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哔哔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欧皇崛起-第1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可退炮架的出现,解决了后坐力的问题后,更大口径的步兵炮才成为可能。

    当然,这里面也有火药的消耗问题——太大口径的火炮,火药消耗太大了。就像北海国铸造了那么多重炮,但平时基本不用。因为,火药耗不起。直到马林开发了智利的硝石,才有底气使用那些大口径舰炮。

    不过,对于波斯而言,马林这次送来的三磅佛郎机炮,已经很满足要求了。因为,土耳其人的步兵炮也是这个等级的。只要不比土耳其人的火炮差,伊斯玛仪一世就满意了。

    ……

    40门佛郎机炮的齐射,在北海国将士眼里,不过是小儿科。因为,北海国步兵还有6磅炮和12磅拿破仑炮呢。可在没怎么见过火炮的波斯人眼里,三磅炮已经非常可怕了……

    特别是,在活物射击的环节,波斯沙阿伊斯玛仪一世和波斯大贵族们,亲眼看到一群牛羊被火炮打得血肉横飞,心里极为震撼。这帮人也算久经沙场了,可面对被炮弹轰得肢体不全的牛羊,很多人还是有些想吐。因为,就算波斯骑兵杀人,也不过是用弯刀砍人。想炮弹这样野蛮地将牛羊的躯体撕成碎片的方式,他们还真没见过……

    但不适过后,波斯君臣人人狂喜——以后,咱们也有这种大杀器了!

    随后就是火绳枪的射击表演了,但见识过火炮射击的地动山摇后,波斯君臣对火绳枪的威力有点兴致缺缺。

    肖伯纳有些无奈,好在常驻波斯的北海国间谍巴德努力劝说伊斯玛仪一世,让火枪队进行了货物射击表演。

    射击的时候,波斯君臣并未看出什么。但检查牛羊伤口的时候,他们才感受到阵阵寒意——牛羊身上那一个个血窟窿,基本是治不好的了……

    这就是火枪和弓箭的不同之处——被弓箭射中的敌人,可以继续战斗。甚至,有满身插满了箭的像刺猬的倒霉蛋,还坚持战斗,直到血流多了才完蛋的。

    可火枪不同,只要一发枪弹入体,基本丧失战斗力。而且,基本很难治好。就算北海国的军医出手,也只能保证让中枪者有很大几率活下来,却不能保证中枪者以后还能恢复。毕竟,铅弹打出的血窟窿太难治疗了……

    怎么说呢,中箭者不但能继续战斗,下次伤好了,还能继续生龙活虎第参战。而中弹者,当场失去战斗力。而且,还容易落下残疾……

    也许有人会问——抗战时期,很多人中了鬼子的枪后还能继续战斗的啊!

    这里要解释下,鬼子的三八大盖用的是尖头弹,但不是铅弹头,而是铁弹头。这种尖头弹,也许破甲能力很强。但因为破防能力太强了,容易穿体而过。而且,留下的创口很小。因为,三八大盖枪的口径只有6。5毫米。所以,被鬼子的三八大盖击中后,往往身上只留下比三八大盖口径大一点的贯穿伤,而不像圆球形铅弹那样会造成体内翻滚的血窟窿。

    而有趣的是,像鬼子那种小口径尖头弹,面对防弹衣和盔甲时,威力却更大。以二战时期防弹衣水平,直接会被三八大盖打穿,而且,造成致命伤。因为,防弹衣碎片被尖头弹带着绞入人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破坏。

    所以,在二战时期,拥有防弹衣的美苏军队,面对鬼子的三八大盖枪,受到的伤害更大。反倒是穷逼的华夏抵抗军,直接啥都不穿,反倒能活下来。大不了,身上被打个窟窿呗……

    比如,苏联军队二战时装备的Sn…42防弹衣,在面对手枪和使用手枪弹的德军的MP…40冲锋枪时,防护效果很不错。但遇到步枪,还是脱掉这破衣服更加安全。不然,死得更快……

