刀砍断绳子也是可以的。

    所以,纵帆船比横帆船对抗风暴的能力强多了。至于后世的斯库纳帆船(上缘斜桁飞剪帆船)之所以十艘沉了几艘,是因为,那种船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来不及反应。可以看到,那几艘帆船,往往多半都是在遇到风暴后,撞上暗礁沉没的。

    另外就是,那些斯库纳帆船都太长了,往往都一百几十米长。人们从船尾跑到船尾,即使全力爆发奔跑,也要十几二十秒的时间,更别说把船头部位的情况及时传回船尾了。而躲避暗礁,一半都是由船头的观察员观察后,通过喊话接力,传回船尾的。

    但一般情况下,船舵和舵轮都在船尾部分,且船长也在船尾上面的船长室。一百几十米长的距离,在没有对讲机的情况下,船长想要知道船头前方发生了什么,也需要一段时间。

    可是,飞剪船那么快,根本不给船长反应的时间。加上从一百几十米长的船头,把示警传到船尾,也需要一会儿。往往船长刚收到前面的汇报,还需要再度指挥水手扳动舵轮。可就这么几处耽搁下来,就很致命了

    而且,飞剪船也太瘦了,长宽比高达6比1以上。加上那些斯库纳飞剪船往往都有高达六个或七个桅杆,在海上飙船太刺激,左右摇晃时免不了的。这么刺激的情况下,站在船头的观察员往往都被颠簸得晕乎乎的,难免出错

    当然了,那是飞剪船的情况。而马林搞的这个双桅纵帆船,船身只是普通盖伦船的。速度不快,桅杆也少。遇到事情,容易反应,不至于来不及躲避暗礁。

    这种新式双桅纵帆船采用的是250式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所谓250式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就是船体得到了改进,长宽比从原来的3。5比1,提高到了后来盖伦船标准的4比1。

    北海国的250型武装商船,前20艘是老式船体,都用的3。5比1的长宽比。但从第21艘开始,就全面使用4比1的长宽比了。而4比1长宽比的250型武装商船,也就所谓的二代船体

    经过改造后的二代250型武装商船,最高航速,最终从八九节,提高到了10节,达到了盖伦船的正常标准。而这次改造新型的双桅纵帆船,也是采用得250型武装商船的二代船体,较为灵活。

    而因为新式双桅纵帆船无比优越的强风能力,加上马林在美洲有几块殖民地了,非常需要这样一种快速灵活的纵帆船,负责沟通美洲的几处殖民地。

    因此,马林决定——改造20艘新式双桅纵帆船,专门用于几个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联络和运输。

    如今,北海国的250级武装商船,总数已经达到了46艘。其中,20艘是老式船体,26艘是二代船体。用于改造为新式双桅纵帆船的,自然全是二代船体的250级武装商船了。

    事实上,虽然说这种帆船,可以采用横帆和纵帆交替使用的办法。但是,马林却没打算这么做。为啥?因为人手问题

    经过测试,北海国那些工匠们惊奇地发现…如果使用双桅纵帆的话,整艘船竟然只需要10个水手就能顺利操作了。这还是因为船长室需要2名水手扳动舵轮的原因,还需要替换的。如果舵轮改进得再省力点,船上水手缩减到8人都没问题。

    但换回横帆的话,那就需要很多人手了。虽然只有双桅,却需要30人以上的水手

    如此一计算,使用横帆的话,同样的船体,竟然需要三倍多的水手人数很不经济

    说实在的,马林现在手里虽然船不算很多,但美洲那边正在积极伐木储备。然后,也在引进油桐树和漆树。等到未来桐油和生漆供应充足了,造船业就会开始狂飙。那么多船下水,到时候水手数量就未必够了

    因此,如果采用单一模式的双桅纵帆,可以节省大部分水手。如此一来,马林就可以把那些节省下来的水手,安排到更需要人手的战舰上去了。毕竟,海战是需要足够的人手的。单是一门舰炮,就需要5到10人操纵而且,真正能维护海权的,还是战舰。只有战舰多了,才能充分维护海权

    而且,马林已经通过手段,基本控制了英格兰。这可是后世盛产海盗的国家,连海盗王国都控制在自己手里了,马林就更不担心海上受到威胁了。

    至于法国,马林会尽量在陆地上给他们找事,使得法国佬专注于大陆上干架。另外就是,他们若是真敢去美洲抢食,马林不介意弄点英国海盗,把法国船上的人全杀光

    而西班牙和葡萄牙,马林那边也安排了威尼斯和他们撕逼。威尼斯国力本来就强,加上若是凿通了苏伊士运河,未来肯定会跟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印度洋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