    ……

    见识到球形铅弹的可怕威力后,伊斯玛仪一世终于答应引进火绳枪。不过,他引进火绳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炮兵部队。所以,规模并不大。倒是火炮,他答应引进300门。因为,土耳其军队的火炮数量就是那么多。作为中东强国君主,波斯人就是要和土耳其比。就连火炮,也不能比土耳其少。

    但在价格上,双方进行了讨价还价。波斯人对每门炮650个金币的价格不满意,认为太高。这主要是因为,波斯这边铜的价格比欧洲便宜多了。

    欧洲银铜比价是1比15,而波斯这边因为靠近印度,铜价并不贵,银铜比价只有1比60,和欧洲差4倍。

    所以,他们认为价格太高,不愿意给那么多。

    但是,问了葡萄牙人后,葡萄牙人的开价也差不多。所以,伊斯玛仪一世不情不愿地按照这个价格,买下了这40门佛郎机炮。

    不过,一转头,伊斯玛仪一世又用每门600金币(比北海国价格便宜50金币)的价格,从葡萄牙人那里定购了40门同样规格的佛郎机炮。

    然后,伊斯玛仪一世以这80门佛郎机炮,组建了波斯炮军。同时,准备组建500人规模的火枪手,用于保护炮兵的安全。

第1702章 牛换牛() 
很显然,伊斯玛仪一世不愿意被北海国一家宰。当葡萄牙人表示愿意便宜50金币每门后,他果断从葡萄牙人那里买下了40门炮。而且,是从霍尔木兹港的葡萄牙战船上现拆下来的。

    伊斯玛仪一世打算接下来让北海国恶化葡萄牙人互相竞争,然后把价格压下来,好给他节省下大笔购炮资金。

    但北海国代表肖伯纳却不领情,还是坚持不降价。而且,他还告诉伊斯玛仪一世——葡萄牙人的火炮不如我们。

    伊斯玛仪一世不信,但等到霍尔木兹港的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炮运达后,经过测试,波斯人才不得不相信。

    从外观上看,北海国的佛郎机炮和葡萄牙人的没啥区别。但是,在子铳质量和母铳与子铳相互间的间隙上,北海国的佛郎机炮质量可是高了很多。

    所以,在射击的时候,在瞄准射击时,北海国的佛郎机炮明显更好。有了对比,伊斯玛仪一世不得不妥协。毕竟,他作为中东一霸主,不可能贪小便宜买劣质货。所以,接下来的220门订单被北海国拿下了。

    然后,肖伯纳还向伊斯玛仪一世推销了北海国产的刀剑和铠甲。不过,波斯人骑兵只喜欢用弯曲弧度很大的萨菲弯刀。因为,这有利于轻骑兵顺劈敌人。

    至于板甲,波斯人也不喜欢。毕竟,波斯人的马和阿拉伯马差不多,属于中型马。若是骑手穿上板甲,马厩跑不动了。

    所以,波斯人最后只肯购买北海国的轻便锁子甲。至于刀剑,他们只肯进口钢锭,然后,自己打造。

    肖伯纳有些无奈,锁子甲还好说,利润还行。可是,出售钢锭,比出售成品刀剑利润少太多了啊。但是,波斯人固执如此,他也没办法。

    最坑的是,按照北海国恶化葡萄牙人达成的协议,北海国只能向波斯出售武器铠甲类的商品,不准涉及到民用的。而波斯人这么搞,以后出售武器铠甲的利润,是难以支持从波斯购买马牛的花费的。到时候,北海国就要支付现钱来购买波斯的牛羊了,太亏……

    ……

    经过一番商议,伊斯玛仪一世基本同意了从北海国采购佛郎机炮、火绳枪、锁子甲和钢锭。至于火炮采购,他虽然同意了650金币一门的价格,但却要求用商品替代。其中,波斯的马匹……

    事实上,肖伯纳本来就要开口愿意用牲口代替呢。听到伊斯玛仪一世主动提起,就假装勉为其难地答应了。然后,他开始狠狠压价……

    一批战马,在欧洲起码大几十个金币甚至上百金币。但肖伯纳以“波斯马不能承载穿了全身板甲的骑士”为理由,疯狂压价。在土耳其尚能卖到20金币一匹的战马,肖伯纳给波斯开价10金币一匹。至于普通的波斯马(太差的不要),更是只开价3个金币。

    波斯马价便宜,虽然知道被压价了,但伊斯玛仪一世也没什么办法。毕竟,波斯马多,可缺乏市场。

    虽然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波斯结盟,并愿意大批购买波斯战马,可伊斯玛仪一世却不是很乐意。

    因为,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在伊斯玛仪一世看来也是潜在的敌人。所以,他虽然同意卖战马给埃及人,却不想卖太多,以免埃及太过强大,威胁到波斯的安全。

    倒是北海国,和波斯没有利益冲突,伊斯玛仪一世可以放心地卖马。反正,波斯不用担心北海国的骑兵杀到波斯来。因为,双方之间隔了土耳其,以及多个国家呢。

    至于海上入侵?至少伊斯玛仪一世知道,海船运送马匹困难。想要大规模运送骑兵,可能性很低很低。能一次运几千骑兵,就非常吓人了。

    波斯的牛羊也不少,比如,波斯的绵羊就很出名。毕竟,是波斯地毯的原材料来源。但马林对波斯牛羊兴趣不大,只是象征性地要了点牛。然后,要了一批波斯黑头羊。因为,这种羊是未来大名鼎鼎的杜泊羊的母本。马林并不愿意放弃未来大名鼎鼎的肉绵羊杜泊羊,所以自然引进了这种羊。

    对此,伊斯玛仪一世有点纳闷。因为,波斯地毯用的是科尔克羊毛,并非波斯黑头羊所产。严格来说,波斯黑头羊是一种长得快的肉羊,而非毛用羊。所以,对于北海国的选择,伊斯玛仪一世有些诧异。

    在他看来,引进波斯毛用绵羊,然后学会波斯地毯的编织,才是最好的选择。而北海国要肉羊不要毛羊,倒是让伊斯玛仪一世有些惊讶。

    他哪里知道,北海国早就有最好的毛用羊美利奴羊了,还有羊毛质量略差,但环境适应更好的北海羊。因此,波斯毛绵羊对马林吸引力真心不大。

    而波斯牛,马林原本不想要的。毕竟,这波斯牛不是什么优秀品种。

    但是,从印度采购瘤牛的事情遇到麻烦,让马林不得不妥协……

    原来,马林从印度采购瘤牛的行为,一开始没啥。毕竟,开始的时候,采购量不大,印度市场能接受。

    可是,后来随着马林采购规模的扩大,发现越来越难买瘤牛了!

    为啥?因为印度也是个农业国家啊,牛是战略资源。在古代华夏,杀牛都犯法呢。印度虽然没管那么严,但也不会随便卖牛。毕竟,牛卖给你了,人家自己拿啥耕地?

    后来,负责印度贸易的德卡拉想了个办法——他从非洲西海岸引进了几十头非洲牛,带到印度,并愿意另外多给钱,才好不容易从当地农民手里换来了同样数量的瘤牛。

    从非洲买牛太难了,主要是,非洲人这会儿文明程度低,想要买到足够的牛困难。

    而从波斯买牛就不一样了,波斯人牛虽然占比不大,可总数也不少。而且,波斯靠近印度。从波斯买牛,然后运往印度,和印度人换瘤牛,更加方便。

    波斯南部地区气候也比较炎热,当地的牛也很耐热。运到印度,也是能适应的。就算不适应,死掉一批,也是可以接受的。哪怕二换一,马林都愿意。毕竟,瘤牛可是热带雨林生存霸主。用便宜的波斯牛,去换热带最合适的印度瘤牛,这波不亏!

    

第1703章 瘤牛和黄铜币() 
在后世,瘤牛基本是热带地区的主打。比如巴西,基本就全面采用了印度引进的瘤牛作为主打。而澳大利亚,虽然安格斯牛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北部昆士兰州热带地区,还是主打瘤牛血统的牛。毕竟,瘤牛的热带地区适应能力最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